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语文教案_471_第1页
精编-语文教案_471_第2页
精编-语文教案_471_第3页
精编-语文教案_471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语文教案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汇总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语文教案 篇111、中国石拱桥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

2、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1)本段的说明对象是_ ,它是 典型代表之一。(2)、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3、。( )(3)、“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约”“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4)、你还知道哪些桥?写出其名字及桥的特点。6、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7、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他写下来。拓展学习(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 也令画家销魂!(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

4、谱成形与色的乐曲。(2)为了生动的说明水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3)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a ;b ;c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拓展学习6、选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太和殿的?第五段用数字“28”、“2380”是想说明什么?7、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8、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9、请你当导游:假设你带的旅游团从神武门进入故宫,你该怎么向他们介绍故宫?10、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拓展学习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学习目标】1、查字典,看注释,

5、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例:南朝 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李商隐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学习研讨6、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这样有什么好处?7、 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将你喜欢的一句摘抄下来,并分析其作用。例句:分析:拓展学习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房四宝纸、墨、笔、砚是我国传统的文书工具。由于它们在运用于书画艺术创作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被誉为“文房四宝”。而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则又是这“四宝”中的名品。

6、宣纸是唐代(公元618907年)制造于安徽省泾县,曾被朝廷封为贡纸。由于它历来集散于泾县附近的宣城,故得名“宣纸”。宣纸蜚声海外由来已久。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宣纸制品曾远销欧洲,引起许多国家重视。英国的一个贵族,竟以70个基尼金的高价,在伦敦买下了一束用宣纸扎的花。楮片(檀树皮)和稻草是宣纸的原料。它的制作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一百多道工序。这洁白如雪、厚薄均匀、质地坚韧的宣纸,按厚度分单宣、夹宣、三层以至四层;就吸水性能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吸水性强,多用于写意画,工笔画则一般使用“熟宣”。由于宣纸具有抗老化、不易破碎等优点,所以我国不少古代名家的书法、绘画

7、真迹能够长期保存下来。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是在烟灰中加胶调剂,而后置铁臼里捣研制成。质量高的墨还在原料中加入麝香、冰片等香料和十几种中药,有的还掺入黄金。这样的墨研磨起来香气馥郁,书写后色泽乌艳,墨迹见水不化。古时制的墨往往有“轻胶万杵”或“十万杵”的字样,意思是料精功到。徽墨的制造始于唐末。相传河北墨工奚超带着儿子庭珪避乱南徙,看到黄山附近的歙州松多质好,就定居在此制墨为生。以歙州古松烧烟制成的墨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再加上奚庭珪钻研技术,改进捣烟、和胶等方法,墨的质量具有“光泽如漆”“其坚如玉”的优点。文房四宝中的笔,指的是毛笔。相传秦始皇的大将蒙恬,监筑长城时,偶然看到城墙上粘有一撮羊毛

8、,随手扯下,拾取枯木一枝,将羊毛束在一端,造出了我国第一支毛笔。传说后来蒙恬曾在浙江吴兴县的善琏镇住过,当地人奉他为“笔祖”,在镇上修建了“蒙恬祠”,并开始制造湖笔。湖笔是用上等山羊毛(羊毫)、山兔毛(紫毫)、黄鼠狼尾毛(狼毫)经过梳、结、装、择等七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用湖笔书写、绘画,落笔重压时有腰力,提笔离纸后笔头尖正成锥形,笔的周身圆浑饱满,挥毫泼墨,刚柔相济,得心应手。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端溪,据记载,问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出现砚石的坑洞星罗棋布于端溪两岸的斧柯山上。端砚的制作分采石、选料、雕刻、配盒等四道工序。用端砚磨的墨经久,还极耐冻。传说晚唐时,端州梁举人赴京会试,时值隆冬,人

9、家的砚台都结了冰,只有此公砚上的墨水不冻,于是中了进士,因而人们也称端砚为“神砚”。(摘自人民画报)(1)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四宝”中的名品各有什么特点。(2)体会本文的行文特点。一课一得语文教案 篇2一、谈话导入那么可爱、幼小、快乐的小鸟因为被孩子们用弹子射中了,却再也不会听到它“清脆和柔美”的歌声了。你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要对那些孩子说的吗?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二、 学习交流师:是啊!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帮我们做了许多事。1.交流查找收集的有关鸟类的资料,评选鸟类能手:鸟名外貌与特点歌唱能手捉虫能手捕鼠能手筑巢能手2.我们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合在一

10、起办一个展板,放到校园里让其他同学一起了解鸟类,保护鸟类。3.鸟儿既然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鸟类呢?三、练习1.拼一拼,组成词语。弹 dn( ) tn( )只 zh ( ) zh( )2.抄一抄。丰满 觅食 景致 倾听 仰望3.试着用上面的词语造句。语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1、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学会写观察日记,养成记录生活细节的习惯。2、以“豆娃娃”的培育过程为例,练习动手操作,记录培育过程。3、以“豆娃娃”的培育过程为载体,练习写小的“观察日记片段”。并试着在活动结尾,学会整合几次的观察内容,写成一篇完整的“观察日记”。4、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主动观察生

11、活的习惯。教学重点:在“豆娃娃”的培育过程中持之以恒地观察、记录、交流。教学难点:在实践、观察、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出一篇真实、完整、充实的观察日记。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简单介绍“豆娃娃”的培养方法。1、关注学生的培养情况,与学生交流培养过程中的发现与问题。2、阅读学生的日记片段,进行评价与鼓励。3、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之间交流,彼此观察对方的“豆娃娃”。欣赏他人的“豆娃娃”及相关日记,获得启示与帮助。把“豆娃娃”引进班级,与同学们共同欣赏、观察、交流趣事。二、习作中期组织培养“豆娃娃”的活动。根据自己的培养情况,进行记录,写好“观察日记片段。”1、培养十天后将自己的“豆娃娃”带到学校。2、彼此介

12、绍自己的豆娃娃及在此过程中的问题及趣事。3、学会整合日记片段,形成相对完整、充实的日记的方法。4、选读评价。5、作文评改。6、佳作欣赏。完成其他内容的观察日记。三、习作终期建议学生把“豆娃娃”带到学校,与同学们的进行比较与交流。鼓励同学们彼此参观自由交流。能不能将几次日记片段整合成一篇内容完整、充实的日记呢?读几篇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评价。三批结合,进行批改。将优秀作文进行展览。鼓励生活中进行这样的观察。尝试着按照老师的方法培养“豆娃娃”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实践过程及观察所得。与老师共同分享实践的收获。四、习作延伸可以小组间交流、观察、欣赏日记片段。学会处理已有的素材、找到合适的过度方法,写

13、出完整的观察日记。借鉴、修改完善作文。批后修改。阅读优秀作文留心生活,记录生活。帮学生创设学生一个生活场景,学会有意识的观察。边做边写,有生活,有内容,真实而不失生动。老师的建议与鼓励是他们坚持并不断并有所进步的动力。互相学习,也是互相鼓励的过程,在关注中更加注意自己的实践与记录。检验同学们的实践成果,激发彼此学习、交流的愿望。通过彼此观察、彼此交流、阅读能受到启发、拓宽思路、学会评价。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让内容变得更科学、更有条理、更丰富。读文指导,给予方向。批后改,是一种个别指导,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为下次习作打好精神基础观察生活,记录生活,让生活变得有痕迹。语文教案 篇4

14、教学要求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涵义;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1.正确划分段落。2.体会争吵后“我”的心理。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写有练习题的文字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了解预习内容(一)出示课题,提出问题。1.“争吵”是什么意思?由题目你会想到什么问题?(1)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争吵?(2)为什么事发生争吵?(3)他们争吵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各自的心情如何?(4)争吵的结

15、果如何?(5)“争吵”这件事向我们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二)了解预习内容。1.自读预习。2.说说你从预习中知道了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一)自由读课文。要求:对照括号中的注音把字读准,找出不懂的词或句。(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谛弄脏了,“我”认为他是故意的,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虽然“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我”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克莱谛却主动要求与“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一)指名读课文,弄懂每一小节的意思。(二)用小节归并法划分段落,并写出段意。第一段(14节)讲“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

16、。第二段(58节)讲“我”后悔和克莱谛吵架。第三段(913节)讲“我”和克莱谛重归于好。第四段(14节)讲父亲对“我”的教育。四、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一)说出注音字的形、意:填空练习:1.“匠”字是( )结构,它的第二笔应为( )。2.“哀”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悲哀”的意思是( )。(二)解词:嫉妒心里忌恨别人比自己强。瞟斜着眼睛看。防御防卫。五、布置作业(一)熟读课文。(二)抄写生词:吵架 嫉妒 石匠 后悔 缘故 胳膊肘原谅 瞟我 悲哀 防御 毕竟 诚心诚意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一)指名读课文(二)回忆课文分成了几段,每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二、新授课(一)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

17、第一段,找出“我”和克莱谛争吵的原因。2.划出争吵时,“我”做的不对之处和克莱谛做得比“我”好的地方。(1)学生默读划出。(2)讨论。我错:克莱谛无意碰了我,我火了,并骂了他。我听了他的道歉后,不但没能原谅他,反而故意碰了他。他对:他无意碰我之后立即向我道歉。当他气急了,举起手要打我时,看见老师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急忙缩回手去。3.细读这一段,思考:“我”为什么与克莱谛争吵?克莱谛为什么与“我”争吵?(1)“我”与克莱谛争吵的原因有二是他碰了“我”,“我”的本子被弄脏了;是克莱谛得了奖,“我”嫉妒他。尽管“我”说并不是因为这个,但从“我”的心理活动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就是因为心理不平衡导致

18、看问题的偏斜。(2)克莱谛与“我”争吵的原因主要是他无意碰了“我”,及时道了歉,见“我”还不依不饶,所以急了。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5.分角色练读,指名读。(二)学习第二段、第三段。1.默读第二段、第三段。用“”划出“我”与克莱谛争吵后的表现;用“ ”划出克莱谛与“我”争吵后的表现。2.讨论“表现”,并说说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物的感情有哪些变化?(1)“我”在争吵后的表现。“我”很不安。“我”很后悔那样做。想向他认错但觉得太丢脸。想到外面后不是先认错,而是怎样去防御克莱谛。出去后,他走近“我”时,“我”举起戒尺。当听到他说要求和好的话,“我”愣住了。当听到他的问话后,“我”说:“再也不了!”

19、并高兴地与他分手。教师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板书:不安后悔矛盾愣住高兴(2)克莱谛在争吵后的表现。用眼睛瞟“我”,不是愤怒,而是悲哀。(为“我”不原谅他起初的无意而伤心;也为自己刚才不冷静举手想打“我”的行为而伤心,他在反思自己的错误。)第二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这一句比第一次说时多了一个“着”字,但这正说明他刚才想打架的思想已经消失了,换来的是思考后的冷静。这是要和好的诚恳语气。)放学后他从后面跟上来,走近“我”。(走近“我”的目的是主动接近“我”。)他微笑着拨开戒尺,并温和地说出友好的话。他两手搭在“我”的肩上,并用商量的口吻与“我”和好。教师在学生的讨论后板书:悲哀后悔诚恳高兴3.从文

20、中找出克莱谛在争吵时和争吵后的两次微笑,这“微笑”分别对“我”起到了什么作用?(1)他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这个“微笑”使“我”不高兴,认为他得了奖,有意在“我”面前显示,造成了“我”想报复他的心理。(2)他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这个“微笑”使“我”愣住,一时之间简直不敢相信我犯了严重的错误,而他竟很容易地原谅了“我”,他的诚恳让“我”感动,于是我们高兴地和好。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三、课堂练习造句1.缘故2.诚心诚意要求:先找出课文中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说说词语的意思,再分别口头造句。四、布署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21、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第三课时一、学习第四段(一)默读第四段。思考:爸爸听了我的叙述,有什么表情?他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二)讨论:1.爸爸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2.爸爸说“高贵”的朋友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是“高贵”的?(这“高贵的朋友”指的是克莱谛。他的高贵之处在于敢于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能用宽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朋友。)3.爸爸夺过戒尺,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爸爸希望“我”和错误的嫉妒心理、知错不改的虚荣心理、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朋友的狭隘心理及行为彻底决裂

22、。)(三)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在和同学及朋友的交往中,要宽以待人。如果有了错误,应该主动请求别人原谅,决不能以虚荣之心维护自己的面子而伤害别人,更不能以狭隘的心理来对待朋友。)(四)说说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二、课堂练习(一)形近字组词:吵( ) 妒( ) 肘( )抄( ) 护( ) 讨( )扛( ) 谅( ) 瞟( )杠( ) 掠( ) 漂( )御( ) 竟( ) 嫉( )卸( ) 竞( ) 疾(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1.写出近义词:温和 缘故情形 防御2.写出反义词:故意 高尚(三)课堂练笔。选择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写成一个片断,把“诚

23、心诚意”、“缘故”这两个词用进去。1.同桌议一议,然后写下来。2.用投影显示一个同学写的片断,集体评改。三、课后作业修改自己所写的片断。语文教案 篇5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香雪海”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继续进行默读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思考题的提示边默读边思考,读懂课文内容。二、教学重点:进行默读训练,依据提示边默读,边思考。三、教学难点:理解“香雪海”名称的由来;理解写蜜蜂和花雨都是为了突出“香雪海”。四、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香雪海“指什么?2、你觉得香雪海怎样么样?谁能用一句话来夸夸它。(二)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生各自挑选一节,进行自学。出示

24、要求:(1)默读思考:哪些句子写了香雪海的美?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2、小小组讨论交流。3、集体交流。重点:第二节理解无锡梅园为什么被称为“香雪海“?第三节理解为什么要写蜜蜂?第四节理解为什么要写“花雨“?(三) 朗读全文,进行总结1、配乐朗读。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 延伸拓展,交流信息交流学生收集的有关梅花的信息。板书设计香 雪 海(味)香 (色)白 (量)多蜜蜂 多、忙花雨 花瓣多语文教案 篇6教学目标:1、对照注释疏通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背诵课文。2、方法:自读-讨论-背诵3、感受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教学内容和步骤-、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