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1中国建筑的特征检测新人教版必修5103035_第1页
高中语文11中国建筑的特征检测新人教版必修5103035_第2页
高中语文11中国建筑的特征检测新人教版必修5103035_第3页
高中语文11中国建筑的特征检测新人教版必修5103035_第4页
高中语文11中国建筑的特征检测新人教版必修5103035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殷代(yn)抱厦(sh)墁地(mn)果脯(f)b.颤抖(zhn)额枋(fn)靓妆(jng)靓女(ling)c.戗兽(qin)玷辱(din)胡诌(zhu)谄谀(chn)d.穹宇(qin)瞠目(chng)觊觎(y)相觑(q)思路解析:b项,“颤抖”的“颤”应读“chn”。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内儿童感冒药品牌多而杂,但主要成分大同小异。b.我们希望能制定相关政策,用来鼓励和弘扬母语文化,注重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下功夫打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c.沿长江旅游,可饱览长江三峡及巫

2、山风光,还可观赏奉节鬼斧神工的天坑地缝,领略集山、水、林、泉、瀑、峡、洞为一体的自然奇观。d.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熟悉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每一梁每一柱的作用也都能讲得头头是道。思路解析:d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此处用错对象。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英国医学杂志的一篇评论说,中国人的肥胖问题“令人担忧”,有近15%的人体重超标,儿童肥胖在15年里增加了28倍。b.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全球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势头强劲。c.对于一些城市通过发放消费券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做法,在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特殊时刻,无疑是

3、一种积极的探索。d.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垃圾短信有向制造传播谣言、破坏社会稳定等“变种”蔓延的趋势,国家必须加快相关立法和打击力度。思路解析:a项,语序不当,“儿童肥胖”应改为“肥胖儿童”;c项,主语残缺,应去掉“对于”;d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加快相关立法并加大打击力度”。答案:b4.下列六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项是()一个人从出生到老死,一生都经历着审美发展相应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审美教育也具有阶段性也就是说,审美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然而,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在一生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个体的审美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所以,个体的审美发展也就呈现出阶段性a.b.c.d.思路解

4、析:是总说。中的“一生”紧扣中“从出生到老死”,所以在后,中有“一生”,此句在后,“所以”和“由于”照应,在后,有“相应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因此应在后。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

5、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6、”的问题。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7、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5.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它完全取决于某一建筑大师的设计理念。b.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古典建筑体系的建筑形式,原本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c.中国建筑往往是用木结构形式,而西方国家的建筑往往采用砖石结构,说明这两种建筑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d.为了更好地说明建筑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作者巧妙地用语言和文学打比方。e.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与文艺复兴时代窗子使用的“词汇”和“文法”完全不同,这证明各

8、民族的建筑各有其风格,本没有相通之处。思路解析:a项,由“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可知,“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并不完全取决于“某一建筑大师的设计理念”。c项,由“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可知,“两种建筑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错。e项,由“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可知,尽管各民族的建筑形式不同,但内容是相同的。答案:bd6.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指什么?请概括说

9、明。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选文的第1段提出这个问题后,接着做出了回答,提取第二个句子的主干,即本题的答案。参考答案: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是指人们在建筑活动中普遍承认并遵守的规则和惯例。7.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思路解析:相关信息在选文第2段的前半部分,注意“这说明”中的“这”指代的内容。参考答案:因为这种建筑形式已被广大人民所接受、所承认、所喜爱,能够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人们所要表达的情感。8.请用简洁的文字表述中国建筑体系和其他建筑体系的异同。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信息要点的筛选能力。相关信息在选文第2

10、段的后半部分。注意要从“异”“同”两方面概括。参考答案:(1)由木材结构过渡到砖石建筑这条发展途径,中国建筑和其他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2)不同的是其他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之以砖石为主要材料;中国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二)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中国建筑的“文法”梁思成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

11、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作“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是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

12、全座建筑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结构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作“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和“瓦作做法”等。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

13、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

14、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9.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b.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c

15、.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d.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思路解析:d项是对“油饰”作用的表述,不是对“斗拱”作用的表述。答案:d10.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b.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c.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

16、就是“青绿点金”。d.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思路解析:a项是无中生有。文中对应的信息是“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答案:a11.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无论是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b.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c.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

17、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d.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路解析:a项,由原文“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或若干相连的院落”可知“一个庭院”说法有误。b项,原文是“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而不是“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c项,主观臆断,原文的对应信息是“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答案:d三、表达交流12.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述明确,

18、每处不超过20字。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你侧目。据学者的最新统计,如我们风闻过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改造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两大典型现象。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的脚步;仿古,则是。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思路解析:第一处主要根据上文的“仿古”和下文的各地花大钱“复古”这些信息来填,后面是举出的例子,所以所写内容应该从全国的层面上来说;第二处要注意前文的“拆旧”与“仿古”;第三处既是对前面信息的仿写,也是对“仿古”的理解,填写的内容应该突出“文化资源的发展”。参考答案:全国有不少城市欲斥资重建古城看似矛盾却又并存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13.以下是某厂家附在产品包装袋里的“回函卡”中的一段文字,有多处表达不当,请改正其中四处。亲爱的顾客,谢谢您的光临。本厂产品刚刚面市,为了给顾客一个交代,请将您对本厂产品提出宝贵意见,并务必寄回本厂。我们将惠赠薄礼,请海涵。改为改为改为改为思路解析:这段文字存在若干问题,如谦敬辞使用不当、搭配不当、用语不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