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四中学课程规划和实施方案_第1页
杭州第四中学课程规划和实施方案_第2页
杭州第四中学课程规划和实施方案_第3页
杭州第四中学课程规划和实施方案_第4页
杭州第四中学课程规划和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杭州第四中学课程规划和实施方案第一部分 条件、背景与趋势分析杭州第四中学课程改革是在浙江省高中教育改革、新高考方案行将出台的背景下,逐步推进的。学校的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课程改革涉及对学校的历史、当下和未来的认知,提炼全校上下改革的共识和意识;关涉学校存在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事关学校课程改革与教学和学习等一系列变革性实践的大事。四中从理论和未来着眼,梳理历史的现实意义和未来价值,分析当下的优势与困难,坚守“养正尚德、立人求真”的信念,兼顾传承与变革,选择课程改革作为学校系统变革的一个突破口。一、四中课程规划具备的条件杭州第四中学有着四大比较优势和条件:丰厚的历

2、史传统积淀;较高的整体师资水平;可整合的城市文化和周边高校的学术资源;有特色课程建设的经验,如,合唱团、篮球队和养正植物园建设。这些优势和条件为四中的课程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也为课程系统的建构提供了经验、能力和文化的支持。二、课程规划与四中历史传承浙江省杭州市第四中学是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其前身是清末的“养正书塾”。1899年,时值戊戌变法受挫之际,杭州知府林启目睹民族危亡,力图兴学救国,培育人才。为开启崇实的教育风气,他在创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蚕学馆(浙江理工大学前身)的同时,又创办了“养正书塾”。“养正”取自易经“蒙以养正,圣功也”之意。林启任第一任校长,确立办学

3、先进理念和目标,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近代中等教育。书塾成立伊始,即确定章程、规约,延聘名师讲授致用之学,宗旨为“端童蒙之趣向,植人才之始基。”一百多年来,杭州第四中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提炼了丰厚的改革精神和文化基础。对于四中人来说,学校课程系统建设和优化的本身就是对传统的回归、继承和发扬。从百年四中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课程建设、教学风格、学习风气、社会影响力来看,这一场的课程改革是四中学校和课程发展的必然选择。继承与变革是任何学校发展的应然之义,四中在继承中变革,也在变革中继承,两者在辩证中统一,两者是矛盾的统一体。三、课程规划的现实意义诠释1、课程建设是四中人系统认识的表达。杭

4、州第四中学的课程系统建设源于四中人对学校发展的系统认识。学校是一个由方法、课程和文化构成的系统。学校的存在和发展是通过系统建构实现的。学校核心要素为方法、课程和文化。方法是学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课程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学校通过课程实施实现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有通过课程建设造就师资,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标志,文化是学校存在的高级形态。三要素构成了一个等级系统,三者相辅相成,相克相乘。课程是结构系统,它对下借助于活动表现为功能,即,方法;对上提炼为文化。可见,课程建设对于四中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课程建设呈现历史的现实价值。四中人从办学的历史和养正的精神中提炼课程

5、建设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养正”精神体现在四中课程建设各个方面,“养正求真固本”理念渗透在课程规划、课程建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之中。学校课程建设有连接着历史文化和传统,与学校的文脉相承。3、课程建设是学校的能力系统建构。学校是一个系统多元的综合体,这其中能力系统建构和运作是学校存续和发展的关键。学校从初期的经验学校,过渡为知识学校,能力学校,到最终发展为个性学校,其中能力系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而课程建设是能力系统最重要的部分。课程是具有功能倾向的结构系统,课程实施是将课程结构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课程是学校能力的表征,课程作为学校的能力建构其意义在于此。4、课程建设的社会意义。一方面,课程是学科的

6、教育存在,学校教育是社会化的过程。因此,课程无疑体现社会意义的一面;另一方面,课程实施是文本结构转化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本身就是社会交往过程。课程在社会意义中产生,也在社会意义中实施,并转化为个人价值,提升为学校的存在。四、课程规划的师生发展价值新的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提出教师有课程开发权,学生有课程选择权。这大大地激发了教师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中学校课程建设对于教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开发与实施促进教师的学科能力的提高,这因为课程的主要来源是学科。教师通过课程开发和实施,加深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丰富教师的知识素养,拓展教师的学术视野,促进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把握。

7、学科能力是教师课程开发的基础;二是课程建设加深教师对学习过程的理解。课程主要是学科教育的存在,学科只有转换为课程,学科教育才有可能。因此,教师在课程建设的过程必须深刻了解学习机制、学习过程、学习困难、学习优势和学习基本规律,才能比较正确地把握课程实施过程;三是课程建设与改革促进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发展。课程建设和改革对于教师能力的要求是多维度的和多元的,科研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重要的一个方面。四中通过学校课程建设,激发教师课程研究的积极性,从而加深教师对学科、对学生、对自己、对班级社会的理解。改善教的过程,优化学的过程,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生成,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也促进学生能力与综合

8、素质的发展。四中课程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拥有课程的选择权,学生课程选择权的保证在于课程的多样性,课程实施的多层性和走班制,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差异性。由此,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发展。四中学校的课程建设惠及学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自主权得到保证。通过课程选择权的落实,学生在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必选的基础上,有自己课程选择的空间,培养自己的爱好,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二是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得到优化。随着必修课分层走班和选修课分类走班实施的不断深化,学生在选择必修课分层走班学习之前,必修充分考虑其学习的适应性,相似或相近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目标

9、的学生分在同一层级或同一个班级学习。于是,教学与学习的针对性强了,教学难度减少了,师生接触的时间增加了,同学间互帮互学的机会多了,学习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环境和学习方法因此而优化;三是学习过程优化,学习效率提高。课程开发的过程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过程更加得心应手,指导学生更加有效,课堂教学手段更加多样,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课堂变得更加引人入胜,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加之,分类走班教学是指对同一方面特别感兴趣的学生集结一起在同一个课堂进行的教学。这些学生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这样的课堂学术气氛浓厚,研讨需求强烈,

10、课堂兴趣盎然,教学过程优化了,学习效率便提高了。五、课程建设困难与三重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对于四中来说,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困难至多和难度之大是意料之中的。四中课程建设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管理的困难、教师的困难和学生的困难。学校管理的困难涉及课程建设认识上的困难;课程建设顶层设计的困难;指导教师课程规划、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困难;制度建构和资源整合的困难。教师的困难,在课程建设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改革理念接受的困难和课程开发能力上的困难。首先,由于一直以来课堂教学和学校课程建设受高考的影响,高考是教学和课程建设的指挥棒,一切为了高考,一切让路于高考,学校必修课程校本化改造和选修课程建设形

11、同陌路。因此,这一切阻碍着教师的思想与理念的更新与发展,也影响着学校课程建设;其次,长期的应试教学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发展,教师学科能力、课程建构能力、教学能力、学习指导能力、教育研究能力都难于应付学校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发展的需要,这对于学校校本课程和必修课程的校本化改造都是不利的。学生的困难主要在于学习上的不适应。不同学生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由于新课程体系的实施和评价本身就是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双向转型过程,学生的困难主要是选课走班的困难,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困难,了解自己底兴趣和爱好的困难,行政管理淡化给一批后进生带来困难,学习规划的困难。这些困难直接影响着学生课程改革之后学习的效率和效能

12、。三重推进是指学校面对困难如何推进课程改革三条相关联的途径:行政推进、学术推进和实践推进。三重推是进相辅相成的,也是相乘相克的。行政推进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这一方面由于本次课程改革是有浙江省教育厅倡导和发起的和推动的;另一方面由于行政推动往往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通过逐级的行政推动,最终把课程改革变成浙江省高中所有校长、教师的自觉行动。首先,四中通过行政推动逐步把本次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要求传达到学校校级班子成员,下达至中层干部、年级组、学科教研组,乃至教师和学生,认识其意义,达成共识;又通过培训和宣讲,培养学科教研组和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使教师学会开发和实施选修课程。学术推动。课程改革是一项复

13、杂的系统工程,光靠行政推动,其力量还是有限的。由于四中地处杭城,有着比较丰富的高校和教育科研院所的学术资源。通过培训、指导和调研,帮助四中的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推进学校课程系统建设。从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到学科教研组的学科纲要制定,再到教师的选修课程开发都有学术力量在推动着,在起作用。我们的设想是学术的推进可以避免一些失误,同时也拓展我们的视野,增长能力,激发教师课程研究的兴趣。实践推进。实践推进是指学校课程建设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实践推进课程建设与发展,以实践来促进实践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在实践中学会实践,在课程开发中学会课程开发,提高课程建构能力。四中课程改革的时间推进主要通过如下途径来实现的

14、:一是通过学科教研组团队建设,促进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的提高。课程建构是一件不易的工作,单凭一个教师的付出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力图通过学科教研组的团队建设,整合教研组的力量,形成课程建设的合力,逐步建构一个学科课程系统,或称之为“课程群”;二是跨学科建构选修课程,强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传统的高中课程系统学科内的联系紧密,跨学科之间联系松散。长期以来,学科纵向结构和逻辑缜密,横向学科与学科之间不甚关联。久而久之,学生学科系统内思维训练有余,跨学科思维训练严重不足,其结果,影响了学生的横向和立体思维能力的发展。殊不知,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联是知识和能力的生长点。四中有意在这方

15、面进行尝试,开发和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或课程群;三是通过跨校联合,促进课程建设的水平。学习外校的经验,借助于外校的课程建设的实践智慧,实现对校本课程系统不断优化。四中学校课程改革三重推进既是行政、学术和实践的一种合力推进,又可以分层或分批进行。推进是双向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结合。是行政推进,还是学术推进,或实践推进取决于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问题的不同层面、不同性质、发生在不同阶段,以及问题解决的不同目标。如,课程管理是以行政推动为主,其他手段为辅;课程开发需要以学术推进为主,其他手段为辅;课堂实施需要以实践推进为主,学术和行政手段为辅。第二部分 课程规划理念、目标与结构一、课程规划基本思想杭州

16、第四中学的课程规划基本思想:以人为出发点,养正求真固本,主体特色分明,传承变革同行,结构功能均衡,基础分层并举,拓展研究兼顾,三类课程联建;立足当下,根系历史,走向未来,视域国际,行动校本,理论着眼,实践着手。1、以人为出发点,养正求真固本。学校中的人指的是学生与教师,任何类型的学校体系都具有或表达着两大功能:培养学生;造就教师。四中课程建设体现着这两大功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精神。从课程建设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优化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建构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促进学习效率与效能的提高。同时,通过课程系统的开发和实施,以及必修课程的校本化改造,促进教师的角色与自主意识发展,

17、提高教师学科能力、课程建构能力、教学能力和学习指导能力。2、主体特色分明,传承变革同行。杭州第四中学课程思想基本构架为“一体两翼”,即育人为体,科学求真和文化养正两大特色,即 两翼。一体两翼联建,两翼依托一体,主体与特色分明。学校课程建设既重主体,又强特色。学校课程建设是以育人为主体,人的发展为主线,科学求真与文化养正既为特色,又为特质。主体滋养特色,特色表达主体,两者相辅相成,共存共生,特色渗透在课程建构中,又弥散在学校的学习、课堂教学、教育研究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传承与变革是杭州四中的历史传统,也是四中人的当下集体行为。四中虽历百年流变,但“养正尚德,立人求真”主体精神不变;四中虽经百年沧

18、桑,但变革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四中的课程建设无不渗透和体现着传承与变革思想。四中的课程建设既根系历史,又立足当下;既尊重历史传承,又崇尚现实变革。3、结构、功能与内容均衡。杭州四中课程规划力求结构合理,国家必修、校本必修和校本选修课程多元一体。知识拓展、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类课程多维一元。每个学科课程建构呈现三个层次,即,“基础、拓展和研究”,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学习人群,有面向全体的基础课程,也有面向分层的拓展课程,也有面向个体的研究课程,在课程建构中体现课程学习的共性和差异性;课程功能比较完善,课程功能是结构的表达,或课程的实施,课程结构蕴含着功能成分。四中课程系统的功能表达体现

19、三个层次:课程理解、教学和学习。课程理解是基础,课程教学是中介,课程学习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三者重要性依次递进;课程内容充实。四中校本必修和选修课程建构尽可能体现内容选择科学,意义空间适切,基础拓展兼顾,内涵外延合理,经验逻辑交融。四中课程建构尽力做到内容与形式均衡,结构与功能和谐,力求结构、功能与内容三者均衡。4、基础分层并举,拓展研究兼顾。学校课程建设直接为基础和分层提供便利和条件。学校在夯实学生课业基础的前提下,为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可以对课程进行分层建构,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做到不同层次的目标分层、内容分层、学力分层,使课程与教学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在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

20、发展。通过不同层次的课程建构,体现课程建设的基础性、拓展性和研究性,并使三者相得益彰,也为分层教学提供课程上的准备。5、普通高中课程职业性与学术性,个性化与多样化。四中课程系统建设兼容了职业技能、社会实践、知识拓展和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融合为一个层次分明,结构科学的课程系统。四中课程系统既体现学术性,也体现职业性,既关注课程建设的个性化,也重视课程建构的多样化。这一方面使选修课程建设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奠定基础,培养相应的职业情感和意识,另一方面普通高中课程的学术化使学生夯实扎实的知识和专业基础,直接为升入高等院校作准备。6、国家必修课程校本化改造。校本化改造是国家必修课程和课程系统建设的必然途径

21、。国家必修课程校本化改造一方面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实际,另一方面必须考虑师资现实。四中必修课程校本化改造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实现的,即结构校本化;功能校本化;过程校本化。结构校本化是指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当的删减和增加,以便完善和改进课程或教材中的知识结构,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功能校本化是指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效,使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过程校本化是指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体现课程的过程化,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过程,建构学习经验。7、必修课分层,选修课分类走班教学。必修课程或国家课程的教学实施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一环,实施途径和方法的优化和

22、变革事关学校学科教育的成败。分层是分类的手段,分类是分层的基础。分类关注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和能力,为将来的专业夯实基础。分层是照顾学生学习和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分层教学一方面使后进生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又要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即,保底又不封顶。8、课程建设在新高考视野下的整体设计。学校课程建设一方面要在学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逐步落实,另一方面要在新高考视野下通盘加以考虑。建构以必考学科和选考学科为基础的学科课程群,做到基础、拓展和研究均衡发展。基础学科和选考学科逐步做到分层走班教学,并使管理及时跟进。二、课程规划目标四中课程规划着

23、眼学生的发展,立足基础,弘扬个性。基础、拓展和研究课程层次分明,基础面向全体;拓展课程面向分层;研究课程面向个体。以多样性和选择性为基础,着力打造学校特色,以特色课程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构建具有四中历史底蕴和富有创新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建构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和课程群,以适应学校教育改革、分层教学的需要,为学生课业学习和未来发展提供多样的、丰富的、系统的课程资源。三、课程规划思路1、课程规划的前景性与操作性并举。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三年规划,学科教研组纲要的制定都是学校的指向未来的行为和行动,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规定学校的行为走向。通过

24、规划,使学校的理想不断得以细化,使理想在现实中运行,使规划在现实中落实,使顶层设计在现实中操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学校向前迈进。2、课程规划与养正思想的渗透性。养正思想渗透和融化在课程规划、课程建设、社团活动、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之中,又用学校的特色彰显养正精神,丰富文化养正的内涵。学校选修课程建设一方面体现学校的养正精神,成为文化养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与必修课程紧密结合,使学校的特色建设与课程建构有机结合,不可分割。3、课程的结构化与系统化交融。 结构化与系统化是课程建设的最重要标志。首先,结构化和系统化是防止课程开发过程碎片化的重要保证;其次,也是课程生命力的基本前提;再次,知识

25、和能力只有在结构和系统化的背景下,其生成、存续与发展才有可能,课程实施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化和系统化的再造过程。不管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还是选修课程的建构都必须遵循结构化与系统化原则。4、课程本源性与教学实施相结合。学科与主题是课程建设的起源。课程与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课程是学科的教育表达,课程的成熟度依赖于学科的成熟度;主题和主题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来源之一,一些选修课程是经主题活动提炼、实践积累而成的。教学是课程结构的功能表达,对于教学而言,课程是源,教学是流。课程只有转化为教学活动,才有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两者结合是学校教育的规定性。5、课程多样化与选择性兼顾。建构

26、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体现多元开放和层次性,凸显办学特色。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模块和课程群组,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和更加丰富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多样化与选择性是尊重差异性和差异发展的基础,个性化课堂教育的课程来源。6、 分类与分层,有序与流动结合。课程分类、教学分层、走班选课。分类发展学生兴趣与爱好,分层夯实基础与能力,选修课程分类与必修课程分层结合,构建不同层次和类别的课程模块和课程群组。必修课程按目标分层、内容分层、成绩分层、评价分层、学力分层五个方面综合把学生分层为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有序和系统化是分层分类的基本要求。层与层是开放的,而不是固化,层与层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流动。

27、流动在学生积累一定的能力基础,定期进行,适当的层级流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激发层级教学的活力。7、 校本化与精品化相结合。从学校发展目标与特色追求、学生实际和发展需求出发,整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走选修课程建设校本化和精品化道路。根据学校的师资优势和社会资源优势,整合学校教师团队力量,分批,分步建构优势学科和优势课程,把这些课程逐步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同时,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培养一批优秀教师。8、上下联动,群策群力。课程建设既涉及学校办学理念、顶层设计和管理的重大问题,也关涉学科教研组的建设和教师发展的方方面面。一方面要贯彻学校顶层设计,执行课程改革的基本要

28、求;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广泛吸纳学科组、各年级教研组的意见,群策群力,上下齐心,反复论证,不断磨合,实现课程理念和规划与建构与实施的双向互动。在学校顶层设计和规划制定之后,学科教研组可根据课程建设方案制定学科发展纲要,直至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使课程方案、学科发展纲要制定落实到实处,并使方案逐渐转化为教师的具体行为。以课程方案和顶层设计指引着学校的课程建设实践,又以课程的实施优化学校课程系统建构。四、课程基本结构学校课程体系。学校课程体系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即底部为基础类课程,第二级为拓展类课程,第三级即顶部为研究类课程。基础类课程的主体是人文与科学素养课程,是由语文、

29、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根据分层分类教学需要整合而成的课程群。该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突出课程结构的基础性、课程内容的基础性、课程学习过程的基础性和课程学习结果的基础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人文与科学素养,培养学习素养和学科学习能力。学校课程体系的第二个层级为拓展类课程,拓展类是基础类的拓展、发展和提升。同时,拓展类课程又是第三层级研究类的过渡或桥梁。应用是基础类课程学习的具体化过程,也是基础类课程学习深化认识和体验过程。我们提倡学以致用,边学边用,致用成学,学用结合,加深学生对基础类课程学习的实践意蕴的体验。拓展类课程也包括

30、知识拓展类课程、职业技能类课程、社会实践类课程和兴趣特长类课程。第三级为研究类课程。本类课程由专业先修、学术研究、创新发展等课程群组成,该类课程也包括知识拓展类课程。该类课程主要面向部分在知识深化、知识拓展、专业深造、创新发展方面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突出课程内容与课程学习的专业性、学术性和前沿性。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与研究类课程构成学校课程体系。各学科在该体系下建立与分类分层教学相适应的课程系统;学校在该体系下根据办学需要,整合和建构各学科课程系统,建立与不同办学定位和形式相适应的课程群,如下沙校区课程群,吴山校区课程群、国际部课程群等。学校课程系统由主体加特色课程构成。主体部分由六大领域组成

31、,它们分别是语言领域、人文与社会领域、数学与科学领域、技术领域、体育与艺术领域、综合实践与活动领域。特色课程系统由“科学求真”和“文化养正”两大课程群组成。学校特色课程体系。杭州第四中学具有两大办学特色:文化养正和科技求真。随着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两大特色课程群在逐渐成型,逐步优化,板块也在不断增加的过程之中。目前,文化养正特色课程群由四大板块构成:“身心健康与篮球运动”、“音乐修养与合唱、管弦乐”、“养正文化熏陶”和“国际理解”;科技求真主要表现在三大板块:科学基础、网路学习与技术和养正种植园实验。 课程层次与领域结构示意图:人文社会语言数学科学技术体育艺术综合实践身心健康与篮球运动音乐

32、修养与合唱、管弦乐国际理解科学基础养正文化熏陶网路学习与技术养正种植园实验“科技求真”特色课程群“文化养正”特色课程群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研究类课程第三部分 课程实施理念、目标与思路 课程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构架,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是多元一体化的过程。四中课程建设以人为本,养正立人为主线。“养正尚德,立人求真”的理念贯穿在四中课程实施中,渗透在课程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在学生学习活动之中,融进了学生的发展之中。课程实施的目标和思路是围绕着这一核心理念和思想展开的。一、课程实施理念1、养正尚德,立人求真。坚守“养正尚德,立人求真”的理念,以人为本,着眼学生的未来,优化教学过程,改

33、善课程实施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把“养正尚德,立人求真”的理念和精神渗透在教与学的方方面面,融进学生的发展之中。2、课程实施着力于学生幸福成长和成长幸福。着力学生成长幸福是学校教育和课程改革本质之所在。亚里斯多德认为,“幸福就是灵魂的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杭州第四中学学生的幸福感借助于课程建设培养从三个视角,即主管幸福感、心里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着手,着力培养学生对现实学校和课程实施过程的幸福感。3、有效教学服务于有效学习,效率与兴趣、结果与过程共存共生共荣。前喻时代的有效教学强调知识的记忆与巩固,即,掌握性学习,人与知识的两重性;同喻时代的有效

34、教学重视人的体验和学习过程,即,人与知识的情感关联,知识的情感化取向;后喻时代的有效教学侧重知识与人的内在自由结合,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转化为人的个性存在。有效教学只有服务于有效学习,其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学校课程实施必须做到效率与兴趣,结果与过程并重,无兴趣的效率对学习无疑是一种伤害,无过程的结果阻碍和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三、课程实施思路1、以学为中心,教与学一体。教学并非单一的教师行为,而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双方的统一过程。学决定教的存在和发展,学是教的缘由。教可能是学的引子,也可能是学的中介、媒体或干预,教是为了不教做准备,教最终消融在学之中。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情感和学习

35、结果决定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导,辅,问,评,先学后教,先教后学,边学边教,还是边教边学,只不过是课堂学习不同水平,教师适应学的教学手段和顺序变化而已。学是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中心,教是学的边缘。2、教学与体验,教育与经历同行。首先,活动是课堂教学行为转化和为系统学习行为的载体,也是建构学生学习经验的载体。离开了活动,课堂教与学便黯然失色;其次,学习与体验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学习是有机体改变行为的过程,体验是学习者获取学习深层个体意义的过程。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尽心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学校教育既要有教育性的一

36、面,也要有个人经历性的一面。3、合作、自主与探究学习方式浑然一体。学校学习既是自主的过程,又是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三者有机结合有利于优化学习的过程,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4、必修课分层与选修课分类走班教学。必修课分层走班与选修课分类走班是四中课程与教学改革重要举措。必修课通过分层走班夯实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做到因层施教。选修课分类走班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爱好和特长。分类指导是指我校有普通班、外语部等类别,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分类指导,使分层施教与分类指导两者相得益彰。5、导师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选课走班之后,行政班的管理功能削弱了,班主任的地位减低了。教学和班

37、级管理方式需要适时发生变化,一方面学生导师的功能不得不加强,另一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得到培养。两者结合有利于缓解选课走班后造成管理上的困难和混乱。二、课程实施目标立足当下四中实际,根系四中历史传统,走向未来,视域国际,教学实践变革着手,优化和完善课程实施过程,建构课程实施经验体系,提炼变革性实践的理论价值,走课程实施的传统继承与变革创新的学校课程实施之路,基本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本土化、校本化的学习诉求,夯实学生知识与能力基础,建立符合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和省一级特色示范普通高中标准的课程体系,凸显学校课程特色,铸就学校文化基础,形塑学校未来性格。其具体目标如下:1、立足实

38、施过程,着力幸福成长。四中课程建设是一个整体系统,课程实施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课程实施是结果,更是过程。过程性即课程实施体现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课程实施是学生体验学习自由和快乐的过程,也是师生和生生积极的交往和活动过程。以过程成就师生的幸福,建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形塑学生的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夯实学习基础,培养兴趣特长。一是通过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等多元的校本化改造,提高课程、教材和教学对学生学习的适切性,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想方法,做到基础扎实,应用灵活,视野宽阔。二是通过选修课分类走班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以

39、教师的兴趣和学识引领一批有共同爱好和兴趣特长学生不断在深度和广度上探索。通过学习共同体的营造帮助和实现教师和学生特长纵深发展。3、变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随着学校课程建设的纵深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将迎来一次革命。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将倒逼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将优化和改善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大大地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随着分层与分类走班教学的不断深化,教学班和行政的界限打破,教与学在技术、结构、功能和过程将会发生根本的改变,教与学浑然一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将成为未来四中课堂的现实。是教,是辅,是研,是导,是学,是习等教与学方式全然取决于学习

40、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意愿、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大大地被激发和释放出来了。4、教学资源整合,师生共同发展。随着学校课程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教学资源来源显多元化,多维化。有来自必修课程课本的,来自学校的,来自教师的,来自社会的,来自网络的,来自学生的,来自家长的,有来自外校的,也有来自高校的。学生学习资源空前丰富,学习空间空前增大,学习平台空前宽阔。如何整合和利用教与学资源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首先,要求教师把必修课程作为核心内容,以必修课程作为基础分基础、拓展和研究三个层次建构课程系统和教学资源体系;其次,使教学资源与师生的时间和经验资源合理匹配,减轻学生的作

41、业负担,激活学习的心理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其三,通过资源整合和利用促进教师教学研究不断深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四、课程实施进程及具体安排1、课程实施进程。四中新课程实施分为三个阶段或三步走:第一阶段是课程实施的尝试阶段;第二阶段是课程实施的正常运行阶段;第三阶段是课程实施的深化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适应期和尝试期。学校一方面要求教师适应改革的需要和变化;另一方面,以点带面地进行分层和分类走班试点,让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实验,积累经验,克服迷茫,破解困难,提高对学校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的认识水平。第二个阶段是课程实施的正常运行期。在这一阶段,一是教师已经学会了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

42、课程、教学和管理上的变化;二是教师开始积累了一些不同层次必修课和不同类型选修课的教学经验;三是学校在一定范围里推广必修课分层教学和选修课分类教学。第三阶段为课程实施的深化阶段。通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教师课程改革共识提炼和经验积累,深化对课程实施的理解,教师逐步学会思考和分析自己在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从实践和理论的两个视角研究分层和分类走班教学的困难,探索走班教学的基本模式,研究行政班和教学班的组织和管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程实施的效率。 2、课程设置。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上的差异,学校为学生配置了不同的课程组合,从而尽可能让学生在每一学年都有效地落实课程

43、目标,同时又确保三年高中学习期间能够有品质地完成整个高中教育目标。在高一学年,学生学习以学科课程为主,兼顾职业课程和生活课程。高一年级是整个高中学习的起始年级,也是为整个高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年级,这需要为学生全方面开设学科课程,确保学生能够通过重要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在高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到难度偏大的高中课程,不能因为高中课程的难度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这个阶段需要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知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用处,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生活中体验,所以学校也配置了相应的职业课程和生活课程。在高二学年,学生学习以学科课程为主,兼顾拓展类课程和研究类课程。高二年级是学生广泛学习高中学科课程的

44、时段,这个阶段仍然以学科课程为主。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文理分科,所以学生已经将学习聚焦在文科或者理科上;文理分科虽然限定了学生学习的广度,但却对学生学习的深度有更高要求,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学习一定的学术课程,尤其是学科前沿的课程。为了确保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对生活品质的提升,生活课程仍然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结合新高考方案不分文理科的设想,在高二年级结合学生生涯规划加强选课指导。在高三学年,学生学习以学科课程为主,兼顾职业和生活类课程。高三年级主要是学生对学科课程进行复习和自我重构的时候,所以这个阶段学科课程仍然是主要内容,但学习过程并不是以学习为主,而是以自我习得和知识重构为主

45、;高三学习必须填补两个空白,即高中学科课程和高考内容之间的空白,高中学科课程和大学招生内容之间的空白,即学科前沿课程和大学先修课程,所以学术课程在高三上升为主要学习内容。与此同时,这个阶段仍然设置生活课程,但这时候的生活课程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主。 3、学校必修模块学分安排杭州四中必修模块学分安排学习领域科目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六学期合计模块学分模块学分模块学分模块学分模块学分语言与文学语文语文1语文222语文3语文422语文5210英语英语1英语221英语2英语312英语4英语52210数学数学数学1数学421数学4数学512数学2选修2-12210人文与社

46、会政治政治12政治22政治42政治328历史历史1历史221历史2历史3126地理地理1地理221地理2地理3126科学物理物理12物理22选修1-1(文)选修3-1(理)26化学化学12化学22化学反应原理26生物必修1必修221必修2必修3126技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2多媒体技术应用24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2技术与设计224艺术音乐音乐鉴赏12音乐鉴赏213美术美术鉴赏11美术鉴赏223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2体育与健康22体育与健康32体育与健康42体育与健康5、6212专题教育2(晨会、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始业教育等)合计96注1、学校在征求教研组意见后确定了以下

47、学科参加学业水平测试时间语文:高二上 数学:高三上 英语:高二上 物理:高一下 化学:高一下生物:高二下 政治:高二下 历史:高一下 地理:高一下计算机:高二下 通用技术:高二下第四部分 教学方式变革与学科团队建设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方式的变革是重头戏。教师的理念更新最终必须落实在教学能力发展、教学方式的变革的实处,使学校改革的前景与一线教师的实际操作向匹配,相衔接,理念与能力、认识与行为均衡发展。但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团队精诚合作,因此,建设学科团队显得更加重要。一、教学与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学校课程建设的深入,教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空间一定会发生变化,教学空大了,教师对教学的适应性方面

48、要求提高了,这必然导致教师的教学和教学过程的认知发生变化。一是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播的过程,也是知识建构和创新的过程;二是教学是一种使命和一种义务,也就是善意志的过程,义务是遵循道德法则的必然行为,道德是定言令式,该定言令式可以通过三种原则表达,即普遍化原则、目的原则和自律原则。于是,教学可以看做是善意志的过程;三是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一体化过程,在这一一体化过程中,教学的性质与意义、功能与作用、结构与模式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教与学将浑然成为一体;四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学生差异化学习必然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五是知识是建构的、情景的、社会的、复杂的,

49、也是经验的。这些观念认知和生成不一而足。教师对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在认识无疑将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行为和教学结果。二、推动和实施教学结构性变革学校课程改革将引发教学结构性的变革。学校本质上而言,是由方法、课程和文化的等级构成的结构系统。课程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是学校构成的核心要素,课程改革必将引起学校教学的结构性变革。四中学校教学在前期技术变革积累了不少可以中为结构性变革借鉴的经验,如先学后教,先生后师,班内分层,社团组织、篮球运动、管弦乐队等,为学校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变革提供了相对扎实的基础和条件。四中推动和实施教与学结构性变革具体做法有必修课分层教学,选修课分类教学,任务驱动学习,课堂合

50、作学习,自主和探究学习等,在结构、组织和方法上对课堂教学变革,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建构课程实施的模式和风格,提炼课堂教学的基本思想和实践智慧。其教学方式将发生结构性的变化,1“导师制”教学。首先,对在某方面有一定资质,学有余力、学有兴趣的学生,学校将根据他们的学科特长,安排相应学科的教师担任他们的“导师”,实行“一对一”或小组化的“导师制”教学。通过“导师制”,使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适合他们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课程,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地发挥。其次,随着分层教学的实施,行政班管理不断弱化,学校实行导师制管理势在必行。2“分层走班制”教学。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指导学生选课,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

51、好和自身发展需要,按照学校的选课流程进行自主选课。学校把选择同类或同层课程的学生组成教学班,实行流动式走班教学。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对部分必修课程进行走班教学。学校也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层次等多维度决定推行走班学习的模式,真正实现差异化、个性化教与学。3网络学习与指导。网络学习作为杭州四中教与学的一种补充。多年来四中坚持课余学生网上在线学习,为扩大学生学习空间,拓展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校一种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学校倡导课余网络学习,一方面促进学校建立“选修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依托网络平台建立虚拟班级,实现选修课程的“网上走班”。学校将由视频、学案等组成的选修课

52、程挂在网上,学生在指定时间进行网上选课,组成虚拟班级。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完成教学、作业布置、批改、答疑、预习等工作,学生可通过在线学习,上交作业,完成课程目标。同时学校也将开设“直播课堂”,运用数字化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通过实时互动功能使两校区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学习,增加课程学习的多样性。网路化教学是;另一方面,学校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寒暑假或课余指导学生在网络在线学习,一是为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二是夯实基础,巩固学习内容,拓展新的知识,研究和深化所学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4. “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3、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它将以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方式,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其基本环节:(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似的情境中发生;(2)确定任务;(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4)效果评价。5. 基于问题解决的研讨性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大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直面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能从这种教学方法和环境中学会独立思考,也学会团体合作,分享经验和思想。6、田野和实地教学。带领学生到实地考察,在现场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

54、法有利于学生学会观察,培养观察能力。通过现象的观察深入了解事物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趋向。三、分层与分类教学逐步实施必修课分层与选修课分类走班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必修课分层教学旨在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分层承认和尊重学生差异,是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以便减少课堂的两极分化,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特长和爱好。必修课按学生学习基础、个人志愿、学习目标等维度进行分层,确定abc三个层次走班。分类走班按学生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走班教学,培养特长和爱好。建立学生走班学习与教师走班教学的基本常规,完善走班学习和教学制度,逐步优化走班教学的过程,渐渐提炼走班教学的基本

55、模式,使师生教与学的成效和兴趣同步发展。研习结合。研究分层与分类教与学的有效性和过程性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课堂或课余课程实施既立足学生实际,又要超越学生的实际。其研究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学习和教学目标的现实关联度,以及目标演进的系统化。目标演进系统构成:目标+伦理+方法+自由,使教学目标的实现与社会伦理、方法演化和个人自由有机结合;二是通过分层和分类走班教学案例研究,提升教学或课程实施效率,合理地建构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结构体系;三是研究分层和分类走班教学的困难,从困难的分析和破解中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四是研究分层和分类教学不同课型,提炼教学模式,形成教学风格,积累教学实践智慧。通过

56、研习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通过研习结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四、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养成以科研促进教师课程是能力的提高是四中课程建设的立足点之一。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相乘相克的过程。要准确地把握学校课程的主线,促进教师能力结构的优化和课程实施能力的提高,四中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准确地理解课程与教材结构,把握课程与教材的基本思想、知识结构、基本逻辑、基本能力体系和基本方法;二是把课程实施和教学提升到学科系统的层面上理解和操作,以此强化教师的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修习,达到不断提高教师学科能力的目的;三是使新老教师在教学常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

57、格三个层次的教学发展中锤炼教学能力和智慧;四是教师自觉地研究自己的教学案例,优化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通过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异构同课等不同课型和类型的课堂实录的制作、分析、研讨和反思,促进教学与课程实施能力的不断发展;五是研究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教学目标与教学现实的适切性,学会自觉地,随时随时地验证教学效率,使教学目标的演化过程更科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六是研究课程与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和有趣性,通过作业指导、作业批改、作业讲评,实现作业队能力发展的有效对接;七是理解教师教学中的自我,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意义,在教学技术兴趣、教学实践兴趣和教学解放兴趣中提升自我的教育和教学价值。五、学科教研组团队建设学科教研组教师团队建设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业发展是学校存在的应然之义,任何学校都具有两大基本功能,即培养学生和造就教师。四中学科教研组教师的团队建设在如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学科教研组发展纲要的制定与完善,确定未来学科课程建设与教学的发展方向与路子;二是了解教师和发挥教师的特长,激发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