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机辅助呼吸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效果观察_第1页
吸机辅助呼吸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效果观察_第2页
吸机辅助呼吸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效果观察_第3页
吸机辅助呼吸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效果观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吸机辅助呼吸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气道湿化的适宜方法。以降低痰液黏度和痰培养菌阳性率。方法: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人工鼻道加湿,观察组在人工鼻的基础上采用微泵加湿。观察5天后痰培养效果及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痰液黏度及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5天。排除标准:存在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前误吸史;重新使用呼吸机;既往慢性肺部疾病。患者72例,男53例,女19例,年龄13-88岁(43.52.2)岁。gcs评分为3-8分(5.50.3)。呼吸机使用1到9天(6.5到0.5天)。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

2、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昏迷程度、呼吸机功能、使用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实现方法对照组:当使用通风机,一次性呼吸电路是根据常规安装方法,以及人工鼻子和人工气道伸缩管是与一次性口腔气管插管,和人造鼻子每天所取代。观察组: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用50ml注射器吸取50ml注射用水连接输注延长管。抽完后,将针头插入人工气道延长管的橡胶帽中,通过微泵,2ml/h控制持续气道湿化,每天更换注射器、液体、延长管和头皮针头。1.2.2评价方法1.2.3统计学方法将得到的数据输入spss15.0软件,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等级资料数据采用wilcoxon检验。2.结果2.1

3、两组痰液粘度比较对照组吸痰例次1530,痰液粘稠度一度的有1530例,二度的有926例,二度的有319例。观察组吸痰例次900,痰液粘稠度一度的有707例,二度的有143例,二度的有30例.2.2两组使用呼吸机前后痰培养菌阳性率比较观察组使用呼吸机后细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使用过呼吸机后的细菌阳性率。3讨论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机械通气技术的提高,人工呼吸机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使越来越多的危重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在使用呼吸机前建立人工气道。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的加热加湿功能丧失。可能的原因:气道粘膜表面的水分流失,容易痰痂形成;粘膜纤毛系统的损坏,大大减少其去除杂质的能力;气道炎症可能导致水

4、土流失和气道粘膜溃疡,导致细菌感染。气道湿化可以维持支气管粘液纤毛的正常功能,使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向上移动,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一般通风机均设有加湿装置,加湿效果好。在使用期间,需要定期加入蒸馏水。湿化器使用后必须进行消毒,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而且由于消毒不彻底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目前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多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人工鼻是一种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替代装置,无电、无热危险。当患者呼气时,相当于体温和饱和湿度的气体进入人工鼻内凝结,释放出以蒸汽状态储存的热量;吸入时,外部干气进入人工鼻,在人工鼻内加湿,再进入肺,维持呼吸粘膜纤

5、维系统正常生理功能,保持呼吸道恒温恒湿。目前,由于其良好的温湿度和过滤功能,广泛应用于人工气道患者。人工鼻子只利用患者呼出的气体来加热和湿润气体,不提供额外的热量和水分。颅脑疾病患者常需使用脱水剂来降低颅内压,每日的进气量要求略小于排出量。如有中枢发热等原因,患者的身体,包括气道内潜在的缺水,单纯使用人工鼻道导气管加湿,不足以使气道干燥,导致分泌物集中,使患者痰液粘稠不光滑;为了吸入分泌物,必须增加吸痰次数,延长吸痰时间,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呼吸道粘膜干燥易引起呼吸道粘膜损伤和出血,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经临床观察,患者痰液粘稠度及痰培养菌阳性率均低于单纯使用人工鼻道湿化组(p0.05,p0.01

6、)。在人工鼻部的基础上,加入微型泵对气道进行连续加湿。微泵将少量湿化液连续注入人工气道24小时,可充分改善气道湿化环境,满足气道湿度的生理要求。持续使用微泵加湿,使进入气道的加湿液量小而均匀,对气道的刺激小,不易引起刺激性咳嗽,避免了咳嗽引起的颅内压升高。当氧气通过呼吸机吹到气道,湿润的液体可以成为微小液滴达到深层导气管的一部分,气道完全湿润,痰液的粘度可以减少,痰痂的形成是可以避免的,这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减少吸痰的数量和时间,从而减少气道粘膜的损害,减少细菌生长繁殖的机会,从而降低痰培养细菌阳性率,肺部感染的几率。参考文献:1汪诚,朱小平.人工鼻与热加湿器对机械通气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7,(7).2房丽,臧明洁.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z1).3蓝惠兰,邓旭萍,陈瀚熙,等.机械通气呼吸湿化器湿化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3,(13).4姜蒙丽,刘琰.不同气道湿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