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技工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_第1页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技工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_第2页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技工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_第3页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技工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_第4页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技工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9年11月2日 . 要真正实现技工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就需要将技工教育的三大体系即知识体系、技能体系和人文体系与企业的岗位要求、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技工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技工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各类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因此,按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就成为技工教育的最高原则,即满足企业对技能性人才的需求为学校办学的原动力。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技工教育采用的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政府集权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到

2、来,这种运行机制已不再适应技工教育的发展。一方面,现代工业的特殊性对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技工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生产发展的要求。这一现实矛盾制约着企业与学校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技工教育面向的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市场,企业面向的是学校培养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人才资源市场。因此,市场是联系校企的纽带,是校企沟通的桥梁。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动与发展,技工学校与企业需要紧密联系,相互交流,才能共同发展。时至今日,很多学校开始主动出击,寻求与企业的合作,但在合作的内容和方式上,大多比较单一,层次也较低。要真正实现技工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就需要将技工教育的三大体系即知识体系、

3、技能体系和人文体系与企业的岗位要求、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在专业共建、课程开发、师资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学生管理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学校与企业需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和深层次合作。一、 加强专业共建与课程开发,实现学校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1)专业共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更新变化的。这就要求学校不能闭门造车,要开门办学,密切与企业合作,跟踪人才市场动向,深入用人单位开展专业需求调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科学规划论证专业设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先建设和发展社会急需的专业,改造特色不明显的专业,调整需求不足的专业,根据

4、社会需求的变化来调整专业设置,培养企业需要的对路人才。目前,许多学校都能根据市场需要开设一些新专业,把专业调整和设置作为学校发展战略来考虑,并且能在较短时间内开设地区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进行优化调整乃至长远规划,仅靠学校自发进行无疑是不合适的。要经过来自行业、企业最了解市场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专家来论证,他们在专业的设置中最有发言权。学校可以在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基础上,校企共建重点专业和新专业高层决策机制,最终建立由企业主导的专业建设协调机制。同时,还应由教育行政部门担起责任,加强宏观预测及指导,使专业设置不仅能满足企业的短期需求,还能满足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2

5、)教学计划与课程开发在教学计划方面,学校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定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在确保理论够用的前提下,增加实践课时,实务性的东西多讲,理论性的东西精讲,使学生所学更实用,更符合市场需求。校企双方按照人才需求设置课程,技工学校应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大胆进行课程改革,以各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为平台,聘请企业领导、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改革。同时对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只有

6、这样,才能把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素质与受教育者的认识、习得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许多学校已经开始与企业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和实践指导书,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管理方面,企业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监控;课程评价标准应将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当然,校企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合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在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校企共同确定课程体系,最终实现由企业主导课程开发。二、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实现学校实习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的无缝对接技工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断磨练,有些课

7、堂上无法传授的经验和应变方法,更需要学生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亲自体验,反复训练,逐渐积累才有可能掌握和形成。在培养技能人才的实践教学中,必须坚持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原则,有些环节可以在校内完成,如某些技能训练,故障排查的实训等,有的还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训练来实现,这样也可弥补实验实训室某些硬件条件的不足。但是,校内实训场所同真实的生产现场相比,在真实性、先进性、复杂性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技工学校要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离开现场工作环境和实际工作经历的亲自体验是难以达到的。显见,现场实习环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技工学校往往受到财力制约,昂贵的实训设备让很多学校望尘莫及,而实训设备的缺乏会不可避

8、免的影响到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所以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按照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设一批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培养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可以有多种模式,现在大多数学校主要采取三种模式。一是“厂内设校,工学结合”,这种模式利用企业设备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行“厂内设校”,教学外置,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并承担劳动责任,学生实现真正的顶岗,在生产一线实际操作,熟悉工作流程、掌握生产技术,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二是“校内设厂,利用资源”模式,学校花费大量资金购进

9、的实训设备不能产生经济效益,日常维护费用还比较高,是许多学校面临的普遍矛盾,学校大胆创新,引厂入校,把设备以招商引资的形式租赁给企业,和企业共同建设生产型实训车间,既为学生在校内提供了方便而真实的技术实践环境,又节省了实训设备维护资金,也增加了一些设备租赁收入,使学校实训基地保持良性可持续发展。三是“内引外联,广纳赞助”,学校利用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势,获取企业的设备捐赠,同时可以通过聘请捐赠企业各类素质高、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使实训室车间化、工厂化。三、加强师资共建,实现教师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技工学校应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与企业合作,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10、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这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加强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对于创新和完善职教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教师到企业实践,一是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二是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三是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四是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技工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

11、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到企业实践,可根据培训需求和客观条件,采取到企业生产现场考察观摩、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企业的生产或培训岗位上操作演练、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师还可以带着问题或项目下到企业,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项目研究的需要,确定到企业实践的重点内容,提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和学生到企业实习有机结合起来,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途径。学校选派相关专业教师与学生一起下到企业,要求教师在做好学生实习管理和指导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企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在企业工作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充实教师队伍,同时聘请企业及社会

12、上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技师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扩大“双师型”队伍数量。四、创新学生管理及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与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技工学校学生就业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不能由学生角色迅速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导致毕业与就业的磨合期变长,不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究其原因,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目前技工学校在学生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创新意识不够,自我封闭,缺乏与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在学校管理育人的手段方法与企业管理的手段方法往往差别很大,学生没办法通过学校的管理行为领会到企业管理;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也是与企业组织生产活动不同的东西,校园文

13、化氛围和企业文化氛围有非常大的差异,学生不能通过校园文化感受到企业文化。比如:企业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心理健康素质外,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这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职业的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但传统的学生管理与校园文化已很难做到。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走进企业的教师可以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

14、更好的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还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同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进行工学交替,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地交融和对接。校园内多营造一些职业氛围,把学校的实训实习教室包装成企业“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统一穿上实训服、凭胸卡进车间上岗。同时加强对“员工”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明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经常举办一些技能比武活动,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能手担任评委,专家点评,或以企业冠名奖励等等,这样也能将部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结束语: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