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中心文献综述_第1页
区域金融中心文献综述_第2页
区域金融中心文献综述_第3页
区域金融中心文献综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区域金融中心文献综述-天商 程海 引言现代经济发展史和现在经济发展理论证实金融在现在经济的核心地位,金融既是资源配置的对象,又是配置其他资源的手段。由于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制度及其发展历程,使得区域间经济金融发展显现出极不平衡性,并为区域金融的研究提供了背景。加之经济金融化趋势加剧,全国将近30个城市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或区域金融中心,客观上也促进对此方面的研究。鉴于经济金融理论大都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内学者多是在此基础上借鉴并融入自己的思想。就对于区域的金融形成、功能、评价指标等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区域金融、金融中心的研究入手,当然也有直接研究区域金融中心的,但大都局于一城或一小区域。本文通过对

2、相关文献的梳理,为区域金融中心的理论研究和建设提供视角和思路。区域金融研究综述国际上,区域金融学理论体系尚不完善,没有成为完整独立的学科。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主要从宏观货币经济学展开,而且研究领域主要是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区域货币乘数、区域金融市场等。格德斯密斯 美 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0(1969)对各国金融发展深入研究,创造性的提出一套衡量一国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的存量和流量的指标,其中金融相关比率(fib)对后来研究者影响最大。麦金农 美 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和肖 美 格利,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上海:上海人民出

3、版社,1997。(1973)通过对发展中国家金融问题的探究,创立了金融发展理论。并且二人从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角度,系统阐述了货币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而进入新世纪后,经济研究特别是金融领域越来越多运用数学工具,对数据指标的处理更加精细深入。yousif khalifa al-yousif yousif khalifa al-yousi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another look at the evidence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 2002,(11):131150(2002)运用面板数据考察30个发展中国家在1970到1999年间的金融经济情况,得出结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强的因果关系。dimitris k.christopoulos, efthymios g.tsionas dimitrisk.christopoulos,efthymios g.tsiona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panel unit root and cointegration test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

5、nomics. 2004,(73):5574(2004)通过单位根、协整关系的检验,运用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关系。qi liang, jian-zhou teng qi liang,jian-zhou teng.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5:117(2005)以中国为例分析了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关系。采用了var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认为在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国内,关于区域金融中心的研究起步晚于西方,其

6、中第一个对区域金融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张军洲 张军洲.中国区域金融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1995)的中国区域金融分析一书,书中对区域金融等作出较为全面合适的定义,并对区域金融研究领域和国内区域金融发展现状做了说明。张杰 张杰.经济的区域差异与金融成长.金融与经济.1994,(6):1619(1994)利用威廉姆斯的倒“u”曲线假说,指出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距也会经历倒“u”曲线过程。唐旭 唐旭.区域货币资金流动(上)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2):311.(1995)认为,随之计划经济体制的减弱,区域间资金流动会加大。王广谦 王广谦.经济发展中金融的贡献与效率中国

7、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997)对金融效率研究,建立了经济增长中金融分析的基本框架。支大林 支大林.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2:103134(2002)借鉴缪尔达尔等人的“回波效益”和“扩散效益”以及佩鲁的“增长极”概念,提出区域金融发展的四个阶段。刘仁武 刘仁伍.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2003)借鉴戈德斯密斯评价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的指标,提出健全金融结构假说和金融可持续发展标准。张兵和胡俊伟 张兵,胡俊伟.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003)以江苏省为例,运

8、用货币化程度和证券化程度两个指标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董晓玲 董金玲.我国区域金融研究综述与展望.经济学动态2008年11期7276(2008)对我国区域金融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并展望研究趋势。金融中心研究综述 国际上,金融中心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发展迅速,90年代开始逐步完善。1915年powell(英)发表的货币市场的演进,13841915年描述伦敦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各国学者以此为契机进行广泛的研究。1940年losch 奥古斯特廖什(august losch)1940年 出版的经济的空间分布(德)运用企业区域理论,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生产区域经济景观。1955年弗朗

9、索瓦佩鲁克斯 francois perroux. the domination effect and modern economic theory a.in: rothschild k w (ed.). power in economics c. harmonds worth, penguin.(法)提出增长极理论,是金融中心理论的雏形。1974年金克伯格(美kingleberger)从经济史角度金融中心,提出金融机构在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殷孟波.西南经济发展中成都金融中心的构建(上)j.四川省情,2002,(7):1115.进入80年代,金融中心理论不断发展,在此阶段,用量化的手段研究金融中

10、心的组织结构和随着时间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成为了一种趋势,产生了如成粗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主要因素分析法等较为流行的数量方法。h.c.reed h. c. reed. the pre-eminenc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s m.praeger, new york,1981(1980)运用层次聚类分析(hca)及其逐步多元判别分析(smda)法,利用20世纪70年代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数据,动态比较和分析了世界金融中心的格局,得出“本国的国际电讯流通量、投资积累额和资本输出额”是决定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格尔德尔伯格等 park yoo

11、n s and musa esayyad. international banking and financial centers m.boston,kluwer, 1989.(goldberg,helsley,levi,1988)指出了影响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水平、金融活动的广度、金融制度的健全等。瑞托斯劳斯詹南苍 瑞斯托劳拉詹南:(金融地理学),第二版.北京:商务出版社,2001.3.(ristolaulajainen,1998)通过对金融中心历史演变过程的分析和当时国际上大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得出决定金融中心的形成及其国际地位的因素主要包括:政治

12、地位、经济实力、监管环境与税收制度、时区优势、信息优势、人才优势。 cheung lo cheunglo,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sunder different一political systems :a study offinancial center develop;ne,lti,2china=d.2006(2006)通过分析不同政策体系下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分类,认为决定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货币稳定、政策支持、金融组织体系健全、金融环境稳定、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跨国公司总部及其财务活动所在地附近等因素。此外,帕克 park,yoon shik

13、./the economies of 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s .columbia journal ofworld business.1982:!bl.31.(ps.park韩)1982年将微观经济学的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理论应用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因分析。1990年戴维 e.p.david.(1990):-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一an industrial analysis.bank ofenglish, discussion paper :and voi.51:1一23(e.p.david)将企业选址理论应

14、用的金融中心形成的研究。richard.mc.gahey riehard mc gahey(1990):/financial serviees ,financial centers: public policy and thecompetition for markets, firms, and jobs, west view press,may1990,p15一76(1990)从竞争力的角度探讨了影响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因素。sagaram sagaram,j.p.a,wiekramanayake,j(2005):-financial centers in the asia一pacific

15、region:an empirical study on australia, hong kong, japan and singapore,baneanazionale del lavoroquarterly review,mar2005(2004)从城市竞争力的角度研究区域金融中心定位。国内关于金融中心的研究起步较晚,多是引进西方经济思想并融入自身的见解。杨小凯 “分工与产品多样化”,美国经济评论, 1992年第82卷(1992)从城市化和分工演进关系的一般均衡上分析了金融中心。唐旭 唐旭.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j.都市金融论坛,1996,(7):1216.(1996)在历史考察基础上分析

16、了金融中心形成条件和作用,指出自然形成和人为形成两种方式,并通过形成条件指标对我国金融中心进行测定。饶余庆(1997)这此基础上对金融中心形成条件进行广泛的分析。进入本世纪,对金融中心的形成、功能、评价指标的视角和指标更加丰富更加数量化,思想上从借鉴国外到趋向本土化。潘英丽 潘英丽.论金融中心形成中的政府作用j.上海综合经济,2002,(10):3739.(2002)从金融中心的功能、政府政策在金融中心建设的作用、企业区位选择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胡坚 胡坚,杨素兰.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2003)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指出金融中心建设需要

17、政治、经济、金融因素三部分,并构建出评价指标体系。冯德莲、葛文静 冯德边,葛文静.国际金融中心成长机制新说:轮式模型7j.财贸研究,2004年第1期(2004)提出“轮式模型”,指出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动力有两种拉力三种推力。华民、曹宏 华民,曹宏成.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7j.南京大学学报,2007,(1):50一56(2007)从分析金融中心发展史角度,对金融中形成条件,并指出中国金融中心建设的体制改革问题。徐立世、曾真香 徐立世,曾珍香,田野,黄春萍.区域金融中心形成及其动力机制研究7j.武汉金融,2009(9):15一17.(2009)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研究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及其动力机制。

18、区域金融中心(特别天津地区)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热潮带动了我国区域中心的研究,由于特殊的经济政治制度及其发展历程,使得区域间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性愈加明显,并有扩大趋势。李守荣 李守荣.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构想j.中国城市金融,1994年第2期:9一n(1994)提出建立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以辐射和带动周围的地区,推动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王快留,蒋姐福 王快留,蒋姐福.再造北方金融中心.求知,1994年第7期(1994)对天津金融状况发展,以前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邓晓阳 邓晓阳.提高区域金融中心的软件功能j.西南金融,1996,(2):28,40.(1996)对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的软件因素进行了阐述,但并不充分,只阐述了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全面提高金融监控能力两方面。王廷科,张军洲 王廷科,张军洲.中国金融中心问题研究7j.金融与经济,1996年第l期:14一20(1996)针对我国各大城市争建金融中心的金融中心热现象,提出了我国金融中心划分方案,对后来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缺乏数据支持和数量模型。傅蓓元 傅蓓元.关于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思考j.特区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4期:57一55.(1998)归纳总结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现状和特点,指出我国多数区域金融中心具有先天的自然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