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岛版小学科学科 学五年级上册备课威海高区初村小学63第一课病 毒2病毒(2)3病毒(3)5第二课细 菌6第三课真菌10第四课我们的身体12第五课我们的呼吸14第六课心脏和血管18第七课消化器官(食物到哪里去了)22第八课食物与营养23第九课脑与神经25第十课奇妙的镜子27第十一课 认识光31第十二课 彩虹的秘密34第十三课 声音的产生37第十四课谁能传播声音40第十五课水变咸了41第十六课 蜡烛的变化44第十七课 食盐和水泥48第十八课铁生锈50第十九课 斜面52第二十课杠杆54第二十一课滑轮57第二十二课 齿轮59第一课病 毒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2、会查阅与病
2、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科学知识: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有关病毒的资料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教学过程 (一)、引入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二)、新授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3.教师讲解.4.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5.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6.麻疹
3、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7.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8.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三)、拓展延伸(网上学习)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3、课后作业:(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教学反思:病毒(2)教学目标1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病毒的类型以及病毒与人类关系等基础知识。2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重点、难点分析1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
4、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之一,因为:通过学习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能够使学生了解到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这对认识生物界的多样性十分必要,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之二,因为:通过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个方面,病毒虽然有害能引起各种疾病,但人们可以利用噬菌体进行生物防治,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同时纠正许多学生认为病毒全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3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的教学内容为本章的教学难点,因为:病毒极其微小(比细菌还要小得多),也由
5、于条件限制,学生不能亲自观察,因此,很难建立感性认识,只能借助书中配备的三类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照片进行观察。在讲述病毒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时,涉及到较深的生物化学知识,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限,关于蛋白质、核酸的讲述难度很大,只能做简单介绍。教学过程设计一、参考课时:一课时。二、教学过程:1关于病毒形态结构内容的教学,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建议用讲述法。病毒个体十分微小,小到了什么程度,教师在讲述时最好量化形容一下,比如病毒只有在放大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中才能观察到;三万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大小等。由于学校设备有限,学生不能直接观察病毒的形态结构,因此教师在课上只能指导学生参看书中配有的
6、三类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照片。教师还可以用硬纸板做一个蝌蚪形病毒的模型,让学生观察,使学生建立感性的认识。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知道有哪些病毒?学生可以回答出如乙型肝炎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接着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病毒的发现过程:在用电子显微镜证实病毒以前,巴斯德在研究狂犬病的时候,在人体内没有发现可能引起这种病的生物,他认为一定是这种病的病菌太小,所以无法看例,后来证实他的推测是正确的。1892年俄国的细菌学家伊凡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时,为了抓住引起这种病的“病菌”,他用连最小的细菌也不能通过的陶过滤器来过滤液
7、汁,因为这种“病菌”通过了过滤器,所以他当时认为过滤器一定出了毛病,使病菌通过了。1897年荷兰的细菌学家贝杰林克,重复了伊凡诺夫斯基的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于是他断定病原菌很小,能通过过滤器,因此他把这病原菌称为“过滤性病毒”。直到1935年,美国的生物化学家斯坦利从烟草的捉取液汁中获得了病毒的结晶,证实了病毒的存在。20世纪30年代末,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的模样。认识了它的形态结构。通过病毒发现过程简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关于病毒结构的教学,可采用挂图或投影片等直观手段配合使用,重点要强调病毒与植物、细菌、真菌不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8、它只由蛋白质外壳和有遗传作用的核酸组成。这是病毒与绿色植物及其他生物的区别。可强调一下核酸是遗传物质,与蛋白质一样,也是一种有机化合物。2在讲述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时,教师可以介绍有关寄生的概念。特别强调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一旦离开寄主的细胞,就不会再有任何生命活动。关于病毒在寄主细胞里怎样繁殖,在此不必细讲,因为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学生难以学懂。这里可以向学生介绍病毒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内繁殖,而不能在培养基上繁殖。这是病毒与细菌、真菌的不同之处。可以用化学方法得到病毒的结晶体,它像一般的化学药品一样,可以放置任何长短时间,丝毫不表现生命现象。但是,一旦进入活细胞里,它们马
9、上就显示出生命的特征,它可以快速繁殖,造成对寄主的危害。3在指导学生学习有关病毒的类型方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强调病毒分类是依据寄主的不同而分成三类。因为一定种类的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种特定的细胞中才能生活,具有专性寄生的特性。4讲述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尔后教师再作补充讲述,过去许多人以为病毒对人只有害处,不了解病毒对人类的益处。除了书中介绍的人们利用病毒专性寄生的特性,用噬菌体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病外,随着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及生活规律的掌握,使其在现代医学上推动了免疫学的研究和发展。如:利用一些动物病毒,经过人工处理后制成的疫苗,用于预防接种,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这里教师可以问问
10、学生,“接种过何种疫苗?为什么要接种像乙型肝炎等疫苗?”另外,病毒的益处表现在,农业上可利用病毒制剂防治农业和林业的病虫害,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减少了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利用病毒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关于病毒的害处,首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因为多数病毒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人和动物的传染病约60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学生还是可以例举出一些实例的。另外,还要告诉学生病毒对植物的危害。被病毒侵染的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它可以使农作物和其他经济植物降低质量和减少产量。例如:我国长江两岸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上的花叶病,除造成大量死亡之外,还使脂肪减少 10。通过这方面内容的学
11、习,可以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5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它的传播途径是怎样的呢?在这里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启发学生回答。如:你是怎样患流行性感冒的?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综合归纳出病毒的传播途径为空气、水、伤口、血液、唾液、飞沫、蚊虫叮咬等。接着就可以让学生讨论应该系取什么措施预防病毒性传染病。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后,就要问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哪些卫生习惯?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说明,这样可以切断传播途径,有利于预防传染病。病毒(3)教材分析教材从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在防治上的应用,介绍
12、了有关病毒的常识性知识。本章教材的特点是简明。病毒是结构简单的生物,体积微小,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生物活性。初一的学生对于这样的知识,要达到较高的认知水平是很困难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直观的手段,深入浅出的讲解。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关于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的基础知识;了解病毒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教学准备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挂图或幻灯片。教学过程病毒这个词我们都很熟悉,特别是使人致病的一些病毒。例如:使人患流行性感冒的流行性感冒病毒、使人患乙型肝炎的肝炎病毒。但是许多的病毒是可以为人所利用的。为了防治病毒性的疾病,为了利用病毒,
13、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它、认识它、掌握它。首先我们学习病毒的形态和结构。(板书课题:病毒)一、病毒的形态和结构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球形、杆形、蝌蚪形等。最小的病毒只有20毫微米,最大的病毒有300毫微米,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示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挂图或幻灯片)。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心,其结构是很简单的。二、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寄主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病毒在寄主细胞中,利用寄主细胞的物质进行繁殖,对寄主构成危害。三、病毒的类型按寄主的不同,病毒可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动物病毒:例如
14、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植物病毒:例如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纺锤体病毒。细菌病毒:例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痢疾杆菌噬菌体。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引起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疾病。例如:鸡瘟、猪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等等。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小结:病毒是不具细胞结构的简单生物。病毒只有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植物、动物、细菌都可被病毒寄生。根据寄主的不同,病毒可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病毒可对寄主造成伤害,使寄主致病。如果寄主是人、农作物或牲畜则是有害的;如果寄主是农业害虫则对人有益,故可利用某些动物病毒来防治农业害虫。第二课
15、细 菌教学构思: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互动中求得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 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2、 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3、 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教学目的:1、 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 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教具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
16、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出示醋和小孩得痢疾的图片)师:哪位同学闻一闻这是什么调味料?再看看图片上的小孩怎么会得痢疾?生:是醋;小孩的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师:一提起细菌,许多同学会立刻想到细菌可使人患病,使食物腐败变质。想到这些,许多人都会皱起眉头,心里感到害怕甚至于很讨厌细菌。事实果真全都如此吗?的确,细菌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玻片标本。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由演示实验入手,发挥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巡视并注意指导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对显微镜使用
17、方法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师:通过显微镜的观察你发现了细菌有几种形态? 生:细菌的形态有圆球状的、杆(棒)状的、螺旋(弯曲)状的。师:从形态上看,细菌可以分为三种:球菌、杆菌、螺旋菌。师: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生:是单细胞。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植物细胞在结构是什么样的?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师:你所观察到的细菌有细胞核吗?生:没有。生:有细胞核但不完整。(使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的结构图,观察比较得出细菌的结构,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一个不成形的细胞核。有些有鞭毛、有的有荚膜,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芽孢,
18、芽孢有保护作用。)(拿出一小碗馊米饭让前排的学生闻)师:谁知道米饭为什么会变味?估计夏季在室温下米饭多长时间会变味?生:因为米饭中有细菌,细菌繁殖速度快。一天的时间米饭会变味。师:同学们再想一想,那么,细菌为何会生活在米饭中?生:因为米饭有营养。生:因为米饭里有糖。生:因为细菌也是生物,也要吃食物,也要消化。师:米饭变馊是细菌作用繁殖的结果。大家想想,植物细胞的数目是怎样增多的?生:细胞分裂。师:细菌的细胞也可以进行细胞分裂,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菌的横向分裂过程,如果环境条件适宜,细菌20多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按照这样的速度来推算,一个细菌一昼夜可以繁殖72代,共繁
19、殖出40多万亿亿个细菌,折合重量达4000吨。)生:现实生活中细菌能繁殖这样多吗?师:不可能。细菌的生殖对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条件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外界条件不可能持续地满足细菌生殖对环境的要求。生:流行性感冒传播速度快是不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师: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你问得真好,说明你的思路很开阔,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生活中有许多的问题都能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所以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但我要说流行性感冒有的是由细菌引起的,有的是由病毒引起的。生:病毒不是细菌,冬天细菌繁殖也这么快吗?生:不快。师;同样是细菌,冬天和夏天繁殖速度
20、为何不同呢?生:因为,细菌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生:在夏天为什么腌肉、罐头能长时间地保存?生:腌肉中盐分比较多,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所以腌肉可长时间的保存。罐头经过高温消毒灭菌的,而且是密封的,没有氧气细菌无法繁殖。师:我们家庭中使用的冰箱就是通过降低温度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师:大家回忆一下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生:自养。师:(展示水绵图)大家想想细菌和水绵的营养方式是否一样?生:不一样,水绵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细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靠摄取现成的营养来生活。师:同样是摄取营养,痢疾杆菌生活在人体肠道引起痢疾,枯草杆菌却使枯草腐烂,如果将两者的生活环境改变一下,那么
21、它们是否还能生存?生:能,因为细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生:能,因为细菌适应环境能力强。师:不能,因为痢疾杆菌只能寄生在生物体内,而枯草杆菌只能寄生在死了的生物体内。师:枯草杆菌生活在动植物遗体中并获得营养,我们称之为腐生。现在,同学们总结一下细菌包括哪两种异养方式?生:寄生、腐生。师:细菌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见,我们无法了解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但是同学们真的很聪明,一想到身边的有关细菌的例子,就能理解细菌的生活习性,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师: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
22、里去了呢?生:地球上一些细菌和真菌都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师:一提到细菌就感到害怕和厌烦。这种观点全面吗?生:不全面。师:现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细菌和人类的关系呢?生:细菌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比如,有些细菌能帮我们清垃圾,乳酸菌能制酸牛奶,醋酸杆菌能制醋。生:枯草杆菌能分解枯草。生:我认为细菌多数还是有害的,如,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师:既然大家各持已见,到底细菌对人类和自然界有什么意义呢?不如我们把讨论留到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以“我看细菌”、“细菌的功与过”、“小议细菌”等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字数不限,大家看如何?生:太好了。教
23、学反思:本课力争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结论的得出、概念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以提出问题,进行观察、思考、比较得出结论等活动来关注学习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尤其是要为那些羞于表达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让学生在自身的实践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第三课真菌一、教学目标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2.知道单细胞真菌的结构。3.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4.了解识别有毒蘑菇的有关知识.5.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二、教学策略真菌一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了解真菌的结构,更重要
24、的是要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同时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在进行有关各种各样的真菌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对真菌的了解。虽然蘑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但是学生可能没有仔细观察过它们,因此教师要利用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三.教学重点: 知道真菌的结构, 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四.教学准备: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五.教学过程一. 让学生思考: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 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观察蘑菇.二. 蘑菇分为哪几部分?(地下菌丝, 菌丝,柄, 菌褶,菌盖.
25、)是怎样吸收营养的?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有哪些?四. 如何识别有毒蘑菇?( 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在形态特征上往往只有很微小的差异,不少种类还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其孢子的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并参阅有关的科学资料进行核对,才能确定是否有毒。有的人认为,毒蘑菇色泽鲜艳,外形美观,具有麻、辣、酸、苦的味道,有的毒蘑菇有乳汁,毒蘑菇子实体受伤后伤面变色。这些经验有其可取之处,但也不是任何一种毒蘑菇都具有这样的特征。例如,多种牛肝菌的伤面常常变色,松乳菇具有乳汁,然而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有些毒蘑菇吃起来味道也是很鲜美的。有人说毒蘑菇能使银器变黑,毒蘑菇不容易生蛆长虫,这些说法都是不确切的。事实
26、上,很多种毒蘑菇遇到银器并不变黑,有毒的豹斑毒伞往往会生蛆长虫。总之,要想用一两个性状来概括蘑菇是否有毒,目前还做不到。因此,在野外采集食用蘑菇时,一定要细心辨别。对于不能识别的蘑菇,应该向当地有经验的群众请教。)五. 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观察与思考1.腐烂柑橘皮上的青霉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面包片上的曲霉呈黄、黑、褐或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放射状。青霉和曲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多细胞真菌,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它们都能产生孢子。2.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
27、在营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1.霉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孢子很轻,可以在空气中飘荡。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或皮鞋给孢子的萌发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所以容易生长霉菌。2.检查家里储存粮食的地方是否通风,环境是否干燥,存放衣物的衣柜是否受潮。在晴好的天气里,晾晒粮食和衣物,防止霉菌的生长。3.蘑菇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潮湿的环境和丰富的有机物。所以在养殖食用蘑菇时,一方面要保持养殖场所的清洁、温度和潮湿;另一方面要提供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教学反思:第四课我们的身体一、教学目标:1、启发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像解暗箱一样去推测身体内部有
28、什么。2、通过上述亲历活动,引起孩子们对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总体概略地了解。3、培养学生充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习惯和能力。能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二、教学重点: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三、教学难点:观察身体内部器官。四、教学准备: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五、活动过程:(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
29、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二)观察人的身体。1、观察身体的外形。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
30、什么?(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活动: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活动: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活动: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活动: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
31、,结构上还有不少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仅符合学生的水平,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3、观察身体的内部。(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
32、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有的说,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有的说,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三)课的延伸。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
33、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四)作业附板书设计:观察我们的身体:头.颈.躯干.四肢教学反思:第五课我们的呼吸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和阅读认识呼吸的意义。知道呼吸器官的名称和呼吸的过程,养成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的综合能力。教学准备:1、保鲜袋(一样大)、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瓶上要有石灰水的标签)、气球、钟表、多媒体“人的呼吸”课件。2、人的呼吸器官的模型、挂图或投影片。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谈话:人每天都要吃食物,是因为要从食物中获得长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获得热量。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人为什么要呼吸?呼吸是怎么回事?今天
34、我们就来研究“呼吸器官”。(板书课题)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呼吸的意义。(1)分组用保鲜袋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谈话:我们不停地进行呼吸,吸进去的是什么?呼出来的又是什么?请同学们取出保鲜袋罩住口和鼻,不要留缝隙。这时你的呼吸有什么感觉?过一会儿又有什么感觉?当你感到呼吸困难时,抓紧袋口,不能漏气,左手把保鲜袋取下来,并扎紧袋口备用。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现象。师生小结:保鲜袋刚刚罩在口和鼻上时,呼吸还正常,过一会儿,感觉到呼吸困难。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保鲜袋内的空气中氧气越来越少了,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了。(2)推测吸进和呼出的空气成分有什么变化。谈话:开始时保鲜袋里是什么气体?现在保鲜袋里还有
35、气体吗?它的成分有没有变化?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开始时保鲜袋里的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现在保鲜袋内空气中氧气可能变少了,二氧化碳可能多了。我们可将燃烧的火柴棒放进袋中,火柴立刻熄灭了,说明缺氧;再把澄清石灰水倒入袋中,变浑浊,说明袋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3)实验:检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师生小结:实验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所以燃着的火柴会熄灭。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袋中晃动后,变浑浊了,说明袋中的二氧化碳较多。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人在呼吸中,要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体只有连续不断地得到充足的氧气,“
36、生命之火”才能旺盛,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2、指导学生测量每分呼吸的次数,认识静坐时、活动后每分呼吸的次数是不同的。(1)测量静坐时,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讲述: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呼吸,你知道你1分钟呼吸多少次吗?每人用右手掌平伸进胸部,默数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作记录。学生活动:学生实验(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默数),并填写测量结果。(2)测量做操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谈话:我们做操以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不是和刚才测的一样呢?学生活动:做室内操。提问:请同学们用手摸胸部,与活动前比较,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学生随即测每分呼吸的次数,由教师统一计时),填写测量结果。师生小结:
37、静坐时,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比较稳,儿童平静时的呼吸频率在每分2025次左右。运动时,因为需要用力,呼吸肌加快收缩,胸腔进一步扩大或缩小,呼吸深度急剧增加,呼吸次数同时急剧增加。3、指导学生认识人在呼吸中有最大的通气能力(肺活量),但各人不同。(1)谈话:现在我和同学们一起吹气球,轻轻吸一口气,然后全吹进一个气球内,看看气球有多大;深深吸一口气,再全吹进气球内,看看气球有多大,这说明什么?(2)学生实验,汇报。(3)师生小结:深吸气比轻吸气吹的气球大。因为深呼吸时,能使胸腔进一步扩大,身体内气体的容量随呼吸的加深而增大。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是在一次呼吸活动中最大的通气能力。(4)提问:全班同学
38、都用最大的力气吸一口气吹气球,比一比,每个人吹起的气球有什么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5)学生讨论。(6)师生小结:人吹的气球有的大,有的小。说明各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各人身体内呼吸气体的容量就不一样。那么是哪些器官能够容纳气体呢?现在我们一道研究人的呼吸器官。4、指导学生认识人的呼吸器官以及呼吸的过程(1)认识人的呼吸器官。谈话:人时刻都在呼吸,你知道人有哪些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它们在人体的哪个部位?它们是什么样的?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呼吸器官课件、挂图后再讨论、汇报。师生小结: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鼻、咽、喉在人的头部,气管在人的胸腔内,表面呈一环一环的,很有弹性。气
39、管从上往下不断分支,成为支气管和很多小支气管,像树枝一样。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肺很有弹性,由很多很多小肺泡构成。肺泡内是空的,可以容纳气体,与小支气管相通,表面包着很多很细的血管。让学生指着自己的身体说出各个呼吸器官所在的部位。(2)认识呼吸的过程。讲述:观看空气在呼吸器官中流动的多媒体课件,并根据自身呼吸的情况,说说人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归纳、汇报。师生小结:空气首先进入鼻腔。鼻腔里有鼻毛和潮湿的黏膜,能滤去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鼻腔还能使干冷的空气变得湿润温暖。空气由鼻腔经喉进入气管。气管的下端分成左右两根支气管,分别进人左肺和右肺。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吸进的氧气能从这里进
40、人血管,再被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由血液送到肺泡里释放,再经支气管、气管、鼻腔呼出体外。5、向学生进行呼吸的卫生教育。(1)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呼吸器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么就一定要注意保护呼吸器官,不要让它生病,否则就会影响身体健康。请你们思考:呼吸器官容易得哪些病?得这些病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呼吸器官的疾病?(2)学生讨论并回答。(3)师生小结:为了保护呼吸器官健康,必须做到:一注意呼吸卫生,如不随地吐痰,扫地前先洒水,用湿布擦黑板。这样可以保持空气的清洁,预防肺结核等传染病;二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加肺活量,预防感冒和气管炎;三不要吸烟。烟不仅刺激气管,使气管发炎,还
41、能使人得肺癌。 课后感受: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都能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哪些。 教学反思第六课心脏和血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测量心跳和脉搏,认识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并知道心脏和血管是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2、使学生初步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懂得保护心脏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准备:1、猪的心脏、人的心脏模型图、干净抹布。2、钟表、多媒体血液循环器官课件或挂图、投影片。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谈话:当我们在运动场上奔跑、做剧烈运动时,除了感到呼吸急促外,还会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发言)除了感到呼吸急促外,还会感到心跳明显加快。(板书:心跳)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测量心
42、跳次数。(1)测量静坐时,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讲述:每时每刻我们的心都在跳动,请各位同学用右手掌平伸进胸部左侧,紧贴心脏的部位,有什么感觉?学生实践,分别感觉。汇报感觉结果。讲述:请同学们测一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学生测量。(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默数)学生汇报结果:每分心跳大约65次、70次、75次小结:测得每分心跳60100次,都属正常的。(2)测量一般性运动及剧烈运动后,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谈话:当我们做一般性运动和做剧烈运动后,每分心跳的次数是不是和刚才测得一样呢?学生活动:学生运动。(学生蹦跳半分、1分,由教师统一计时)测量心跳次数。(学生随即测量每分心跳的次数,由教师统一计时)汇报测
43、量结果。小结:剧烈运动后,测得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静坐时每分心跳的次数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比较3次心跳数。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的实质和人的血液循环器官。(1)了解心跳的实质是什么?阅读课本。学生汇报。师生小结:心跳实质上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2)认识心脏。谈话:为了使同学们对心脏有个清楚的了解,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猪的心脏,猪的心脏和人的心脏基本构造和形状差不多。分组观察猪心脏。(提出观察要求:i)外形像什么?ii)有多大?iii)捏一捏心脏的肌肉,有什么感觉?)师生小结:心脏外形像桃子,有自己的拳头大小,心脏具有强有力的肌肉。(3)了解心脏跳动的原因。谈话:下面看心脏跳动的多媒体课件,看看心
44、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与心跳有什么关系。学生仔细观察。师生小结: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中,舒张时又让全身血管中的血液流回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就是我们感到的心跳一次。(4)认识血管。谈话:人的血液是通过血管在体内循环流动的。我们手臂上的一根根“青筋”就是血管。人的全身布满了血管。你能找到自己身上的血管吗?学生活动:在自己身上寻找血管。观察人体血管多媒体课件。(借助形象的描述,使学生对人体血管有初步了解,同时渗透血液循环的知识)提问:人的血管有几种呢?师生小结:人的血管有三种。从心脏通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叫动脉血管。动脉血管逐渐分支,越分越细,细到肉眼看不见的
45、叫毛细血管。从全身各处通到心脏的血管叫静脉血管。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3、指导学生认识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过程及其作用。(1)认识血液循环的过程。谈话: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流动的?我们把人的血液循环示意图用多媒体放出来,看看血液的流动情况,以及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的过程。学生观察。学生参照课文图中人的血液循环示意图相互描述血液在人体中循环的过程。(2)认识血液循环的作用。谈话:人的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的。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血液便沿着这个过程不停地循环流动。血液循环有什么作用呢?血液流到小肠绒毛时会怎样?血液流到肺泡时会怎样?如果心脏停止跳动了,血液循环就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终止
46、了,这是为什么?阅读课本第三节。师生小结: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经过小肠时携带上养料,经过肺时携带上氧气,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收集的二氧化碳和各种废物运送到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如果血液循环停止了,人体各器官就得不到氧气和养料,它们产生的废物也就不会被运走,人的生命就结束了。在做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的养料和氧气增多,为了保证更多的养料和氧气的供给,所以就要加快血液循环,因而心脏的跳动也就加快了。师生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在剧烈运动后,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静坐时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多。4、指导学生认识心跳和脉搏之间的关系。(1)认识脉搏的位置。提问:引导学生观察课本
47、第71页图。这个学生在做什么?你在哪里见过类似的情景?学生观察汇报。师生小结:这个学生在手腕上寻找跳动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在找“脉搏”,在中医院的门诊室里时常看见中医在给病人“搭脉”。(2)什么叫脉搏?谈话:你也可以模仿照片上的同学找到自己手腕上的脉搏,并学会数自己和别人的脉搏。教师示范“搭脉”。提问:是什么在动?为什么动?什么叫脉搏?学生实践,汇报结果。师生小结:脉搏是血液通过血管时使血管产生的搏动。(3)认识心跳和脉搏之间的关系。谈话:同一个人的心跳和脉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桌的同学相互测试。即同时测试一个同学的心跳和脉搏,具体方法是:用右手按着同学手腕上的脉搏,并把耳朵贴在那个同学的胸前
48、听一听。也可以一个同学测量脉博,另一个同学测量心跳,同时计时。最后汇总测量到的数字。学生实践,汇报结果。(由教师统一计时)师生小结:在一定的时间里,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是一致的。5、指导学生认识脉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提问:有人说脉搏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为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心脏?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师生小结:通过听和摸脉搏了解心脏跳动的情况,可以进一步了解人体健康情况,这是医生诊断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正常情况下,少年儿童每分脉搏跳动60100次,如果低于60次或高于100次,就可能有病了,例如在发烧时脉搏常会加快。我们学会了摸脉搏的方法,平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监
49、视自己身体健康情况。人在运动时,心跳和脉搏跳动都会加快,那是正常的。要保护好心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但是体育锻炼要适量,否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烟、酒对心脏、血管伤害很大。同学们的心脏还在发育中,特别怕烟酒的伤害,千万不能吸烟饮酒。教学反思:第七课消化器官(食物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1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和食物的消化过程,以及人是怎样吸收营养的。2学会用唾液消化淀粉的对比实验,培养动手能力。教学准备:每组1号2号两个试管、淀粉糊、碘酒、录像带。教学过程:(一)导入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它们是怎样被人体吸收的呢?(二)学习新课1什么是消化?(1)学生自由
50、讨论。(2)汇报:人体把不溶解的食物变成能溶解的养料,这种变化叫做消化。2认识消化器官(1)食物的消化过程是在人的消化器官中进行的。人体有哪些消化消化器官?它们分别在什么部位?(2)学生阅读,小组讨论。(3)小结:口腔在人体的头部,内有牙、舌及分泌唾液的腺体开口。食管是一根管子,位于胸腔内,是食物的通道。胃在左上腹,像一个大袋子。肝在右上腹,分泌胆汁到达小肠。胰在胃的后面,能分泌胰液。小肠在下腹部,又细又长,长约56米。大肠在小肠周围,末端是肛门,它是粪便的出口。3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1)观看录像(2)汇报小结:食物进入口腔,初步消化,经食管入胃,胃液消化蛋白质。小肠液、胆汁、胰液消化食糜中的
51、蛋白质、淀粉、脂肪。小肠绒毛吸收营养,入血液,运送全身。食物残渣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三)巩固总结什么是消化?人体有哪些消化器官?它们分别在什么部位?(四)布置作业细嚼米饭,为何有甜味?教学反思:第八课食物与营养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盐类、维生素、水等。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3、向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二、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酒精灯、火柴、碘酒、瘦肉、熟蛋白、花生、黄瓜。2、投影片:食物中的营养。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我们都长有一张嘴。嘴有什么用?(说话、吃饭)2、人每天都吃东西,一天要三次,
52、这是为什么?(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很多营养)(二)学习新课1、介绍食物的营养成分(1)你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吗?(学生知道几个说几个,老师适时加以补充,板书。)(2)出示幻灯,小结: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水、盐、脂肪、淀粉和维生素。讲解它们的作用。(同书)2、用实验方法检验食物的营养(1)谈话:人们为了营养配餐,营养均衡,往往要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你有办法吗?(2)汇报:食物中有水可以看出来,通过尝可以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盐。(3)检验蛋白质。像水、盐可以直接知道而有些必须要用实验方法,下面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检验蛋白质。讲要求:检验前要用碘酒消毒。用铁丝插住,直接烧。闻气味。提问:闻到什么了?小结:
53、告诉你们,你们闻到的气味就是蛋白质烧焦的气味。用火烧可以检验蛋白质是否存在。你在什么地方也闻到过?这告诉我们什么?羊肉内也有蛋白质,烤羊肉串时能闻到这样的气味。(补充)留下的碳状物是盐类,食物中的盐是多种的。(4)检验脂肪。像刚才那样消毒。放在白纸上压,留下什么?比较油迹像水迹一样吗?小结:用手压,油会留花白纸上,这和水不同,用这种方法可以检验脂肪的存在。(5)检验淀粉。淀粉实验,试管内放的是淀粉,滴入碘酒,观察。汇报(6)小结: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分别检验蛋白质、脂肪和淀粉,你能再说说方法吗?(7)综合应用。谈话:老师在盘子中准备了很多食物,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步骤方法去检验它们的营养成分。学生检验
54、。3、营养卫生教育(1)(出示幻灯)根据幻灯,根据你刚才的实验,告诉老师有没有一种食物包含所有的营养成分?(2)你能谈谈你平时吃饭的情况?(3)另外还要注意吃饭要适量。教学反思:第九课脑与神经教学目标:1、指导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初步了解的构成及其功能。培养他们科学用脑的良好习惯。2、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来进行初步人体科学的探究活动。教学准备:人的神经系统图,人体神经传导信息图,人脑外形图(或人脑模型),人脑功能示意图(或使用相应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话:1、我们已经认识了人体的哪些器官,它们各有什么作用?2、天气渐渐变暖了,被称为“四害”之一的蚊子又渐渐多起
55、来,干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你发觉被蚊子叮咬时,你会作出什么反应?3、做一做这一反应过程,讨论一下你是怎样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一反应的?这一反应过程是靠人体的哪些部分来指挥和协调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认真观察人体的神经系统图。(2)讨论:你通过阅读知道了哪些知识?发现了哪些问题?(3)出示“人的神经系统”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学生自由发言,并根据学生汇报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4)根据学生汇报板书:2、指导学生认识神经传递信息的特点。(1)学生分组实践:去拿桌上的苹果(或钢笔),说一说从看到拿的过程。先是眼看到苹果,并把这个信息由视神经(传入神经)传入大脑,脑决定“去拿这个苹果”,这个命令由传出神经传到手上的某些肌肉,这些肌肉收缩,这样就伸手拿到苹果了(2)计算一个1.4米高的人,光脚无意踩上一燃着的烟头所作出的反应过程要用多长时间?(3)讨论并汇报:神经传递信息的特点,一是单向传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复方薄荷脑吸搽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双龙梅花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PET吸塑包装制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普拉提炫腹课程设计
- 中国高温水泥市场发展规模与运行策略可行性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饲料添加剂氯化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防喷器行业运营状况及未来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造纸用增白剂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规划与未来前景展望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蔬菜播种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土方开挖和回填专项施工方案
- 中型直升机交易协议(2024年)版
- 专题08 向量的运算(上海中考特色题型)30题(解析版)
- 2024市场营销知识竞赛题库(试题及答案169题)
- 四级劳动关系协调员题库+答案
- 2024年银行外汇业务知识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 2022年高考数学试卷(上海)(春考)(解析卷)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4-国开-参考资料
- 2-1、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 高级厨师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
- 2024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申报书(临床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