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单片机实现的电力系统零序电流保护安徽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摘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限制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 事故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根据接地短路时零序电流大小变化作为故障特 征量,变压器接地方式、非全相运行、单相自动重合闸等因素对零序电流保护的 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必要时需要采取相应闭锁装置。零序电流保护属于小接地电流系统的保护方式,它利用系统发生故障时零序 电流比正常运行时大的特点,来实现有选择性地发出信号或瞬时切断主回路电源 避免事故的发生。零序电流可以通过对称分量法求得, 实际应用时可用电流互感 器测得所需分量。本文结
2、合零序电流和单片机的各自优点,阐述和论证电力系统零序电流保护 原理以及基于单片机的实现。关键词:继电保护;零序电流;单片机;对称分量法-5 -AbstractPower system relay protection is to guarantee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power system and it is also the most basic and the most effective technological way to restrictions on a large scale power blackouts. According
3、 to ground short circuit, Transformer grounding method the size changed of the zero sequence current as fault characteristics, transformer grounding method. The open-phase operation and single-phase automatic reclosing such as zero-sequencecurrent protection of the operation have a major impact. Whe
4、n its necessary, we need to adopt corresponding locking device.Zero-sequencecurrent protection is the protection of the small ground current system. It u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zero sequence current of the failure system bigger than normal operation. To achieve selective transient signal or cut of
5、f the main circuit power supply, in order to avoid accidents. Zero sequence current can be obtained by symmetrical component method, it can be measured by the current transformer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dvantages of the zero-sequence current and microcontroller ,t
6、his design focuses on explain and demonstrate the power system zero-sequencecurrent protection principles an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based realization method.Keywords: Relay protection, zero-sequence current,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Symmetrical components method.目录第1章绪论 11.1 引言 1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7、 1第2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312.1电力系统 312.1.1电力系统简介 312.1.2电力系统的组成 4j2.2继电保护 512.2.1电力系统发展简史 512.2.2研究现状 6j2.2.3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612.2.4继电保护的组成 712.2.5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812.2.6发展趋势 9;第3章电力系统零序电流保护 1113.1电力系统零序电流 1113.1.1零序电流简介 11装3.1.2零序电流产生原因 1113.1.3电力系统的正序、负序和零序 1213.2对称分量法 1213.2.1电力系统的对称分量方法介绍 1213.2.2对称分量法原理 1313.3电
8、力系统零序电流保护 15订3.3.1零序电流保护的原则 1513.3.2零序电流保护原理 1613.3.3零序电流保护的特点 171第4章.单片机的A/D扩展 1914.1 STC89C52单片机 1914.1.1STC89C52RM片机介绍 19线4.1.2STC89C52RM片机的工作模式 2014.1.3STC89C52RC 弓唧功能说明 20|4.2A/D 转换接口 2114.2.1A/D 转换器概述 214.2.2 ADC0809 2314.2.3ADC0809 工作过程 2514.2.4A/D转换器与单片机接口要考虑的问题 2614.2.5ADC0809f STC89C5常片机白勺
9、接口 2614.3单片机的时间中断 3014.3.1时间中断的工作模式 3014.3.2中断服务试验程序 311 第5章零序电流保护 3315.1零序电流保护的硬件组成 335.2零序电流保护的过程通道的设计 345.2.1 模拟量输入系统 345.2.2 电压形成回路 355.2.3 采样保持电路 355.2.4 采样方式 37第6章基于单片机的零序电流保护的实现 416.1.1 概述 416.1.2 单片机数据采集构成通道 416.1.3 开关量输出电路 426.1.4 系统显示构成通道 436.2基于单片机的零序电流保护软件部分 456.2.1 主程序流程图 456.2.2 中断子程序流
10、程图 476.2.3 单片机系统程序 47总结与论文展望 48参考文献 49致谢 50安徽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第1章绪论1.1引言零序电流保护由于其自身固有的优点, 受到很大的关注,在微机继电保护的 时代趋势下,对于零序电流保护微机化的研究和论证已经显得十分必要。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网中,接地故障占故障总次数的绝大多数,一般在60犯上。线路的电压等级愈高,所占的百分比愈大。母线故障、变压器差动保护范围内高压 配电装置故障的情况也类似,一般也约占 70唯IJ80%明显可见,接地保护是高 压电网中最重要的一种保护。因此合理配置与正确使用零序保护装置, 是保障电 网安全运行地重要条件。1.
11、2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继电保护指继电保护技术和由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组成的继电保护系统,包括继电保护的原理设计、配置、整定、调试等技术,也包括由获取电量信息的电压、 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经过继电保护装置到断路器跳闸线圈的一整套具体设备, 如果需要利用通信手段传送信息,还包括通信设备。电力系统运行中常会出现故障和一些异常运行状态,而这些现象会发展成事 故,使整个系统或其中一部分不能正常工作, 从而造成对用户少送电、停止送电 或电能质量降到不能容许的地步,甚至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而电力系统各 元件之间是通过电或磁建立的联系, 任何一元件发生故障时,都可能立即在不同 程度上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
12、,切除故障元件的时间常常要求短到1/10S甚至更短。而这个任务靠人完成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有一套自动装置来执行这一 任务。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这是首要任务),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 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 基础上协调动作,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这样,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 系统故障信息愈多,对故障性质、故障位置的判断和故障距离的检测愈准确, 大 大的提高了继电保护的保护性能和可靠性。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故障期间以及故障后的恢复 过程中,许多控制操作
13、日趋高度自动化。这些控制操作的技术与装备大致可以分 为二大类:其一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经济性和电能质量的自动化技术和装 备,主要进行电能生产过程的连续自动调节, 动作速度相对迟缓,调节稳定性高, 把整个电力系统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调节对象, 这就是通常理解的“电力系统自 动化(控制)”;其二是当电网或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出现影响安全运行的异常情况时,自动 切除故障设备和消除异常情况的技术与装备, 具特点是动作速度快,其性质是非 调节性的,这就是通常理解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 。在大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短路 电流很大,就有零序电流、零序电压
14、和零序功率出现,利用这些电量构成保护接 地短路的继电保护装置,统称为零序保护。三相星形接线的过电流保护虽然也能 保护接地短路,但其灵敏度较低,保护时限较长。采用时序保护就可以克服这些 不足。7第2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1 电力系统2.1.1 电力系统简介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 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主要包括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电厂辅助生产系统等)转化成电能,再经输、变电系统及配电系统将电能供应 到各负荷中心,通过各种设备再转换成动力、热、光等不同形式的能量,为地区 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由于电源点与负荷中心多数处于不同地区, 也
15、无法大量储 存,故其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都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并在同一地域内有机地 组成一个整体,电能生产必须时刻保持与消费平衡。因此,电能的集中开发与分 散使用,以及电能的连续供应与负荷的随机变化, 就制约了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 行。据此,电力系统要实现其功能,就需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设置相应的信息 与控制系统,以便对电能的生产和输运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 和调度,确保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图2-1 电力系统的组成建立结构合理的大型电力系统不仅便于电能生产与消费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分配,减少总装机容量,节省动力设施投资,且有利于地区能源资源的合理 开发利用,更大限度地
16、满足地区国民经济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电力系统建设往 往是国家及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的出现,使用高效、无污染、使用方便、易于调控的电能得到广泛 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变化, 开创了电力时代,发生了第二次技术革 命。电力系统的规模和技术水准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2.1.2 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系统的主体结构有电源、电力网络和负荷中心。电源指各类发电厂、站, 它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电力网络由电源的升压变电所、 输电线路、负荷中心 变电所、配电线路等构成。它的功能是将电源发出的电能升压到一定等级后输送 到负荷中心变电所,再降压至一定等级后,经配电线路与用
17、户相联。电力系统中 网络结点千百个交织密布,有功潮流、无功潮流、高次谐波、负序电流等以光速 在全系统范围传播。它既能输送大量电能,创造巨大财富,也能在瞬间造成重大 灾灾难性事故。为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经济地运行,必须在不同层次上依不同 要求配置各类自动控制装置与通信系统, 组成信息与控制子系统。它成为实现电 力系统信息传递的神经网络,使电力系统具有可观测性与可控性,从而保证电能 生产与消费过程的正常进行以及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处理。系统的运行指组成系统的所有环节都处于执行其功能的状态。系统运行中, 由于电力负荷的随机变化以及外界的各种干扰 (如雷击等)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稳 定,导致系统电压与频率的波
18、动,从而影响系统电能的质量,严重时会造成电压 崩溃或频率崩溃。系统运行分为正常运行状态与异常运行状态。其中,正常状态 又分为安全状态和警戒状态;异常状态又分为紧急状态和恢复状态。电力系统运 行包括了所有这些状态及其相互间的转移。 各种运行状态之间的转移需通过不同 控制手段来实现。电力系统在保证电能质量、实现安全可靠供电的前提下,还应实现经济运行, 即努力调整负荷曲线,提高设备利用率,合理利用各种动力资源,降低燃料消耗、 厂用电和电力网络的损耗,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电力系统的主体结构有电源(水电站、火电厂、核电站等发电厂),变电所 (升压变电所、负荷中心变电所等),输电、配电线路和负荷中心。各电
19、源点还 互相联接以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电能交换和调节,从而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输电线路与变电所构成的网络通常称电力网络。电力系统的信息与控制系统由各种检测设备、通信设备、安全保护装置、自动控制装置以及监控自动化、调 度自动化系统组成。电力系统的结构应保证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高经济效益的基 础上,实现电能生产与消费的合理协调。根据电力系统中装机容量与用电负荷的大小, 以及电源点与负荷中心的相对 位置,电力系统常采用不同电压等级输电(如高压输电或超高压输电),以求得 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根据电流的特征,电力系统的输电方式还分为交流输电和 直流输电。交流输电应用最广。直流输电是将交流发电机发出的电
20、能经过整流后 采用直流电传输。由于自然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限制, 电源点与负荷中心多处于不 同地区。由于电能目前还无法大量储存, 输电过程本质上又是以光速进行, 电能 生产必须时刻保持与消费平衡。因此,电能的集中开发与分散使用,以及电能的 连续供应与负荷的随机变化,就成为制约电力系统结构和运行的根本特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2 继电保护2.2.1 电力系统发展简史继电保护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初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器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 这时期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开 端。最早的继电保护装置是熔断器。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末,在40余年 的时间
21、里,继电保护完成了发展的4个阶段,即从电磁式保护装置到晶体管式继 电保护装置、到集成电路继电保护装置、再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如人工神 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模、模糊逻辑等相继在继电保护领域的研究应用,继 电保护技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19世纪里,作为最早的继电保护装置熔断器已开始应用。电力系统的发 展,电网结构日趋复杂,短路容量不断增大,到20世纪初期产生了作用于断路器的电磁型继电保护装置。虽然在 1928年电子器件已开始被应用于保护装置, 但电子型静态继电器的大量推广和生产,只是在50年代晶体管和其他固态元
22、器件迅速发展之后才得以实现。静态继电器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动作速度、维护简单、 寿命长、体积小、消耗功率小等优点,但较易受环境温度和外界干扰的影响。1965 年出现了应用计算机的数字式继电保护。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式继电保护技术的开发,目前 微机数字保护正处于日新月异的研究试验阶段,并已有少量装置正式运行。2.2.2 研究现状随着电力系统容量日益增大,范围越来越广,仅设置系统各元件的继电保护 装置,远不能防止发生全电力系统长期大面积停电的严重事故。为此必须从电力系统全局出发,研究故障元件被相应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切除后,系统将呈现何种工况,系
23、统失去稳定时将出现何种特征, 如何尽快恢复其正常运行等。系统保 护的任务就是当大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被破坏时,尽可能将其影响范围限制到最 小,负荷停电时间减到最短。止匕外,机、炉、电任一部分的故障均影响电能的安 全生产,特别是大机组和大电力系统的相互影响和协调正成为电能安全生产的重 大课题。因此,系统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方案应考虑机、炉等设备的承变能力,机炉设备的设计制造也应充分考虑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实际需 要。为了巨型发电机组的安全,不仅应有完善的继电保护,还应研究、推广故障 预测技术。2.2.3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要完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首先必须“区分”电力系统的正常、不正
24、 常工作和故障三种运行状态,“甄别”出发生故障和出现异常的元件。而要进行 “区分和甄别”,必须寻找电力元件在这三种运行状态下的可测参数(继电保护主要测电气量)的“差异”,提取和利用这些可测参数的“差异”,实现对正常、 不正常工作和故障元件的快速“区分”。依据可测电气量的不同差异,可以构成 不同原理的继电保护。目前已经发现不同运行状态下具有明显差异的电气量有: 流过电力元件的相电流、序电流、功率及其方向;元件的运行相电压幅值、序电 压幅值;元件的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即“测量阻抗”等。发现并正确利用能可靠区 分三种运行状态的可测参量或参量的新差异,就可以形成新的继电保护原理。对于我国常用的110kV及
25、以下单侧电源供电网络(如图2.2和图2.3所示), 在正常运行时,每条线路上都流过由它供电的负荷电流 曲,越靠近电源端,负荷 电流越大。如果在线路B-C上发生三相短路,从电源到短路点之间将流过很大的 短路电流。利用流过被保护元件中电流幅值的增大,可以构成过电流保护。图2.2正常运行情况下的单侧电源供电网络接线ABCU BUK=0图2.3三相短路情况下的单侧电源供电网络接线正常运行时,各变电所母线上的电压一般都在额定电压的 5% 10%范围 内变化,且靠近电源端母线上的电压略高。 短路后,各变电所母线电压有不同程 度的降低,离短路点越近,电压降得越低,短路点的相间或对地电压降低到零。 利用短路时
26、电压幅值的降低,可以构成低电压保护。同样,在正常运行时,线路始端的电压与电流之比反映的是该线路与供电负荷的 等值阻抗及负荷阻抗角(功率因数角)其数值一般较大,阻抗角较小。短路后, 线路始端的电压与电流之比反映的是该测量点到短路点之间线路段的阻抗,具值较小,如不考虑分布电容时一般正比于该线路段的距离(长度),阻抗角为线路 阻抗角,较大。利用测量阻抗幅值的降低和阻抗角的变大,可以构成距离(低阻 抗)保护。如果发生的不是三相对称短路,而是不对称短路,则在供电网络中会出现某 些不对称分量,如负序或零序电压和电流等,并且其幅值较大。而在正常运行时 系统对称,负序和零序分量不会出现。利用这些序分量构成的保
27、护,一般都具有 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获得了广泛的应用。2.2.4 继电保护的组成安徽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图2-4 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结构图1 .测量部分测量部分是测量通过被保护的电气元件的物理参量,并与给定的值进行比 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给出“是” “非”性质的一组逻辑信号,从而判断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启动。2 .逻辑部分逻辑部分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判定故障的类型和范围, 最后确定是 应该使断路器跳闸、发出信号或是否动作及是否延时等, 并将对应的指令传给执 行输出部分。3 .执行部分执行部分根据逻辑传过来的指令,最后完成保护装置所承担的任务。如在故 障时动作于跳闸,不正常运行时发
28、出信号,而在正常运行时不动作等。4 .2.5 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继电保护装置为了完成它的任务,必须在技术上满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 性和可靠性四个基本要求。对于作用于继电器跳闸的继电保护, 应同时满足四个 基本要求,而对于作用于信号以及只反映不正常的运行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 这 四个基本要求中有些要求可以降低。1)选择性选择性就是指当电力系统中的设备或线路发生短路时, 其继电保护仅将故障 的设备或线路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当故障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 应 由相邻设备或线路的保护将故障切除。2)速动性速动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应能尽快地切除故障,以减少设备及用户在大电 流、低电压运行
29、的时间,降低设备的损坏程度,提高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一般必须快速切除的故障有:(1)使发电厂或重要用户的母线电压低于有效值(一般为0.7倍额定电压)。(2)大容量的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内部故障。(3)中、低压线路导线截面过小,为避免过热不允许延时切除的故障。(4)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对通信系统或铁路信号造成强烈干扰的故障。故障切除时间包括保护装置和断路器动作时间,一般快速保护的动作时间为0.04 (s)0.08s ,最快的可达0.01s0.04s , 一般断路器的跳闸时间为 0.06s 0.15s ,最快的可达0.02s0.06s。对于反应不正常运行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一般不要求快速动作,而
30、应按照选择性的条件,带延时地发出信号。3)灵敏性灵敏性是指电气设备或线路在被保护范围内发生短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情 况时,保护装置的反应能力。能满足灵敏性要求的继电保护,在规定的范围内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位置 和短路的类型如何,以及短路点是否有过渡电阻,都能正确反应动作,即要求不 但在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时能可靠动作,而且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经 过较大的过渡电阻两相或单相短路故障时也能可靠动作。系统最大运行方式:被保护线路末端短路时,系统等效阻抗最小,通过保护 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大运行方式;系统最小运行方式:在同样短路故障情况下,系统等效阻抗为最大,通过保 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小的运行方式
31、。保护装置的灵敏性是用灵敏系数来衡量。4)可靠性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是对继电保护最根本的要求。安全性:要求继电保护在不需要它动作时可靠不动作,即不发生误动。信赖性:要求继电保护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可靠动作,即不拒动。继电保护的误动作和拒动作都会给电力系统带来严重危害。即使对于相同的电力元件,随着电网的发展,保护不误动和不拒动对系统的 影响也会发生变化。以上四个基本要求是设计、配置和维护继电保护的依据,又是分析评价继电 保护的基础。这四个基本要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但往往又存在着矛盾。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电网的结构和用户的性质,辩证地进行统一。5 .2.6发展趋势
32、微机保护经过近20年的应用、研究和发展,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取得了巨大 的成功,并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水平。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继 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被不断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 中,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使微机继电保护的研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 信-体化发展。15第3章电力系统零序电流保护3.1 电力系统零序电流3.1.1 零序电流简介在三相四线电路中,三相电流的相量和等于零,即Ia Ib Ic =0如果在三相四线中接入
33、一个电流互感器, 这时感应电流为零。当电路中发生触电 或漏电故障时,回路中有漏电电流流过,这时穿过互感器的三相电流相量和不等 零,其相量和为:Ia Ib Ic=I这样互感器二次线圈中就有一个感应电压,此电压加于检测部分的电子放大电路,与保护区装置预定动作电流值相比较, 如大于动作电流,即使灵敏继电器动 作,作用于执行元件跳闸。这里所接的互感器称为零序电流互感器, 三相电流的 相量和不等于零,所产生的电流即为零序电流。3.1.2 零序电流产生原因1、无论是纵向故障、还是横向故障、还是正常时和异常时的不对称,都有 零序电压的产生;2、零序电流有通路。以上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因为缺少第一个,就无来源。
34、 缺少第二个,就是我们通常讨论的“有电压是否一定有电流的问题”。零序电流公式:3I0 =Ia Ib Ic3I0 - I a I b Ic正序、负序、零序的出现是为了分析在系统电压、 电流出 现不对称现象时, 把三相的不对称分量分解成对称分量(正、负序)及同向的零序分量。只要是三 相系统,就能分解出上述三个分量(有点像力的合成与分解,但很多情况下某个 分量的数值为零)。对于理想的电力系统,由于三相对称,因此负序和零序分量 的数值都为零(这就是我们常说正常状态下只有正序分量的原因)。当系统出现 故障时,三相变得不对称了,这时就能分解出有幅值的负序和零序分量度了 (有 时只有其中的一种),因此通过检
35、测这两个不应正常出现的分量, 就可以知道系 统出了毛病(特别是单相接地时的零序分量)。3.1.3电力系统的正序、负序和零序当前世界上的交流电力系统一般都是 ABC三相的,而电力系统的正序,负序, 零序分量便是根据ABC三相的顺序来定的。正序:A相领先B相120度,B相领先C相120度,C相领先A相120度。负序:A相落后B相120度,B相落后C相120度,C相落后A相120度。零序:ABCE相相位相同,哪一相也不领先,也不落后。由线性数学计算可知:三个不对称的相量,可以唯一地分解为三组对称的相 量(分量)。因此,在线性电路中,系统发生不对称短路时,将网络中出现的三 相不对称的电压和电流,分解为
36、正、负、零序三组对称分量,分别按对称三相电 路去解,然后将其结果叠加起来。这种分析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方法叫对称分量法。 任意一组不对称的三相正弦电压或电流相量都可以分解成三相对称的分量,一组是正序分量,用下标“1”表示,相序与原不对称正弦量的相序一致,即 A B 一 C的次序,各相位互差120度。一组是负序分量,用下标2表示,相序与原正弦量相反,即ACB,相位间也差120度。另一组是零序分量,用下 标“0”,表示,三相的相位相同。3.2对称分量法3.2.1 电力系统的对称分量方法介绍在进行电力系统的分析时。一般认为电力系统的电路是对称的, 各相短路电 流及系统同一地点各相电压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37、三相电路往往只需要取一相来分 析。但是实际并不是如此,因为在电力系统在发生短路时,电路的对称性遭到破 坏,电力系统中出现了不对称的电流与电压。图3-1 电力系统简化图如上面的电力系统简化图所示,电力系统的(a)相在a点发生短路,在故障 点a,出现了短路电流,即: 境=0, Ub、Uc均不为零,I&r0、I& = R I& = 0。 这样电力系统中出现了明显的不对称。对电力系统的分析不能在按照对称电路的 方法来分析,求解变得非常复杂。能否把这种不对称电路通过一定的方法转换为对称电路来分析、计算呢?回答是肯定的。本世纪初,美国学者 Fortescue首次提出了对称坐标分量方法。 即:对于三相不对称
38、系统而言,就是一组三相不对称三相电气量看成三组不同的 对称分量之和,应用迭加原理,将这三组对称分量分别施加到网络后即可以按三 相对称电路求解,再将运算结果迭加在一起,就是不对称电路的综合解。这就是 对称分量法。3.2.2 对称分量法原理电工中分析对称系统不对称运行状态的一种基本方法。电力系统中的发电 机、变压器、电抗器、电动机等都是三相对称元件,经过充分换位的输电线基本 上也是三相对称的。对于这种三相对称系统的分析计算可以方便地用单相电路的 方法求解。任何不对称的三相相量 A , B, C可以分解为三组相序不同的对称分量: 正序分量Fa,Fb,F c(1), 负序分量Fa,Fb(2), Fc(
39、2), 零序分量Fa,Fb,Fc。即存在如下关系:F a = Fa(D + Fa(2) + Fa Fb = Fb12)3) Fc = Fc(i)+ Fc(2)+ Fc L(3-1)由于各相的分量均为对称分量,如已知一相的正序,负序和零序分量,令该 相为“基准相”(通常为a相),则可求出其它相的各序分量,关系为:12 a1a1a2 aFa(1)F a(2)*F F a(0)(3-2)逆变换为:Fa(1)一11F a(2)=13F a(0)Ja2 a12 aa1FbF c(3-3)不对称故障时,要特别关注电压和电流的零序分量。 零序电流存在条件: 个向量之和不等于0,由于三相零序完全相等,必须以中
40、性点为通路(和地)。 如图3.1所示:图3-2 零序电流向量图安徽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3.3电力系统零序电流保护3.3.1 零序电流保护的原则零序电流保护的优点具有简单、可靠、动作正确率高,受弧光及接地电阻影 响小,不受负荷及振荡影响,有相继动作的性能,这些优点都只能在选择适当合 理的运行方式并正确的整定才能得到发挥。 为了用好零序电流保护,提出下列原 则:1 .系统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应基本保持不变。(1)变电所只有一组变压器,如果是接地运行,则接地点不应断开。(2)变电所只有二组变压器,如果不都是自耦变压器,则应只将其中一组变 压器中性点接地。(3)变电所有二组以上变压器,应
41、经常保持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组数或容量 不变。2 .正常使用的整定值应按照经常出现的运行方式作为依据。每一个变电所一般只考虑一回线停检,不考虑同时两回线停检。对一年中仅短时出现的特殊运行方式,如由于变压器检修而不能满足接地点 保持不变的要求时,则临时处理,如停有关的零序电流保护段或改变定值(有条件的可以多装一些零序电流保护段以备特殊运行方式时使用)也可使零序电流保护临时与高频保护配合等等措施。3 .线路零序阻抗参数以及三相三柱变压器的零序阻抗应以实测值为依据。4 .对零序方向元件的使用问题。为提高零序电流保护动作的可靠性, 尽可能不用零序方向,只有在加零序方 向后可以使保护范围或保护相互配合关系
42、上带来显着效果时,才予以考虑。5 .适当增加零序电流段数,便于运行中灵活使用 (包括运行方式变更时,不 必改定值而通过操作压板处理,作为旁路开关保护,在代替不同线路时使用比较 灵活),对短路线路配合需要增加段数。6 .变压器220千伏侧的开关,应根据需要装设防止开关非全相运行的保护,以避免由于变压器出现非全相运行使系统零序电流保护误动作。 保护可按开关三 相位置不对应且有零序电流时,以较短的时限跳闸。零序电流动作值及时间的整 定应保证较线路的零序电流保护灵敏。双母线的母联开关也应根据需要装设上述保护。7 .如果经过制造研究部门及生产使用等部门的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使保护的级差时间由原有的0
43、.5秒缩短为0.20.3秒,各保护段时间得以相应缩短,这样即使没有装设高频保护,相当一部份线路故障时,也能保证系统稳定 此外,对一些不易整定的短线群,可用适当增加保护段数的方法来解决。3.3.2 零序电流保护原理当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发生接地短路时, 根据对称分量法的计算,将 出现很大的零序电流,而在正常运行时,这种电流是不会出现的。根据这个特点, 可以利用零序电流来构成接地短路的保护,就有比较好的结果。图3-3零序保护的系统接线及零序电压的分布零序电流可以看为在短路点出现一个短路电压 Udo而产生的,但是它必须经过变压器的接地中性点而形成回路。对于零序电流,认定母线流向故障点为正。 零序
44、电压的正方向为:线路高于大地的电压为正。图3-4 零序网络接线图图3-5 忽略电阻与考虑电阻时的向量图从相关的分析可以发现,零序分量具有以下的特点:故障点的零序电压最高,系统中距离故障点越远处的零序电压越低, 零序电 压的分布如上图所示,在变电所A母线上零序电压为UA0 ,变电所B母线上零序 电压为UB0。由于零序电流是有零序电压产生的, 在忽略线路的电阻时,它应该引前短路 电压90;当计及线路电阻时电流引前的角度更加大。从任一保护(如保护1)安装处的零序电压与电流间的关系看,由于 A母线 上的零序电压UA0实际上是从该点到零序网络中性点之间零序阻抗上的电压降,可以表示为:U& = -&Zbi
45、o , Zbio为变压器的零序阻抗。该处的零序电流与电压问的相位差也由Zbi。决定。而与被保护线路的零序阻抗及故障点的位置无关。在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变化时,如果送电线路及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数目不 变,则零序阻抗与零序等效网络就不会发生变化。但是,系统的正序阻抗与负序阻抗要随着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正、负序电压的变化引起Ud。、UdUd2之问电压分配的变化,间接地影响零序分量的变化,但是影响较小。3.3.3 零序电流保护的特点优点:(1)零序过电流保护的灵敏度高,零序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也较相间保护为短;17安徽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2)零序电流保护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要小得多,零序
46、I段的保护范 围较大,也较稳定,零序R段的灵敏系数也易于满足要求;(3)当系统中发生某些不正常运行状态时,例如系统振荡,短时过负荷等、 三相是对称的,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均将受它们的影响而可能误动作,因而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防止,而零序保护则不受它们的影响;(4)零序功率方向元件无死区。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网中,由于零序电流保护简单、经济、可靠,因而获 得了广泛的应用。零序电流保护的缺点是:(1)对于短路线路或运行方式变化很大的情况,保护往往不能满足系统运行 所提出的要求;(2)随着单相重合闸的广泛应用,在重合闸动作的过程中将出现非全相运行 状态、再考虑系统两侧的电机发生摇摆, 则可能出现较大
47、的零序电流,因而影响 零序电流保护的正确工作,此时应从整定计算上予以考虑,或在单相重合闸动作 过程中使之短时退出运行;(3)当采用自耦变压器联系两个不同电压等级的网络时 (例如110kV和220kV 电网)、则任一网络的接地短路都将在另一网络中产生零序电流,这将使零序保 护的整定配合复杂化,并将增大第田段保护的动作时限。19安徽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第4章.单片机的A/D扩展4.1 STC89C52 单片机4.1.1 STC89C52RC单片机介绍STC89C52RC片机是宏晶科技推出的新一代高速 /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单 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单片机,12时钟/机器周期和
48、6时钟/机器周期 可以任意选择。 主要特性如下:增强型8051单片机,6时钟/机器周期和12时钟/机器周期可以任意选择, 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工作电压:5.5V3.3V (5VI片机)/3.8V2.0V (3VI片机)工作频率范围:040MHz相当于普通8051的080MHz实际工作频率可 达 48MHz用户应用程序空间为8行节片上集成512字节RAM通用I/O 口(32个),复位后为:P1/P2/P3/P4是准双向口/弱上拉,P0口 是漏极开路输出,作为总线扩展用时,不用加上拉电阻,作为 I/O 口用时,需加 上拉电阻ISP (在系统可编程)/IAP (在应用可编程),无需专用编程器
49、,无需专 用仿真器,可通过用口( RxD/P3.0,TxD/P3.1 )直接下载用户程序,数秒即可完 成一片具有EEPROM能具有看门狗功能共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即定时器T0、T1、T2(11)外部中断4路,下降沿中断或低电平触发电路,Power Down奠式可由外部中断低电平触发中断方式唤醒通用异步用行口( UART ,还可用定时器软件实现多个UART(14)工作温度范围:-40+85C (工业级)/075c (商业级)(15)PDIPM装4.1.2 STC89C52RC单片机的工作模式掉电模式:典型功耗0.10,可由外部中断唤醒,中断返回后,继续执行原 程序空闲模式:典型功耗2mA正
50、常工作模式:典型功耗4mA- 7mA掉电模式可由外部中断唤醒,适用于水表、气表等电池供电系统及便携设备4.1.3 STC89C52RC引脚功能说明T2/P1, 0T2EX/PL 1 匚PL 2 匚Pl. 3 IPL 4匚装PL5匚P1.6匚;P1.7匚RST匚RXD/P3.0 匚ITXD/P3. 1 匚订INTO/P3. 2 IINT1/P3. 3 匚TO/P3,4 匚1T1/P3,5呕/P3.6 二:RD/P3.7匚线XTAL2IXTAL1 匚VSS匚0 12 3 4 5 6 7 8 92 3 4 5 6 7 8 9 1 1 1 1 1 1 1 IX 1 1PDIP4009876 543 2
51、10987 654 3243333333 333222 2222221vccP0. O/ADO PO. 1/AD1 PO. 2/AD2 P0. 3/AD3PO.4/AD4PO. 5/AD5 PO.6/AD6PO.7/AD7EA ALE/FROGPSENP2. 7/Al5P2. 6/A14P2. 5/A13 P2. 4/Al2 P2. 3/A11 P2,2/A10 P2.1/A9P2. 0/A8VCC(40弓|脚):电源电压VSS (20弓|脚):接地P啾口(P0.0P0.7, 3932引脚):P0口是一个漏极开路的8位双向I/O 口。作为输出端口,每个引脚能驱动8个TTL负载,又t端口 P(W
52、入“1”时,可以 作为高阻抗输入。在访问外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时,P0口也可以提供低8位地址和8位数据的复用总线。此时,P0口内部上拉电阻有效。在Flash RO褊程时,P0端口接收指令字节;而在校验程序时,则输出指令字节。验证时,要求外接上拉 电阻。P1端口(P1.0P1.7, 18引脚):P1 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 I/O 口。P1的输出缓冲器可驱动(吸收或者输出电流方式) 4个TTLS入。对端口 写入1时,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位,这是可用作输入口。P1 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有内部上拉电阻,那些被外部拉低的引脚会输出一个电流。此外,P1.0和P1.1还可以作为定时器
53、/计数器2的外部技术输入(P1.0/T2) 和定时器/计数器2的触发输入(P1.1/T2EX),具体参见下表:在对Flash RO晰程和程序校验时,P1接收低8位地址。表4.1 P1 口功能特性引脚号功能特性P1.0T2(定时器/计数器2外部计数输入),时钟输出P1.1T2EX(定时器/计数器2捕获/重装触发和方向控制)P渊口(P2.0P2.7, 2128引脚):P2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 向I/O端口。P2的输出缓冲器可以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方式)4个TTLS入。对端口写入1时,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这时可用作输入口。 P2 作为输入口使用时,因为有内部的上拉电阻,那些
54、被外部信号拉低的引脚会输出 一个电流。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和16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如执行 MOVXDPTR指令)时,P项出高8位地址。在访问8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如执 行“MOVX R 1旨令)时,P2口引脚上的内容(就是专用寄存器(SFR区中的 P2寄存器的内容),在整个访问期间不会改变。4.2 A/D转换接口4.2.1 A/D 转换器概述1 .A/D转换方式A/D转换方式的方法很多,包括计数式、逐次逼近式、双积分式、并行式、 用并式以及非线性式等。常用的有双积分式和逐次逼近式。(1)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是采用最广泛的一种A/D转换方法,如下图。逐次逼近 式
55、A/D转换器由逐次逼近寄存器、D/A转换器、比较器、控制逻辑等组成。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的特点是转换速度快、精度高,一般转换时间是微秒21安徽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级。(2)双积分A/D转换积分器(a )原理框图(b)原理波形双积分式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如上图所示,它包括基准电压VREF、积分器、检零比较器、电子开关、计数器以及控制逻辑,其原理波形如上图所示。 双积分式A/D转换器的特点是转换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于速度不高的场合,如数字式温度测量等方面。2 .主要技术指标(1)分辨率分辨率指A/D转换器能够分辨模拟量最小变化量的能力,一般用数字量最低 I, 有效位所对应的模拟电压值来表示,n位A/D转换器的分辨率是若n=12,则分辨率为12位,或分辨率为满量程电压的1/4096。若满量程电压为10V,则分辨率为2.44mM(2)量化误差量化误差是由于ADC勺有限分辨率引起的误差,这是连续的模拟信号在整数量化后的固有误差。对于四舍五入的量化差,量化误差在土1/2LSB之间。(3)转换精度转换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车辆质押合同范例
- 产品摄影培训
- 全职保姆雇用合同标准文本
- 乡村庭院租赁合同标准文本
- 兼职新房开荒合同标准文本
- 停车棚搭建合同标准文本
- 保健代理合同标准文本
- 传动设备购买合同标准文本
- 上海市合同范例
- 亚马逊购买店铺合同标准文本
- 咖啡师初级理论知识复习题及答案
-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7版)》课件全套 第1-12章 SPSS统计分析软件概述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认识星座》教学设计
- 《质量方针与目标》课件
- 幼儿教师一日活动各环节站位
- 服务器设备到货验收单
- 服务器系统故障演练流程
- 高中生创新能力大赛历史类往年试题
- 2023年陕西西安体育学院考研英语练习题100道(附答案解析)
- 合同管理法律法规学习制度
- 模具主管个人简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