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无线互联网使用因素的实证透析_第1页
影响无线互联网使用因素的实证透析_第2页
影响无线互联网使用因素的实证透析_第3页
影响无线互联网使用因素的实证透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影响无线互联网使用因素的实证透析 近年来,使用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连接互联网的人群日益增多。这主要得益于有线互联网以及移动通讯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2010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4.3%,其中手机网民数达3.03亿,占总体网民的66.2%。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价格和通信费用的降低,3G手机用户的增长,都进一步推动了无线互联网的深层发展。 一、无线互联网 本文对无线互联网的定义为:使用移动电话(PDA,智能手机)以及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者局域无线网络,获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

2、服务。无线网络与移动终端的结合,具备了即时性、互动性、便携性、移动性、个人化以及超越时间空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等特性。 二、创新扩散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 根据罗杰斯的定义,创新扩散是指一种新的观点、思想、技术一旦被引入到社会系统,就会在这个社会系统中从一个决策单位(个人、家庭、集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传到下一个单位。一项创新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相对优势,即一项创新比起它所取代的方法具有的优势;二是相容性,即一项创新与现存价值观、潜在接受者过去的经历以及个体需要的符合程度;三是复杂性,即一项创新被理解或被使用的难易程度;四是可试性,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一项创新能够被实验的可能性;五是可观察性,即在

3、多大程度上个体可以看到一项创新的结果。 由美国学者戴维斯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主张人对信息科技的使用受其行为意图所影响。该理论认为,当使用者面对一项新技术时,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两个主要的决定因素。感知易用性是指用户在使用某一特定系统时,认为能为其省事减少用心费神的程度,而感知有用性是指用户在使用某一特定系统时,主观上认为其所带来的工作绩效的提升程度。 三、影响因素及样本特性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结合无线互联网以及使用者自身的特性,本文提出了影响无线互联网使用的三大类因素,即使用者的认知特性(包括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相容性、可试性、可观察性、移动性、感知费用),使用者的个人特

4、性(包括创新性、自我效能感、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包括社会形象、环境因素)。 其中移动性在本文中具体考察了无线互联网的便携性、即时性等特性。感知费用考察了使用者认为在使用无线互联网服务时所支付的费用是否合理。自我效能感在本文中是指使用者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接受和使用无线互联网这项新技术的自信程度。生活方式主要考察了使用者对新产品的购物行为和习惯。环境因素则具体指无线互联网的设置环境好坏。 本研究的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的答卷中非无线互联网使用者82份,回收有效答卷为304份。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女比例分别为52.6%和47.4%,被调查者平均年龄为20岁,有48.7%的

5、被调查者来自中小城市,42.4%的人来自农村,8.6%的人来自大城市(直辖市以及省会城市)。被调查者父母的平均月收入为3000元,本人的平均月支出为280元。在无线互联网使用状况方面,42.9%的人使用普通手机上网,24.1%的人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另有31%的人使用笔记本上网。被调查者使用无线互联网的平均年限为2年,每周使用无线互联网的平均时间为15小时,主要场所在学校宿舍(36%),校园(24%)以及交通工具上(12.1%)。 四、研究结果 在对影响无线互联网使用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我们得知,感知有用性(=0.120,p 五、结论 本文对无线互联网这种新技术进行了具体考察,研究表明,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和扩散,都会受到决策单位(个人、家庭、集体),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塑造。用户选择使用无线互联网,不仅是基于对这项新技术的优势(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可试性,移动性)的肯定,也基于使用者自身具备的认知以及性格特性(创新性,自我效能感)和使用者所处的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