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完整版)_第1页
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完整版)_第2页
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完整版)_第3页
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完整版)_第4页
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第一节 道路工程设计原则和依据一、设计原则1、工程建设要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建成兼具交 通功能和景观功能的城市景观道。2、道路设计考虑交通量发展和交通流构成;分清各条道路的功能, 加大道路安全性设计; 考虑各种管线的综合配置。3、道路工程应点、线、面结合。交叉口节点,道路全线 和城市干道网有机结合,通过一条道路的改造改善相关道路 的通行状况,通过本次工程的实施来缓解全市的交通紧张状 况。4、地上、地下同步建设,管线综合规划一次到位,道路 改造、综合配套和绿化照明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统 筹兼顾,通盘考虑。5、道路绿化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并

2、重视科学 性与艺术性6、项目的设计应充分体现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功能及审 美要求的前提下,要做到经济合理。二、设计依据1、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以及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及城市道路设计规范;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 20013、XXXXXX1路系统规划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GN50007-200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50011-2001)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 97)8、 城市道路设计规程(GJJ37-90)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11、公路路线设计规模( JTJ

3、011-94 )1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 )1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J013-95 )1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第二节 平面设计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XXX为中小城市,按城市道 路的二级标准设计。1、设计原则及方案比较1.1 道路平面位置原则上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1.2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依据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 件,充分考虑城市防洪、排水、桥梁建设等因素,以节约投 资。1.3 道路平面设计中优化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 选用平曲线,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1.4 道路平面设计根据道路等级合

4、理地设置交叉口和分 隔带断口。1.5 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满足近期使用要求, 兼顾远期发展。1.6 注意近远期结合,对已设计正在修建的道路,确认 其中心线位置,以免影响两侧征地及造成投资浪费,对不符 合规划断面要求者,远期可向两侧拓宽予以改造。根据这六大原则,对总体规划中的道路中心线进行了比 选,以做到技术合理,经济可行。2、主要技术指标: 在满足各级道路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地形特点 设置平曲线。平曲线最大半径为 2000 米,最小半径主干道 为 700 米,次干道为 500 米。第三节 断面、横断面设计、断面设计1、设计原则:1.1 设计中充分考虑设计道路与现状道路和两侧建筑物

5、标高的衔接。1.2 设计中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 因素,合理地确定路面设计标高。1.3 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1.4 非机动车流量大的道路,尽量考虑非机动车的爬坡 能力,确定设计纵坡度。1.5 充分考虑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 排水要求。1.5.1 路线经过水文地质不良地段时,提高路基标高, 以保证路基稳定。1.5.2 充分考虑道路及区域地块排水、排洪要求。1.5.3 沿河和跨河道路充分考虑河道的防洪要求和桥梁 设计施工要求。1.5.4 妥善处理好地下管线覆土要求。1.5.5 沿海道路充分考虑海浪对道路的影响,道路最低 点标高控制在海拔 3.

6、50 米以上。1.6 纵断面设计充分考虑与平面线形的组合,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 断面的两种线形的均衡。1.7 纵断面设计不仅考虑道路本身的技术要求,而且要 兼顾规划地块的用地性质和使用功能,减少场地填挖方量, 综合确定道路标高。1.8 各相交道路纵断综合比选,满足各相交道路网纵断 的合理性。根据以上原则,依据不同道路的等级和功能要求,本次 设计对道路纵断面设计进行了方案比选和优化,做到技术可 靠,经济合理。2、主要技术指标2.1 纵坡度设计主干道最大纵坡控制在 5%以内,次干道和支路最大纵坡控制在 5.5%以内,最小纵坡 0.2%,局部地段 0.1%。2

7、.2 竖曲线竖曲线采用圆曲线,主干道竖曲线最小半径为 3000 米, 次干道竖曲线最小半径为 2000 米。2.3 最大填挖方量最大挖方 89 立方米,最大填方 25 立方米二、横断面设计1、设计原则及方案比选1.1 城市总体规划对道路红线的控制要求。1.2 按照道路的等级和功能定位确定断面形式。1.3 按照交通量分析情况确定行车道宽度和数量。1.4 按照用地规划性质确定非机动车道宽度。1.5 考虑近期与远期结合形式,确定道路横断面形式。2、主要断面形式道路断面型式:本次改造主、次干道道路红线分别为: 40m、36m、 30m、 28m、 26m、 24m、20m。40m道路红线断面:( 1)

8、3m 人行道、 14m 机动车道、 6m 中央绿化隔离带、14m机动车道、3m人行道。三山大街东、西段道路为此型式。(2)5m人行道、30m机动车道、5m人行道.学院路主道、 大窑路北关大街至金埠大街段为此型式。36m道路红线断面:( 3) 4m 人行道、 28m 机动车道、 4m 人行道。东关路北 段道路为此型式。(4) 6m人行道、24m机动车道、6m人行道。牟山路为此型式。30m道路红线断面:(5) 4m人行道、22m机动车道、4m人行道。雷神庙大 街、崔山大街、棉纺西路、学院路支路为此型式。(6) 3.5m人行道、23m机动车道、3.5m人行道.西郊路 南北两段道路为此型式。28m道路

9、红线断面:4m人行道、20m机动车道、4m人行道。崔山北街西段为 此型式。26m道路红线断面:4m人行道、18m机动车道、4m人行道。直官路为此型式。24m道路红线断面:4.5m人行道、15m机动车道、4.5m 人行道。沁水路、新区东段大街为此型式。20m道路红线断面:3m人行道、14m机动车道、3m人行 道。于家庄南街为此型式。道路横断面型式详见附图:道路横断面图。3、方案说明及分期实施建议3.1设计道路横断面所标注的人行道宽度为规划控制宽 度,在施工图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实际情况,合理地 确定人行道铺装宽度,剩余部分作为道路绿化带。3.2 规划管线应尽量布设在人行道和绿化带上,以减少

10、道路工程造价和提高道路质量。在建设不能同步的情况下, 可先硬化路面,后期再布设管线,但是应根据规划预埋好过 路管线,以免后期破路。3.3 本次道路设计宽度为规划道路红线宽度。在施工图 设计时,可根据城市规划和现场地形情况,对道路的局部路 段断面进行调整。譬如西部货运干道,局部路段穿越山岭, 地形起伏大,道路填挖方量大,工程造价高,规划道路断面 较宽。为节约工程造价,降低工程难度,可对道路断面进行 调整,减少或取消中间绿化隔离带宽度,减少人行道宽度, 适当压缩道路宽度。同时结合路基和边坡处理,增加道路绿 化面积,创造良好的行车环境。局部断面改变要有一定距离 的过渡段。3.4 为节约资金,建议后期

11、按道路建设需要,一次性完 成道路路基和土石方工程,路面工程可分期、分路幅实施。 三块板式道路,近期可先形成中间快车道部分,待城市发展 到一定程度,非机动车和行人较多时,再按规划断面形成。 如果以后非机动车数量不多,可拓宽改造成一块板,取消绿 化隔离带,增加道路两侧绿化带宽度。二块板式道路,根据具体情况可先修半幅,待条件成熟后,再修另半幅3.5 货运性道路采用两块板, 可以创造良好的行车环境, 提高货运速度和货运能力。在施工图设计时,要严格控制中 间绿化隔离带开口距离。道路两侧的支路和企业出入口要严 格控制, 在局部路段可实行右进右出, 减少行车交叉和干扰。第四节 交叉路口设计方案根据XXX总体

12、规划,新区道路交叉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 交叉两种型式。1、平面交叉为保证行车视距及行车安全,交叉口处道路纵坡按不大 于 3%控制, 主干道相交, 设计道路路缘石半径不小于 30 米; 主干道与次干道以及次干道与次干道相交,设计道路路缘石 半径不小于 20 米。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交叉口的 通行能力,建议后期建设中在主要的路口预留交叉口拓宽渠 化用地,以满足远期交通量增长的要求。为保证行车及行人 安全,在交叉口处应设置交通信号标志及行人横道线。为方 便残疾人通行,交叉路口应采用无障碍设计。2、立体交叉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节约投资,建议近期建设按平交实施,并有效控制立交建设用地, 远期随着港口

13、的建设和发展,再逐步实施立交,以满足交通量的增长及港口运营需要。城 市道路与铁路交叉,全部米用立体交叉。第五节路基工程设计方案1、土基设计XXX地质情况稳定,平原地区土质以中细砂、淤泥质亚 粘土和砂卵石组成,丘陵区多为巨粒土和粗粒土,地基承载 力一般在120Mpa以上,根据土质情况,填方路基除填海筑 路段外,一般不做特殊处理。土质路基压实应采用重型击实 标准控制,土质路基压实度不低于表5-1的规定。土质路基压实度表5-1填挖类型-深度范围压实度(I(cm)次干路0-80支路90(1)需作好路基排水。对土基应做成2% 4%的横坡,填方挖方800-30839959390I注:(1)表列深度范围均由

14、路槽底算起。(2)填方高度小于 80厘米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厘米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在道路施工中,应注意以下问题:道路两侧需作好截水沟、排水沟等设施。( 2)对于路堤基底的原状土, 回弹模量不得小于 20Mpa, 不足需进行换填。路堤填料不得使用淤泥、冻土、垃圾及含 有草皮或腐植质的土。 对于液限指数大于 50、塑性指数大于 26 的土不得使用。 路基填实路面底面以下 030 厘米填料最 大粒径不大于10厘米,CBR不小于8%路基填料路面底面 以下30 80厘米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 10厘米,CBR不小于 5%;路基填料路面底面以下 80 150厘米填料最大粒径不

15、大 于15厘米,CBR不小于4% 路基填料路面底面 150厘米以 下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 15厘米,CBR不小于3%。( 3)对于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层填筑,不得混填。对于土 层的松铺厚度不得超过 30 厘米。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 填层设计宽度,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当 地面横坡陡于 1 : 5 时,原地面应挖成宽度不小于1 米的台阶。在河滩、海滩等地质及水文不利地段,需在地质勘察基 础上特殊处理。施工中,可按实际情况、按设计采用以下加 固稳定措施:( 1 )掺加无机结合料掺加生石灰或水泥来处理路基土,厚度不小于 15 厘米。2)换填土路基土质不良或含水量过高时,可部分或全部换填符合

16、 路基填土要求的且含水量适当的土或石渣,换土厚度不宜小 于 80 厘米,换填石渣厚度不小于 30 厘米。( 3)设计承托层不能进行碾压的湿软土质又无晾晒、换土或其它加固与 稳定处理条件时,可用砂、砂砾、矿渣等材料设置承托层, 其厚度为 1530 厘米。( 4)填海筑路地段, 回填材料应优先采用开山石和石渣 等粗粒性材料,并采取路基隔水措施。2 、边坡防护设计该区域道路边坡防护设计分两种情况,一是临时性边坡 防护,即由于道路建设与场区内建设不同步而形成的暂时高 差(填方或挖方) ,根据土质情况采用自然稳定边坡,土质 边坡采用 1: 1.51: 1 .75 ,石质边坡采用 1: 0.751: 1.

17、25, 以降低工程造价;二是永久性边坡处理,在保证边坡稳定的 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平缓边坡及网格护坡,以满足后期城市 绿化及美化要求,设计主要护坡型式有:种草、铺草皮、种 植灌木,网格护坡,错台绿化,挡土墙与边坡绿化结合等形 式。第六节路面工程设计方案1、设计原则及标准1.1设计原则1.1.1根据道路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 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行设计。1.1.2 在满足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技术先 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的路面 结构型式。1.1.3结合当地条件积极推广成熟的科研成果,运用新 技术、新材料、新工艺。1.1.4为提高路面工程质量,推行机械化

18、施工。根据以上原则,本次设计建议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1.2设计标准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5-2确定。标准轴载计算参数表5-2BZZ -10标准轴载BZZ -100: :标准轴载II标准轴载P (KNj 100I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 d(cm)21.30轮胎接地压强p(MPa) 0.70ll|两轮中心距(cm)1.5d对沥青砼面层采用容许回弹弯沉,弯拉应力和剪应力三项指标设计,半刚性基层按弯拉指标设计。1.3设计年限:主干道为 15年,次干道和支路为 12年。2、路面结构型式路面结构根据道路等级和使用功能要求,对土质路基路面结

19、构采用四种型式:2.1货运为主的城市主干道路面结构自上而下采用 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A 13A),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0I),6厘米的沥青碎 石(AM 25), 3层15厘米水泥稳定砂砾。2.2以生活交通为主的城市主干道路面结构自上而下采用3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A13A),4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0I),5厘米的沥青碎 石(AM 25), 3层15厘米水泥稳定砂砾。2.3城市次干道路面结构自上而下采用 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AC-13A),6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0I),3层15厘米水泥稳定砂砾。2.4 以旅游观光为主的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自上而下采

20、用 3 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AC 13A), 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0I), 3 层 15厘米水 泥稳定砂砾。对于石质挖方段路基,在保持沥青面层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基层厚度,采用两层18CM的水泥稳定砂砾。2.5 人行道路面结构设计人行道路面结构采用三层结构形式,其结构自上而下 为:路面为5cm厚彩色水泥方砖(300 X 300毫米),道路设 计成条色彩带式;中层为 3cm 水泥砂浆垫层;下层为 15cm 水泥稳定砂砾(抗压强度 2.0MP);底部为原土基夯实整平。路面结构详见附图。第七节 交通设施设计方案为降低交通事故率,减低事故的严重程度,并为驾驶人 员和行人提供及时、准

21、确和合适的信息,根据国家标准道 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并参考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技术规程 中有关规定,本工程沿线设置警告、指示、禁令等标志,路 面漆划有关标线, 设置护栏、 信号灯等相应的交通管理设施,防护设施和公共电、汽车停靠站一、交通停靠站一般线路公交车停靠站间距在市区宜按400600米控制,近郊区间距宜按 8001000米控制。对新建十字路口或 改造路口按照如下原则设计:新建交叉口,公交停靠站必须 布置在交叉口的下游;改建或整治交叉口,公交车停靠站应 布置在交叉口的下游;在下游布置停靠站有困难时,可将直 行或右转线路的停靠站设在交叉口的上游。据悉,将站点设 置在交叉口的下游,可避免影响后面车辆

22、到交叉口前的转 弯。公交车中途停靠站设在交叉口下游时,与(对向车流进 口道)停车线距离也有明确规定。 下游右侧展宽增加车道时, 停靠站应设在展宽段之前至少 15米处。下游右侧不展宽需设 停靠站时,停靠站在干路上距停车线不应小于50米,支路不应小于 30米。在城市中心、交通主干道等繁华路段,会出现多条公交 线合并设站的现象。线路一多,市民看着头晕眼花,公交车 “挤成一堆”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应根据公交站的到站频率 和站台长度确定最多并站的线路数,最多不宜超过5条,特殊情况下不应超过 7条。当线路数超过规定的要求时, 应分开设站,站牌间距应满足下游停靠站长度加上25米。二、交通标志1、设置原则设置在

23、驾驶人员和行人容易看到,并能准确判读的醒目位置。根据需要可设置照明或采用反光、发光标志。设置 在车辆行进方向道路右侧或分隔带上。标志牌面下缘距地面 最小高度2.0m,并不得侵入道路建筑限界。主要类别警告标志:黄底(反光) ,黑色字体与边框(不反光) 。禁令标志:白底(反光) ,黑色字体(不反光) ,红色边框指示标志:蓝底,白色符号(反光) 。导向标志:白色字体(反光) ,蓝底色(不反光) 。标志板采用铝合金材料,标志杆采用钢管,涂以灰色。三、交通标线交通标线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标线主要有车道分 界线、车道边缘线、人行横道线、导向箭头、导流线、停止 线等。标线材料采用冷涂氯化橡胶反光标线漆。

24、车道分界线用白色虚线。导流线为倾斜平行实线。人行横道线为白色实线,未设信号灯的路口或路段为条 线式,设信号灯路口为平行式。导向箭头为白色四、无障碍设计 人行道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行走中最方便和最安全的地带。在城市主要通道的人行道上需设置 盲道,协助视觉残疾者通过盲杖和脚底的触觉,方便安全地 直线向前行走。盲道宽度随人行道的宽度而定,但不得小于0.60m。在人行道中,盲道一般设在距绿化带或树池边缘2530cm处。盲道应躲开不能拆迁的柱杆和树木以及拉线等地上障碍物。 地下管线井盖可在盲道范围内,但必须与盲道齐平。第八节 配套工程本次设计除了道路工程还包括配套的基础设施,它包括 给水

25、、再生水、雨水、污水、热力、电力(包括道路照明) 、 信息网络 (包括通信、 宽带网、 广播电视) 等各种管线系统。一、电力工程(一)设计原则1、适应XXX快速发展的需要。2、注重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经济性。3、总体安排、分期实施,方便管理、环保节能。4、综合考虑基础设施各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影响,保持XXX 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各项基础设施有序建设、可持 续发展。5、 电网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 城市总体规划和地区电力系统规划相统一并与规划、建设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安排供电设施用地、线路走廊等。6、 配电网应具备稳定可靠的供电能力,有一定的裕度和 应变能力,简化接线,标准化

26、接线,减少占用城市空间,有利于环境保护。7、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能源、维修方 便。8、10KV线路根据地下通道资源以及不同场所电缆的多少采取电缆隧道、排管的方式敷设。(二)负荷预测本工程根据道路沿线地块性质、建筑面积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进行负荷估算:编号用地性质建筑面 积(万 平方米)单位指标用电 负荷 (万千瓦)同时系数计算负 荷(万KW)R1一类居住用地212.9650W/M10.650.5 X 0.9X 0.9 0.4 X 0.94.31R2二类居住一717.615035.8811.63用地W/M1X 0.9C1行政办公用地133.3370W/M9.330.7 X 0.

27、9X 0.95.29C2商业金融用地575.8170w/M40.310.75 X 0.9X 0.924.49C3文化娱乐用地76.3860w/M4.580.7 X 0.9X 0.92.60C4体育用地37.5840w/M 1.50.6 X 0.9X 0.90.73C5医疗卫生用地20.6660w/M1.240.7 X 0.9X 0.90.70C6教育科研用地198.6250w/M9.930.6 X 0.9X 0.94.83C7文物古迹用地201.2910w/M2.010.3 X 0.9X 0.9LJ0.49C9旅游设施用地396.3370w/M27.740.5 X 0.9X 0.911.24C

28、2 :劝业场用 地1 188.5470w/M13.200.8 X 0.9X 0.98.55M1一类工业用地ii11ii70427.39 i丨29.92| W/M |110.85 X 0.9X 0.920.60M2二类工业872.018069.760.8 X 0.945.21用地W/M1x 0.9W1普通仓库用地60.423 W/M20.180.4 x 0.9x 0.90.1W3堆场用地14.123W/M0.040.5 x 0.9x 0.90.02T2公路用地1010W/M0.100.8 x 0.9x 0.90.06T4港口用地2164.5413W/M28.140.6 x 0.9x 0.913.

29、68U1供应设施用地9.5080W/M0.760.8 x 0.9x 0.90.5U3邮电设施用地13.3650W/M0.670.7 x 0.9x 0.90.38S2广场用地27.0410w/M0.270.8 x 0.9x 0.90.18-G1公共绿地304.332 W/M20.610.3 x 0.9x 0.90.15G3 - j 生态控制区859.532 W/M21.720.2 x 0.9x 0.90.28保税区用地保税区用地40.4950w/M2.020.6 x 0.9x 0.90.98物流用地物流用地27.1310W/M0.270.4 X 0.9X 0.90.09道路照明13:0.4合计7

30、601.97290.83157.09依据该负荷指标测算原 36KM用电负荷:编用地性质号积(万单位指SI平方I标I米)I用电负!千瓦)I同时系数荷(万KW)1一类居住R1丨用地二类居住 R2!用地I m 一 | 9-r h* - Tii行政办公C1i用地 I 商业金融C2|用地I 38.89I 50W/MT9479385.41 1 50W/MI37.11I 70W/MI397.71 1 70W/Mii0.4 X 0.919.276.24| X 0.9|II! a-FBH vhbi waa o|s anaarreH vwh a!i-rEa|B neBB-raaB-rKaaa-KaBi0.7 X

31、0.92.601.47X 0.9IIi_1i0.85 X 0.927.8416.91X 0.9文化娱乐C3丨用地仏9| 60W/m0.7 X 0.90.710.4X 0.9C4体育用地28.5040W/M1.140.6 X 0.9X 0.90.55C5医疗卫生用地6.6560W/M0.400.7 X 0.9X 0.90.23C6教育科研用地1i36.65 丨 50W/M1I1.830.6 X 0.9X 0.90.89C7”文物古迹用地J22.8710W/M.0.230.3 X 0.9X 0.90.06M2二类工业用地1 452.6280W/M36.210.8 X 0.9X 0.923.46W1

32、普通仓库用地13.083W/M0.040.4 X 0.9X 0.90.01U1供应设施用地1.9580W/M0.160.8 X 0.9X 0.90.1S2广场用地20.3010 W/M20.20.8 X 0.9X 0.90.13G1公共绿地348.202W/M0.70.3 X 0.9X 0.90.17合计1 ,1801.8893.2751.41(三)高压输配电线路1、220KV线路以系统受电方式,建设以 500KV系统变电站220KV送出 为电源支撑的网架,区域内 220KV环网 供电。220KV线路 均采用架空线路,220KV、110KV并行线路高压走廊宽150米,220KV线路高压走廊宽度

33、 80米。220KV架空线路采用 LGJ 2x400 。2、110KV 线路建设以220KV变电站为电源的 110KV网架,110KV系统 成环网,110KV线路采用架空线路,110KV线路高压走廊宽 度 25 米。110KV架空线路采用 LGJ-2x240,或 LGJ 2x185。(四)中、低压电网1、中压10KV配电网采用变电站、开闭站、环网柜、接线箱以及相结合的方式,10KV线路全部采用电缆线路,10KV 电缆线路采用 YJV22-型电力电缆,导线截面选择300mrK240mrK用户容量较大时,变电所出口电缆采用240mrn双根并列出线。2、10KV配网接线应尽量简单可靠,根据负荷分布、

34、负 荷性质、附近高压变电站分布情况,采用下列接线方式:(1)双侧电源联络线接线。2)同一变电所专线供电接线( 3)不同变电所专线供电接线。( 4)不同变电所电缆环网联络线接线。( 5)同一变电所电源环网接线。3、10KV变电所变压器一般按 2-3台考虑,负荷密度较 大区域按 4 台考虑,不多于 4 台,对于负荷较小且较分散的 用户,采用箱式变电站。4、在10KV用户较集中的区域:地块用电负荷大于 7000KW 小于10000KW时考虑设置10KV开闭站,开闭站电源可来自 同一变电所的不同段母线或不同的变电所,开闭站采用单母 线分段接线,母线之间加装联络开关,正常情况下,两段母 线分裂运行,一条

35、电源线停运时,和上母线联络开关,由另 一条电源线带全部负荷,开闭站转供容量: 7000-10000KVA, 10 回出线。5、 10KV环网供电,地块用电负荷小于4000KW时设置环 网柜或“T”接箱,每环容量5000-6000KW正常时负荷均分, 开环运行,故障时需进行倒闸操作,将开环点改至故障段, 切除故障段恢复正常运行。6、不同用地性质用户配电1)住宅小区内的土建变电站或箱式变电站采用环网供电,土建变电站或箱式变电站内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大于 630KVA箱式变电站的设置应保证安全、维护方便、并与周 围环境相协调,每个环路所带变压器数量不大于 10台。( 2)高层建筑供电, 依据负荷等级由不

36、同变电所专线供 电或从两条不同的线路“ T”接。变电站可设在地下室或设 在建筑的负荷中心等处。( 3)工业企业用电负荷根据负荷性质采用双电源供电、 单环网供电及放射式供电,负荷容量在4000kW及以下时,采用环网供电,企业用电负荷大于5000kW时放射式供电。(4)重要用户的供电除采用10KV双电源供电外,还需再设一备用电源 (自备电站 )。(五)线路敷设1 、 60 米及以上道路沿道路两侧布置, 60 米以下道路单 侧布置。2、变电站出口处(电缆密集处)采用电缆隧道敷设,其 它场所采用排管方式敷设。3、电缆隧道根据隧道内需设置电缆的 数量采用 1800x2100 电缆隧道。4、电缆穿管采用

37、RMDP15厚壁硬质塑料管。(六)道路照明1 、照明范围根据道路规划要求,本次修建道路设路灯照明工程。2、照明标准(1)道路照明质量,应达到辨认可靠、视觉舒适的基本 要求,道路照明应满足平均亮度、亮度均匀度和眩光限制三 项指标。道路照明设施还应有良好的诱导性,同时还应起到 更好地亮化城市及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2)依据CJJ45-91道路照明标准,不同类别道路照明标准如下表:照明水平均匀度道路类别平均照度La(cd/m 2)平均亮 度Ea(lx)亮度均匀 度Lmin/La照度均匀 度Emin/Ea眩光限制快速路1.5200.40.40严禁采用非截光型灯具主干道1.0T i l!15|0.351

38、ii0.35严禁采用非截光型灯具次干道0.580.350.35不得采用非截光型灯具支路0.350.300.30不宜采用非截光型灯具3、光源和灯具的选择( 1 )照明光源选用寿命长、光效高、可靠性和一致性 好的高压钠灯。( 2)照明灯具应配光合理、效率高、机械强度高、耐 高温、耐腐蚀性好、重量轻、美观、安装维修方便、具有防 水防尘性能。( 3)快速路和主干道的照明灯具采用截光型,次主干 道的照明灯具采用半截光型,灯具效率为75%以上。( 4)立交桥处采用高杆照明,灯杆高度、具体数目根 据规模确定。4、道路照明控制( 1 )控制方式根据不同的场所,道路照明可采用全夜控、半夜控两种 方式,生活区,商

39、业区采用全夜控方式,工业区等可考虑采 用半夜控方式。道路照明控制在各箱式变电站内设手动控制和时间光 电控制装置,控制开、关灯时间、灯数。( 2)控制电器选用控制电器应满足下列条件:A、控制器抗电磁干扰能力与抗电源电压波动能力强B、 控制全年路灯夜间的开灯总小时数在4000小时左右。C、调试简单,功能完善。根据上述条件经比选确定采用以下设备:A、KG I 型可调光控开关主要技术参数:可调光范围:0.42Lx 2 10 Lx控制容量 :Ac220 1AB、SOR2 型石英电力定时控制器主要技术参数:控制容量 Ac229 1A工作电源 DC1.5V最小控制时数:1.5h5、布灯方式道路照明灯具功率根

40、据道路情况选择150W-400VY灯杆高度6-15m,灯杆间距40m-45m之间,根据道路情况进行调 整,布灯方式根据道路横断形式采用双侧布置、中央布置、 单侧布置。6、照明供电道路照明设专用照明变压器(100KVA-200KVA),根据规划及景观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箱式变电站,箱站电源由就近10KV公用市电引入。每个路灯箱站供电半径小于1Km中性线每500m做一次重复接地,要求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7、照明线路照明线路采用铠装铜芯电力电缆 (VV22 - 1KV型电缆, 导线截面 25mm2、 35mm2、 ) ,在人行道、绿化带内直埋敷设, 埋深为室外地坪下 0.7m,过马路时穿PVC100

41、管保护。二、给水工程(一)设计原则1、适应XXX快速发展的需要。2、注重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经济性。3、综合考虑基础设施各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影响,保持XXX 优美的生态环境。已实现各项基础设施有序建设、可持 序发展。4、合理利用资源。5、功能齐备、布局合理、运行管理方便。6、供水管网分区供水,合理节省能耗。7、给水管网远、近期结合,管网按远期规划设计要求 进行;给水厂按近期设计、远期预留;合理布置管道系统, 保障整个管网系统既要适应城市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的要 求,又要满足安全可靠运行、方便管理和便于分阶段分步骤 实施,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各区给水量按地块使用性质计算。9

42、、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以达到综合治理的效果, 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10、再生水管网中环状与枝状管相结合,保障供水的安 全性,节省投资。(二)需水量预测1、各项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标准根据规范中的有关规定,结合 XXX地区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实际情况用水量情况,本工程拟采用的各项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为:项目指标(万ni/Km 天)项目指标(万nl/Km2 天)居住用地0.9._.彳仓储、物流用地0.2_一类工业用0.36对外交通用0.3地地二类工业用地0.6市政设施用地0.25公共设施用地0.5保税区用地0.362、根据各地块使用性质,确定给水用水量(未包括浇洒道路、绿地用水

43、)如下表:其中,工业用地、旅游发展用地用水量的30% (水量为7.533万m/d )采用再生水供给按照以上用水量计算则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为0.403万nl/Km do综合考虑上述方法确定的用水量结果,本工程考虑可以 采纳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作为本次设计的供水量的确 定方式。另外,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灭火三次,一次灭火用 水量为75L/S。由此确定本工程给水管网服务范围内的终期 总供水能力为40.675万m/d。(三)给水管网布置1 、敷设原则 给水管道在道路一侧布置。2、管道埋深XXX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 0.46m,本工程给水管道埋深按 管顶覆土 1.2 米计。3、管道基础根据相关工程地质

44、勘测报告,给水管道做砂基础。4、管道接口球墨铸铁管采用柔性橡胶圈承插接口, 节省用时及劳力, 施工安装简单,水密封性能好,接口具有柔性,可利用接口 本身的借转角度适应地形的变化。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适 应地基不均匀沉陷的能力,为提高供水管网的抗震能力,在 每座阀门井内设置一个柔性伸缩接头,既可抵抗不均匀沉 降,又可方便维修安装。局部穿越地段采用钢管,钢管接口 采用焊接。(五)管道防腐球墨铸铁管在生产中内表面涂有水泥砂浆衬里,外表面 涂焦油环氧漆,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施工时外部做热沥 青两道。对于采用钢管部分,钢管内壁防腐采用涂料或喷涂 水泥砂浆,外壁防腐采用环氧煤沥青加强防腐。三、热力工程(

45、一)设计原则1、适应XXX快速发展的需要。2、注重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经济性。3、综合考虑基础设施各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影响,保持XXX 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各项基础设施有序建设、可持 续发展。本工程的设计指导思想是符合 XXXXXX总体规划,安 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创新、设计创优,总体安排、分期 实施,方便管理、环保节能。(二)热负荷1 、工业热负荷 用汽参数一般为0.40.8MPa的饱和蒸汽(工业厂房及厂内在规划热负荷的预测和计算过程中,对XXX的供热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夏季供生产用汽,峰值为18t/h ,平均为11t/h ,冬季(含厂房及办公采暖)峰值为40 t/h ,工业与民用采暖(

46、2002年)峰值为220t/h,按XXXXXX勺规划用地性质,考虑规划新建企业均为能耗低、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因此常年生产用汽量大的企业越来越少,根据国家对新建企业有关节能要求,综合分析研究,本次设计对生产热负荷预测为每平方公里工业生产用汽量平均为812t/h ,办公楼等采暖建筑物的采暖用热量另行计算) ,此外适当考 虑一些用汽大户如生物制药、化工企业、食品行业等,以及 部分公建的制冷、 生活用汽, 规划总用汽量考虑 15%附加量2 、民用及工业采暖热负荷( 1 )采暖热指标采暖热指标:住 宅 45 W/ m 2,公共建筑 65 W/ m 2,工业(含厂房及办公楼等采暖建筑) 100 W

47、/ m 集中空调热指标:办公、宾馆、医院90 W/m2,商场、展览馆 110 W/m2,生产车间 110 W/m 2,空调综合热指标平均取值为100W/m22)采暖热负荷根据各XXX不同地块的用地性质,各类型建筑的不同容积率,分别统计计算各地块各类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再根据 不同建筑物的面积热指标,分别进行热负荷计算和汇总。( 3 )全年采暖热负荷设计热负荷总计 12681.75MW 全年采暖小时数 3120h ,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 2269.6h 。3、夏季空调制冷及生活热负荷区域内公建的制冷平均汽量,空调用制冷面积按规划公建总面积的5%考虑共计为267万m,耗热量为267 MW(折 合

48、蒸汽量为 379t/h )。大型公建、宾馆饭店等夏季生活用热量按3W/m,考虑供热面积为450万m,平均负荷13.5 MW,最大负荷 40.5 MW (折合蒸汽量为 57.5t/h )。夏季制冷及生活用热量共计 105.2 MW (折合蒸汽量436.5 t/h )。该部分建筑物的用热以供高温水(130/70 C)为主。(三)热网敷设1 、热网敷设原则( 1 )为满足城市建设及热负荷发展需要, 热力管网与规 划路及其它市政管线的建设同步实施;( 2)热网走向尽可能靠近热负荷密集区;3)热网布置力求短直,平行于道路,靠近人行道或慢 车道的外侧,尽可能不跨越或减少跨越城市主干道和繁华地 段,不影响城

49、市整体布局;( 4)蒸汽网采用有补偿敷设, 高温热水管道采用有补偿 直埋敷设与无补偿敷设相结合,以方便施工,减少占地,降 低投资。( 5)管网设计一次到位,按负荷的发展情况,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分期、分步实施。多热源之间,实现联网 运行。2 、 热网具体走向热力管道一般为单侧布置,既有蒸汽管道又有热水管道 时,一般在道路两侧布置。单侧布置的管道一般原则是,东 西向道路,热力管道布置在北侧,南北向道路,热力管道布 置在道路的西侧,对于有些路段既布置热水管也布置蒸汽和 凝结水管网时,则道路两侧均布置热力管道。热力管道与道 路平行布置,敷设在人行道或绿化带的下方。热力管道同沟 槽敷设,主干管网之

50、间实行环状管网布置,多热源之间实现 联网。四、排水工程(一)设计原则1、服从XXX总体规划及XXX整体防洪规划,满足XXX防洪排涝的要求;2、坚持河道治理与生态环境相结合,遵循生态自然、人 水相亲,以实现蓝海湾、生态河、绿带网、休闲滩的布局理 念;3、充分利用现有河道与堤防,坚持因地制宜、分段治理 的原则,并协调好道路、管网间的相互关系;4、坚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合理规划工程布局。5 、雨、污分流。6、远、近期结合,管网按远期规划设计,泵站及相应污 水处理厂按近期设计、远期预留。合理布置管道系统,保障 整个管网体系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7、功能齐备、布局合理、运行管理方便。8、各区污水量按区块性质合理分区计算。(二)污水设计1 、污水量根据规划地块用地性质和用水标准, 计算各地块用水量, 考虑相应污水折污率,确定各地块的污水量。具体计算标准 详见下表。规划区污水计算表用地分类面积(km)最高日给水指标(万m/k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