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_第1页
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_第2页
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_第3页
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_第4页
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精品文档】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解斜三角形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公式内容及推导方法2初步掌握公式的应用,能用联系的观点理解各公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半角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是对公式的分析和理解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一组新的三角变换的工具半角公式什么表示(尽快揭示课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尽快进入问题情境)板书: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二、学习新课1公式的推导师:表示式中除有角三角函数外,还有其它角的三角函数,能否只用角的三角

2、函数来表示?师:以上两位同学的推导,虽然未能完成,但在思路上有一定的价(对倍角公式的换元处理,体现了对“倍”的相对性的认识)师:好这一点很重要,这个等式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能否继续完成这种推导?师:解释一下这里“”号的含义,是正与负两个都要吗?这就是半角的正弦公式,我们把它记下来师:这里又出现了“”号,请举例说明这里“”号的含义选负号师:也就是说这里“”号选取方法与前面公式选取方法是相同的,这就是半角的余弦公式师:半角的正切公式该怎样来推导呢?里的“”号需稍加解释,由于分子、分母都是“”号,能否把“”号约掉?生:不能师:怎么理解结果中的“”号呢?生:应是分子,分母的“”号搭配的结果具体地说,共有

3、四种情况:当分子,分母取同号时,结果为正;当分子,分母取异号时,结果为负师:也就是说这里的“”号由分子,分母符号的选取共同决定的,这就是半角的正切公式师:公式(3)从形式上似乎还有化简的余地,可以使它变得更简单,更便于使用找一个同学试对公式(3)进行化简生:分子、分母同时乘以1+cos,即师:能乘1+cos吗?生:可以因为在公式(3)中1+cos在分母位置上,可以保证其不为零师:1+cos开出根号,能保证它一定为正吗?生:由-1cos1及1+cos0可以保证1+cos一定为正师:从形式上看化简结果并不理想,如果没有“”号和绝对值就好了,这样做行吗?(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一定难度,可以让学生讨论

4、,研究一下,最终由老师加以解释)是等价的简单分析如下,|sin|去掉绝对值需看sin的符号,“”师:对于公式(3)化简的方法应当是不唯一的,能否有其它的化简方法呢?师:这个化简过程与刚才的很类似,而且“”号和绝对值的处理的正切公式的第三种形式记录下来取相应的推导方法)师:到此完成了半角公式的全部推导过程回顾公式的推导,发现半角的正余弦公式推导是借助了倍角公式来完成的,说明倍角与半角公式是密切联系的,我们正是利用这种关系,应用方程思想得到了半角公式(给短暂的停顿,让学生从整体上记忆这组公式)师:下面对这组公式作初步理解与记忆2公式的初步理解与记忆师:先明确何时能用这些公式,即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5、呢?先看公式(1)、(2)(板书(1)公式成立的条件)生:公式(1)、(2)成立的条件是R(把条件同时板书在各公式的后面)师:再看公式(3)和(4)师:再看看公式(5)的条件kZ,即k(kZ)师:公式(4)和公式(5)都是由(3)推出的,为什么成立的条件不同呢?生:因为同乘1-cos时不能保证它一定不为零,为保证变形的等价性,需添加上这个条件,即要求2k,kZ,故增加了公式的使用条件,这与(4)有所不同师:了解它们成立的条件,在使用时请稍加注意(板书(2)公式的恒等性)师:这五个公式均为三角恒等式恒等的含义具体指什么?生:公式中的角可以取任意角师:准确地说,应当是在公式成立范围内的任意角均使公

6、式成立,即公式具备恒等性正因为是任意的,故公式中角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如果用换元思想去认识公式中的角,左式中角可以用,那么右式中角则应换为生:(共答)2指左式中的角是右式中角的一半自然,这种相对性还可以理解为右式中的角又是左式中角的2倍,这就是倍的相对性从这个角度上又一次揭示了倍与半之间的密切联系,它们的实质是相同的,只是研究的角度不同罢了(板书(3)“半”的相对性)下面我们简单谈一下公式的记忆(公式的记忆固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但有时一些技巧对公式记忆也很有帮助)师:公式(4)和(5)虽然形式简单,但很容易相互混淆但仔细观察能发现(3),(4),(5)三个公式中出现了三个因式1+cos

7、,1-cos和sin,而1+cos若出现一定会在分母上,1-cos若出现则一定在分子上,(4)和(5)两个公式,一旦分子或分母确定了,另一个位置上一定是sin通过这种方法,从公式中的联系出发,找到了记忆的方法,但是最好的记忆方法还是在公式使用时去熟练记忆(板书)3公式的应用先一起看一组小题(板书)师:打算用什么公式来求值?生:用半角公式师:为什么用半角公式?计算最方便(有些学生想利用倍角公式来求值,此时应提醒学生这样做没有错,只不过又推了一次半角公式,而不是直接用公式,所以要注意倍、半公式的选择)师:用半角公式,仅有cos值够不够?师:现在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找个同学具体计算一下(板书)(3)是

8、第三象限角师:对(2)和(3)只要求指出各值的符号即可师:对于这组题的计算还有什么问题吗?第三象限角,为什么(1)只有一组解,而(3)却有两组解呢?师:问题提得好有哪位同学能帮忙解决吗?生:(1)中角是区间角,是第三象限角中很小的一部分,师:好区间角和象限角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在解题时注意加以区分师:这节课主要对半角公式进行了推导,并做了初步的理解与应用在整个过程中有几点启示,需引起我们注意:(1)在公式推导中发现,倍角和半角是紧密相联的,它们是同一种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2)具体推导时,就是利用方程的思想和联系的观点得到半角的五个公式,同时我们也应能利用联系的观点把握其余各组公式间的联系(3)在

9、正确记忆公式的同时,应注意公式在表达形式上存在着正负号的选择问题至于对公式进一步的综合应用将在下节课继续研究作业:课本P224第1,2,3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1这节课是一节典型的公式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最快速度给出公式,然后展开大规模的练习,这样教学的结果会让学生只会死套公式,而不能灵活运用公式并合理选择公式因此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对公式的内容、推导进行独立思考、探索,使学生充分吸取公式推导中的营养成分2对于半角第一个公式的推导是整套公式推导的起点,为充分引导学生思考,拓展思路,我事先做了多种方案的准备,其中有这样一条思略或被轻易否定了其实这条路也是很有价值的一种推导思路,下面简 在这里又出现了“”号和绝对值并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