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学设计_第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学设计_第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学设计_第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学设计_第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过程与方法:1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认真求证。二、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宽2cm,长度相同的卡纸2张粘贴而成的一个,4张粘贴而成的一个;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卡纸条分别是2cm的1个、4cm的1个、8cm的一个;铁垫圈20个;尺子1把。教师准备:课件,学生用实验材料1组三、教学实

2、录课前交流:师:同学们好,昨晚“天宫一号”发射的过程,大家观看了没有?生:看了。师:你们有什么感受?生:非常崇拜科学家。师:老师也很崇拜科学家,今天我把我最喜欢的近代科学之父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创制了天文望远镜的(生答:伽利略)的一句名言与大家分享:“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希望同学们能够正确操作,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科学总结,获取更多科学的奥秘。”能做到吗?生:能师:上课。(意图: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注意力聚焦于课堂。)一、导入新课:师: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造房子、修桥梁了。请观察这一组房屋和桥梁的图片,思考一下它们在形状与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课件出示图片)生:这些房屋

3、和桥梁都是由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师:出示图片,当这些柱子和横梁遭到同样大的外力压迫的时候,哪个更容易被压弯、压断?生:横梁比较容易弯曲;柱子比较容易压弯。(学生意见不一)师:出示图片,请大家观察生活中这些遭受外力压迫的柱子和横梁,看能否从中找到答案。生观察后回答:横梁容易弯曲变形。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回答正确。在建筑上,如何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是很重要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提高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板书课题)(意图:导入部分通过让学生欣赏图片,认识横梁和柱子,并通过柱子和横梁的承受压力的情况比较得出横梁容易弯曲,自然引出本课的研究目的。)二、师生探究横梁的

4、抗弯曲能力师:大家推测一下: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生:与材料、材料的长度、宽度、厚度等有关。随机板书师:本节课我们用纸搭一个横梁,用塑料块代表柱子,用垫圈代表横梁承受的压力来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宽度、厚度分别有什么关系。出示:研究任务(一):纸横梁的宽度与它的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 师: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呢?请小组讨论。考虑:实验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变?怎样控制这些条件不变?什么条件改变,怎样改变能比较容易看出抗弯曲能力的变化?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演示汇报;教师边演示边小结出示:每次实验以纸条中部接触到桌面为最大弯曲度,此时所放的垫圈个数表示纸的抗弯曲能力。不变条件:纸横梁的

5、长度、厚度相同(不能对纸片进行折叠、弯曲等处理);纸横梁两端垫起的高度要相同;纸横梁架空的长度要一样,纸两端伸出的要一样;垫圈大小重量相同,都要轻轻的放,都放在中间位置。改变条件:纸的宽度(1倍宽、2倍宽、4倍宽),为便于比较,寻找规律,要成倍变化。 学生实验,第一次实测,填写在记录表上,问:预测一下,宽度增加1倍抗弯曲能力是多少?宽度增加2倍呢?为什么?能说说你猜测的原因么?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温馨提示:要先预测后实测。每次预测要根据前一次的实测结果。学生实验、记录,讨论“我们的发现”。汇报实验结果与小组讨论结果。教师用课件记录同学们的实验数据。小结:纸梁的宽度增加,抗弯曲变大。板书:变大(

6、意图:上好这堂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控制好变量。因此,在学生做不同宽度的纸上放垫圈的实验之前,让学生讨论这个实验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改变?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指导、总结是解决控制哪些变量、如何控制的好办法。也为后面纸梁厚度的研究奠定基础。)出示:研究任务(二):纸横梁的厚度与它的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呢?学生回答实验中改变和不改变的条件及其实验步骤。学生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发现。小组汇报实验数据和发现,教师用课件记录数据。教师小结:纸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变大。板书:变大(意图: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的方法,了解了实验中的控制条件和如何去控制,所

7、以第二个实验就放手让学生去进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出示同学们研究纸梁宽度和厚度的实验数据,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两次实验结果,提出问题:要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我们用什么方法更好?为什么?生:可以用增加纸梁厚度的方法,因为增加纸梁厚度比增加宽度能更显著增加抗弯曲能力。(意图:通过多组实验数据的直观比较,使学生分析得出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能提高抗弯曲能力的结论。)板书改为:更大师:小明家正在盖房子,工人师傅问小明横梁是平放还是立放?哪位同学能告诉小明?生:立放。师:为什么?生:立放是厚度增加,平放是宽度增加,增加纸梁厚度比增加宽度能更显著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师:大家能用塑料尺证明自己的观点

8、吗?学生动手弯折平放和立放的尺子,感受平放和立放抗弯曲能力的不同。师:请同学们观察教室钢筋混凝土横梁:横截面是什么形状?是平放的还是立放的?生:立着放的,因为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能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 (意图:“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掌握知识后把它转化为技能,去解决新的问题。老师通过提问:“横梁是立放好还是横放的好?” 有了前面的认知,学生自然就能解释横梁立着放是增加厚度,提高了抗弯曲能力,能承受更大重力。接着让学生用直尺进行体验,通过体验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材料立着放抗弯曲能力强。结合实物观察,增加学生科学应用于生活的认同感。)三、总结本节内容并拓展延伸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9、我们知道了增加材料的宽度和厚度可以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是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增加材料的用量,增加材料的用量就要增加成本,请大家课下思考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不增加材料用量,又能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请同学们课后继续研究。(意图:教师提出问题:“增加材料就要增加成本,能不能不增加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想办法增加其抗弯曲能力”让学生课后做一做。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去课外探究,为下一课增强抗弯曲能力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同时也渗透了建筑设计的原则:功能达标,节约成本。)板书设计: 1 抵抗弯曲 宽度增加 抗弯曲能力增大厚度增加 抗弯曲能力更大 抵抗弯曲的教学思考抵抗弯曲是科教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

10、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是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对纸梁的抗弯曲的能力进行研究,让学生认识增加纸梁的宽度与厚度可以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用实验认识横梁立着安放的道理。通过试教,我得出以下几点体会:1.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高效实验的关键试讲时,用的是课本做支柱,学生用过的课本厚薄不一,而且用直尺每次测量支柱间的距离用时较多,效果不好。和曹青老师商量之后,曹老师帮助我从实验室数学教具箱里找到了厚2cm的同样大小的塑料块,这时我忽然想到我们的纸梁长度一样和塑料块本身的宽度也一样,只要纸梁的两边缘都跟塑料块的外沿齐平,纸梁的间距就一样大,搭在塑料块上的纸梁长短也一样。这样操作起来简便多了,实际上课这样做时,真是节

11、约了很多的时间,实验效果非常好。2.建立公正、科学、直观的实验我认为上好这堂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把握好变量的控制。因此,在学生做不同宽度的纸梁上放垫圈的实验之前,我就给出时间让学生对实验条件的控制进行充分讨论研究,经过讨论,学生知道了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改变(两个架之间的架空距离应保持不变;架子的高度要一样;纸条的长度要保持不变;垫圈要一样;垫圈放在同一位置等等)、哪些条件改变(改变纸梁的宽度:2cm、4cm、8cm),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观察记录。实验结束后,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报交流,这个实验大多数小组预测数据和实测数据比较接近。在研究纸的厚度与与抗弯曲能力实验时,学生很顺利的完成了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得出了结论。 3.遵循学生科学发展的规律学生必竟不是科学家,他们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适度的指导与扶持。在探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时,我先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并得出宽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也增大的结论。当学生从中获得经验后便放手让他们自己进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的探索。这节课给了孩子们广阔的探究时间与空间,提升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4.只有严谨、科学的实验才能得出理想的结论自己感觉遗憾的地方,是在第一次纸的宽度与抗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