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眩通络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_第1页
止眩通络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_第2页
止眩通络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_第3页
止眩通络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止眩通络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祛瘀化痰类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止眩通络汤(半夏、钩藤、牛膝、茯苓、天麻、白术等)治疗本病36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7% 。治疗组症状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黏度改善有显著疗效,并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止眩通络汤;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 r274.9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a)-114-02 近年来,我科采用止眩

2、通络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自2006年1月2008年7月在本院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73例,其中,男35例,女38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81岁,平均64.5岁;主要症状为头昏、颈部不适;体征为颈椎两侧肌肉压痛(+),风池压痛(+);查体旋颈诱发试验阳性1。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经颅多普勒(tcd)示单侧或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或椎动脉狭窄。头颅ct检查正常。每个病例均作血液流变学检查,排除耳源性、神经源性及其他全身疾病等发生的眩晕。 1.2方法 1.2.1用药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

3、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止眩通络汤:半夏、钩藤(后下)、牛膝、茯苓各12 g,天麻、白术、白芍、丹参、川芎、菖蒲各10 g,红花6 g,山楂20 g、制川乌、炙甘草各6 g,制乳香、制没药各3 g;水煎取汁400 ml,每日1剂,分两次服,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西比灵,每次5 mg,每晚睡前服,共服15 d。 1.2.2 tcd检测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15 d后进行tcd检测。 1.2.3 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取患者静脉血4 ml,置于140烘干的肝素抗凝管中混匀,在4 h内完成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血液标本在用药前后各收集1次。采用上海liang-100型血液黏度仪进行检测,bme-

4、1生物医学数据处理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tcd检测: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检查:红细胞压积、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数用x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疗效标准 治愈:眩晕及伴发症状和体征消失,tc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正常,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可正常生活及工作,tcd及血液流变学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明显改善。有效:眩晕症状减轻,生活和工作受到轻微影响,tcd及血液

5、流变学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稍改善。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或加重,tcd及血液流变学检查无变化。 2.2治疗结果 治疗15 d后按上述疗效标准评定。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5.67%。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d变化比较,两组药物对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显著提高(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d椎-基底动脉平均 血流速度比较(xs,cm/s) 与治疗前比较,p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较,红细胞压积、全血比黏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

6、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xs)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及与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颈椎病是因为颈部椎间盘、骨关节及韧带退行性改变或因劳损、感受风寒诱发加重退行性变,导致肌肉、韧带、神经、脊髓、血管遭受刺激或损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是颈部肌肉、韧带和椎间盘的无菌性炎症,可以刺激颈部的交感神经,受刺激的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椎动脉痉挛,使椎动脉血流量下降,出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3。 中医将本病归于“眩晕”、“痹证”的范畴。发病过程往往是痹证在先,缠绵不愈多年后,继发眩晕。患者往往劳倦日久,尤其是伏案日久、过用颈肩之力及枕头不适等情形更易导致颈部感受风寒湿邪,使局部气血瘀滞,头颈疼痛

7、而产生痹证。长期气滞血瘀,清阳不升,气滞生痰,复因肝肾亏损,骨弱血亏,肝阳上亢,引动风痰上扰,故见眩晕4-6。 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我科拟定了止眩通络汤治疗本病。本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化痰熄风而止头眩,白术、茯苓健脾渗湿,钩藤平肝熄风,丹参、红花、川芎活血,牛膝引血下行,补益肝肾,菖蒲化痰湿及安神,山楂活血降脂,制川乌、白芍、制乳香、制没药、炙甘草有祛风通络止痛,为治疗痹证的有效药物,全方充分考虑到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眩晕和痹证并存的复杂性,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本方中含有成分丹参酮、川芎嗪、芍药苷,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它们能抑制血小板聚焦,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度和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从而达到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的治疗目的。本项研究结果表明止眩通络汤治疗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液黏度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倪文才.颈椎综合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4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杨翔宇.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药内治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27(2):52-54. 4陆强.非手术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127-128. 5陈晓强,王成,赵金荣.火针正骨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