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林《鱼我所欲也》说课稿和话题研讨_第1页
刘占林《鱼我所欲也》说课稿和话题研讨_第2页
刘占林《鱼我所欲也》说课稿和话题研讨_第3页
刘占林《鱼我所欲也》说课稿和话题研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鱼我所欲也说课稿贺兰三中 刘占林【教学理念 】课文是一篇历来传诵的名篇,出于儒家经典著作孟子。这样的经典文章,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此外,课文的作者孟子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时代,今天的学生读起他的文章来,难免会对其人其文有一种隔膜感。这些都增加了本课的教学难度,但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在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上已有一定积累,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还是能够很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诵读,形式多样,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文意文旨,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 本文作为一

2、篇说理散文,孟子在文中阐述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舍生取义”。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而并非将真理直接放到学生的手里。另外,对于这个观点的现实教育意义,让学生理解是较难的。所以,在落实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现实,进行适当的拓展迁移,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教学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语言的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的特色。 2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把握孟子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理解课文所阐述的“舍生取义”的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材分析】 课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提出在

3、“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简要分析如下:在第1段中,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呢?接下来的第2、3两段,作者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证的。第2段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第3段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不过,上面的论证只是讲道理。为了使这种道理更令人信服,更容易被人接受,作者接着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第4段举“行道之人”和“乞人”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第

4、5段又举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通过这种对比,既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所以,作者警告说:“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可耻之事不是可以罢休了吗?这可以看作是本文的结论。 【教学创意】 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孟子的作品,如何让学生初步理解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的主要特点呢?我认为注重朗读,进行朗读的指导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明白长句、难句的正确停顿,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课文中排比句、骈

5、句、反问句对增强气势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读出气势,读出感情来。 基于以上考虑,我的课堂教学是这样设计的:一是朗读细心,感知文意。其中有三个小环节,包括范读课文知停顿、自读课文明句义、朗读指导察情感;二是品读细致,掌握结构。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分析、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指出让学生运用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从基本结构、论证方法等方面来掌握课文的结构;三是扩读细腻,树立价值。老师在这个步骤里,先要和学生对孟子所提倡的“义”进行价值探讨,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时代局限性,其后适当的展开,联系现实,赋予“义”以新的时代内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老师运

6、用多媒体播放文天祥宁死不降元、夏明翰英勇就义、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的画面,并且配音读过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夏明翰的就义诗,以及简单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应具有的美好品德“舍生取义”。而这个观点,却是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来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鱼我所欲也,看作者是如何提出并论述这个观点的。 二、朗读细心,感知文意 1范读课文知停顿 出示幻灯片一:(略) 出示幻灯片二:(略) 2自读课文明句义 老师在这一环节中,指导学生朗读课下的注释,结合注释掌握句子的意思。对于疑难的地方,让学生提出来,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出示幻灯片三:(略) 3朗读指导察情感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

7、排比句、反问句、骈句,读一读,分别体会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老师可给出示例:如第二段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三、品读细致,掌握结构 1析文章结构 老师应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的中心论点是哪句话?作者认为在什么时候需要这样做? 为什么要舍生取义,作者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讲清楚的? 光讲道理是很抽象的,作者为了让人信服他的观点,接下来又是如何论述的? 通过讲道理,摆事实之后,作者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一边归纳一边板书:(略) 2析论证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说出课文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可能对比喻论证

8、难以领会。老师要先引导学生分析“鱼”“熊掌”分别比喻什么,再来从“鱼”和“熊掌”的比较中得出“义”与“生”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正是运用了比喻论证,从而形象地说明了“义”高于“生”的道理。 四、扩读细腻,树立价值 1理解孟子所强调的“义”的内涵。 (在这个问题上,老师要让学生明确: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儒家的政治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者所强调的“义”是儒家的道义,这是他的时代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苛责古人,要认识到,在两千多年前作者能有这样的抱负,是难能可贵的。) 2扩展阅读: 出示幻灯片四:(略) 老师小结: 在今天,我们所说的“义”应指祖国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了祖国的强

9、盛,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和谐,我们更要发扬“舍生取义”的精神。 五、课堂结束语 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洒脱,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都把它奉为行为的准则。两千多年来,舍生取义的“义”被不断赋予着新的时代内涵,愿孟子倡导的舍生取义的精神,在我们新时代中发扬光大! 【教学反思】 这堂课,是否算得上一次原滋原味的文言文教学,我还不知道。因为现在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两个热门话题的讨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第一,文言文的教学是背读在前还是分析在前。传统的文言教学模式是重背读在前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意义先不去讲,先读个滚瓜烂熟再说。我们知道,鲁迅先生小时候在三味书屋时的读书生活,就是以背读为主的。在这堂课上,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印象,我尝试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有老师的范读,有学生的自读、指名读、齐读等,以期待逐步提高学生的古文语感。 第二,文言文的教学是以文言言字词积累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