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军事技术合作仍有空间_第1页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仍有空间_第2页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仍有空间_第3页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仍有空间_第4页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仍有空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俄军事技术合作仍有空间 中国航空发动机:仍受制于人 近十多年来,中国航空发动机取得了巨大进步:多款国内研制的发动机实现量产,分别是用于“歼-8ii”和“歼-7”的“昆仑”,用于“歼-11b”和“歼-10”的“太行”,以及根据罗罗公司“斯贝”(spey)rb168 mk202涡扇发动机改进而来的ws-9“秦岭”。多款新型先进发动机的研制工作正在开展,既有无人机使用的活塞发动机,也有大型运输机“运-20”使用的涡扇发动机。 虽然有媒体报道说中国航空发动机取得了巨大进展,甚至达到了西方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水平,超过了前苏联。但事实是: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发动机存在诸如寿命相对较短,设计和制造都有不少

2、缺陷等问题,可靠性、安全性仍待提高,大量的军用发动机还需依靠国外进口。 ws-9“秦岭”系列发动机,历时28年,实现量产和国产,耗时之长,凸显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的落后状况。 wp-14“昆仑”系列发动机,虽然借鉴了苏联r-29、r-13f-300等发动机的经验,但仍然历时18年才生产出了供“歼-7”,“歼-8”使用的发动机,研制时间之长远超西方国家。 ws-10“太行”系列发动机,为中国第4代战机研制,研制始于80年代初期。中国虽然于2006年宣布完成了ws-10a项目,但仍从俄罗斯大量购买al-31f/fn发动机,证明其为第4代战机研制可靠国产发动机的道路依旧艰难。 中国对外出口的飞机,如“

3、直-9”、“教-8”、“运-7/8/12”,虽然已经有国产发动机可用,但基本上采用的还是进口发动机,民用型出口飞机更是全部采用进口发动机。 目前,中国虽然告别了对国外发动机的盲目仿制和小改小动,进入了根据引进技术研发本国产品的阶段,但仍然欠缺先进发动机的研制能力。中航工业公司正通过加强与国外交流,引进国外技术,兼并国外公司等办法,努力缩小与他国的技术差距,如中航工业以1.86亿美元收购美国活塞发动机制造商大陆发动机公司,但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机会有限,特别是在军用发动机技术方面,如果只是采取跟随发展的策略,仿制西方或俄罗斯20年前的技术,中国大力提升航空发动机工业的雄心将难以实现。这也是中国多次

4、采购俄制发动机,愿意与俄开展合作研究的根本原因。 中国军用船舶:实现自给自足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造船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为中国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奠定了坚实基础,配有相对先进的武器和电子设备的新一代各型军舰相继列装。2005年前,中国从俄罗斯购买了大量的军舰。目前,虽然一些系统还需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购买,如导弹、电子设备、燃气涡轮机等,但已基本实现了水面舰船和潜艇的自给自足。 中国民用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海军造船工业的崛起。1994年,中国的商用造船业在全球仅次于韩国和日本,位居第三。2010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和韩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船舶制造商,大型、设备精良的船坞遍

5、布全国,并还在继续发展。2010年与2003年相比,中国建造的、排水量为100吨以上的民用船舶增长了7倍,年产量从203艘增加到1402艘;总排水量从376.3万吨增加到3623.9万吨。2000年来,已经或基本建成22个超过300米长的大型干坞,包括6个超过480米长的巨型干坞,具备了制造任何尺寸、任何类型民船、军用船舶的能力。中国制造的民用船舶大量出口,过去10年,70%80%大型商船出口国外,2011年,这一比例高达75.2%。 中国军用造船业发展迅速,海军实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强。新一代核潜艇和水面舰艇实现了量产;新型核动力潜艇(包括弹道导弹核潜艇)进入了实际研制;国产常规核潜艇以每年

6、4艘的速度增加;先进的护卫舰、登陆艇、导弹艇和新型驱逐舰大量列装海军,并配装有国产“红旗-9”防空导弹,或者是从俄罗斯进口的“施基里-1”、“rif-m”中程、远程防空导弹,大大提升了军舰的防空能力;“瓦良格”号航母的修复工作进展顺利,为中国自行研制和建造航母打下了基础。 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中国已经建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民用船舶工业,它们很容易转化为军事用途。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造船工业能够满足海军的需求,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但是在某些关键技术方面,特别是舰上武器系统和电子系统,仍然落后于世界领先的海军大国,还需要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进口武器装备、电子设备、推进设备等,这也将是限制

7、中国军用舰船出口的主要原因。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技术转让成为主流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1)19921999年 中国以购买标准苏制出口型装备为主,未提出额外的、符合自己需要的特殊要求。这些装备大多采用苏联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技术,苏-27战机尤为典型,其机身设计于70年代,火控系统(特别是n001雷达)采用的是60年代的技术。956e驱逐舰的最后设计也是在1977年完成的。 (2)19992004年 中国开始根据本国军队的特殊需求购买海空军装备,要求对标准型装备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更加注重装备的技术含量,注重装备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而在采用创新技术方面相对谨慎。期间,中

8、俄签署的重要合同包括“苏-30mkk”多功能战机,956e驱逐舰的改进型956em,并且成为s-300mpu-2防空导弹的首个海外买家。 (3)20042007年 中国停止购买成套作战系统,重点转向作战支持系统(如运输机、加油机),购买高技术部件(如发动机、雷达、导弹导引头)以用于国内生产。同时,中国还继续购买机载武器、运输直升机和攻击直升机。 (4)20072012年 中国国防采购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在减少对俄武器进口的同时,还对俄军贸市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此间,中国调整对俄采购重心:新订单明显减少,重点从购买武器平台转向购买零部件,不但在俄武器出口国排行榜上的榜首位置不保,还连续被印度、

9、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甚至越南超越;更加注重技术转让,中俄正在开展的军事技术合作项目中,超过50%的项目涉及技术研发或技术转让。另外,中国生产的“枭龙”战机和一些陆军装备的出口,对俄罗斯的军贸出口形成了直接竞争,而中国武器出口市场以非洲、南亚、东南亚和拉美为主,还包括反西方阵营中的委内瑞拉、伊朗等,这些都是俄罗斯传统的军贸市场,让俄罗斯国防工业倍感压力。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有7个主要特点: (1)购买量大 中国常常大批量购买武器装备,19992003年购买的76架“苏-30mkk”和24架“苏-30mk2”,总价共计46亿美元,200架“苏-27sk”生产线价值22亿美元,而一次性投入20亿美元

10、购买8艘柴电潜艇,更是在世界上开创了先例。 (2)成熟技术 与印度大胆和冒险采用新技术不同,中国购买的武器都需要经过测试和试验,或者经过实战检验,以降低技术风险。 (3)不采用第三国部件 中国不要求在俄制武器系统中加入俄罗斯从第三国购买的部件。 (4)供货时间紧 与印度购买战机较长的供货时间相比,中国对时间的要求十分紧迫。印度购买的32架“苏-30mki”,以每年1012架的速度在3年内完成交付,购买的“苏-30mki”生产线合同执行时间为12年。而中国1999年签署的38架“苏-30mkk”合同,不到3年就执行完毕。2001年签署的第二批38架“苏-30mkk”合同,2年时间完成,每年交付18架。2004年订购的24架“苏-30mk2”合同,1年就执行完毕。 (5)良好的商务条款 俄罗斯国防工业部门十分愿意与中国开展合作,除购买量大,不在产品的现代化方面提出不合理要求之外,中国还在90年代中期就停止了易货贸易,改以硬通货支付合同款,或充抵俄罗斯所欠债务。 (6)较高的军事/政治风险 与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