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doc_第1页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doc_第2页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doc_第3页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3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夏半年各纬度昼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大于夜长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冬半年各纬度昼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小于夜长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 (空间 )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 (时间 )变化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最大值地区最小值地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南半球各纬度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北半球各纬度二分日赤道极点思考 答案提示: 升旗早即日出时间早,同时日落时间晚,白昼长,故国际劳

2、动节升旗比国庆节早。从国际劳动节到夏至日,升旗渐早,夏至日为一年中最早;从夏至日到我国国庆节,升旗渐晚。二、四季更替和五带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2.四季更替(1) 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2) 气候四季春季: 3、 4、5月夏季: 6、 7、8月秋季: 9、 10、 11月冬季: 12、 1、 2月3.五带(1) 划分依据: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3)划分及特征 例 1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3、。(1)在甲处放大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摩尔曼斯克、开普敦、开罗、北京四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为 _ ;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两城市昼夜长短的变化分别是 _ 、_。(3)地球公转到乙处时,(4)地球公转到甲处时,C 点的日出、日落时刻分别是A 、 B 两点的昼长分别约是_、 _。_、_。 解析 第 (1) 题,根据地球与太阳距离远近进行判断。甲处为远日点附近,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极部分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第(2) 题,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向北白昼越长;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第(3)(4)题,结合昼

4、长计算方法很容易得出答案 (1)略 (逆时针方向画箭头)(2)昼变长,夜变短昼变短,夜变长(3)8: 0016: 00(4)14 小时12 小时例 2(福建文综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 (2) 题。(1) 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A. 全球昼夜平分B.北半球为夏季C.太阳直射 20S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2) 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安装高度不变, 加长遮阳板 安装高度不变, 缩短遮阳板 遮阳板长度不变, 降低安装高度 遮阳板长度

5、不变,升高安装高度A. B. C.D.解析 第(1) 题,遮阳板收起时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最大,说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而福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对应的时间应该是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第(2) 题,济南的位置较福建更偏北,正午太阳高度更小,若要起到遮阳及加强采光的效果, 只有加长遮阳板 (高度不变 )或降低安装高度 (遮阳板长度不变 )。答案 (1)D(2)A课堂练1D2B3C4D5D6. 解析: 第 (1) 题,此图表示全球昼夜平分,节气可能为春分或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第(2)题,若该图所示日期为3 月 21 日

6、,此后3 个月内,则表示从北半球春分日至夏至日, 该时间段内赤道地区昼夜长短不变; 北半球昼变长, 夜变短;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答案: (1) 赤道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春分或秋分(2)昼变短,夜变长不变昼变长,夜变短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1)分类:图中A 表示横波, B 表示纵波。A 波:传播速度慢,只可以通过固体传播(2)特性B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3)波速变化在地下平均 33 千米 C 处 (大陆部分 ):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地下 2_900 千米 D 处: A 波完全消失, B 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2.圈层划分(1)依据:地震波在地

7、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2)界面:图中C 为莫霍界面,D 为古登堡界面。E F为地核(3)圈层 G为地幔H为地壳3.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思考 地震发生时在水中的人会有什么感觉?提示: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所以在水中的人只能感觉到纵波,即会感觉到上下颠簸。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名称含义特征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为氮和氧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始终处于循环运动之中圈层生物圈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其范围是指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由图文信息可知:(1)地震波在地表以下33 km 和 2_900 km 处有明显变

8、化。(2)地壳厚度不均匀,大陆部分较厚,海洋部分较薄。(3)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例 1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 (2)题。(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A. 为地壳B.为岩石圈C.为软流层D.为下地幔(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 层均由坚硬岩石组成B.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解析 图中 为大气圈, 为地壳, 为软流层, 为外核, 为内核。外核 ( 层 )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 层横波能穿过。答案 (1)C(2)B例 2 (江苏地理 )2010 年 3 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解析 火山灰是岩浆喷出地表在大气中冷凝形成的,之后经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故迁移的起始圈层是大气圈,终了圈层是岩石圈。答案A课堂练1B2C3A4D5B6.解析: 第 (1)题,地壳厚度不均,高山、高原较厚,平原、盆地较薄,四地中海西州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地壳最厚。第(2) 题,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第(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