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及对策_第1页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及对策_第2页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及对策_第3页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及对策_第4页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及对策 Antiplatelet 抗血小板药抗血小板药 Statins 他汀他汀 Antihypertensive 降压药降压药 Stroke. 2007;38:1110-1112 所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均应接受以所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均应接受以他汀为基础他汀为基础 的抗血小板药、他汀、降压药的的抗血小板药、他汀、降压药的ASA治疗方案治疗方案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反应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反应 肌肉 肝脏 肾脏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反应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反应 肌肉 肝脏肝脏肝脏 肾脏肾脏肾脏 肌肉损害肌肉损害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

2、现 6.临床检测 7.应对措施 肌肉损害肌肉损害 1.定义 2.2.2.发病率发病率发病率 3.3.3.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4.4.4.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危险因素 5.5.5.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6.6.6.临床检测临床检测临床检测 7.7.7.应对措施应对措施应对措施 泛指应用他汀类药物后发生的肌肉组织 疾病。有3种表现形式: 肌痛: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无力,不伴有 肌酸激酶(CK)增高; 肌炎:有肌肉症状,同时伴有CK轻中度 增高; 横纹肌溶解:有肌肉症状,同时伴有CK 显著增高,(超过正常值上限(ULN upper limlts of normal)的10倍以上), 其特征为常有褐

3、色尿及肌红蛋白尿, 甚至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为肌病最 严重的表现形式。 肌肉损害肌肉损害 1.定义 2.发病率 3.3.3.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4.4.4.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危险因素 5.5.5.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6.6.6.临床检测临床检测临床检测 7.7.7.应对措施应对措施应对措施 l目前可得到的所有他汀类药物(除了 辛伐他汀在最大剂量80mg中肌病的 风险)肌病不良反应似乎没有显著差 别。 l在随机对照试验中标准剂量他汀类药 物治疗(即阿托伐他汀10-20mg,氟 伐他汀40-80mg,洛伐他汀20-40mg, 普伐他汀40mg,瑞舒伐他汀员10mg 和辛伐他汀20-40m

4、g),发生肌病的 风险非常低( 10 ULN,肌 酐升高,常有褐色尿 和肌红蛋白尿) 0.0016% 肌肉损害肌肉损害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4.4.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危险因素 5.5.5.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6.6.6.临床检测临床检测临床检测 7.7.7.应对措施应对措施应对措施 l1.胆固醇缺乏论 l2.辅酶Q10缺乏 l3.介导细胞凋亡 l4.硒蛋白减少 肌肉损害肌肉损害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5.5.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6.6.6.临床检测临床检测临床检测 7.7.7.应对措施应对措施应对措施 1.高龄(尤其大于80岁)患者

5、,女性多见; 2.体型瘦小、虚弱者; 3.多系统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尤其糖 尿病肾病; 4.多种药物合用(贝特类、烟酸、环孢霉 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5.特殊状态:如感染、创伤、围手术期、强 体力劳动; 6.不当饮食习惯(如酗酒); 7.治疗剂量相关; 8.特殊人群:如甲减、曾有CK升高史、有肌 肉症状家族史。 肌肉损害肌肉损害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6.6.临床检测临床检测临床检测 7.7.7.应对措施应对措施应对措施 l约25%的患者有全身性肌痛,局部 肌痛则主要位于大腿、小腿(或两 者兼有); l肌痛呈间断性无力、僵硬、痉挛

6、或 紧束感,可伴有肌腱或关节疼痛; l可伴有或不伴有CK增高; l出现横纹肌溶解可有Bun、Cr水平 急骤升高。 肌肉损害肌肉损害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临床检测 7.7.7.应对措施应对措施应对措施 1.无症状CK增高临床常见,可在接受 他汀药物治疗前检测CK基础值; 2.若患者在接受他汀治疗后出现可能 的肌肉症状,应检测CK值并同治 疗前基础值相比较,同时寻找可能 引起肌肉症状的其他原因,如测量 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3. 一旦治疗中出现不能耐受的肌肉触 痛、压痛、疼痛或CK升至10倍 ULN以上(或大于10 000 IU/L)时, 应立即停用他

7、汀治疗; 肌肉损害肌肉损害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临床检测 7.7.7.应对措施应对措施应对措施 4.当患者有肌肉症状,伴血浆CK水平 不升高或轻中度升高(CK升至3- 10倍ULN)时,建议每周监测患者 血浆CK水平及临床随访,直至排 除了药物作用或症状恶化至须立即 停药的状态; 5.CK升高的无症状患者,若他汀治疗 前、治疗中或治疗后CK有轻到中 度升高(3-10倍ULN),应严密观 察,密切监测CK变化,他汀治疗 仍可继续; 肌肉损害肌肉损害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临床检测 7.7.7.应对措施应

8、对措施应对措施 6.若无症状患者CK高于10倍ULN,尽 管NLA(美国国家脂质协会)不以 CK值高低或是否发生横纹肌溶解 为停药标准,也应该停药。停药后 随访,直至CK恢复正常,再选用 一种他汀,从小剂量开始治疗。 肌肉损害肌肉损害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临床检测 7.应对措施 1.改用他汀种类 2.减少药物剂量 3.间断给药 4.联用其他药物 5.补充辅酶Q10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反应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反应 肌肉肌肉肌肉 肝脏 肾脏肾脏肾脏 肝脏损害肝脏损害 1.定义:在应用他汀类药物后连续2次检测ALT和AST 升高3倍以上;绝大多数病人表现

9、为转氨酶升高而没 有任何症状。 2.发生时间:多发生于最初用药的4个月内; 3.影响因素: 饮酒 体重增长 服药前肝功能异常 他汀类药物使用剂量。 肝脏损害肝脏损害 4.发生率:各家报道发生的几率约0.5%-2%。 最新资料显示,接受初剂量和中等剂量他汀类药 物治疗,肝酶升高超过3倍正常上限发生率在1%以下, 但使用高剂量(80mg/d) 时发生率则达2%一3%。转氨 酶的升高多为一过性,即使继续沿用原剂量他汀类药 治疗,70%患者的转氨酶将自然恢复。持续性升高者 不超过1.2%,导致停药的仅为0.7%。他汀类药引起 肝衰竭非常罕见,未见因肝衰竭而死亡的病例报道。 肝脏损害肝脏损害 5.应对措

10、施: 如果病人以前没有肝炎等肝脏疾病的病史,同 时没有症状,转氨酶的升高幅度在3倍正常高值以 下(120U)。这时,不应该停用他汀类药物,正 确的做法是密切观察。如果转氨酶水平一直在 120U以下,那么就继续服药,不用管它。 肝脏损害肝脏损害 5.应对措施: 如果转氨酶明显升高,超过三倍正常高值, 可以减量或者停药,因为他汀的肝脏损害是和剂 量相关的,剂量越大,发生几率就越大,减量可 以减少风险。同时服用护肝药物,待转氨酶正常 后,可以考虑换用其他一种他汀药物。 临床研究发现,此时再次服用这种他汀或者 换用其他他汀经常不会再次升高。 肝脏损害肝脏损害 5.应对措施: 临床回顾发现,这些转氨酶明

11、显升高的患者, 之前一般都有活动的肝脏疾病,例如乙型肝炎活 动期,或者长期酗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病等。对于 正常人群,使用常规剂量是非常安全的。同时有 研究发现,他汀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引起的慢 性转氨酶升高的预后并没有影响,只要不是处于活 动期,是安全的。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反应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反应 肌肉肌肉肌肉 肝脏肝脏肝脏 肾脏 肾脏损害肾脏损害 1.一般不将急性肾功能衰竭列入他汀相关的不良事件。 2. 他汀类药物能够安全地应用于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 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液中,他 汀类药物的浓度有可能上升,因此需要考虑调整剂量。 3.他汀类药物不会导致与肌病无关的急性肾功

12、能衰竭或 肾功能不全。他汀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常常与横纹 肌溶解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密切相关。 4.慢性肾脏疾病尤其伴有明显的蛋白尿时,会引起血脂 的异常,后者又可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他汀类药物 可保护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蛋白尿 ,可能 具有延缓肾功能受损进程的疗效。 其他方面其他方面 1.胃肠道胃肠道 l他汀类胃肠道反应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 泻、便秘等。 l据报道在接受氟伐他汀用量不超过40 mgd的情 况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痛。 2.周围神经周围神经 l发生率 他汀类药物使用2年以上的患者,周围神经 损害发病率明显升高。国外医学家报道了阿伐他 汀导致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病例,

13、停药后周围神 经病变明显好转。 丹麦科学家报道,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群比 一般人发生周围神经损害的几率高2.5倍。 2.周围神经周围神经 l发病机制(可能) 1.他汀类药物阻断胆固醇的合成,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 2.他汀类药物亦通过抑制泛醌(辅酶Q)的合成,从而 干扰了细胞的能量代谢,导致神经细胞微管微丝的合 成减少,轴浆运输障碍,进而继发轴索变性或神经细 胞凋亡; 3.他汀类药物诱发神经细胞凋亡蛋白-3(CPP-3)活性增 高,CPP-3 可以促进细胞凋亡。 4.对于他汀类药物引起的急性神经病变,其临床症状类 似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是硒蛋白激发的超敏反应 引起神经近端的脱髓鞘改变,继发神经远

14、端的轴索变 性。 2.周围神经周围神经 l临床表现 他汀类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病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肌无力、肢体的感觉异常、肌 萎缩以及肌束震颤。病情严重者可以影响日常生活能 力。查体可发现肌力的降低、痛温觉、触觉及深浅反 射减退或消失。 l发病时间 从使用他汀类药物开始24h至6 年不等。 l肌电图 表现为失神经支配、纤颤电位和正锐波; 神经传导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的减低或 消失、可伴有传导速度的轻度异常。 2.周围神经周围神经 l诊断 由于他汀类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缺乏临床特 异性,在诊断时需考虑以下几点: (1)正在服用他汀类药物; (2)出现了无力、感觉异常、自主神

15、经功能紊乱或类 似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表现; (3)神经电生理检查符合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累及轴 索(轴索变性),并可波及脊髓前角或后根神经节; (4)排除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和酒精及其他药物中 毒等继发的周围神经病; (5)停用药物后可恢复。 3.中枢神经中枢神经 l头痛、失眠、视神经障碍 l他汀类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并在中枢神经系统蓄积, 高度提示了睡眠障碍的症状与降脂治疗有关。不同类 型他汀类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不同,对睡眠质量 影响的程度也不同。据报道辛伐他汀很大程度上会引 起睡眠障碍,以辛伐他汀报道居多。 l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偶见视物模糊,但报道极少,且 关于他汀类药物视神经系统毒性尚未

16、有确切证据。 4.脑出血脑出血 l不同人群中曾报道胆固醇水平和出血性脑卒中间相反 的相互关系,有些队列研究发现用他汀类治疗出血性 脑卒中发生率略微增加。这项研究的析因分析显示这 个风险的增加主要观察到在有出血性脑卒中史老年男 性,与基线或LDL-C治疗水平及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间无相关性。 l最近一项大样本研究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存活的 老年患者,没有证据证明他汀类药物选择性地增加脑 出血的危险。 l其它主要的他汀药物试验提示,在无脑血管病患者中 降低胆固醇,没有显示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增加。 4.脑出血脑出血 l建议 以前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用他汀类药物前,将谨 慎评估风险和获益,给予强化他汀

17、治疗前确保血压充 分控制以避免任何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 5.肿瘤肿瘤 l他汀类药物是否可能引发肿瘤的问题,目前看法不一。 l国外许多大型研究机构证实随着年龄增加,普伐他汀 与癌症发病危险的相关性显著增加。 l但也有相反的观点认为,他汀类药物对多种肿瘤细胞 有抑制增殖,诱导分化或凋亡,抑制血管发生、降低 侵袭转移等作用。指出他汀类药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有 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考虑应用于抗肿瘤的治疗|。 5.肿瘤肿瘤 lLutski等回顾性研究发现,持续使用他汀类药物与总 体癌症风险下降尤其造血系统恶性肿瘤风险下降相关。 l该队列研究结果表明,校正各种混杂因素后,持续他 汀类药物治疗与所有部位和特

18、异部位癌症风险之间呈 负相关。与非持续使用者比较,持续使用他汀类药物 时间越长的患者癌症风险越低。此结果与一些小规模 的研究结果类似,即使用他汀类药物者癌症风险更低。 具体部位肿瘤分析发现,持续使用他汀类药物与自血 病和淋巴瘤(大部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长期风险显 著降低相关。 5.肿瘤肿瘤 lDale等 筛 选了8934篇文献,最后有27篇文献符合 Meta标准,包含26个研究86936例参加者,有6662 例癌症事件和2407例癌症死亡。既未发现他汀类药能 减少癌症(包括任何特定的癌症)发生,也未发现能降 低癌症死亡。无论是亲水性或亲脂性他汀类药,无论 是天然他汀类药,或者人工合成他汀类药,对肿瘤发 生都没有影响。因此,他汀类药对癌症和癌症死亡风 险都呈中性效应,他汀类药对特定癌症没有影响,不 同他汀类药也不影响癌症发生危险性。 6.糖尿病糖尿病 l在2008年一项评价瑞舒伐他汀干预试验报道,用瑞舒伐他 汀治疗时糖尿病的发生率增加。 l荟萃分析显示在试验中用他汀类药物糖尿病发生的风险老 年受试者最高。 l尽管一般他汀治疗和强化他汀治疗伴随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略微增加,当比较他汀类药物与有些其它已知增加糖尿病 风险心血管药物,例如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