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收发信基站BTS安装及调测流程BTS机房基础建设_第1页
GSM收发信基站BTS安装及调测流程BTS机房基础建设_第2页
GSM收发信基站BTS安装及调测流程BTS机房基础建设_第3页
GSM收发信基站BTS安装及调测流程BTS机房基础建设_第4页
GSM收发信基站BTS安装及调测流程BTS机房基础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SM 收发信基站( BTS )安装及调测流程第一部分BTS 机房基础建设1.1 机房施工勘察要求1.1.1 机房条件A. 密封防尘,干净整洁。墙面颜色一致,水泥地面需刷漆,并做好馈线窗、门 窗等密封处理。基站安装前应将馈线窗安装完毕,墙面开洞尺寸要求 400mm x 300mm,对于不用的馈线窗进线孔要用防火泥堵死。B. 配置清扫工具、灭火设备。C. 配置容量适当的空调:空调容量近似计算公式: (Px860+Sx8090)x1.11.4(Kcal/h),其中P为机房内所有设备发热量(KW) , S为机房面积(m2)。D. 机房承重应满足设备安装要求。收发信机及开关电源设备 :500Kg/m2

2、 ,电池: 近似 1000Kg/m2 ,若机房承重不能满足要求,应采取有效措施。E. 拆除机房内暖气片和水管或切断水暖供给系统。F. 机房面积应满足远期发展的需要。1.1.2 机房电源系统A. 容量配置应考虑远期发展,系统具有易扩充性。B. 电源设备应配备足够的熔断器分路,分路容量应与设备耗电量匹配,分路容量=负载额定电流x1.21.5。直流配电提供32A和63A的两种空气开关。C. 应按照设计文件选择交直流电缆规格;交流配电采用配电箱或配电柜,交直 流电缆必须固定牢固美观,每一分路直流供电线径不小于 16mm2 。D. 照明与交流插座全部完好、可用。E. 电池最好与基站分室安装,用密封免维护

3、电池,电池应有盖板,安装在架子 上,架子接地。电池线颜色标注正确,并用走线架或线槽固定。1.2 室外施工勘察要求1.2.1 自立式铁塔或杆塔要求 1基站天线铁塔的位置和高度除满足技术要求外,还应符合航空部门的有关规 定,在塔顶设置航空标志灯。2天线铁塔宜选择在地形平坦、地质良好的地段。应避开断层、土坡边缘、古 河道和有可能塌方、滑坡和有开采价值的底下矿藏或古迹遗址的地方。3新建天线铁塔的倾斜标准应控制在天线高度的 1/1500 之内。 4天线铁塔的抗震设防列度和抗震设计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执行。1.2.2 天线抱杆要求 1天线抱杆和悬臂安装要求焊接或螺栓联接,并保证垂直度。2抱

4、杆和悬臂必须防锈抗腐蚀 。3悬臂伸出塔体长度大于 1 个波长,建议为 1 到 2 米。1.2.3 框架工艺的一般要求移动通信框架的设计、 制造、安装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做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1. 变形限制 在当地 30 年一遇最大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框架任意点的水平位移不得大 于该点离地高度的 1% 。(参照铁塔工艺要求)2. 安全及防护措施 铁塔应采用长效型防腐处理, 可采用喷涂或热镀锌处理, 热镀锌时, 应充分考虑 构件热变形。镀锌厚度0.035mm。3. 防雷接地框架的顶部应设避雷针或避雷球 (方式由建设方自选) ,框架的底部做防雷接地。4. 框架结

5、构承受地震指标按烈度 8 级考虑,应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89 中相关规定确定。5. 框架的结构必须具有牢固的、可供攀爬的阶梯或斜拉角钢,有利于天线安装、 馈线布放、调测及维护出入、操作。1.3 室内外基础设施的防雷与接地1.3.1 供电系统A. 电力线引入宜采用直埋方式(穿管或采用铠装电缆),钢管或电缆金属护套 两端应就近可靠接地。B. 铁塔航标灯、直放站设备电源线、控制线应采用铠装电缆,并要求遵从馈线 接地原则,每根相线在机房入口处应分别对地加装避雷器,零线应直接接地。1.3.2 传输设备 传输设备应与机房室内保护地可靠连接。1.3.3 天馈线系统A. 移动通信基站铁塔应有完善

6、的防直击雷及二次感应雷的防雷装置B. 铁塔避雷针应设置专用雷电流引下线,材料宜采用 40x4 镀锌扁钢引入地网, 扁钢敷设路由要求与机房方向相反。C. 天线应在避雷针的 450 伞状保护范围之内。D. 馈线应在上部、下部、进机房入口处就近接地,当铁塔高度大于等于 60 米 时,应在铁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E. 在大楼接地系统可靠的前提下, 天线支撑抱柱、 馈线走线架等各种金属设施, 应就近分别与屋顶避雷带可靠连通,否则,均应连接至室外接地窗 (EGB) 。 机房内走线架、吊挂铁架、配电箱、电池架等均应作保护接地。第二部分设备安装工艺要求2.1 硬件设备安装要求1. 按照设计图纸固定机架,如有变化

7、需与客户负责人和设计部门协商后,作适 当的修改,并做好书面记录。2. 机架排列按照设计要求。3. 设备安装时应注意留有足够的操作维护空间。4. 机架由 4 个 M12 的螺栓垂直、水平、整齐地紧固在机凳或水泥地面上。5. 用绝缘垫片保证机架固定时与地面或墙壁绝缘,防止多点接地。6. 所有机架要用统一的标签标记。7. 机房内始终保持清洁。2.2 基站接地要求:1内部接地系统必须正确安装。(1) 单独接地窗 / 排正确安装。(2) 接地窗 /排必须与建筑地或外部接地系统连接,连线必须是线径大于AWG2(35mm2) 单根或多股铜线,建议用绿色或黑色线。2机架要单点接地(1) 导线必须是或粗于 AW

8、G6(16mm2) 单根或多股铜线,建议用绿色线。(2) 接触点必须处理清洁,保证良好的电接触。(3) 每个机架必须独立接地排相连,不能复接。3室内走线架要与内部接地排相接。4接地电阻小于 4 欧姆。5.接地排规格400x100x10 (mm )应涮锡。室内接地排绝不能与工作地排相连。2.3 基站内部连线要求:1. 所有馈线两头都要有标签标记。2. 接头处馈线要留有活动余量走线。3. 裁线要整齐。4. 所有扎带必须修齐。5. 扎带不能太紧或勒伤缆线。6. 富余的缆线要排列布置整齐。7. 所有部件的塑料护套放入袋中并贴在机架门的内侧备用。8. 所有 TRANSCEIVER 到 RF FRONT-

9、END 的馈线接头都要拧紧。9. 从 TOP PANEL 到主馈线的 1 /2馈线连接正确,长度合适,并且没有金属裸 露在外。10. 连到 TRANSCEIVER 的电源线连接正确并且紧固。11. 光纤连接正确(1) FOX 到 TRANSCEIVER 的光纤连接正确(2) 机架间的光纤连接正确。(3) 光纤缠绕的最小半径大于 30mm 。(4) 光纤接头保持清洁。12. 连接到架顶 T43/BIB 板上的传输线连接正确。13. 走线架和架顶的距离不小于 300mm 。14. 走线要沿着走线槽或走线架布放。(1) 交直流电源线、射频线、地线、传输线、 控制线不要互相缠绕,要分开走 线。(2)

10、所有走线必须每隔 1 米用扎带固定,扎带必须足够紧但又不能勒坏线缆。(3) 走线跨度超过 0.6 米必须要有支撑。15.走线不要接触到尖锐的表面。 16基站室内外所用电缆应是阻燃、铠装电缆。基站进线口所有进线应做放水 弯(包括空调)。2.4 基站电源、空调设备安装工艺质量标准2.4.1 基站电源安装要求:1. 电源输出电压和功率值符合基站要求。2. 电源架的电源线要符合要求, -48V DC 供电时,线径大于 35 平方毫米(长度 小于 24 米)。3. 如果电源线由客户提供,则客户必须书面保证所有的技术指标符合相应的要 求。4. 电源的接头处要有塑料护套。主电缆应能满足基站终期容量要求5.

11、所有直流电源线与铜鼻子要紧固连接,并用胶带或热缩套管封紧。交、直流 线两端要有标签,标签上要标明线径、长度、路由等。6. 没有裸露的铜线,电源线不能与尖锐的物体接触。7. 电源线的颜色要能明确区分各个电极 +27v/-48v红色/蓝色;0V黑色;地线为 绿色或黄绿相间。8. 用户供电设备要标记清楚以利于查验电压和负荷。9电源线引入机房前要做回水弯。2.1 基站空调安装要求1. 机房门窗及穿线洞口应做密封处理以减少冷量的散失,达到节省能源、延长 空调机组的使用寿命。2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安装及摆放位置必须按照施工图纸上的位置进行安装。 3空调机的室外机必须安装托架,托架应高于地面30cm 以上。应根

12、据实际情况选择安装方式。应保证冷凝水的安全排放。4如果没有设计时,安装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市内机背部靠墙,做好防震加固,并加装底座以利于冷凝水的排放。(2)安装的位置应有利于通信设备的冷却及冷热风的交换。(3)摆放的位置应与通信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利于检修保养及通道畅通。(4)室外机的安装应注意安全、牢固及防盗。尽可能缩短与市内机的距离,以 利于发挥空调的效率。 所有空调机的安装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及注意 事项进行施工。室外机散热片距墙应 30CM 以上,以方便维护。如安装于屋顶, 应做好防雷接地。2.5 天馈线安装工艺质量标准2.5.1 天线安装符合设计要求:1天线安装位置

13、正确 。2 天线俯角正确,按设计要求,精确度为 1 度。(电调天线的俯角为电调俯角 与机械俯角之和)。3天线朝向正确,按设计要求,精确度为 5 度。4对于 GSM900 和 DCS1800 天线系统水平分离度的要求分别如下: 单极化天线:同一扇区内两根天线水平分离度 ) 同一平台不同扇区间天线水平分离度 GSM900 3.0 m 2.5 mDCS1800 1.5 m 2.0 m双极化天线: 同一扇区内两根天线水平分离度 同一平台不同扇区间天线水平分离度GSM900 N/A 2.5 mDCS1800 N/A 2.0 m对于 GSM900 和 DCS1800 天线系统不同天线平台的垂直分离度都要求

14、大于 1米。#点击放大-玄二17对于特殊情况需厂家提供说明。5 电调俯角天线的线控装置经测试合格(此设备由天线厂家提供)。6 电调天线的控制线要安装避雷器,并防雷接地。7 天线应在避雷装置的45度保护范围之中。8. 全向天线的安装位置要正确,不得固定在抱杆的中部。2.5.2天线软跳线要求天线软跳线必须与塔身或悬臂用专用扎带联接紧固,禁止使用非室外的馈线作软跳线,并且注意不要弯曲过分。2.5.3主馈线安装1 .主馈线必须每隔1米要有一个固定。2 .主馈线两端要有清楚的标识。3 .主馈线的尾部入室前要作出一个回水弯,建议切角大于60度但必须在此种馈线规定的最小转弯半径内 并以防止雨水顺馈线流入基站

15、室内为标准#点击放大刘 片卜寸皿吨I卜 iffiti mb;.于H4 主馈线进入室内的入口处必须安装馈线窗、护套和防水填充物,金属馈线窗 须防雷接地。5 主馈线尾部一定要接避雷器,避雷器需安装在室内距馈线窗尽可能近的地方(建议1米内),避雷器须接室外防雷地,无避雷接地孔的须将其外部的金属固定带接至室外接地盘上(可根据避雷器厂家的说明安装)。6 用泡沫填充绝缘的馈线最小弯曲半径如下,或切角大于120度。1/2 馈线,130mm ;7/8 馈线,250mm ;1-5/8 馈线,500mm。7 弯曲点尽可能少(建议不超过 3个),不接触尖锐的物体。8 保证没有金属废屑和其他非金属物遗留在馈线内芯中。

16、9 保证所有的无线部件都与馈线紧固联接,并且没有金属外露。10 所有的室外元件的连接处都必须经防水密封处理。2.5.4天馈线接地601 .主馈线垂直部分需在顶部和底部(室外)接地,若主馈线垂直部分超过米,需在馈线中部接地,若其长度小于3米则仅需两点接地。主馈线进入室内前,在入口处附近接地。2 馈线绝缘外皮必须除去,接地箍牢固连接到馈线导体上3 连接处要用防水胶和防水胶布密封 。4 塔身上的油漆必须先清除,待接地完毕,必须涂上防氧化层。5 接地线可以连到塔身上的接地排上,或者直接连到塔身上,但要保证导电良 好。6 接地线必须垂向塔身。7 .天线塔和走线桥与外部接地系统相连 。8 .接地电阻小于5

17、欧姆。基站系统接地要求2.5.5天线驻波比要求CMCC: (GSM900) 800M-954M ;(DCS1800) 1710M-1815M 。第三部分主设备( BTS )调测流程3.1 工具准备3.1.1 硬件工具准备由于调测设备的特殊性, 开通工程师要检查设备的安装情况, 如有需要就须更改 硬件,所以要携带齐全的工具。例如:螺丝刀、钳子、内六角、扁口、打线钳、 万用表等。3.1.2 仪表设备准备主设备的开通调测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 所须的仪表要齐全、 准确。仪器仪表 要定期进行校验, 确保所得数据的可信度。 在开通调测移动收发信设备时要携带 功率计、频率计、 2M 表、笔记本电脑等。3.

18、2 机房检查由于移动收发信设备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 所以开通工程师在调测主设备时要对 机房进行检查,看机房有否漏水、是否整洁密封、温度是否合适等。3.3 电源检查开通工程师在给主设备加电调测前要仔细检查电源的连接情况, 绝对禁止正负极 接反的情况。并从电源柜、主设备电源盒依次检查电压是否在允许范围内:DC:-40.5Vac-60VacAC:208Vac240Vac 3.4 接地检查首先检查是否出现室内外共地的情况, 防止外电引入室内。 然后检查室内各设备 的接地连线是否符合设备接地要求(详见 2.2.1 )。开通工程师要用万用表测量 机柜地与主地排的电压差符合要求。3.5 主设备硬件检查 首先要检查硬件安装符合设计要求,如:安装位置、要求配置等。然后检查硬件 的连线连接情况,如有问题加紧整改。3.6 主设备开通 在以上检查确认无误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主设备的加电调测。 加电:要先从电流较大的电源模块开始依次加电, 防止电流击穿微电流电源模 块的保险。 调测:进入调测软件的界面后要根据要求建立正确的硬件数据库并download到主设备中,如有必要还要进行设备软件的更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