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老师讲中医_第1页
大千老师讲中医_第2页
大千老师讲中医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千老师讲中医第十七课 20080318- 体用及望诊由好人好保整理大家好,志一老师还没有来,今天本来安排志一老师先讲, 我来做一下补充,如果单单讲体用,上次我觉得从我这方面 来说,已经把体用的大概情况说了一下,因为体用是一个广 泛的应用,不仅是中医有一个体用,体用你可以说他是一个 哲学观,也可以说是一个方法论,如果宽泛的来讲有些不好 讲,必须联系一些实际情况。我记得很早以前就跟大家说过,气道中医是一个体证的一个 中医学问,不是思辨的,也不是计算而得的,这也是中国传 统文化一个最大的特点,这就象西方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 他们学习哲学的方法和结果是截然不一样的,近代很多哲学 家认为中国没有哲学,

2、 说的也不无道理, 从他们的角度考虑, 中国哲学不是思辨的哲学,也不是推导的哲学,所以说中国 没有西方式的哲学,这个是很正确的,而且中国很多哲学家 加以辩驳,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做这种辩驳,首先大家哲学 的出发点,和对哲学理解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哲学是语录式 的哲学,或者叫启发式的哲学,或者叫比喻的哲学,因为事 物非常微妙,深不可识,有句话“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 所以不可能用人力的方法方式加以限制和推导,那么见一点 而以一点来说明,这是语录式的哲学,比如说老子的道德经, 孔子的论语,像这样的都是语录式的,包括后来很多哲学家 的哲学语录,让我们由一点而悟及其他,并非用一套僵死的 推导方式来进行阐

3、释,如果有方式,那么就是有局限,所以 说咱们老祖宗的学问是体悟的哲学,最终是由自己内心感悟 而得,并非来自于其他,这是我个人的认识,我记得让大家 做过一个实验,双手做抱球状,停于胸前,或腹前,然后不 断的拉伸,缓慢的拉伸,在这种拉伸的过程中,大家可以体 会到气感,有的人感觉在拉伸过程中有阻力,就像抱着一个 气团一样,产生这种阻力,其实这是对气的一个最初的感觉, 也是最直观的感觉,我们在这讲气道中医,不是说立了一个 杆子,做了一些概念,让大家去记去背,没有这个意思,你 去亲身体验,你才能感觉这个气是确实存在的,因为很多兄 弟也练过气功,应该对气有一定感觉,对普通人来说,做这 种抱球拉伸,缓慢的,

4、非常微妙的拉伸,你不断去体会两手 之间的感觉,可以说大部分人,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会感到 气感,而且这个气感是很真实,并且有不停的变化,并非是 扎针灸时,麻、酥、涨、沉、痛,那种所谓的气感,上次麦 多吉他们已经说了,拉伸过程中就是一个气团,后来我跟大家又说了,如果在拉伸中配以呼吸,缓慢拉伸配以深长的呼 吸,让大家去体会气团的变化,不知大家下来有没有做过这 个实验,记得很早以前跟大家说过,希望借讲堂这个机会, 让大家能够了解气道,并且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进入气道的世 界,就像鱼在水中而不知水,我们在气中而不知气一样,如 果没有人向你指明,或帮助你认识,那你可能身在其中而不 知其所以然,所以说我不仅希望

5、大家听讲,而且要勤行,努 力地去实践,并且自己去体会,因为讲过,气无处不在,流 动于任何一个方面,包括他的事和他的物,古代有一个望气 学,望气学在民间还在流传,可能大家很陌生,比如风角、 望气,看这个整个音律,风吹灰这些东西,查其整个气机所 发,这些都是关于气的一些体会和应用,或说风水呀,气见 风则行,见水则止,这是在风水中一个典型的术语,风和水,风者动也,水者静也,风者阳也,水者阴也,风以动之,水 以流之,或水以止之,山环水抱,山水,风水,其实这都是 用来体会气机所在的要道或方法,因为我们正常人不能见 气,而气托于形,所以我们必须以形而见气,就像中医经常 所说的,有诸内必形诸外,有诸气必形诸

6、形,那么我们可以 通过形体,来推断气机所在,就是内经上所说的气之所游行 出入也,所有的经脉经络,都是气所游行出入,如果找到这 个游行出入的气,就像我们能够捕到猎物一样, 如果找不到, 就像失掉猎物一样。麦多吉说拉伸时手一动,手关节会发出响声。这个应该属于 形的层面,应该进一步来体会在呼吸之间,气机的变化,这 样我们就可以慢慢体会和认识整个气的世界,气这个世界是 无远弗届的,充斥宇内,包举六合,无处不在,中医最大的 特点就是看到了气的存在,并且用气的理论来指导临床。无为而为说:拉伸的过程中,指尖会有麻的感觉,其实麻、 痛涨,这些都是气机所发,但还不是你可以体会的气的状态, 上次记得麦多吉已经体会

7、到了,直接就可以体会到在中间有 一个气团,两手相向时,作挤压状时,就像挤压皮球一样, 会产生阻力,拉的时候也会产生和皮筋一样的阻力,而且这 个阻力,如果你手掌敏感的话,你就会明显感觉象在水中, 搅动水的感觉,但又不完全是,就像双手粘住一个气球,压 和拉都会产生一定的气感,这个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我不可 能讲得太多,因为大家如果没有体悟的话,讲得多了会导致 一种暗示,如果能体会到你立马就能知道什么叫气道中医的 气。妙心说:觉得两手间有气在动,发凉。你看首先你感觉的这 个气感不是一种幻觉,也不是暗示,而是可以反复操作,反 复体会,并且印象不断加深。决不是做那个试验,两个手并 在一起,让一个手指长长,

8、然后一比较,那个手指真的长长 了,其实这个就是一个把戏,不是我们所讲的感觉,如果你 能持续的感觉有热或者有凉,这也算是一种气感,因为大家 的身体素质不一样,气场也不一样,所以两手产生的感觉是 不一样的,大家可以体会,只要你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可以 反复验证的,那么这就是一个体验, 对气的一个初步的体验, 天行健说,就像两手各拿一块磁铁一样,同极相斥,异极相 吸。所以说中医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和一定的内心体会 的话,学中医只是学到了皮毛, 没有学到精髓,所有外在的, 比如开方子、针灸、推拿、按摩包括其他一些民间的手段只 是形的一方面,而内在的一方面大家应该努力认识,而不应 该止步,就像很多人,

9、不知这里有没有学占卦的,有没有知 道梅花易数的,梅花易数是邵康节所做,是一本流传很广的 占卦的书,如果仅看梅花易数并且照之而学,很难学通,这 里就有一个未传的“窍”,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你就能够悟 进去,梅花易数是在托周易讲数理,并且有一定的应用,这 个应用不仅是我们所说的算卦,他里面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但跟大家说一点,梅花易数只是形的一方面流传下来了,神 的一方面隐而流行,并没有公开于世,故学者众而知者少, 说这个主要想打个比喻,告诉大家学中医也一样,很多好的 推拿师傅、针灸师傅,他们都有自己的气场,非常充分,从 而能感染病人,鼓舞正气,而并非只局限于手上扎的针或按 摩的穴位。所以今天跟大家说

10、这个气道中医的含义,就在于希望大家在 下面勤学内功,在日常生活不断的体证,多看古代哲学的典 籍才能有所证悟,不然到老学中医一场空,中医没有学成, 可能身体还要毁了,对自己或对病人都没有过多的帮助,这 就走到了中医“形”方面的一个死胡同,因为黄帝内经 一再讲,上医守气,下医守形,形可以说是形体的形,也可 以说是形式的形,总之形是变化万端的,因为中医的书汉牛 充栋,不胜枚举,学一本你觉得还很有道理,再学你就发现 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下手,就像狮子遇到一群角马群无从 下嘴,整个草原奔跑的都是角马看花眼了,如果陷入这样的 理论的海洋,大家有多大的精力都无济于事,所以说一定要 执一道,就像皇帝垂衣裳而天

11、下治,你只要把那个最简单的 核心,知道在哪,并且能勤而行之,熟练应用,慢慢的就可 以化而成之,可以不断的推广,这些也都是孔子写周易 说的一些话,“易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没有思考没有作为,寂寂然没有任何动作,但是感而遂通天 下,一定要强调一个感, 这个非常重要,感不是思维出来的, 不是想象的,也不是苦思冥想的,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于是通晓了天下的故,故当道理讲,这是孔子对周易的理解 已经达到了非常高深的地步,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可 以这样说,可以真正代表孔子的最高成就是他写的这个易 传,又叫十翼,是对易经的解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把周易所有的显学方面的道理融汇贯通,用非常波

12、澜壮 阔的文字表达出来,留给了后人,他是孔子最高的学问成就, 而并非是论语或春秋,如果有人有志于易学显学方 面钻研的,可以努力来看易传,并且能够背诵,易传 的系辞通篇都是至理名言,经典的话不断被后人引用, 从我来讲,我非常崇拜孔子对周易显学方面的理解。周易里面有一句话来形容体用,“神无方而易无体”这正好是对体用一个绝好的解释,神就是神用,方是定法,神 用没有定法,易没有固定的形体,易可以做变易讲,也就是 最高的对体用的阐释,用在这里非常恰当。 还有一句话,“变 动不居,周流六虚”,下面一句“不可为典要,唯变是从。”什么意思呢?就是这整个的气机,变动不居,他不会停滞, 也不会凝结,任何事物都是在

13、不断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 周流六虚,六虚是六种阶段,周是涵盖遍满的意思,中间还 有一句,应该是“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 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是从。”我给大家仔细讲一下,对大 家理解气机整个的运化和指导中医临床是非常有帮助的,也 就是这股气,我们直接拿人的身体来理解这句话,因为他不 仅指的人的身体的气机,万事万物的气机都可以用这个来解 释,我们今天主要讲中医,所以从中医角度来说,这股气在 人身体上下周流,变动不居,从上中下三焦不断的流转变化, 如烟如雾,如雨如露,不断在身体内蒸腾上下,周流六虚, 你也可以说在六经中周流,这一团气上下无常,没有固定的 上,没有固定的下,气机不可能总

14、淤滞在上,也不可能总瘀 滞在下,总之上下没有常法嘛,随人之喜怒性情而变化,跟 着你的性情、呼吸而动,而产生了上下交替的不断变化,刚 柔相易。气有刚气有柔气,卫气为刚,营气为柔,上气为刚,下气为 柔,外气为刚,内气为柔,怒时气刚,怯时气柔,白天气刚, 晚上气柔,动时气刚,静时气柔,这个是刚柔的相易,不断 的交替,气不可过刚,也不可过柔,气不可常刚,也不可常 柔,都是刚柔相易,刚柔相叠而生变化,易是不断的变化, 刚气变柔,而柔气化刚,对于我们人身之气都是如此。如果 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人发怒,气冲于肝,向上冲达,肝举 而目张,其实并非仅肝气上达,人身之气发怒时无不上达、 发越,一怒时每一根汗毛、每

15、一个细胞都是发怒的状态,这 时所有的气都刚起来了,由常态而变成刚态,气刚血气充盈 于肌肤,双目圆睁,头皮抱紧,怒气发作之后,刚气又化为 柔气,就像塌瘪下来一样,气消,我们说消消气,就是刚气 慢慢消弱变成常态,这叫消气,这个可以理解什么叫刚柔, 不可为典要,所谓典和要,都是常道的意思,可以执的常法, 大典和要道,不可为典要就是不能刻舟求剑, 你说他是刚气, 过一会不一定是刚气,阴阳相易,阳极则寒,阴极则热,寒 热阴阳相推移,这个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比如说一个年轻人,气很壮盛,呼呼啦啦地向外散失,不注 意保持这种旺盛的精力而不断的挥霍,慢慢的他的气机就衰 弱下来,最终由刚气化为柔气,身体向衰弱的方向

16、发展,所 以说不可为典要,自恃他刚或自恃他柔,所有的刚柔相推而 变化生衍,就像白天是刚气,晚上是柔气,常说的一句话, 刚日读史,柔日读经,什么是刚日?你可以理解为奇数日, 比如初一,初三、初五,这叫刚日,柔日呢,初二,初四等。 不断交替,读读理论,再用于实践,这个不断的交替变化。 就像有人问,这应该是运动呢,还是应该休息呢,这就陷入 了典要当中,执了一个常法,什么叫刚柔相易呢?就是运动 和休息相结合,劳逸结合,不可能永远运动,也不可能永远 静止,在运动和静止中不断的交易变化,这样才能有阴阳相 济,身体才会好,就像我们只学理论不做临床一样,学而不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都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一定 要充分掌握刚柔相易这个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下面一句是:唯变所是,也可以叫唯变是从,变就是变易, 在符合常道的基础上,要不断的推演变化,不能死守成法, 墨守成规,这个法和规都是指形方面的,也就是器。古代说 有心学,有器学,心学为本,器学为末,就是指这个变的根 本所指,一定要变嘛,不能说现在很多人喜欢复古就穿古代 的衣服,吃古代的饭,住古代的房子,这个是流于形迹。但 古人学道的精神、格物致用的精神和方法我们要掌握,但是 形式和应用要与时俱进,这个是一定的。不可能还穿着远古 的衣裳过现代的生活,这个不现实。通过形式而能够启发精 神,比如穿着汉服让我们怀念一下传统的文化,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