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员培训讲义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_第1页
安全员培训讲义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_第2页
安全员培训讲义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_第3页
安全员培训讲义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_第4页
安全员培训讲义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基本规范基本规范 运营管理部 2016年11月28日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AQ/T90062010)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 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 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 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 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 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 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 建设。 企业安全管 理标准化 安全技术标 准化 安全装备标 准化 环境安全标 准化 安全作业标 准化 人 法 机环 料 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1 目

2、标目标 2 组织机构和职责组织机构和职责 3 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投入 4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5 教育培训教育培训 6 生产设备设施生产设备设施 7 作业安全作业安全 8 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 9 (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危险源监控 10 职业健康职业健康 11 应急救援应急救援 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13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核心核心 要素要素 1.目标 p企业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p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 产指标和考核办法。 某公司2015年安 全生产目标

3、指标 1.目标 制定年度安全目标时,目标计划应尽可能符合“SMART”标准 S是Specific,目标计划必须具体、明确; M是Measurable,目标计划必须是可衡量的; A是Actionable,目标计划必须是可实现的; R是Realistic,目标计划必须是实实在在的; T是Timetable,目标计划必须有时间表。 2.组织机构和职责 企业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 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 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

4、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 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 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组织机构和职责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1)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 急救援预案 (2)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情况; (3)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4)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5)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 生产管理的建议; (6)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

5、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7)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2.组织机构和职责 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董事长 或总经理担任主任。 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一般由企业主 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 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定期分 析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统筹、指导、 督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协 调、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 2.组织机构和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 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

6、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7)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2.组织机构和职责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 生产职责。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所有领导班子成员 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 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必须要按照“一岗双责”、“管业务必须管 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所有管理和操 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所有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所应承 担的职责,并建立配套

7、的考核机制,确保责任制落实到位。 3.安全生产投入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编制年度安全生产费用提 取和使用计划,纳入子公司财务预算,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 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 3.安全生产投入 p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 p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p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和整改; p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 p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 p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 p安全标志及标识; p安全科研费用; p事故预防; p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 4.法律法

8、规和规章制度 p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识别、获取、传达、转化) p 规章制度; p 操作规程; p 评估;(执行情况、每年至少一次) p 修订;(最新有效版本) p 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记录) 4.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p安全生产责任制 p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p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p安全检查制度 p安全会议制度 p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p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管 理制度 p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p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 管理制度 p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制度 p相关方及外用工安全管理制度 p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p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p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p安全奖惩制度 4.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9、p1.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执行 情况检查评估的结果,保留肯定的内容,及时修订需整改的内容。 p2. 对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涉及规章制度、操作规 程产生的问题,应及时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p3. 收集本企业、其他企业发生的事故案例,分析事故的原因, 借鉴相关事故教训,修订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4.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p4.在安全生产绩效评定后,根据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适宜性、 充分性、有效性的绩效评定情况,以及安全生产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等绩效评定结果,及时修订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p5.国家以及所在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有最新要求,及时做好 修

10、订工作。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要求的不断重视和提高,有关安全生 产的法律法规、标准等不断完善更新,企业应及时修订有关规章制度、 操作规程,避免“违法不知”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和后果。 p6.国际、国内有先进的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 4.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p 安全生产会议记录(含纪要); p 安全工作计划与年度报告; p 工作考核与奖惩; p 安全费用提取使用记录; p 交接班记录; p 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档案资料; p 劳动防护用品采购发放记录; p 安全生产检查记录; p 危险源登记台帐; p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记录; p 培训考核记录; p 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记录; p 授权作业指令单; p 经

11、过批准实施的作业许可证档案材料; p 特种设备管理记录; p 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台账; p 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管理记录; p 有关强制性检测检验报告或记录; p 应急预案; p 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报告等。 5.教育培训 p教育培训管理;(需求、计划、实施、评估) p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 ) p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三级、四新、转离岗、特种作业) p其他人员教育培训;(相关方、参观学习) p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活动、安全价值观 ) 5.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管理(需求、计划、实施、评估): 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 育培训需求,制定、

12、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 果等情况,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5.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 ):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 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5.教育培训 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三级、四新、转离岗、特种作业与特种设 备作业): 新入厂人员(包括实习生)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熟悉有 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24

13、学时。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 安全教育和培训。 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 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取得特种设备 作业人员证,方可上岗作业。 5.教育培训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 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1)电工作业:高压电工作业、低压电工作业、防爆电气作业 (2)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压力焊作业、钎焊作业 (3)高处作业:登高架设作业、高处安装、维

14、护、拆除作业 (4)制冷与空调作业: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修理作业 (5)煤矿安全作业 (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 (7)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 (8)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 (9)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 (10)烟花爆竹安全作业 (11)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特种作业 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 特种作业操作证需要复审的,应当在期满前60日内日内,由申请人或者申请人的用人单 位向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1)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 (2)从事特种作业的情况; (3

15、)安全培训考试合格记录。 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 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5.教育培训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4 4年复审一次。持证人员应当在复审期届满3 3个月 前,向发证部门提出复审申请。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 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 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5.教育培训 5.教育培训 其他人员教育培训(相关方、参观学习): 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 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

16、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告知。 6.生产设备设施 p 生产设备设施建设;(所有设备、三同时,变更管理) p 设备设施运行管理;(专人负责、定期检维修、临时措施) 子公司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 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 生产和使用。子公司应当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 应设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备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安全 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 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6.生产设备设施 安全设施主要分为预防事故设施、控制事故设 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

17、设施3类。 预防事故设施:预防事故设施:检测、报警设施、设备安全防护设 施、防爆设施、作业场所防护设施、安全警示标志; 控制事故设施:控制事故设施:泄压和止逆设施、紧急处理设施; 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防止火灾蔓延设施、灭 火设施、紧急个体处置设施、应急救援设施、逃生 避难设施、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 6.生产设备设施 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 (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 内专用机动车辆。 压力容器压力容器 起重机械设备起重机械设备 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电梯电梯压力管道压力管

18、道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应接受定期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 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改造单位,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 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的活动。 6.生产设备设施 7.作业安全 p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危险作业许可) p作业行为管理;作业行为管理;(风险控制) p警示标志;警示标志;(危险场所和设施、检维修的警戒区域) p相关方管理;相关方管理;(管理制度、交叉作业、安全协议) 7.作业安全 p 海因里希分析结果: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了88%的安全事故; p 美国安全理事会NSC:90%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

19、为引起的; p 我国研究结果:85%的事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 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 4% 96% 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 杜邦数据杜邦数据 7.作业安全 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危险作业许可): 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 应进行分析和控制。 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等 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 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7.作业安全 p 企业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按照GB2894及企业内部规定,在有 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

20、志, 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 p 企业应在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 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 示标志。 警示标志(危险场所和设施、检维修的警戒区域): 7.作业安全 安全标志: (1)红色标志代表禁止标志,表示禁 止人们的不安全行为; (2)黄色标志代表警告标志,提醒人 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 发生危险; (3)蓝色标志代表指令标志,强制人 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 (4)绿色标志代表指示标志,向人们 提供某种信息(如标明安全设施或场 所等) 7.作业安全 相关方管理(管理制度、

21、交叉作业、安全协议): p 对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 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严格 管理。 p 应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 服务行为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p 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 p 应和相关方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 和义务。 8.隐患排查和治理 p 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 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对 隐患进行分析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p 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

22、、 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9.重大危险源管理 p 辨识与评估;(GB 182182009)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 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p 登记建档与备案; 企业应依据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与安全评估。 p 监控与管理。(制度、措施) 企业应当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备案。 10.职业健康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 (1)必须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严禁责任不落实违 法违规生产。 (2)必须保证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严禁在职业病危害 超标环境中作业。 (3)必须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

23、并保证有效运行,严禁不设置不 使用。 (4)必须为劳动者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严禁配发假冒伪 劣防护用品。 10.职业健康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 (5)必须在工作场所与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告知卡,严禁隐 瞒职业病危害。 (6)必须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严禁弄虚作假或少检漏检。 (7)必须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严禁不培训或培训不合格 上岗。 (8)必须组织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监护档案,严禁不体检 不建档。 职业病防护设施: (1)防尘技术措施:采取全面机械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除尘设施。 (2)防毒技术措施:采取全面机械通风换气、局部机械排风、局部机械通风排毒设施。 (3)

24、防噪声技术措施:采取合理布置、隔声、消声、吸声和隔振降噪等综合措施,控制噪 声危害。 (4)防暑技术措施:采取设置全面、局部送风装置或空调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 (5)防寒技术措施:采取自动化、机械化作业,避免或减少低温作业和冷水作业。冷库等 低温场所应设置通信、报警装置,防止误将人员关锁。 (6)防非电离辐射技术措施:采取对产生非电离辐射设备的屏蔽措施。 (7)防工频超高压电场技术措施:对产生工频超高压电场设备、超高压输电设备,应当用 屏蔽网、罩等设备遮挡起来。 (8)防电离辐射技术措施:对电离辐射的防护必须按国家放射防护标准、规范等规定执行。 10.职业健康 10.职业健康 10.职业健康

25、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459项)2015年11月17日: p 粉尘 p 化学因素 p 物理因素 p 放射性因素 p 生物因素 p 其他因素 10.职业健康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10类,132种)2013年12月23日: p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p 职业性皮肤病 p 职业性眼病 p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p 职业性化学中毒 p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p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p 职业性传染病 p 职业性肿瘤 p 其他职业病 11.应急救援 p应急机构和应急机构和队伍队伍(专职、兼职、协议) p应急应急预案预案(制定、备案、定期评审、完善) p应急设施、装备、应急设施、装备、物资物资(配备、

26、维护) p应急应急演练演练(效果评估、完善预案) p事故救援。事故救援。(启动应急预案) 11.应急救援 应急队伍:应急队伍: 成立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队总人数不得少于本子公司总人数的8%, 各子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义务消防队人数。义务消防队员 从生产部门、仓储部门、综合办公室等部门选取,中层及以上管理人 员不参与义务消防队,生产部门和仓储部门选取出的义务消防队员人 数应占义务消防队总人数的80%。子公司每季度组织一次义务消防队 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消防安全知识、消防器材和设施的使用、消防 系统的使用、应急响应等。 11.应急救援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 建立综合应急预案、消防专项应急预案、粉尘爆炸专项应急预案和现 场应急处置方案,如割伤应急处置方案、中暑应急处置方案、触电应 急处置方案、高处坠落应急处置方案、机械伤害应急处置方案等。 11.应急救援 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急设施、装备、物资: 应按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