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中湖南民歌的应用与传承_第1页
漫谈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中湖南民歌的应用与传承_第2页
漫谈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中湖南民歌的应用与传承_第3页
漫谈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中湖南民歌的应用与传承_第4页
漫谈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中湖南民歌的应用与传承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漫谈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中湖南民歌的应用与传承 摘 要:湖南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一份子。为了中华艺术文化经久不衰,当代人都有传承和弘扬这门艺术的责任和使命。本研究就湖南民歌艺术如何在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中的传承问题展开研究。研究意在呼吁:相关学院重视民歌在声乐专业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 关键词:声乐教学;民歌;湖南 湖南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宝库中一个重要分支。其深深地扎根于三湘四水河畔之上,伴随湖南人民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流淌。如同其他一切民族声乐一样,其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至今。在长久的伴随和传承过程中,其与湖南人民的思想、生活和生产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于是,湖南民族歌曲也通过音乐艺术

2、形式,将当地的历史风貌和风土人情予以了别样体现。上述情况表明:在当代传承这门艺术,不光关乎到延续音乐多样性问题,而且还关乎到湖南地域文化的传承。在传承过程中,教育被视作为核心手段。在此,特就如何在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中传承湖南民歌艺术展开如下研究。 1 湖南民歌概述 湖南民歌真正发迹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湖南为楚国地界。约在楚国后期,著名词作人屈原等人,对楚国各地方的民歌进行了搜集与整理,并在即有曲调基础之上,创作了诸如楚辞等新歌。发展至今,湖南民歌已经形成了诸如“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多种类别。 1.1 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人民在集体劳动中,为了形成统一步调,实现有效生产而产生的歌曲

3、。湖南当地多为水域,其“劳动号子”主要以“船工号子”和“搬运号子”为主。水船工号子是湖南最具代表的劳动号子曲目。演唱此类歌曲多采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在强烈的节奏之下,演唱者即兴发挥,内容并不固定。 1.2 山歌 湖南山歌有“高调山歌”、“平腔山歌”和“低腔山歌”等几种形式。其通过或是高亢、粗犷,活泼奔放的演唱方式;或是悠扬飘荡、速度自由的演唱方式;或是通过柔和优美、音域平缓的演唱方式,来抒发演唱者的内心情感。 1.3 小调 湖南小调主要有“小调”和“灯调”两种形式。小调是在山歌和劳动号子的基础之上演化而来的,其主要反应了湖南当地的风土气息。如:描述主妇日常劳动的洗菜心和描述湖南风景的四季花儿

4、开等小调曲目,都将湖南当地的日常生活予以了细致地表述。灯调是在当地进行“玩灯”这一民俗活动时所演唱的民歌。其中,铜钱歌和十月怀胎两曲目的传唱度极高。 2 湖南民歌在声乐教学中的传承方式 2.1 增加课程设置 就现状而言,湖南多数高校(指音乐学院和设置有声乐艺术专业的综合类高校),只为专修民族声乐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有关于湖南民歌的课程,而其他声乐专业很少有有关于湖南民族歌曲的课程。以美声表演专业为例,无论是在理论阐述方面,还是在实践表演方面,过度西化问题至今未得以缓解。这一情况也就造成了有部分美声专业学生,知道“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会在集体劳作时集体唱歌,却不知道湖南船夫有唱“号子”的习俗。 众所周

5、知,高校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这一使命,而现有声乐教学过度西化的问题,根本无法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的观点是:不光要对民族唱法专业学生开设湖南民歌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还要对美声唱法、歌剧表演和通俗唱法等其他声乐专业学生开设湖南民歌理论与实践的课程。 受课时和教学任务等因素限制,如若让非民族声乐专业学生如同民族声乐专业学生一般,系统地学习湖南民族歌曲是一个极为不现实的问题。对此,可通过增加选修课的方式加以解决。即:在对非民族声乐专业学生必修课程进行教学课程设置之后,再从中抽取空挡期,为学生设置“湖南民族声乐鉴赏课”或是“民族声乐表演”等选修课程。 2.2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

6、除了开设独立的课程之外,各从教者还要在各类专业教学中,积极渗透湖南民歌元素。湖南地区诞生了诸多声乐表演艺术家,而他们或是通过美声唱法,或是借助通俗唱法,将湖南传统民歌的重新演绎,为从教者提供了丰厚的教学案例。在此,向阅读者分享一下笔者和同事的教学经验。 针对美声女高音学生,在声乐表演实践活动中,教师会让学生先听一些湖南女高音的作品。如:让学生视听湖南著名青年女高音演唱表演艺术家李思思所演唱的浏阳河和龙船调等曲目,而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演唱,教师指出其不足,让其进行改进,并让他在课下练习时,写下自己的体会和心得(包括:个人问题、对原唱者的评价和个人感受等),再次上课时,教师为其答疑解惑,并让学生

7、以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为基础,来对曲目二度创作。 对于通俗唱法学生,针对此专业学生对民族歌曲的“偏见”(认为其粗俗),在声乐表演实践中,教师会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老歌新唱”的尝试,来激发学生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兴趣。这种让学生参与到创作过程中的方式,也有助于解决学生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技巧和思想无衔接的弊端。 3 湖南民歌在声乐教学中有效传承的保障体系 湖南民歌在声乐教学中得以传承,并不是有了好的方法就可以实现的,其还需要院系管理层的高度重视。针对非民族声乐专业学生增加湖南民歌鉴赏和唱法学习课程和大力开展湖南民歌课程实践活动等教学行为,并不是教师乐于施教,学生乐于学习便可实现的。因为,每一项教学活动都必然

8、会使用到教学经费、教学环境和教学管理等各类教学资源。院系管理层是这些资源的提供者,只有他们认可了,此项活动才能够得以展开。 纵览当前湖南高校声乐专业教学的现状,从人才需求角度分析,“千人一面、千人一声”的声乐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声乐人才的需求;从教育主体者(学生)角度分析,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震撼到学生的心灵,如此循环,也致使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淡薄。将湖南民族声乐艺术元素引入到教学中,是谋求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一种表现,其有助于解决如今高校声乐教学的困境。故此,为了保障高校声乐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高校领导层务必要注重湖南民族声乐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4 结语

9、 就实际结果来看,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民族音乐艺术元素,能够实现双赢目标。即:从高校方面来看,将民族音乐因素元素应用到各声乐专业课程中,能够实现课程内容多元化这一目标;从民族音乐艺术传承角度分析,高校是输出声乐从业人员的主要端口,将其渗透到高校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民族声乐艺术的推广,还有助于这门艺术的创新性发展。故此,高校应积极地将民族音乐艺术元素应用到各声乐专业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李舒艺. 浅析湖南民歌的艺术特点j. 大众文艺.2012(13):8-9. 2李闽. 湖南民歌中的地域性差异成因j. 中国音乐.2010(03):196-199. 3张黎红,尹爱青. 论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198-201. 4蔡毅. 论中国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