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事局“十二五”科技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1页
天津海事局“十二五”科技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2页
天津海事局“十二五”科技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3页
天津海事局“十二五”科技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4页
天津海事局“十二五”科技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天津海事局“十二五”科技信息化发展规划【精品文档】第一章 概述1第一节 规划背景1第二节 规划依据1第三节 规划范围2第二章 现状与成就2第三章 形势与问题3第一节 形势分析3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4第四章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4第一节 指导思想4第二节 规划原则4第五章 发展目标5第一节 发展目标5第二节 发展指标5第六章 主要任务5第一节 科技信息化体系建设5第二节 海事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建设6第三节 主要研究任务7第四节 信息化建设13第七章 实施序列16第八章 保障措施16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规划背景十二五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发展

2、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依靠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深入推进和环渤海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天津海事监管区域将不断扩大,管理对象也将日趋复杂,天津海事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这对进一步提高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技是天津海事发展的羽翼和助推器,科技创新是新时期天津海事的战略选择。面对天津海事新的发展需求和挑战,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 按照四型海事建设要求,积极推进科技强局,依靠科技进步带动海事管理持续升级,全面提升海事监管、应急搜救和航海保障能力,为实现安全、 畅通、高效、绿色的发展

3、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规划是天津海事局十二五综合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阐明 十二五时期天津海事科技与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天津海事科技与信息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科技与信息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努力提升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服务水平。 第二节 规划依据本规划制定依据: 1、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交通运输部,2005年; 2、交通运输电子政务网络及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技术指南(试行),交通运输部,2008年; 3、中国海事发展纲要(2005-2020),交通运输部海事局,2005年; 4、海事系统十二五发展规划(征

4、求意见稿),交通运输部海事局, 2011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加强海事科技工作的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海事局,2010年; 6、2010年全国海事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交通运输部海事局,2010年; 7、全国沿海航标十二五发展规划(报批稿),交通运输部海事局,2010年; 8、中国海事测绘十二五发展规划(报批稿),交通运输部海事局,2010年; 9、海事信息化总体框架研究,交通运输部海事局,2010年; 10、海事信息系统顶层设计报告,交通运输部海事局,2011年; 11、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科技工作管理体系文件,交通运输部海事局,2011年; 12、天津海事局科技发展纲要(200

5、8-2012),天津海事局,2007年。 第三节 规划范围本规划内容包括天津海事科技信息化创新体系建设,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牵动性的重大研究课题,涵盖海事监管、应急搜救、航海保障、公共服务和内部综合管理等业务的主要科技研究(研发)方向,以及信息化建设内容等。 第二章 现状与成就十一五期间,在部局大力支持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技兴局和人才强局战略,紧密跟踪现代科技发展,始终围绕海事管理中心工作,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使科技管理工作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之路。 明确了局科技主管部门和职责,对科技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初步形成科技主管部门牵头、各单位协同配合、专家咨询与行

6、政决策相结合的科技管理体制。 颁布实施了天津海事局科技工作管理办法、天津海事局科技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天津海事局科技发展纲要和数字海事建设总体规划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科技信息化管理机制,加强项目立项、组织实施、过程监督、验收评审等工作,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科技项目管理机制;选拔优秀人才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跟踪研究海事技术发展趋势,参与科技规划、项目论证、成果评审,指导科研开发活动,形成了比较科学的专家决策咨询机制。设立科技成果奖、科技管理奖、科技人才奖,先后对114个科技成果、12个先进单位、23名先进工作者给予了奖励,形成了有利于激发科技人员活力的创新激励机制。 创新投入和支出方式,

7、除安排专项资金大力扶持科技项目外,还设立了科技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与业务工作紧密联系、实用价值较高的科技项目。五年来共投入科技基金390余万元,有效促进了科技项目的实施。 加强海事管理软课题研究,出台了天津市海上搜救规定,并作为局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正式实施,制定了天津港海上交通疏导应急预案、天津临港港区及附近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等制度性文件,促进了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开展了船舶污染海域事故索赔程序、天津海域船舶载运化学品事故应急对策等课题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取得了丰硕成果。自主研发了航标智能灯器与运行信息管理系统,灯器产品已成系列化并在沿海部分港口得到应用,填

8、补了国内空白,研发应用了沿海航标夹持船和带电磁吸盘的玻璃钢航标巡检船,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跳标作业方式;应用聚脉弹性材料研制的具有较强抗冰能力的小型冰标已在北方冰冻港口投入应用,北方海区不冻港灯浮标全部实现了太阳能化和LED化;AIS岸基网络实现了渤海湾的基本覆盖,并实现了与相关海事局 VTS系统的对接,海道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应急抢险扫视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打造了“天津海事测绘”品牌。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通过租用和自建等形式,建成覆盖全局各单位的信息网络。建设了拥有21个会场的视频会议系统。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成并应用局协同办公系统,实现公文流转和信息发布网络化。船舶管理、

9、船检管理、船员管理、通航管理、危防管理、行政处罚等21个信息化应用系统相继得到推广。建成搜救指挥系统和应急电子演练系统,初步形成以信息资源、巡逻船为主要力量的水上交通监管体品,提高了海上监管和应急搜救指挥能力。 十一五时期,共产生科技成果155项,14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其中航标智能灯器与运行信息管理系统等两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船舶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VTMIS)等5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海上搜救移动指挥调度系统、全国港口VTS效益评估及危险度评估的研究等7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冰区浮标等5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第三章 形势与问题第一节 形势分析科技

10、创新是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抉择。科技创新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咯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基础。当前,我们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依靠科技进步,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所在。科技创新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现实需要。推进综合运

11、输体系发展是十二五时期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要大力推进综合运输规划体系建设,加强多式联运等综合运输政策和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推进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同时,要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努力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这就为交通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全面提升行业的整体创新水平,促进交通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科技创新是提高海事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智慧地球和感知中国的新技术背景下,部局提出建设智慧海事的发展目标。因此,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海事发展,努

12、力提高软硬两方面实力的科技含量,完善管理方式、运行机制,提升科学决策和执法水平,积极探索和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无人飞机和卫星探测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建设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立体监管体单,全面感知船舶,是促进海事向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新模式转变,提升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要。 科技创新是加强天津海事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新的机遇条件下,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地处滨海新区核心区域,承担着为天津港口和航运保驾护航使命的天津海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港口和航运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航行安全风险和溢油风险日益增大等等,对海事监管能力、海上应急搜救能

13、力、航海保障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建设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创新是加强四大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海上交通安全保障技术水平的迫切需要。面对当前新的形势发展和需求,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竞争意识,紧紧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天津海事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局科技信息化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问题: 一是科技信息化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健全.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和系统性的标准规范还有待完善;资金投入较为分散,缺乏统筹管理和整休规划,需要进一步规范。科技发展还存在着重建设、

14、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 二是科技信息化的研发能力还不够强。国际事务的前瞻性研究还有一定差距,政策性研究机制尚未形成,前沿技术的跟踪还有待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能力还不足;科技信息化发展不均衡,部分领域与兄弟局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信息资源整合度不高,业务协同能力较弱。 三是科技信息化的成果转化水平还不够高。以应用拉动科技创新的理念亟待加强,部分项目立项缺乏科学论证,成果推广机制和激励政策尚不健全,由于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科研成果缺乏共享标准和统一管理,存在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现象。 四是科技信息化人才结构还不合理。科技信息化研发人才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有利于

15、人才成长的培养、选拔、激励机制还不健全,有战略眼光的领军人才、拔尖人才较为匮乏。 五是科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有利于海事科技创新和海事业务鉴定检测的装备设施较为缺乏,现有信息化网络向基层一线延伸不够,现场执法装备科技含量较低。 第四章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践行三个服务为己任,以建设四型海事 为载体,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以实现感知船舶为目标,按照强化自主创新、完善支撑体系、实现重点跨越、打造科技高地的基本方针,深入实施 科技强局战略,认真贯彻顶层设计思路,完善科技信息化创新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不断增强科技信息化创新和研究能力,加速成果转化,大力推进科

16、技信息技术与海事管理相融合,全面提升天津海事安全监管、应急投救、航海保障、公共服务和综合管理的水平与能力,为天津海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信息化支撑。 第二节 规划原则加强领导、统一规划。科技信息化工作必须坚持局统一领导、科学规划,服从于部局整体部署,坚持局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各级行政领导直接负责。 需求主导、突出重点。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着眼于海事科学监管和综合航海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在部局科技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指导下,整合信息资源,促进各项业务之间信息互通共享,

17、提高科技信息化成果共享度。 交流协作、发挥合力。坚持自身研究与外部协作相结合,发挥内部科研资源的整体合力,并依靠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强化合作,优势互补,全面推进我局科技信息化工作。 第五章 发展目标 第一节 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要建立一个适应天津海事科学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 培育一支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科技信息化人才队伍,打造一个富有天津海事特色的系统行业研发中心,创建一个系统内影响广泛、参与度高的科技信息化交流平台;取得一批前瞻性强、实用性高的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形成一个标准统一、安全共享、覆盖全面的信息化工作格局,引领天津海事步入需求拉动、创新驱动的科学发展轨道,为全面实

18、现十二五战略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第二节 发展指标全面提升天津海事科技含量。重点领域科技研发取得新突破,年均局统筹安排重大研究课题2-3个,主要研发项目20个左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确保年均至少有1个项目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 以上;信息化促进海事管理现代化的能力显著提高,基层站点网络覆盖率 100 %、连通率达99%以上,视频会议系统覆盖率达100%,部局应用系统推广率达100%,政务公开内容100%在网上发布,公共服务信息90%可在网上查询。 第六章 主要任务为实现天津海事科技信息化发展的六个一目标,

19、要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牵动性、关键性、前瞻性重大技术问题入手,着力抓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抓好重点领域的科技研发,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第一节 科技信息化体系建设(一)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科技信息化管理工作 1、完善科技信息化管理和创新体制。依照部局科技管理体系文件的有关要求,结合局质量管理体系和目标考核,特别是要适应海事核编工作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完善科技信息化管理体制,建立和健全各级科技信息化管理机构,加强科技信息化管理力量,积极发挥主管部门职能作用,有效组织协调科技信息化活动,充分调动各单位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局形成责权清晰、分工明确的科技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 2

20、、健全科技信息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在部局科技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大框架下,完善局科技信息化管理机制。修订局科技管理办法和科技发展纲要,制定局科技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科技奖励和科技经费等管理办法,建立局科技信息化管理体系,形成科学化的项目产生机制、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竞争性的人才激励机制、开放性的协作运行机制和规范化的考核许价机制,努力营造崇尚科技、创新科技的工作氛围;合理构建信息化管理、建设、运行和维护体系,形成全局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信息化工作机制,构建大信息化工作格局,重点加强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和执行力度,强化标准的基础支撑作用,促进各系统之间的应用集成和资源共享。建立内部科技工作协调和资源

21、共享机制,加强海事监管与航海保障等业务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全局科技资源统筹利用和综合集成。 3、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科学化的专家咨询机制、开放式的科技合作和科技创新机制。建立和完善专家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持制度,聘请局内外各专业领域的资深专家,组建局科技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全过程参与科技项目的立项坪审、实施指导、验收把关、奖励评审和推厂指导等方面。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等社会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为宗旨,挑选并确立一批高层次战略合作伙伴,建立有组织、多层次的全面合作关系,共同承担课题研究和开发任务。4、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和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建立中

22、、长期科技项目储备库,在重点和优势领域进行前期研究和项目储备,积极申报部局重大科技和信息化项目。 探索和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积极研究平台与经济实体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形成科技项目投入的重要渠道,开创循环滚动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5、健全科技信息化工作考核机制。将科技信息化工作纳入局质量管理体系和目标考核,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首位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科技信息化在海事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完善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按照导向明确、客观权威、动态及时、公平合理原则,完善成果评价机制,加强项目立项、过程实施和成果评价等全过程监管,确保科技成果质量和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制定科技成果推广

23、目录,避免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资,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进一步促进成果的技术转移、转化和共享。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素质优秀的创新人才紧紧围绕海事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全面深化青年科技创新举措,大力提高青年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培养一批高层次青年专家和科技带头人。 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 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协调发展,在科技研究、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逐步形成一支以领军型人才为先导、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实用技能人才为基础,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天津海事

24、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继续坚持对优秀科技人员、优秀科技成果给予奖励,及时组织优秀成果申报省部级以上奖项,更好地激发厂大职工的科技创新热情。 (三转变发展理念,积极打造海事系统行业研发(究)中心 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着眼于海事战略发展新形势和新需要,立足天津、 面向系统、服务部局、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积极打造系统性行业研发(究)中心。以专项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为目标,充分整合局内现有科技资源,完善航测科技中心、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基础。以东疆海事园区建设为依托,探索推进相关海事研究机构的建设,力争形成覆盖广泛、技术全面、层次合理的科技研发力量,努力建设海事系

25、统科技发展的新高地,人才培养的新基地。 第二节 海事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围绕IMO、IHO、IALA、FERNS等国际组织动态、先进技术发展形势、海事管理政策研究等主题,以会议交流和网络论坛为主要形式,创办中国海事科技论坛,定期组织学术和技术交流,扩大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十二五”期间争取承办一次国际性的海事科技发展论坛;以部局主办、科技中心承办的航测信息摘要为基础,创办高水准的航海保障科技信息刊物; 以现有航标助航和海道测绘官方网站为基础,积极打造综合航海保障信息服务与发布平台;建立健全科技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管理机制,构建海事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努力提升科技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海事科学发展提

26、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持。 第三节 主要研究任务按照前沿技术与基础应用相结合、自主研发与联合攻关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重大项目研发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紧紧围绕与海事发展密切相关的水上安全监控、应急搜救、航海保障、船舶污染防治、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等具有全局性、制约性、牵动性的重大问题,确定十二五时期重大研究课题和主要研究方向,全面提高科学监管和航海保障服务能力。 (一)重大研究课题 (1)海事服务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研究 从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和发展模式出发,参照伦敦、香港、上海等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基本经验,

27、结合天津航运和物流发展的实际,深入分析海事在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中的主要任务和主要作用,创新海事口岸管理模式,通过通关业务电子化、业务申报网络化等措施,提高天津口岸边关效率,助力天津港加快实现由装卸服务型港口向现代物流型港口转变。优化航运市场要素,加快航运要素聚集,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支持天津船舶产业做大做强、丰富海事管理职能,拓展公共服务范围,提高航运配套服务能力,发挥海事在两个中心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2)综合水上搜救体系研究 积极研究地方性搜救补偿和奖励法规,不断加强一案三制 (预案、体制、机制、法制)研究和建设。充分利用卫星探测、地波雷达、无线射频、无人

28、飞机等先进科技装备和技术手段,实现海上应急和搜救的全面感知和全景反馈。构建立体化、全天候的水上搜救体系,提高海上巡航救助和应急搜救能力。 (3)海上无人固定翼飞机巡航救助应用技术研究 研究海上无人机(重点是固定翼飞机)巡航救助应用技术,并依托渤海湾相关工程进行试飞实验。研制海上无人机、遥感传感器和数据传输系统等一体化样机,掌控海上无人机的通信、遥感监测信息提取和分析系统软件核心技术,研究海上飞机、船艇联合巡航调度和实施的方案。 (4)船载无人直升机海事综合应用研究 充分调研无人飞机技术、物联网射频技术、北斗卫星技术、卫星通讯技术、航空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多种感知、通讯设备在无人飞

29、机上进行搭载和应用实验,探索无人飞机在海岸线修测、航标巡检、溢油监测、巡航救助、应急现场交通图像传输等方面的应用,并形成成套化解决方案纳入海事日常业务,建立系统的调度、管理规章制度,发挥海事无人机配备的综合效能。 (5)游艇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适应游艇等新兴海上休闲娱乐业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加强游艇安全管理、游艇登记、游艇检验、游艇现场监管、游艇驾驶员管理等课题研究,为制定游艇监管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主要内容为:组织开展游艇安全管理课题研究,提交天津市游艇产业政策研究报告;研究制定天津海事局游艇安全管理规定;研究游艇登记一站式便利服务,加强游艇俱乐部等服务机构资质管理。推动成立天津市游艇行业协会

30、,作为行业服务机构,开展对游艇证照的权威认证,推动建立天津市游艇技术设备检测中心,经过授权,开展对游艇相关设备的技术检验和测试。开展游艇航道、停泊点、航行水域和游艇进出口查验(进出口签证)、现场检查,游艇供受油、防污染等现场管理工作的研究。开展游艇驾驶员培训、考试、发证的体系研究,并对游艇驾驶员培训机构进行资质管理。 (6)航海保障体系与功能需求研究 全面适应e-Navigation的技术发展,结合船舶导助航系统以及国家海事局AIS管理、维护中心的建设,从航标、测绘、通信的整合优势和航海安全保障技术装备以及保障信息等方面着手,深入研究北方海区综合航海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内容,积极构建综合航海保障体

31、系,努力提高助航服务效能和应急反应能力。主要研究内容为:宏观经济以及航运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给航海保障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自主创新与整合资源、综合航标配布、安全保障信息播发、电子海图应用服务、研究航测服务产品目录以及制订航海图书资料出版计划方案等等。 (7) AIS发展战略和深化应用研究 通过几年的推广应用,中国AIS岸基网络系统在海上搜救、海事调查、航路规划等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际AIS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国内相关用户对AIS应用需求的日益凸显,给亚太AIS数据中心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对空间AIS系统、北斗转发AIS技术及下一代AIS技术进行前瞻性追踪和研究,确保在相关领

32、域的领先地位。采用分类、分级、统计、定制等技术手段全面梳理现有AIS信息,结合社会用户对AIS信息的需求,采用WEB登录、专线接入、手机上网等手段,实现AIS信息的分类服务和深度应用。系统研究AIS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技术,通过对港口和辖区AIS数据的深度分析,为政府港口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提供信息,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8)物联网海事深化应用研究 跟踪物联网在交通行业发展应用的最新形势,围绕智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建设、智能航海保障系统建设以及智能海事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等主要领域,确定物联网在海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研究建立符合天津海事发展特点的物联网相关技术体系框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和标

33、准,以水上交通智能安全监管及海事应急指挥搜救为主要示范工程,整体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天津海事发展中的研究应用。 (9)天津海事局感知港口系统 研究现代物联网的相关技术手段在港口感知中的应用,重点建立潮汐、气象、温度、能见度、CCTV、无线射频、航空遥感等全覆盖、全天候港口感知多式整合系统,为海事远程监管、应急指挥等提供全方位的港口实时信息。配置水域环境的标准电子地图、互联网发布平台及设备,建立港口三维场景软件环境,采集港口关键位置360度全景照片,采用最新三维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对港口感知数据进行真实展现。 (10)机器人(ROV)海事应用研究 为积极应对海上突发事件,全面提高海事搜救能力,结合现

34、有ROV系统设备应用情况,进一步开展ROV在海事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内容为: ROV的主要技术指标研究,包括成像系统、成像设备、光源、传感器的配置和控制台等; 辖区海域的基本信息研究,对ROV作业辖区水深情况、潮流(海流)和底质及水质情况进行研究;开展ROV在海事搜救、沉船打捞或可疑目标确认等水下作业的应用研究。 (11)渤海海域船舶压载水置换排放区域的点位研究 依据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有关要求和技术标准,在科学分析辖区压载水排放情况的基础上,对渤海海域潮汐规律、洋流走向、水文状况、水质特点和物种存活条件等进行全方位研究,深入分析现存压载水排放方式的弊端和危害性,阐明划定压载水

35、置换排放区域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远意义,并力争初步选定渤海海域压载水置换排放的若干合理点位。同时,积极争取渤海海域各海事局、港口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对各点位进行有条件的实际性操作,并跟踪研究排放情况和效果,适时进行后坪估,为全国沿海水域压载水置换排放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2)渤海海域海上交通与石油开发协调发展的战略与对策研究 海上石油勘探、开采及石油平台的大规模建设,加剧了辖区通航水域航行危险和压力,结合前期对渤海船舶定线制研究成果和拟建的天津船舶交通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工程,积极开展渤海海域海上交通与石油开发协调发展的战略与对策研究,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降低船舶航行安全的风

36、险及渤海海域因船舶交通事故、石油平台事故等造成海上溢油污染的风险。 (13)渤海海域VTS革统联网和信息交换技术与开发研究 充分了解各品牌VTS基础设备设计结构、数据格式、程序代码等基本信息,研究相邻VTS系统的信息交换和联网技术,开发相应的应用软件,解决不同VTS系统之间存在的数据屏障,为实现环渤海水域VTS监控信息的共享提供有效可行的技术方案,最终希望为部局提供一个VIS系统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数据融合、联网操作的示范系统,为解决和改变多年来我国VTS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和信息孤岛等现象提供借鉴。 (14)VTS系统设备维修仿真培训系统 建立VTS设备故障诊断系统,提高V

37、TS设备维护管理水平。主要内容是对现有备份雷达进行改造,建立近似完整任务的VTS真实交通组织环境,开发相关的远程控制、故障仿真及培训软件,建立完整的VTS设备维修仿真培训系统。 (15)环渤海地区海上安全通信保障与服务研究 综合考虑北方海区海事安全通信的全方位管理与发展,研究适应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式,采用数字海岸电台理念,建立话务通信处理平台,研发数字通信加密技术并结合天津船舶交通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工程中海上石油平台VHF系统建设,实现覆盖环渤海乃至北方海区VHF通信、DSC遇险报警、SSB单边带通信等手段的无缝连接,适应现代航运业务的快速发展。 (16)渤海海域防治船舶污染体系与联动机制研

38、究 总结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海事局渤海海域应急联动协作机制运行情况和实际效果,分析近年来渤海水域船舶污染事故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渤海海域各海事局应对船舶污染事故的新机制、新措施,进一步研究和深化渤海海域海上应急搜救、防治船舶污染联动机制,同时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各局的信息与搜救资源共享,力争建立起科学化、标准化、一体化的渤海海域防治船舶污染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探讨当前渤海海域各类海洋经济活动与通航安全和谐共生的方法与途径,明确海事部门在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中的职责作用和工作目标。 (17)风险管理海事应用研究 利用风险管理理念,深入调查研究辖区通航水域环境、船舶状况、交通状况和

39、港航用户需求,确定风险因素和程度,全面系统分析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确定高风险水域。运用风险管理理论,确定监管服务的重点船舶、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研究制定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的风险控制方案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增强监管和保障服务的针对性、主动性,大力提高海事管理效能。 (18)天津港复式航道通航模式与管理方案研究 应对天津港提出的复式航道改造工程,对航道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助航标志的配布、方案实施后的航行标准和航行规则等进行研究,以保障船舶通航安全,提高通航效率。主要研究内容:人工复式航道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复式航道的助航标志配布方案、通航管理规定草案和推荐航行方法、通航标准和通航规则、船舶交通组织模型、深

40、水航道和万吨航道之间分隔带宽度的合理性研究论证。 (19)PSC智能检查系统研究 采用计算机网络构架,建立国际法规、公约、标准等基础数据库,开发便捷化的人机交互界面,通过具备无线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持计算机终端,支持基础数据库的自动下载和动态更新,提供船舶缺陷的精确和模糊查询,对执法人员的PSC检查提供信息查询和辅助决策支持,以及输出标准的检查报告。 (20)海事科技管理平台研究 根据海事科技管理工作的特点,通过对海事科技管理工作涉及的要素进行梳理和建模,采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检索技术,建立海事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海事科技项目储备和检索系统、海事科技项目申报系统、海事科技查询系统、

41、海事科技专家库网上咨询服务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系统,实现对科技管理工作的智能化、规范化、便捷化的综合管理,向科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科技查询、科技信息检索、科技咨询服务,以及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督导、项目验收、项目报奖等流程的网上流转,打破局内不同部门之间信息孤岛状态,实现全局科技管理部门之间业务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我局科技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二)主要研发(究)方向 (1)海事安全监管 围绕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和研究海事监管的新模式、新方法,充分发挥天津海事的区位优势、职能优势,以科技创新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为核心,通过科技手段优化通航环境,强化行政执法,提升监管效

42、能,保障水上交通安全。重点、加强以下领域的研究: 海事监管服务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海事局船舶监管数据研究 非体系公司管理研究 船员动态管理研究 现有船舶实施能效管理计划监管机制研究 天津港一港九区多航道交通安全保障研究 渤海海域海上交通与石油开发协调发展对策与战略研究 渤海湾水域VTS系统互联技术体系研究 天津港口门附近水域通航安全管理研究 规范我国船员有序流动研究 天津港巡航管理模式研究 一一天津港VTS监管模式及分频分区研究 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工作程序研究 天津水域巡航管理研究 海河桥梁隧道建设通航安全管理研究 通航水域规划研究 海事调查国际化品牌建设研究 一一汉沽水

43、域通航安全管理研究 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查验联合监管机制研究 VTS效能评估技术研究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技术保障体系研究 船舶登记审查制度研究 游艇安全监管课题研究 注册验船师智能考试方案研究 南港工业区通航安全管理研究 一一特殊用途船舶监管研究 一一天津水域沉船沉物打捞管理办法研究 海上石油作业竣工验收机制研究 超大型船舶对海底石油管道及电缆的安全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天津港30万吨级航道船舶通航标准研究 海河通航管理模式研究 天津港锚地设置与海事监管研究 船舶检验辅助检修检测机构资质管理研究 一一浮式储油装置FPSO通航安全管理机制研究 油田安全管理研究 多桥(隧道)并行情况下海河船舶交通

44、研究 公司及船舶分级管理研究 天津市海河下游航政管理规定的修订 压载水公约港口国监督检查研究 涉及通航安全的海上石油开发作业事故的安全调查机制研究 船舶监管静态业务与动态业务联合工作机制研究 特种船舶安全检查管理研究 海事劳工公约检查机制研究 本港籍国际航行船舶境外检查机制研究 辖区网格化管理研究 辖区新建扩建航道通航标准研究 天津港重点水域通航安全风险坪估与对策研究 特种飞行器海事监管研究 PSC检查智能终端研究 (2)应急搜救 围绕一案三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应急、搜救体制机制等规律性研究。加强应急搜救装备建设和信息化系统研发,全面提高监管和搜救一体化水平。重点加强以下领域的研究: 一一天津沿

45、海应急指挥分中心应急反应预案研究 游艇应急体系建设及应急反应预案研究 破冰船舶配布和综合破冰机制建设研究 冰情信号发布标准研究 恶劣天气预防工作研究 值班工作标准研究 天津市海上搜救应急反应预案完善研究 海上无人固定翼飞机巡航救助应用技术研究 (3)船舶污染防治 以科技创新带动船舶污染防治体系建设,通过整合VTS、CCTV、AIS等现有手段,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测、溢油监视雷达、溢油监视浮标和小型无人飞机等新技术,实现对污染事故的全天候、全覆盖监测、监视。重点加强以下领域的研究. 码头防污专项验收制度 一一防污染作业单位体系管理制度 一一危险货物集装箱开箱查验制度 污染清除作业单位资质审批和污

46、染清除作业协议制度 一一新型航标(溢油)船设计方案研究 危险品码头评估机制 一一重特大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制度 一一船舶载运危险物安全监督系统整合研究 海上平台、设施的防污染管理制度,防控油田溢油机制 船舶污染物跟踪机制 辖区水域环保指数评价制度 海洋污染监视、监测机制 天津市防治船舶污染海域管理规定地方立法 (4)航海保障 以航测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遥测遥控技术为手段、以AIS技术为核心,整合现有系统资源,拓展服务内涵,完善业务信息管理平台和航海保障信息服务平台,深化AIS战略发展和应用,实现对外服务和对内管理的信息化,努力构建综合航海保障体系。重点加强以下领域的研究: 一一冰期航标配布规范研究

47、 e-Navigation发展战略跟踪研究 兼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DGNSS台站的研究 北斗在航海保障中的综合应用研究 中型闪光航标灯器研制 太阳能一体化点光源LED智能灯器研制 高光效LED导标灯器研制 三维电子航道数据标准及应用技术研究 一一船舶电子海图网络在线数据更新研究 一一无人机航测、水下遥控潜器专项技术研究 一一e-Navigation与海事测绘软课题研究 一一北方诸港航行图集研制 航海图书新产品研究 3D海图制作技术研究 北方沿海基面归算 测绘计划和生产管理标准化研究 海事航测基础信息网络服务系统 高驻定式非钢质灯浮标的的研制 利用3G技术进行航标设备防盗监控研究 一一新型航标运

48、行管理模式的探索 港湾水道地波雷达监测技术研究 一一水文站点建设标准研制 通航水域测绘产品验收规定研制 HPD数据与专题数据库接口开发 S-100系列标准研究 一一模拟仿真技术在航标效能评估中的应用 航标故障趋势分析模型研究 AIS播发差分GPS信息研究 长效航标研制 海事测绘信息发布管理规定研制 AIS空间探测技术研究 航测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 海事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研究 测绘产品质量保障系统 e-Navigation综合PNT设备研制 遥感在海事管理中综合应用研究 基于遥感影像的渤海湾海冰监测研究 R-模式AIS研究 海事测绘数据库模型及共享方法研究 中型航标船卧式自排链液压卷筒绞车研究

49、一一船舶综合助航系统 天津海事局航标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 一一北方海区数字海岸电台一体化框架研究 一一冰期灯浮标研制应用 视频监控完善研究和推广应用 遥测遥控体系完善研究和推厂应用 大、中型航标旋转灯器完善研究和推广应用 新型材料浮标应用 清洁环保能源应用 一一新型材料锚链应用 航标装备技术检测中心建设研究 (5)综合管理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的作用,着力健全体制机制、提高装备水平、降低能源消耗、落实工作目标等方面的研究,为各项业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重点加强以下领域的研究 :一一中国海事科技发展纲要研究 一一适应海事合编要求的资金保障机制研究 一一天津海事局预算

50、管理研究 一一天津海事局节能减排管理研究 一一绿色能源技术研究 一一目标管理与行政效能评价研究 一一航海保障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研究 一一中国海事科技发展纲要 一一海事研究机构设置方案及运行模式研究 一一海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一一天津海事局廉政风险管理及实施信息化研究 一一天津海事文化建设研究 一一开放式网络教育平台体系建设研究 一一天津海事局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信息化研究 一一海事信息管理体系研究 一一海事建设项目管理机制研究 一一新型中型航标船研发 一一具有破冰功能的大型航标船研发 第四节 信息化建设(一)紧密围绕海事中心工作和实际需求开展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在建设过程中,与业务

51、实际紧密结合,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打造“三个体系”、“一个中心”、“四个平台”。 建设三个体系。通过合理引入ERM企业风险管理框架、1M完整性管理、HSE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理念,建立适应海事管理与发展需要的信用评价体系、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应急能力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实现由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通过对管理对象进行科学评价,使得安全监管重点突出,资源配置合理有效,并通过信息整合,深化应用,真正实现科技信息化引领海事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目标。 建设一个数据中心。通过建设天津海事局数据中心,实现各业务系统标准统一、数据共享,深化信息资源的增值应用,为海事业务系统提供重要支持。具体

52、工作为:通过开展天津海事基础数据资源分析研究、结合部局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开展,建立天津海事基础数据库,并初步建立天津海事业务仓库,提供数据交换服务、数据库查询服务、WEB应用服务等,并能提供统计分析工具生成不同分析报告。根据部局一级数据中心的建设规划,调整局中心机房基础设施架构,试点并推广虚拟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到十二五中期基本建设完成数据中心。 加强海事监管平台的建设。继续深化重点业务领域信息化应用,通过海事业务数据仓库的建设,依托地理信息平台,实现以船舶为主线的船舶动态、危险品监管、防污染管理、行政处罚、船舶安全检查、VIS、AIS、LRIT、CCTV、 GMDSS等动静态监管信息的

53、集中管理与展示,适应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实现港口、航道和重要水域全面监控。海事监管平台功能进一步延伸,通过建设海事移动办公系统,借助公共无线网络资源,通过internet/wap等方式,实现内部办公的移动处理、海事业务的现场办理。 建设航海保障平台。继续增强科技信息技术在航标、航测等业务管理中的深层次应用:建设北方海区RBN/DGPS中央监控系统;北方海区数字海岸电台平台,航测基础信息网络检索系统;建设航标、航测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整合、规范现有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信息资源,统一接口标准,实现航标助航的综合应用,打造综合航海保障平台。 搭建综合管理平台。以协同办公系统为依托,以质量管理体系为主线

54、,建设内部综合管理平台,达到全局统一平台办公。建立方便快捷的天津海事内网信息搜索引擎,实现各类信息的快速检索。搭建多媒体应用系统,实现音、视频信息的存放、检索、应用。根据实际灵活定制,实现数据的分类汇总、统计、 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信息技术,拓宽海事政务公开渠道,扩大网上申报审批业务范围,提供短信、语音等多种形式的查询服务。积极配合天津港电子口岸大通关工程建设,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口岸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与海事部门信息沟通和交互水平,及时向社会提供航海安全保障信息服务,增强海事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信力。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网

55、络构架,提高传输链路和核心设备可靠性,实现骨干网络的多路由、多通道互联,不断提升网络传输能力。十二五初期,至部局链路带宽扩充到8M;至各外埠航标处的链路带宽扩充4M。同时考虑选用不同运营商的链路作为备份,合理划分网络种类,满足安全要求。充分利用3G、卫星通信等公网资源,实现海事网的延伸,为移动执法和动态服务提供使捷条件。组建网络监控中心,实现全局网络基础设施的统一监控。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规范网络和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实现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加强内网终端安全管理,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不断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重视灾难备份建设,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到十二五末建设完成局灾备中心,实现海事主要业务数据的安全备份存储。 (二)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促进海事管理现代化,全面提高海事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重点加强以下领域的建设:海事综合监管系统建设: 游艇安全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