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答:“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 答:“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 8. 第九则: 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答: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 9. 第十则: (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 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 (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答: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
2、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10. 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答: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11出自本课的成语有哪些? 不亦乐乎 愿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3、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岁寒知松柏/松柏后凋: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13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
4、。 答: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世说新语两则 一课文背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译文 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
5、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
6、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三课下注释: 1.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内集:家庭聚会。 3.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6.无奕女:指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7.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8.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9.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10.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11.尊君在不
7、: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表示否定。 12.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13.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4.引:拉。 15.顾:回头看。 四问答题: 1.谢太傅为何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答:谢太傅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谢太傅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2.作者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作者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
8、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可用来比喻飞雪的还有什么? 答:鹅毛、碎云、梨花、蒲公英等。 4.你认为胡儿与道韫的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1)用“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形似是基础,因而用“撒盐”一喻好。 (2)用“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5请写出几个关于“雪”的古诗词。 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6.咏雪全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轻
9、松、欢快、融洽、和谐。 7.咏雪的主旨。 答: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咏雪之才。 8.分析陈太丘与友期中的人物形象。 答:陈太丘:守时。 友人:不守时,无信,无礼,但能知错就改。 元方:聪慧识礼、能言善辩、义正词严、正直不阿,勇敢,睿智。 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能言善辩。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9.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为什么? 答:(1)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绝,而且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能求全责备。 (2)元方
10、有些失礼。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应该给人以改正的机会。 10.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做人要明礼、守信;为人要不卑不亢,敢于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 11.陈太丘与友期主旨。 答: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元方敢于维护父亲尊严,责备父友“无礼”“无信”,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聪颖机智,正直不阿,勇敢睿智的性格特点。 12.你还知道哪些少年的智慧故事? 答: 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等。 阅读知识点 一说明文阅读 1.说明对象:一般在第一段或题目中就会提出。 2.说明方法及作用。 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画图表。 下
11、定义:科学、准确、完整地指出事物的本质特点。 举例子:具体地、深入浅出地说明了 列数字:科学、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作比较:通过与的比较,使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分类别:条理清晰,说明全面。 画图表:简明,直观,一目了然。 3.说明文语言风格。 “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准确有基础上有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 4.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找最近的一句话,大多在前面,有时在后面。 5.某个词为什么不能换,不能删? 表限制:迄今,至今,当时,一般说来,在理论上 表程度:很,非常,几乎,比较 表估计:大约,差不多,左右,上下 表猜测:可能,也许 表材料来源:据说,据史料记载 先要答不
12、能,然后再说明这个词的本义,在这儿的作用,去掉后变成了什么,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6.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7.开头讲故事的作用:(1)增加文学色彩,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引出说明对象或内容。 二记叙文阅读 1.一句话或一段话文中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2)内容上的作用,看和中心的关系 位于文章开头的句子: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设置悬念,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交代内容。点明行文线索。 位于文章中间的句子的作用 承上启下或开启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对人物或事情起对比 烘托
13、的作用。 位于文章结尾的句子作用大致为 照应开头或题目与开头呼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升华主题。言尽意无穷。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2.概括文章主旨: 一般都可概括为:通过表现了;或通过揭示了道理。 3加点的词语在文中作用? 做题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答题公式:等词用得好,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动作或形态(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去写)表现了人物的感情。 4怎样理解或赏析划线句。 (1)看运用了什么修辞,以及运用这种修辞的表达效果。分析句子的具体内涵应抛开修辞,还原它的本意。 (2)看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分析其表达效果,其中以描写最多。 (3)抓关键词,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和表达
14、效果。 (4)是否为特殊句式(如问句),结合句式特点分析表达效果。 (5)要结合上下文,分析作者思想感情,考虑句子和中心的关系。 (6)结合题目,加深理解。 答题格式一般为:(字词句)含义(修辞、表现等)手法表达作用(效果) 抒发情感(揭示道理) 5分析人物形象 寻找典型事件,体会在典型事件中体现的人物性格品质。 通过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和此人的身份地位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品质情操。 6.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拟人(形象生动)、排比(增强气势,句式整齐,有节奏感)、夸张(突出特征印象鲜明)、反复(强调,感染力强)、借代、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引出下文)、引用、对比(突出特点,使鲜明) 7.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能准确辨析) 经常考查的是: (1)描写:描写方式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的作用是:生动形象。侧面描写的作用是:侧面烘托(衬托) 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兴业县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理)试题含答案
- 山东省文登市2025届高三阶段性测试(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 周口文理职业学院《高级英语理论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昌工学院《机电产品市场营销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望留镇庄头中学2025届初三3月联考(英语试题文)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创新学校2025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数学试题(文、理)试卷含解析
- 北京印刷学院《体育公共关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卫市第一中学2025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含解析
- 天津农学院《图像与视觉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工商大学《中医护理学基础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军事国防教育基地方案
- 2025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限责任公司人才招聘30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能训练与指导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NBT 47013.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射线检测讲解
- 新课标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教育部推荐)
- SY∕T 7298-2016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钻井废物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要求
- 电梯门系统教学课件
-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四单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课时(2)人教新课标 (共20张PPT)
- abb继电保护615系列操作手册
- 挖掘机部件英语对照表
- 船舶建造质量标准(轮机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