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处理_第1页
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处理_第2页
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处理_第3页
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处理_第4页
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眼外伤后晶体破 裂, 残存的皮质及囊膜变混浊称为后发性 白内障(after cataract)或继发性白内障 (secondary cataract)。由于现代白内障 囊外摘除术技术的提高,特别是超声乳 化手术的开展,皮质残存性后发障已相 当少见。现代后发性白内障主要指白内 障术后后囊膜的混浊12(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PCO)。 DJ, Apple等人报告成人白内障术后后发障 的发生率为7%53% 3 ,在儿童几乎为 100%。白内障术后后发障发生的时间长短 不一,从3个月至4年不等,平均为术后26 个月。Moisseiev

2、等认为,后发障的发生有 两个高峰,分别为术后1年和3年。术后5年 出现后发障的机会为18.4%50%4。一般年 龄越大发生率越低。无晶状体眼后发障的 发生率高于人工晶体眼。 EJ Hollick 等人报告术后2年植入水凝胶晶 体者PCO发生率为63%,PMMA为46%,硅 凝胶为17%5。FH Oner等人报告植入丙烯 酸折叠人工PCO发生率为8.7%,植入 PMMA晶体PCO发生率为24.7% 6 。H Hayashi等人报告植入PMMA晶体行YAG激 光后囊膜切开者显著高于硅凝胶组(5.7%) 和丙烯酸组(2.7%)7。总之,诸家报告 结果不一,但似乎PCO的发生率较先前的 后发障要低,可

3、能与手术技术的改进有较 大关系。 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生,成为成纤维 细胞;虹膜根部和睫状体色素细胞沿成 纤维细胞所形成的纤维蛋白网架向后囊 增生;术后炎症的刺激和渗出;免疫复 合物的作用等也可能参与此过程12 晶体泡形成于胚4.5mm时,由视泡表面的外胚叶 细胞分化形成晶体板(lens plate)。晶体板内陷, 形成晶体泡(lens vesicle)。晶体泡一旦脱离表 面外胚叶,立即开始分化,晶体泡前壁细胞来自 晶体板的周围部分,终身保持其上皮特性,形成 前囊下上皮细胞,为一层立方上皮;晶体泡后壁 细胞源于晶体板的中央部分,分化为晶体原始纤 维,构成晶状体的胚胎核;晶体泡前后壁交界处 的细

4、胞为晶体赤道部细胞,终生不断生长,由于 细胞细长,习惯上又称晶体纤维1 1、Elschnig珍珠小体:是后发障的一种形式, 1901年Hirchberg首先观察到,1911年Elschnig 给予详细描述,于是称为Elschnig珍珠小体。 为残存的晶体赤道部细胞沿后囊向后迁移,形 成大的气球状细胞(Wedl细胞)。游走的上皮 细胞缺乏邻近细胞的生理性接触抑制,在无控 制下增生,重叠堆积。呈透明的空泡状,圆形 或椭圆形,多如气球或肥皂泡,如葡萄或青蛙 卵成堆出现。 可在术后数日出现,多数 在术后1个月出现。最出 发生在撕脱的晶状体囊边 缘,以后逐渐增多,可占 居整个瞳孔区,常伴有虹 膜后粘连。

5、视力下降程度 与珍珠小体的多少有关。 赤道部细胞是珍珠体后发 障的主要来源,当然前囊 膜上皮细胞不能被完全除 外与珍珠体形成有关39。 2、后囊膜纤维化 白内障术后仍然附着在前囊膜下残留的晶状体上 皮细胞分化为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这些成 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并游走到后囊膜上形成细胞 镶嵌样改变。它们分泌细胞基质成分和碱性板 层素样物质。成纤维细胞收缩导致后囊膜上许 多纤细皱褶形成,此阶段后囊混浊轻微,直到 上皮细胞游走到视区才发生明显的视力减退。 上皮细胞进一步增生,后囊膜上形成多层细胞, 伴随细胞外基质的进一步分泌,形成白色纤维 化混浊,致密的细胞镶嵌样改变增加后囊膜皱 褶的范围,使视力进一步

6、降低2 3、前囊膜混浊 前囊膜混浊与前囊下上皮细胞增生有关。 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化为成纤维细胞样细 胞也引起前囊膜的混浊,只是前囊膜混 浊远离视区因而不具有临床意义。通常 前囊膜收缩是向心性的,引起前囊膜孔 皱缩,少数前囊膜纤维化表现为前囊膜 离心性收缩使前囊孔扩大。 报道中提到不同生物材料的人工晶状体 引起上皮细胞增生反应的程度不同。 Alcon 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后, 很少引起纤维化,甚至完全没有上皮细 胞增生。而PMMA材料的人工晶体植入 后,多数会发生中等程度纤维化23。 4、Soemmering环 1828年Soemmering首先注意到,残留的 前囊膜切缘纤维化并附着在

7、后囊膜上, 残留的皮质和上皮细胞都被局限在封闭 的结构中,而赤道部细胞仍然保留增生 和分化为晶状体纤维的能力,形成环形 混浊。 临床上可见瞳孔区有一透明的薄 膜,周边为混浊的环,形如戒指,隐藏 于虹膜后。可激发炎症和青光眼。由于 Soemmering环位于晶状体周边部,通常 视力不受影响10。 Soemmering环 5、残余晶状体囊 手术或外伤后残余的晶状体囊可在瞳孔 区呈现白色机化组织。膜的厚度和坚硬 度不一致。晶状体囊有时发生皱褶,增 生活跃的前囊上皮细胞覆盖后囊时,后 囊明显混浊,影响视力3。 1、晶状体皮质及上皮细胞残留对后发障的 影响 有研究表明白内障术后残留的皮质中含有 能分裂的

8、细胞成分。它们能增生、迁移引 起后发障。在多数纤维化后发障病例中, 都发生了赤道部晶体细胞的代谢性转化, 并向晶状体后囊部迁移,最终变成纤维细 胞。 现代白内障手术中的水分离技术可有效 地去除晶状体的皮质及赤道部晶状细胞, 从而使后发障的发生率降低。但不能完 全去除前囊下的上皮细胞。前囊下上皮 细胞通常倾向于原位纤维化,不发生迁 移,因此它们不是经典后发障发病学上 的主要病因。总之,应尽可能的去除晶 状体皮质和细胞3。 2、前囊膜撕囊口大小对PCO的影响 撕囊口大小对PCO也有影响。理想的环 形撕囊其直径应略小于人工晶体光学面 直径,前囊的撕囊边缘覆盖整个人工晶 体光学面外周,使囊袋围绕在人工

9、晶体 周围形成稳定的支持,并使包含有人工 晶体的囊袋内部与外部的房水隔离开来。 这种闭合系统增加屏障作用的有效性, 保护囊袋内环境免受房水中一些潜在因 素,尤其是一些巨分子物质、炎症介质 的影响,是有效预防和控制PCO的方法。 前囊膜切开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提供 了一种刺激,过去认为前囊膜去除越多 上皮细胞也去除月多,进而减少PCO的 危险。目前认为前囊膜开口越大,上皮 细胞失去接触抑制释放的就越多,就会 有越多的细胞增殖游走到后囊膜上。 环形撕囊口越大,撕囊口边缘部分或全 部离开人工晶体光学面,与后囊膜接触 增多,使游走到后囊上的上皮细胞增多。 根据撕囊缘是否位于人工晶体光学区。 可有两种类

10、型的PCO产生。大环形撕囊, 撕囊缘完全离开光学中心,术后2周后囊 膜上即可见皱褶,随时间推移,皱褶逐 渐明显,3个月时大部分病人后囊膜皱褶 严重,晶状体上皮细胞环绕皱褶,PCO 相对严重。而小撕囊口后囊皱褶少见 (4%)。 术后1年,大环形撕囊66.2%可见PCO, 而小环形撕囊32.7%后PCO。由于后囊膜 皱褶,使得前囊膜与后囊膜接触,前囊 下上皮细胞比较容易形成纤维化。当大 环形撕囊偏心时,在人工晶体光学面将 前后囊分开侧可以见到薄层晶状体上皮 细胞不伴后囊皱褶,而前后囊接触侧则 可见前囊纤维化,后囊皱褶形成,由此 可见晶状体上皮细胞游走到后囊上通过 两条通路,一是通过赤道部,二是直接

11、 源于前囊膜。 但也有人认为,大的环形撕囊,易形成 前后囊膜粘连,可有效地封闭细胞与介 质于Soemmering环内。因而认为两种环 形撕囊都是有效的。进来的报道似乎小 的环形撕囊同时植入直角切削缘人工晶 体可降低PCO的发病率3。 3、人工晶体位置对PCO的影响 囊袋内固定的人工晶体对PCO的发生率有明显 的降低作用。囊袋内固定使人工晶体与后囊最 大程度的接触可加强人工晶体的屏障作用。当 人工晶体的一个襻位于囊袋外时,其光学面不 能与后囊很好的接触,存在一个潜在的间隙, 为上皮细胞的增生留下了通路。人工晶体固定 襻与光学区成一定角度,可帮助光学区更好地 与后囊接触。从而加强其屏障作用。但如果

12、手 术时过量的残留皮质,不管人工晶体光学面如 何设计, 不能阻止细胞大量向视区发展。 4、人工晶体材料对PCO的影响 当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囊袋和晶状体上皮细 胞是直接与人工晶体接触的眼组织。所引起的 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轻微,囊膜混浊及囊膜收 缩较轻代表囊膜生物相容性高。疏水性人工晶 体如聚羟乙基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硅 凝胶晶体组织相容性相对低,可引起上皮细胞 增生,导致前囊膜下白色纤维化样混浊,妨碍 周边眼底的观察。而亲水性材料,则不引起纤 维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有报道表明PMMA,硅凝胶(silicone), 丙烯酸酯(acrylic)3种材料人工晶体植 入后,PCO的发生

13、率不同。可折叠式的 丙烯酸酯人工晶体能明显降低后囊混浊 的发生率,而植入PMMA和硅凝胶晶体 者,PCO的发生无显著差异。Nagata认为 人工晶体表面粘附性与后囊混浊的发生 有关,而表面粘附性能是有晶体的材料 性能所决定的,表面粘附性不仅使晶体 的前后囊膜与人工晶体紧密相贴,而且 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阻止其移 行。 Hayashi用 3种设计相似且都植入于囊袋内 的人工晶体,比较术后2年Nd:YAG激光 后囊切开率,发现PMMA晶体激光切开 率为30.4%,硅凝胶为5.7%,丙烯酸酯为 2.7%,显然PCO与人工晶体光学面材料 相关。丙烯酸酯对晶状体囊有较强的粘附 力,可减少后囊膜混浊

14、的发生率,且表面 粘附性比PMMA材料高3倍,但硅凝胶晶 体也有较低的PCO发生率,并不具备丙烯 酸酯的粘附性,因而似乎不能完全用生物 材料与后囊膜粘连抑制PCO的发生来解释。 5、人工晶体设计对PCO的影响 实验研究表明光滑圆弧形边缘的人工晶 体,可使一些增生的上皮细胞沿着人工 晶体后缘与后囊之间逐渐移行到后囊上。 目前主要使用一种直角方边设计的人工 晶体来阻止残余细胞的长入。方形边缘 设计的人工晶体可为预防PCO提供第二 道防线。 人工晶体襻与光学部的角度,襻的形状 及质量均会影响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移行 和分化。Wesendahl认为襻与光学部的夹 角要大于100才能使人工晶体光学面与后 囊膜相贴,起到抑制上皮细胞移行的作 用。 近来更有人发现囊膜张力环可预防囊膜 混浊的发生。 6、药物对PCO的影响 目前有关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