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师大版《科学》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关于华师大版《科学》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关于华师大版《科学》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关于华师大版《科学》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华师大版科学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改革是提高学生素养的“奠基工程”。教材作为课程的体现物、知识的特殊载体,应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先进性、渐进性等多种属性,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新课程标准下华师大版科学教材改革存在的问题。【关键词】新课程教材改革想法建议新世纪伊始,中国教育界开展了旨在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此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科学探究的教学思想,强调新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新课程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

2、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与学的矛盾日渐突出。作为课程的体现物教材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原因有五:科学教材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指导,这种指导的作用不应只是呈现和传授知识,而应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科学知识体系。科学教材应当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工具。教材应当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促进学生能动地进行科学探究,以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学生探究所需要的能力。科学教材应当成为开拓学生视野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学生可以自主地、更多地了解科学发展中的新事物和新思想,以体现基础性与现代化的有机统一。科学教材应当成为学生联系生活和社

3、会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科学与技术、社会的背景,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科学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应当引导教师和学生去利用各种科学教与学的资源,通过科学所倡导的过程达到科学课程的目标。用以上标准来衡量,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越显不和谐,越来越缺乏前瞻性。本次教材改革涌现出了大量成功的教材,比如华师大版科学、浙教版科学等。我区科学本次新课程改革所选的教材是袁运开教授主编的华师大版科学,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华师大版科学编委和各级教育专家的大力支持,我区新课程改革已有初步成效。广大一线教师在新一轮培训和教学实践中真正体会到了新课程丰富的内涵

4、。笔者在本区从事华师大版科学的一线教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遇到了点点滴滴的困惑。有的是关于编排体系方面的;有的是关于科学性、严谨性方面的;有的是关于一个字、一句话小的不能再小的方面。愿与各位作一交流探讨,不当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一、教材体系在编排上有待完善。华师大版科学共分六册,其内容涵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三个领域。在编排内容的时候,应该先安排什么,后安排什么,这无论对于教师教,还是对于学生学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安排得当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犹如春风化雨。笔者认为教材在编排上至少应考虑三个问题。教材体系应体现系统性和渐进性。教材作为学校教与学的矛盾长期相互作用

5、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知识载体,它具有内容的系统关联性,具有内容的结构与层次的渐进性。更重要的是它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应以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的知识为依据的。如八年级上第五章化学反应编排在这里实在是缺乏渐进性。虽然学生在七年级下第二章空气和第六章物质的结构(部分内容)中接触过化学知识,但这些内容并没有涉及到化学的系统知识且知识点分散、要求不高。而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尤其是七年级下第二章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学习已经感到明显的不适应,更要命的是八年级上第五章化学反应从化学的基础知识开始,难度直至化学知识的难点,而且有些知识如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中和反应要想把它讲透,必须化大力气。这一章教

6、学下来,整体感觉是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云里雾里。总体感觉华师大版科学对化学部分的内容以这样的方式入门在系统性和渐进性上有所欠缺。教材中活动、实验和探究应考虑地方的季节性。相对于物理、化学、地理部分的活动,实验探究受季节的影响较小,生物部分受季节的影响就比较大了,有些甚至没法开展。如七年级上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第一节艳丽多姿的生物中有“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对光的适应”和“观察蚯蚓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及其对土壤环境的适应”这两个实验,其中培育发芽的绿豆种子和捕捉到蚯蚓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但是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即使到时候有发芽的种子和蚯蚓恐怕也会因它们的生命活动不强,而效果不明显,实验观察可能会流

7、于形式。像这样的情况还有七年级上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第二节生态系统中“观察和调查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八年级上第七章人体的新陈代谢第二节人体的呼吸中“观察蟾蜍肺的形态”。笔者认为这些实验要么降低要求,要么改为其他替代实验,实在没办法用多媒体帮忙,最合适的是把这些内容安排在五、六月份动植物生命活动较强的时候。教材体系应考虑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当学生进入初中接触到科学时,他们会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儿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里都会被激发。但笔者认为他们进入初中时不过十四、五岁,对周围自然界的认识仅仅是对宏观的物质及物质的运动(物理部分)有所感性认识,对于微观的物质及物质的运动(化

8、学部分)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比较陌生。华师大版科学从七年级上到九年级下一开始就没有注意先编排宏观的,后编排微观的,而且微观领域的编排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另外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和九年级上知识密度过大,难度过于集中,学生难以消化吸收。二、科学教材内容的整合有待商榷。整合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鲜明特色,但什么是整合呢?是否设计一些没有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界限的主题就是整合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整合是通过更高层次的统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将不同科学领域知识内联外延、相互渗透,从而使学生更好理解科学理论的本质。但也要考虑顺其自然,使其知识体系循序渐进、

9、螺旋式上升。如七年级下第一章水将地球上的水、水的密度、水的三态、水溶液、水的组成、水的检验和水循环等诸多关于水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这样一整合,关于水的组成这一节是没办法上了,即使上了学生也很难理解。什么是原子,什么是元素,水通直流电为什么产生氧气和氢气,学生是没有办法理解的。转而学生理解的是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因为学生没有“氧”这个概念不理解氧气与氧有什么不同,要使学生理解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地接受。笔者认为水的浮力不是也没有“整合”进去吗,很显然水的浮力是没有办法在这里“整合”的。其实水的组成,甚至包括水的检验也是没有办法在这里“整合”的。又如八年级下第三章第二节常用电

10、器的导体和绝缘体与第四节电阻中的半导体和超导体倒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应该放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为了整合而整合,牵强附会,还不如不整合。三、教材的通俗性有待提高。教材是人类传承文明的知识载体,它是教师教学,更重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这就决定教材必须以通俗流畅的形式阐述人类的文明,启迪人类的智慧,激励有志青年去探索未知世界,而不应华丽或深奥。如七年级上第二章昼夜与四季第二节四季与节气中原文为:在夏季(summer)太阳高度大,光照时间长,气温高,白昼长黑夜短。我们把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一天(也就是杆影最短的一天),称为“夏至”。相反,当太阳高度小,光照时间短的时候,冬季(winter)就

11、来临了。冬天气温低,夜长日短,其中,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最短的一天(也就是杆影最长的一天),称为“冬至”。能否改为:在夏季(summer)太阳高度大,光照时间长,气温高,白昼长黑夜短。我们把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一天(也就是杆影最短的一天),称为“夏至”。相反,在冬季(winter)太阳高度小,光照时间短,气温低,白昼短黑夜长。我们把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一天(也就是杆影最长的一天),称为“冬至”。又如八年级上第六章植物的新陈代谢第二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中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这一部分的内容讲解过于细致、深奥。四、教材的“度”应明确。虽说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材是开放的,评价是多元的。华

12、师大版科学中的一些内容在形式上很分散,在理解上有一点困难,就连教师也很难把握其重点和难点。因为教材和教师用书往往把一些知识简化了,可作业本中却出现了许多在教材中看似无关紧要甚至没有出现过的知识。其知识的广度和难度都高于教材和教师用书,这令教师十分困惑。如七年级上第四章变化的地形第三节地形的缓慢变化中有关等高线和海拔教学中,教材中对等高线和海拔的教学看起来像是了解性的内容,而作业本中却出现了等高线和海拔问题中比较难的题目。如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是什么地形?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是什么地形?由于七年级学生尚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很难理解,也给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带来了一定困难。诸如此类的问题我在教学

13、中讲的太深,怕学生不懂;讲的太浅,怕学生遇到难题答不上来。所以对于这些问题最好能在教师用书中有所规定,开放也有一个范围。另外综观华师大版科学教材,每一小节内容往往包含正文、卷首语、活动、练习和思考与讨论,有的还有阅读、小资料、视窗、科学技术社会和科学家小注,再加上大量精美插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本应该给学生带来一些技能的训练和课外的知识。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笔者有许多困惑。因为这些小体字写的内容在有些章节很重要,作业本中也有所反映,而在有些章节却不那么重要。即使同一个栏目在各章节中要求也不尽相同,各个栏目也没有层次感。不知道教材编写者是怎样对小资料、视窗等这些内容进行划分,教师用书中也没有明确

14、提示。这与以前教材中小体字内容往往以补充为主,教师可以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要求不高,或者根本没有要求相比是截然不同的。笔者想能否在教师用书中写明或用星级的方式让这些内容划清难度,好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事倍功半的效果。五、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应不断完善。华师大版科学大错不少,小错更多。如七年级下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第二节元素中对化合物和单质的定义明显缺乏科学性,应把教材中化合物和单质的定义分别改为“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和“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又如八年级上第五章化学反应第五节化合、分解与中和反应中编者将常见的化学反应分为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中和反应等反应类型,

15、笔者认为这样的分类有些不妥。因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除非是现在的分类标准刚刚变过)。还有七年级上第六章生物的主要类群第四节生物分类中出现生物学家对生物的分类标准有差异,先以“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为依据进行分类,后又以“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差异”为依据进行分类,其实质是一样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实在是琢磨不透。笔者认为可否考虑取前者。至于教材中小错误如人名前后不一致,插图中名称写错等等,笔者在这里不一一枚举了。总的来说,新课程实施以来,对于笔者本人受益非浅,让笔者紧跟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明白未来教书育人的方向。但以上想法的确是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许笔者对华师大版科学教材的理解有太多片面,没有站在更高的层次来看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