范文1 酒管学院_20101409064_邱丽_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与孤独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完整]_第1页
范文1 酒管学院_20101409064_邱丽_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与孤独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完整]_第2页
范文1 酒管学院_20101409064_邱丽_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与孤独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完整]_第3页
范文1 酒管学院_20101409064_邱丽_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与孤独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完整]_第4页
范文1 酒管学院_20101409064_邱丽_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与孤独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完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文章拟在现状的前提下,弥补很少有人将三者结合在一起的研究不足。这句话有些拗口本文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三个量表对135名济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长沙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2)孤独感和主观支持因子在居住地差异上具有显著差异;(3) 大学生关键词:;社会支持目 录摘 要i1 前言11.1 文献综述1 11.1.2 孤独感21.1.3 社会支持31.2 问题提出31.2.1 已有研究的不足31.2.2 研究的意义41.2.3 研究问题41.2.4 研究假设42 研究对象与方法62.1 研究对象62.2 研究方法62.2.1 研究工具62.2

2、.2 研究程序72.2.3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73 研究结果与分析83.1 883.1.2 83.1.3 83.1.4 910103.2 113.3 124 讨论134.1 134.2 144.3 14结 论16参 考 文 献17附 录19致 谢221 前言工具演变成为可以集听歌、拍照、游戏、查询搜索等多功能的智能设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与此同时,随着“行为成瘾”据一项调查显示2,台湾大学生有近70%用品,韩国四分之三的大学生呈现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综述 .1 的界定(1)行为成瘾的界定行为成瘾属于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指由于对某种活

3、动或事物过分沉迷,并且因为这些行为的重复,而给个体身心健康、社会交往等方面造成了消极影响,是不同于普通行为的行为方式。 (2)的定义没和(1)对齐(in- mobile phone dependency这个翻译是否准确,有点不确定是不是这样写) ,是一种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病症,又称 phone addictive disorder)、,具体表现、等形式,实质上是一种行为成瘾。.2 形成原因这个不是文献综述,里面的内容都是你的分析,应该是总结前人的研究(1)个人原因首先,青年大学生为了区别于他人,使自己与众不同,吸引更多的眼光;或是为了与他人相同,作为交友、沟通情感的方式,都会选择心理处于自

4、卑(2)家庭原因众所周知,长久以来中国学生都处于应试教育的成长环境之下,步入大学之前,大多数家长为了让孩子考入好的大学,对孩子严加管教,使孩子缺少自由,心理受到极度的压制。而一旦进入大学,家长则对孩子实行放养式,不管不问。这样就导致长期压抑的学生(3)任课。(4)社会原因。.2 孤独感.1 孤独感的界定国内外对孤独定义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以下四个假设之上:(1)孤独产生于人际关系中,源于社会交往的缺失或不足及人际间关系的欠缺;(2)孤独有些是个体的感觉及渴求,是主观的,并不是社会交际中客观存在的孤立状态;(3)孤独所给与个体的是痛苦的、不快乐的感受;(4)个体会被孤独促使着努力减轻这种心理感

5、受或体验。因此,孤独概念的界定大体符合李传银(1999)提出的定义,即:孤独是由于个体对所处的人际关系而感到不满,且个体交往的实际水平与渴求存在差距,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或感受,经常伴随着烦闷、寂寞、孤单无助等难以忍受的精神空落感及不好的情绪反应。由此可以看出,孤独的人通常是因为社交欠缺或人际关系存在问题,而产生的痛苦。实际生活中,那些心理上并没有感到痛苦,只是表面上不与人交际或交际极少的人,亦或给他人的感觉是孤独的个体,并不属于孤独者;相反,那些表面上社会交往及人际关系状况还好,但是仍然因为不满足于现状而感到痛苦的人,他们依旧是孤独者。.2 孤独感的分类(1)根据个体的能动性划分朱自贤是朱智

6、贤吗(1989)根据个体的能动性将孤独分类为:主动的孤独,即,个体故意追求的心理隔离状态,是为了满足一定的文化需求;被动的孤独,即,渴望与他人接触的个体因为社会因素的影响,而被迫与其他人分隔。(2)根据时间维度划分young(1980)以时间维度为分类依据,将孤独分类为以下三类:一是长期性孤独,是指个体长期社交欠缺或缺陷,亦或是在长时间内,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关系一直不满意;暂时性孤独,是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常常会体验到的偶然的一时性的孤独感;情境性孤独,是指个体置身于不熟悉、不开放的社会交际的环境中,或者对于个体十分重要的人际关系,突然改变、破裂时的一种孤独感体验。gerson 和perlman(

7、1979)及shaver等(1985)也从时问维度对孤独进行划分。认为孤独 既可为短期的、一时性的和境遇性的;也可以是长期性的或特质性的。(3)根据孤独的不同症状及治疗方法划分robert s. weiss于1973提出了孤独类型理论,将孤独划分为社交孤独和情感孤独两类。所谓社交孤独,是指因为欠缺社会交往网络,亦或是被自己所需的群体所排斥,从而形成的社交孤立的一种孤独。情感孤独则是指,由于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十分重要的而同时可以给予个体情感和安全的关系,因此产生的一种情感孤立状态或形式。 社会支持作为文献综述,这部分写得太简单了.1 社会支持的界定所谓社会支持,是指个体通过从家庭成员、亲戚朋

8、友、同事同学、团体或组织等层面得到的精神及物质帮助,从而使得紧张的精神状态得到缓解,心理的应激反应得以减轻,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支持及帮助。.2 社会支持的分类及维度从社会支持的概念可以看出,社会支持包括三个维度,一是物质的帮助及支持,即客观支持;也包括精神的支持和帮助,即主观支持;三是,不同的个体,自身情况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导致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存在区别,即对支持的利用度。.3 社会支持的测量国内外目前对社会支持的测量有很多量表,但对十分适合我国人群使用的是肖水源于1990年修订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zimet等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表。 问题提出1.2.1 已有研究的不足青少年大学生1.2.2

9、 研究的意义上“”1. 研究问题本文章主要探讨分析一下几个问题:第一,考察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现状;第二,考察性别、年级、专业、户籍类型、独生子女与否第三,考察性别、年级、专业、户籍类型、独生子女与否等因素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第四,考察性别、年级、专业、户籍类型、独生子女与否等因素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 研究假设针对文章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依据前人的相关研究结果和理论构想,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一:假设二:大学生孤独感在不同的变量(性别、年级、专业、户籍类型、独生子女与否)上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假设三:大学生社会支持在不同的变量(性别、年级、专业、户籍类型、独生子女与否)上

10、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被试取样于济南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上海信息技术学院,选取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135份,回收问卷123份,剔除无效问卷23份,得到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4%。其中男生47人,女生53人。具体有效被试分布情况见下表:表1 被试人数分布表变量人数比例(%)性别男4747女5353年级大一4141大二1313大三2121大四2525专业文史类5151理工类4949户籍类型城镇5050农村5050独生子女与否独生5151非独生4949这个表格不是三线表,下面所有表格也不是,都需要改 研究方法

11、 研究工具采用安徽医科大学陶舒曼、付继玲等人编制的量表,共13个条目,根据likert5级评分标准,每个条目5个选项,即“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分别按“15分”问卷的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为,规范拟合指数(nfi)、相对拟合指数(rfi)、比较拟合指数(cfi)、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均在以上,具有较好的拟合度,符合心理统计学评价标准。.2 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1988去掉)该量表是单维度的、用以评价被试人际交往关系的质量的量表,共由11个正序条目及9个反序条目,共20个条目组成。根据“从不”、“很少”、“有时”、“一直”四个

12、选项分别计1、2、3、4分,最终计算总分,分数越高,孤独感越强。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肖水源(1987)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包括:3条客观支持、4条主管支持、3条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等三个维度,共10个条目,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 研究程序该研究全部量表,均在统一指导下,严格按照心理学问卷的程序,以分散测试的形式对济南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上海信息技术学院,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并当场收回问卷。在测验的同时获得大学生性别、年级、专业、户籍类型、独生子女与否等的人口统计学资料。2.2.3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本研究将所有收回的有效问卷

13、加以编码处理后,采用spss19.0进行原始数据输入,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统计和处理采用了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 总体情况3.1.1描述统计分析表2 n平均数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10003孤独感10000社会支持总分100018客观支持10004主观支持100057对社会支持利用度1000883.1.2 本研究就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及其因子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以了解三者在性别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表3 女男tp平均数标准差平均数标准差孤独感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表3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总分及其各因子方

14、面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3.1.3 本研究针对不同年级(大一到大四)大学生的及其各因子的实际得分情况进行了方差分析以便理解做方差分析之前,报告一下自己的方差齐性检验结果,看是不是适合做方差分析各量表得分的年级差异情况,具体分析情况见表4:表4 平方和df均方f显著性组间3组内96总数99孤独组间316组内96总数99社会支持组间3组内96总数99客观支持组间3组内96总数99主观支持组间3组内1796总数99对支持利用度组间3组内96总数99注: *p 0.05;* p 0.01;* p如果报告了显著性,就没必要写这个了。由表4可知,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总分及其各因子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15、,p。3.1.4 为了解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总分及其各因子上的差异,对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上述变量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5:表5 文史类理工类tp平均数标准差平均数标准差孤独感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p;而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因子方面均差异不显著,p。3.1.5户籍类型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发现,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因子在居住地差异上具有显著差异,p;而大学生的均未呈现出显著差异性,p。(见表6)表6 农村城市tp不用加粗平均数标准差平均数标准差孤独感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3.1.6独生子女与否差异总分及其

16、各因子在独生子女与否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7:表7 独生非独生tp平均数标准差平均数标准差孤独感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从表7的分析结果可知,大学生的总分及其各因子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3.2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总分及其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水平,相关性研究结果如表8所示:表8孤独感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1孤独感0.394*1社会支持总分1客观支持0.200*0.689*1主观支持-0.228*0.902*0.415*1对社会支持利用度0.446*1注: *p 0.05;* p 0.01;* p总分及其各因子之间的相

17、关分析显示,呈现显著地正相关,呈现显著地呈现显著地负相关,这意味着个体主观支持因子得分越高,孤独感就会越低。为更好地探讨这几对相关关系,下面做一下回归分析。3.3 表9 主观支持对孤独感的回归分析自变量因变量值r2b值f值t 值 主观支持孤独感5.357*-2.314*注: *p 0.05;* p 0.01;* p以社会支持量表中的主观支持因子为自变量,孤独感为因变量用enter法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主观支持因子分进入孤独感总分的回归方程,回归系数为,p值小于,达到显著性,由表中可以看出主观支持因子能在5.2%的水平上预测孤独感水平。表10 的回归分析自变量因变量值r2b值f

18、值t 值 客观支持4.072*2.018*注: *p 0.05;* p 0.01;* p以社会支持量表中的客观支持因子为自变量,为因变量用enter法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0所示,客观支持因子分进入分的回归方程,回归系数为,p值小于,达到显著性,由表中可以看出客观支持因子能在4.0%的水平上预测孤独感水平。表11 的回归分析自变量因变量值r2b值f值t 值 孤独感17.981*4.240*注: *p 0.05;* p 0.01;* p以孤独感为自变量,为因变量用enter法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1所示,孤独感得分进入分的回归方程,回归系数为01,达到极显著性,由表中可以看出

19、孤独感能在15.5%的水平上预测水平。4 讨论4.1 本研究针对大学生、孤独感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因子进行了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的差异比较,通过结果分析有以下研究结果:性别方面,大学生在总分及其各因子方面刘红、王洪礼(2012)研究相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到大学阶段在年级方面,从相关的分析处理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因子在年级差异方面并不具有显著性,这和宫佳奇等(2009)对兰州大学生和石翌彤(2009)对郑州大学生所做的研究结论相符,而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因子、孤独感也不具有年级差异性,这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所取样本量较小和样本选择范围狭小的缘故。 在专业方面,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

20、刘红、王洪礼(2012)研究相一致,在居住地方面,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因子在居住地差异上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城市和农村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主观支持具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城市大学生对城市生活要比乡镇大学生熟悉的缘故,因而更好展开人际交流,从而有机会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而大学生的李悦、朱广思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大学生的总分及其各因子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4.2 总分及其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呈现显著地正相关,说明孤独的大学生容易产生显著相关呈现显著地主观支持因子与孤独感呈现显著地负相关,这意味着个体主观支持因子得分越高,孤独感就会越低,这个结果和前人研究是一致的,这表明个体主观

21、体验到的来自他人的情感支持越多,个体所体验到的孤独感就会越小,这启示我们要多多关怀孤独感强的个体,让他们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关怀,从而降低他们的孤独感,这个结果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4.3 主观支持对孤独感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观支持因子能在5.2%的水平上预测孤独感水平,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能有效预测孤独感,这带来的启示是我们可以通过主动关怀孤独感水平过高的个体,这可以提高其主观体验到的来自他人的情感支持程度,从而有效降低其孤独感水平。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客观支持因子能在4.0%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孤独感能在15.5%,park wk.(2003)研究结果一致,也和国内刘红、王洪

22、礼(2012)研究相一致,大学生正处在自我统一性确立的时期,其内心充满了冲突与不安,这使他们需要释放自己的精神压力虚拟性、互动性的特点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人类孤独所引起的焦虑。结 论(1)性别方面,大学生在总分及其各因子方面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在年级方面,从相关的分析处理结果中可以清楚看到,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因子在年级差异方面并不具有显著性。(3)在专业方面,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4)在居住地方面,孤独感和主观支持因子在居住地差异上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城市和农村大学生的孤独感和主观支持具有显著差异。(5)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大学生的总分及其各因子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

23、6总分及其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呈现显著地呈现显著地正相关;主观支持因子与孤独感呈现显著地负相关。(7)主观支持对孤独感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观支持因子能在5.2%的水平上预测孤独感水平。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客观支持因子能在4.0%的水平上预测孤独感水平。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孤独感能在15.5%参 考 文参考文献格式不对 献1 ling r. we release them little by little: maturation and gender identity as seen in the use of mobile telephony, 19992 park wk. the mo

24、bile phone addiction among korean college students j. korean soc journalism commun stud,2003,47(2):250-2813 townsend am. life in the real-time city: mobile telephones and urban metabolism j. j urban techno l, 2000,7( 2) : 85-1044 walsh sp, white km, young rmd. the phone connection: a qualitative exp

25、loration of how belongingness and social identification relate to mobile phone use amongst australian youth. journal of community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009, 19(3): 225-2405 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3, 34(4): 255-2586 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27(12): 65-697 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7): 26-288 j.新闻世界,2009,(1

26、0):141-1429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 : 255-25710 d.漳州师范学院,2012,611 刘平. ucla孤独量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增刊),: 284-28712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 66-6913 j.心理科学,2011,34(6): 1453-145714 石翌彤j.决策与信息,2009,(10) : 147-14815 师建国.j .临床精神医学,2009,19:138-13916 j17 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26:9018 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4(1):

27、 40-4319 j.中国特殊教育, 2012, 12: 59-6320 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5): 381-38421 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26(1): 83-8522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5):456-45823 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 24(4): 16-18附 录亲爱的同学:您好!谢谢您的合作!您的性别: 男 女您大几了: 一 二 三 四您 是: 文科生 理科生您 是: 城市户口 农村户口您 是: 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请根据以下每句话与您符合的程度,在相应的选项划“”,每题只选择一个答案,请不要多选或漏选。、第一部分

28、: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1- abcde2abcde abcde4.当因上课、聚餐等而必须关机时,会感到烦躁 abcdeabcde abcde abcdeabcde abcde abcde abcde abcde abcde 第二部分:孤独感问卷指导语:下列是人们有时出现的一些感受。对每项描述,请指出你具有哪种感觉的频度,将数字填入空格内。举例如下:你常感觉幸福吗?如你未感觉到幸福,你应回答“从不”;如一直感到幸福,应回答“一直”,以此类推。 1 2 3 4 从不 很少 有时 一直1.你常感到与周围的人关系和谐吗? 2.你常感到缺少伙伴吗? 3.你常感到没人可以信赖吗? 4.你常感到寂寞吗? 5

29、.你常感到属于朋友们中的一员吗? 6.你常感到与周围的人有许多共同点吗? 7.你常感到与任何人都不亲密了吗? 8.你常感到你的兴趣与想法和周围的人不一样吗? 9.你常感到想要与人来往、结交朋友吗? 10.你常感到与人亲近吗? 11.你常感到被人冷落吗? 12.你常感到你与别人来往毫无意义吗? 13.你常感到没有人很了解你吗? 14.你常感到与别人隔开了吗? 15.你常感到当你愿意时就能找到伙伴吗? 16.你常感到有人真正了解你吗? 17.你常感到羞怯吗? 18.你常感到人们围着你但并不关心你吗? 19.你常感到有人愿意与你交谈吗? 20.你常感到有人值得你信赖吗? 第三部分:社会支持问卷 指导语:下面的问题用于反映您在社会中所获得的支持,请按各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写。谢谢您的合作。1.您有多少关系密切,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只选一项)(1)一个也没有 (2)12个 (3)35个 (4)6个或6个以上2.近一年来您:(只选一项)(1)远离家人,且独居一室 (2)住处经常变动,多数时间和陌生人住在一起(3)和同学、同事或朋友住在一起 (4)和家人住在一起3.您与邻居:(只选一项)(1)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 (2)遇到困难可能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