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学校语文课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1页
论中职学校语文课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2页
论中职学校语文课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3页
论中职学校语文课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4页
论中职学校语文课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中职学校语文课创新能力的培养ut1nu.u/ohln8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论中职学校语文课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教创新,杨波(惠州旅游学校广东惠州516015).;.盎育.的部当然壅着特殊的使命,作为它的重要文化基础课的语文课.怎样为完成这个特殊的使命作出身己的贡献呢,本文就来谈谈中职学校语文课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课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q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6739795(2011)03(a)一002602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创新能力培养能顺利进行1.1要转变师道尊严的观念,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打好思想基础要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就要以很强

2、的教学民主意识和师生平等的观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当中当然就包括了和教师的看法不同的意见,而有师道尊严观念的教师却认为,学生如果提出和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就没尊严.所以,如果教师有了这种教育观念,也就不希望学生提出与自己不同的见解,学生总算有与教师不同的意见也不敢提出来.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所以,师道尊严的教育观念对语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工作的开展妨碍很大,必须转变为用以下新观念来指导教学,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顺利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是:教师是探索真理的先行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他们的意见学生当然是应当尊重的,但教师和学生又是共同探索真理的战友,在探

3、索真理的过程中地位是平等的,师生间不必达成一致的认识,ill学生完全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和教师商讨.教师有了这种新观念,就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打好了思想基础.1.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创新能力培养能顺利进行教师在树立了师生平等的思想后,必须进一步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努力建立一种平等,互助,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l20在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教师要主动向学生征求对教学计划的意见,并且与学生共同执行教学计划,共同组织教学活动.过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所以教学计划只是由教师来制订,执行,学生是不知道的,至于组织教学话动也常常是由教师包办,因此,学生常常处于听完了今天的课就不知道下一次

4、的课讲什么内容的被动地位.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常常处于封闭状态而无法活跃起来,培养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放下教师的架子,采取向学生报告自己的教学计划,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师生共同执行计划,共同组织教学活动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形成平等,互助,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其次,在教学中要善于聆听学生的想法,3不但在帮助学生的同时接受学生的帮助,而且主动争取学生的帮助,努力营造师生互学互帮,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为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例如,有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在教学生学普通话时,有的学生提意见说,教师现在的教法是以

5、发音为中心来教学,不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应以音节为中心来教学,并和发音,正音,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这样效果才会好.教师觉得这个看法很有新意,便虚心接受,根据学生的意见改进了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的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在讲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时,主动征求学生对讲授方法的意见,有的学生经过预习后就提出,这篇课文和中国古代的服装及其他的说明方法各有不同特色,却同样精彩,可以把这两篇课文用对比的方法一起讲,既可节省课时,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觉得这个建议很有创意,马上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真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由干教师不但虚心接受而且主动争取学生的帮助,因而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民主气氛,

6、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促进了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2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2.1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落实到每个教学单元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重组教学单元.现在使用的中职学校语文教材有四册,每册都有izl语交际,读写基础,文学欣赏基础,文言阅读基础,读书方法,听说与社交,阅读信息,阅读与创意等八个单元,为了使培养创新能力的力量更加集中,可以把读书方法,阅读信息,阅读与创意合并,仍然保留阅读与创意的名称,听说与社交与i1语交际合并,仍然保留口语交际的名称.其次,根据每个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实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例如,口语交际

7、单元应充实的内容是:(1)本单元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2)在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中培养口语交际的创新能力;(3)进行本单元创新能力培养情况的小结.读写基础单元应补充的内容是:(1)本单元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2)在传授读写基础知识进行读写基本训练中培养读写的创新能力,(3)进行本单元创新能力培养的小结.文学欣赏基础单元应补充的内容是:(1)本单元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2)在传授文学欣赏基础知识进行文学欣赏基本训练中培养文学欣赏的创新能力;(3)进行本单元创新能力培养的小结.文言阅读基础单元应补充的内容是:(1)本单元仓lj新能力培养的要求;(2)在传授文言阅读的基础知识进行文言阅读

8、的基本训练中培养文言阅读的创新能力t(3)进行本单元创新能力培养的小结.阅读与创意单元应补充的内容是:(1)本单元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2)在传授阅读基础知识进行阅读基本训练中培养阅读的创新能力;(3)进行本单元创新能力培养的小结.2.2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创新能力培养不断取得良好效果我们知道,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的主动作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深化教法改革的重点就是:遵循着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的语文课要一边是教,一边要为不需要教打基础的教诲,把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改变为以学为中心来教学,改变学生在学习上的被动状态,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和进行创新能

9、力培养的主动者.首先,要试行以学生自我培养为主的教学法,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和进行创新能力作者简介:杨波(1968):男,广东省高州市人,大学本科,惠州旅游学校语文讲师,研究方向:语文课的素质能力培养.26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科教创新培养.例如,有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在讲到师说这篇文言文时,不因为课文内容深奥,翻译困难就以教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自己多讲细讲,也不因为文言翻译和分析原文等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较重而降低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而是引导学生在朗读,翻译和分析全文的过程中,进行把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熔为一体的创新思维的训练,对文

10、中论证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思想和某些句子的含义进行争辩,并在这基础上,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对议论文如何写的问题各抒己见.由于教师试行学生自主探究法,把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训练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自始至终让学生主动探究,思辨,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收到较好的效果.其次是,要努力试行学习门径指导法,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和进行创新能力自我培养的方法.一是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懂得怎样学习语文和进行刨新能力的自我培养.例如,有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在讲包身工时,针对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常常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情况,指导学生用阅读和思考结合的方法来学

11、习,当他们在阅读中对文章用什么写作方法来刻画包身工的命运这个问,uiiiju_u,chinaeduoalloninnovationilerald题有争论时,便进一步指导他们用以阅读促思考,以思考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在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大胆创新,使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文章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来刻画包身工的悲惨命运的写法的理解,而且懂得了如何学习语文,如何在学习语文中进行创新性思维的自我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是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语文和进行创新能力自我培养的方法.例如,有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师,针对有的学生在阅读时常常因为不能理清课文的思路而

12、影响了对文意的理解,写作时也常常因为思路不清而写得较乱的情况,试行了阅读时的思考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知道,阅读时在明确了课文的写作目的后,就可以文章的写作目的为中心来层层深入地思考作者怎样根据写作目的来选材,布局和选择写法等问题,然后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对他们进行写作时的思考方法的指导,提出写作时如何学习课文作者的思考方法进行构思的问题,让学生展开争论,在进行如何开展创新性思维的思考方法指导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各抒己见,l6发表富有创意的见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写作时,在明确了写作目的后,不但也可以写作目的为中心思考为了达到写作目的应写什么内容,怎样安排文章结构,用什么方法来写等问题,而且可以使自己的思考内容和方法富有创意,如果用这样的创新性思维把思路理顺了才动笔,就能写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很有创意的好文章.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就进一步懂得了如何学习语文,如何在学习语文中进行创新性思维的自我培养,进一?步掌握了学习语文和进行创新能力自我培养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孔凡成.课堂教学模式的交往分析【j1.语文建设,2005(2):46.【2】李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探讨【m】.教学创新与刨造思维的培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8384.【3吴志宏.教育管理学i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l20l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