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乒乓球正手发下旋球与反手搓球技术教学设计1【精品文档】乒乓球正手发下旋球与反手搓球技术教学设计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时安排:一课时 授课教师:赵丹一、指导思想“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以往“只管教、不管学、注入式”教法。3.把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激发其良好的意志品质,树立终身体育观,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二、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正手发下旋球与反手搓球技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第六章 乒乓球的内容。包含两个知识点:1、乒乓球运动发展史和主要赛事;2、正手发下旋球和反手搓球技术。
2、把这两个知识点安排在同一课次,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乒乓球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乒乓球运动攻防速度快、变化多、技巧性强,运动强度大,对动作的精细程度要求较高,长期参加乒乓球运动,可以提高精神系统的反应能力,增强灵敏和协调性,改善心肺功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在七年级学习乒乓球的基础上,本年级安排本课内容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发球和搓球技术,坚实乒乓球技术基础。三、学情分析1.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乒乓球技术基础,但学生总体水平参差不齐;2.该年龄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性格好动、好奇、好表现,求新欲强;但其情绪、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等很不稳定和成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易变
3、性。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和“导学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使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使学生通过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及主要赛事,树立正确积极的乒乓球学习动机;(2)使学生初步了解乒乓球“正手发下旋球与反手搓球技术”的知识结构,为上好乒乓球实践课做好准备。2.技能目标:(1)使学生基本掌握乒乓球“正手发下旋球与反手搓球技术”; (2)发展体能,提高反应能力和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4、3.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乒乓球运动的了解,对乒乓球比赛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同时通过主动的运动参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判断来球,选择最佳击球位置。 难点:正手发下旋球技术要领的掌握与身体的协调性练习。六、教学方法在采用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循序渐进法等常规教学方法基础上,突出启发式“教”的方法运用,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同时突出探讨互动式“学”的方法运动,消除学生对老师的距离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七、教学流程(45分钟)(一)开始部分(5分钟)1.集合整队,师
5、生问好,宣布本节课内容,安排见习生(2分钟);2.队列练习,熟悉场地器材(3分钟)。(二)准备部分(10分钟):包括慢跑、徒手操、游戏,这样安排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三)基本部分(25分钟):第一项内容,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时间安排4分钟; 第二项内容,介绍乒乓球运动发展史和主要赛事,以及学习乒乓球的正手发下旋球和反手搓球技术,时间安排21分钟。1、 正手发下旋球:利用倾斜的拍面,由后向前下方将球击出的一种发球技术,在比赛中经常被采用。发球时,球拍先摩擦球的中下部,再往球底部摩擦。要求:上体前倾,两膝微屈,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左手将球抛起,右手向后引拍,拍面略斜向上;
6、当球下落至网高时,从右上方向前下方挥拍,使球拍从球的底部切过,产生摩擦;击球后迅速还原为准备姿势。2、反手搓球:搓球是回击对方下旋球的主要技术,用球拍推切球的底部,可以抵消对方下旋球的旋转,并能使球体发生新的旋转和路线变化。 要求:搓球时身体左转,拍面后仰,引至身体左后上方;当球开始下降时,用前臂和手腕的力量向前下方摩擦球的中下部,向前推切球;击球后迅速还原为准备姿势。为解决这一内容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正手发下旋球和反手搓球技术,设计以下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乒乓球运动发展史和主要赛事,及中国乒乓球队取得的优异成绩,让学生体会名族自豪感,激发学习运动兴趣;2.向学生介绍乒乓球正手
7、发下旋球和反手搓球技术的结构,技术要求和对发展人体各项素质的作用。 3.教师采用诱导性学习,发挥实习生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实习生的配合下进行完整示范,让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整体运动表象和了解各技术环节过程;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来逐步掌握动作技术,使学生参与如下练习: 练习1.发球练习:目的是完善乒乓球的正手发下旋球动作。把学生分成4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体会发球动作,老师巡视指导。 练习2.搓球练习:练习球性,老师巡视指导。4.叫四位不同水平的同学展示,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和分析,目的是让学生对比自己,引起注意,改正错误。5. 采用探讨互动式“学”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练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组内边练习边相互评价,启动学生主动学习,总结各自的优缺点,并采取针对性的方法练习。(四)结束部分(5分钟):放松练习,课堂小结,收拾器材,师生道别。 八、预计课的效果 学生能在教师启发下互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能基本掌握动作要领,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左右,平均心率为130-140次/分,让学生既产生运动效果又安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九、教学反思1通过启发式“教”和探讨互动式“学”,学生能更积极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池州2025年安徽池州石台县殡葬管理所编外工作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室内拆除简易合同范本
- 店铺商铺合同范本
- 《电子商务概论 第3版》教案 第10章 移动电子商务
- 编制说明-林下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 2025至2030年捻锭子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Unit 6 Animals Lesson 2 Animal Facts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探究·实践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 2025至2030年塑壳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12我的环保小搭档 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 警察行政法课件
-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知识讲稿ppt版(共243)
- 幼儿园实习指导课件
- 幼儿园绘本故事:《昆虫运动会》 课件
- 数学与生活小报
- 挖掘数学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以空间解析几何为例
- 儿科学教学课件肾病综合征
- 2023高中物理步步高大一轮 第四章 专题强化七 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 Q∕GDW 12152-2021 输变电工程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规程
- 云南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手册
- 集团权属公司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