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范文_第1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范文_第2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范文_第3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范文_第4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范文【教材分析】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

2、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教学目标】1. 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古诗。【重点难点】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具准备】1.学生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2.学生收集牛郎织女和

3、嫦娥奔月的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乞巧)明确单元导语要求1.第八组的整组课文都是有关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的,请大家齐读121页导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预设:民间故事可引发想象。(师简述神话、传说的由来)本组课文与神话、传说有关,可感受古人想象的丰富。课外可阅读相关书籍。2.是的,这些神话、传说流传深远,古人许多诗词中都有描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一、积累展示,激起兴趣1.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还知道有哪些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吗?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咱们共同来背背吧。(清明元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也是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乞巧。3. 板书课题,齐读

4、课题。(提醒乞的写法:乞字中间少一横,与气区别。两个第三声的字连在一起,前面的字要读成第二声。)4. 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乞巧的意思?(生借助注释回答古代节日七夕节,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5. 学习资料袋关于乞巧习俗的介绍。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古诗,自由朗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2.检查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2)识记生字。谁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提示:翘舌音:烛形近字:宵霄(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汇报(宵是晚上,霄是天空)3.谁来读读这首诗?师指名读诗。4.读出节奏。(1)读古诗讲究停顿

5、,请你在停顿的地方画出/。试着按自己停顿的方式读读这首诗。(2)指名读,纠正,出示画好节奏的古诗。齐读。三、合作探究,体会意境1.结合古诗下边的注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师生共同研究古诗的意思。(1)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A.汇报:七夕今宵指的是哪天的晚上?B.碧霄是什么样的吗?(课件出示:碧霄的画面)谁能说说这是什么天空?(碧霄指的是浩瀚无际的天空,在浩瀚无际的夜空,有一条银河,又叫天河,天河的两边有两颗特别明亮的星星,一颗是织女星,一颗是牛郎星,两颗星星遥遥相对。C.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这两句诗连起来说就是?(七月七日这一天晚上,人们纷纷抬头看看浩瀚无际的天空,因为

6、牛郎织女将会在这一天渡过银河来鹊桥相会。)D.这两句诗包含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你们知道是什么故事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穷小伙子,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人们都叫他牛郎。一天,天上的织女和她的姐妹们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认识了织女,二人相互喜欢,于是织女偷偷留在了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两个人结婚之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可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王母娘娘知道,王母娘娘很愤怒,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牛郎上天无路,老牛告诉他,只要用它的皮做成鞋,就可以飞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去

7、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谁知道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分开在两岸,只能相对流泪哭泣。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E.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古诗,让我们带这种心情再读一读这首诗吧。(2)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A.家家什么意思?为什么乞巧要望着秋月呢?我们来看看古代人是怎样过乞巧节的?因为古人过乞巧节最普遍的乞巧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七月七日这一天晚上,少女们相聚在一起,摆上时令的瓜果精美的点心,朝天拜祭,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

8、,穿针乞巧,祈祷祈福。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C.所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两句诗连起来就是?(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的人们,对月穿针,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 所穿的红线都用了无数条。)D.同学们真会学习,那么谁又能够把句子意思连起来,完整而有感情地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呢?E.所以每一条红丝代表了人们的一个美好心愿。那么她们有什么心愿呢?他们在对月穿针时,心里会乞求写什么吗?有一首乞巧歌是这样说的: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F.拓展:a.同学们能想象她们心里可能会乞求些什么吗?(乞富、乞子、乞健康、乞平安)b.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和梦想,你们心里最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今年七月七日的你也过乞巧节,你会乞求什么呢?(学生说)四、背诵古诗1.过渡语:这首诗真美,可以带给我们这么多美好的想象,同学们想不想把它读好?老师也想读,那么请同学闭上眼睛,看看你在老师的朗读中想到了什么画面?(你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2.指导朗读古诗。(自读、指名读、男女合作读)3.背诵古诗。(自背、指名背、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