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临床神经电生理联盟脑电图电极安放标准指南解读(最全版)脑电图监测对于癫痫等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了该项检查,但各医院脑电电极安放及导联 的设置等并没有统一标准,影响脑电图报告的质量。头皮脑电电极安放和 命名的科学规范对于脑电图的监测效果和科学硏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国 际临床神经电生理联盟(IFCN )关于头皮脑电电极安放标准指南(2017) 1解读如下,旨在更好地开展脑电监测工作。-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与特色目前执行的头皮脑电电极安放10-20系统于1999年被首次提出,经 过改良后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缺乏对颠叶的合理覆盖(耳前的水平), 无法监
2、测颍叶底部和前部的脑电活动。对于某些颠叶病变(海马硬化导致 的颠叶癫痫、自身免疫性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特别是颤叶深部起源或传 播的脑电活动,有必要在标准的10-20系统中增加额外的头皮电极,尤其 是在颍叶前部与底部2,3。因此,新版IFCN指南提出增加6个电极覆 盖上述区域。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也注意到某些癫痫患者异常放电最显著 的位置位于眼动导联。二、新版指南的介绍(一)脑电电极标准设置IFCN建议,基于10-10系统的命名及位置,在现有的系统中增加T9/T10( T7/T8 位置向下 10% )、F9/F10( T9/T10 位置向前 20%或 F7/F8位置向下10% )和P9/P10 (
3、 P7/P8位置向下10%或T9/T10位置向后 20% )。新指南推荐的脑电电极安放是在10-20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覆 盖颍叶下部的6个电极,因此共有25个脑电电极(图1 )。IFCN指南推 荐使用25个脑电电极作为头皮脑电监测标准记录的最低标准。但是如果 技术限制不允许使用全部25个电极(例如仪器不允许更多的记录),则 最低不能少于19个电极。由于脑电图放大器技术的改进,更多的电极可 以同时记录,目前头皮脑电图系统允许多达256个电极同时记录。但是, 这样高密度的排列通常为癫痫患者术前定位等特定需求。图1国际临床神经电生理联盟推荐的包括25个电极的标准脑电电极设置(图 片的刊登已获得原出
4、版单位的授权)Figure 1New standard montage with the 25 electrodes , with additional coverage of the inferior and anterior brain regions by IFCN(二)改m io-2o命名法10-20系统中T3/T4和T5/T6标注与同一矢状线中的其他标注并不一 致。IFCN将位于左半球矢状线上的所有电极都标记为7 ;将右半球的电极 标记为8。只有电极Fp1/Fp2和01/02除外。因此,颍叶中间电极标记 由原来的T3/T4修改为T7/T8 , T5/T6由P7/P8代替。新修改的命名
5、法 缺点是字母P常提示顶叶的位置,而P7/P8则对应额叶后部。但是,新 的命名更侧重电极排列内部的逻辑,且与美国临床神经电生理学会指南一 致。电极的负相成分不一定提示对应的大脑区域或脑叶是异常放电的来 源。负相波峰由切向源产生,可以位于不同的脑叶(如Rolandic棘波产 生于中央沟的前壁即额叶,但我们往往看到顶导处于负相峰值)。因此, 电极位点和覆盖的大脑区域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三)100组合命名法扩展10-10系统,除了目前公认标准设置的19个电极外,还增加了许多电 极。其命名同样使用字母和数字的组合进行标记,与标准设置的术语相一 致。在额导电极和中央导电极之间的电极被命名为”FC,
6、在额导电极和颠 导电极之间电极被命名为FT,在中央导联和顶导电极之间的电极被命名 为CP,在顶导电极与枕导电极之间的电极被命名为”PO。唯一例外的 是在前额和额叶之间的电极,将其命名为AF而不是FP,表示前额叶位 置。原因是要避免出现3个字母如FPF ,或2个相同的字母如FF。增加的 导联比标准的额颠枕和枕颠导联位置低,因此10-10系统的组合命名法, 标记为数字9 (左)和10 (右),依次为F9/F10、FT9/FT10、T9/T10、 TP9/TP10. P9/P10。但是,导联命名法需要保持前后的可延展性。因为 用高密度电极记录到的最大电压值常被记录在某些电极位置(如眶额区异 常放电常
7、在面部眶下位置记录到负相峰值)。因此,在修改的导联中,颠 下导联-电极Fp9/10、AF9/10、PO9/10和09/10已初步完成。值得注 意的是,横向导联中,F7-F9/F8-F10. T7-T9/T8-T10. P7-P9/P8-P10电极之间的电极间距比其他电极间距离(20% )少10%。然而,由于电压梯度较大,该导联仍可以显示并用于识别颍叶下侧和眶额叶放电。关于参考导联,已经明确规定参考电极应远离潜在的放电来源。但放 电来源往往未知或可能改变,因此建议使用平均参考,即所有头皮脑电电 极记录到的脑电活动的平均值。由于来源定位应用的潜在困难,IFCN指 南不建议使用耳垂作为参考电极。IF
8、CN指南建议所有脑电图记录均应配 备同步视频录像,包括短程电图监测和重症监护室中癫痫发作的监测。 结合视频录像对可疑的发作性事件仔细分析,有助于鉴别发作性事件的病 因是源于颅内还是颅外,例如心源性发作、心因性发作等。同步化的视频 和脑电监测可为记录到的发作提供重要信息(如癫痫发作分类)。(五)高密度脑电图记录目前推荐的标准电极安放并不能覆盖患者的全部大脑,但已经实现了 脑电监测日常工作流程与监测所有可能致痫活动的最佳平衡。部分患者可 能不需要全面的覆盖,如脑病的诊断、昏迷监测、全面性放电等。需要注 意的是,标准导联的覆盖范围是有限的,如果放电只存在于特定的导联, 癫痫性电活动可能没有被记录。如
9、果患者被高度怀疑为某个脑区相关的癫 痫,通过标准脑电图未监测到癫痫性电活动或需要精确定位癫痫灶,推荐 使用完整10-10系统的电极记录或更多的电极记录。高密度脑电图即 64-256电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科技发展使得高密度电极的应用变得 更便捷,可实现在头部曲状空间上均匀分布电极。高密度电极安放系统覆 盖整个头皮、颈部、脸颊,电极安放密集均匀,能尽可能地监测到异常脑 电活动。虽然通过人眼分析或许能辅助定位,但临床操作非常困难。因此, 源定位算法也称为高密度脑电源成像(HD-ESI)已得到初步发展,用来评 估头皮脑电监测到的癫痫样放电的来源。HD-ESI主要用于术前评估,确 定癫痫性放电的来源,
10、引导手术切除相应区域。最近的前瞻性硏究结果表明,128-256电极与29-31电极相比,提供 了更精确的ESI定位,包括MRI阴性患者。早期的模拟硏究预测,电 极之间的距离应为1 2 cm ,这需要超过100个电极来覆盖整个头部。现 已证实,当采样少于64个电极时,癫痫病灶的精确定位会出现误差。最 近一项研究发现,使用128个电极监测儿童和成人癫痫患者发作间期异常 放电的结果,至少需要6476个电极方可保证癫痫病灶的定位准确。 另外,针对局灶性癫痫患者发作期异常放电的ESI硏究结果提示,使用76 个电极为癫痫病灶的定位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2001年,一些学者建议在10-5系统中添加类似于地理方
11、向(西北偏 北)的等距电极。为了符合10-10系统命名的逻辑,他们提出了 CCP或 FCC这样的电极标签,加上h”表示位于10-10电极距离的一半。但是, 该命名还没有被美国临床神经生理学会或国际临床神经生理学联合会正 式接受。而目前可用的包含128个或更多脑电电极的系统,多数仍使用数 字编号,目前尚没有被接受的统一命名标准。(六)电极位置的测量对于标准的临床脑电图,常常不需要精确测量电极位置,因为脑电图 异常的精确定位对于确定内科治疗策略并不十分重要。但是,对于术前评 估来说”癫痫源的精确定位是需要高度一一对应的。在这些情况下,电极 位置的测量变得十分重要,尤其是需要对头皮脑电记录进一步进行
12、空间分 析时,如:(1)表面拉普拉斯评估或电流密度评估,避免远距离的干扰 或噪音;(2 )源成像通过解决所谓的逆向问题”来评估潜在的电流源分布。 为了准确评估异常放电来源(如等效的偶极子、电流密度分布或皮质电 位),掌握头皮电极精确位置的测量和定位至关重要。脑电图电极位置可以使用手持式FastTrack 3D数字化仪进行测量。某 些公司正在营销其他电极位置的测量装置,如:(1 )具有超声系统的触 控笔、发射器和受体系统(基于三角测量的距离法);(2 )光学系统(红 外系统、摄影测量系统或3D激光扫描仪),根据不同角度拍摄头皮电极 照片;(3 )使用特定MRI结合头皮电极自动检测和定位技术,通过
13、3D 定位个体解剖空间,对健康对照人群进行标准化三维坐标,获得每一个电 极定位的平均值,从而确定每一个电极的合适位置,但不适应于颅骨变形 或头颅过小/过大的患者。(七)多参数应用多通道代表了可同时记录多个电生理参数。头皮脑电图和其他电生理 信号的组合主要是为了达到2个目的:首先,要获得来自不同组织的补充 信息;其次是区分头皮脑电图中的生理伪差。最常见的多通道模式:心电 通道、表面肌电通道和眼动通道。由于其幅度范围(由JJV到mV )和频率 特点(由慢波到几百Hz )不同,都是通过专用前置放大器或输入连接器 (双极导)记录。使用与脑电图相同的记录设备,可实现同步记录,无需 复杂的时间索引系统,即
14、可直接查看同时出现的电生理和(或)行为表现。 只要技术上允许,就应记录心电图,有助于对心率进行评估,识别心电伪 差。在相关的肌群表面,直接在皮肤放置表面电极很容易记录到肌电活动。 分析同步的脑电、肌电 心电信息及视频录像,对于鉴别肌阵挛、痫性痉 挛、强直和失张力癫痫发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痫性和非痫性发作。在 多导睡眠记录中眼动电极是必需的,在头皮脑电记录也需要该电极,用于 识别眼球运动伪差和分析慢波来源。在没有视频录像时,与眼动电极相结 合的长程脑电图记录可以区分癫痫发作与晕厥、心因性或其他非癫痫发 作,EOG通常可以监测眼睑和眼部运动。在临床实践中,Fp1和Fp2头 皮电极可以观察眼球运动
15、尤其是垂直眼球动作。为了精确分析眼球运动 (特别是在水平面上),在靠近眼外眦处应有额外的表面电极。(八)儿童的特殊考量IFCN指南建议对于儿童患者也应遵守成人标准。电极数量的减少(甚 至比10-20个电极更少)无法监测到某些重要的脑电活动,使得获得的定 位信息大量减少。脑电定位分析的精确度与电极数量相关。尽管由于患儿 头颅体积较小,小儿脑电使用更少的电极已经成为惯例(常常只有10或 12个电极),但是由于儿童头骨更薄,理论上监测到的脑电信号更容易出 现空间定位的混淆,因此,儿童需要比成人更多的电极来进行检测。结合 临床实际,对于危重病患儿,长程脑电监测的头皮电极数量可以降至16 导,新生儿的长程脑电监测可以减少为12导6。除上述情况外,IFCN 指南建议儿童至少使用与成人相同的电极数量,即25个电极。三、结语头皮脑电监测中,IFCN新版指南推荐使用至少25个脑电电极作为基 本的标准脑电图排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务合作协议书
- 美国公司协议书
- 舞台服务协议书
- 房子免装修出租协议书
- 无盈利店铺转让协议书
- 美股谈判协议书
- 船舶退伙协议书
- 承包地合同补偿协议书
- 妻子和公公调解协议书
- 财产确权协议书
- 年产10吨功能益生菌冻干粉的工厂设计改
-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拔牙术的禁忌症
- 清洁能源 氢能
- 项目每日情况报告
- 专业知识二汤以恒口诀(完整版)
- GA/T 1133-2014基于视频图像的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
- XX项目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 检验科三基测试试题与答案
- 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三大地类对应甄选
-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4-6部分:医疗管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 T∕CHAS 10-4-6-201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