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护理-课件_第1页
心脏骤停的护理-课件_第2页
心脏骤停的护理-课件_第3页
心脏骤停的护理-课件_第4页
心脏骤停的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脏骤停的护理 内 容 心脏骤停的定义 心脏骤停的病因 心脏骤停的类型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急救护理 定 义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 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 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 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 回应,压迫眶上、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 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 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可判定 病人已有心跳骤停。 病 因 缺O2。 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其他的电解质异常。 低温/体温过高。 低血容量。 低血糖/高血糖。 药物。 心包填

2、塞。 肺栓塞。 冠状血管栓塞。 气胸,哮喘。 心脏骤停的类型 1.心室颤动(室颤) 2.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身节律 3.心脏(室)停顿 1.心室颤动(室颤) 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颤动,心电图 上可见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连续而不规则 的室颤波,频率达200400次/分。室颤多见于 心脏骤停严重缺血或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室 颤室心脏骤停最常见的类型,而且复苏成功率 最高,尤其是室颤波粗大且快速时。 2.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身节律 心室肌呈断续慢而微弱的不完全性收缩,频 率多在20-30次/分以下,虽然心电图上有间断 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但 听不到心音,扪不到脉搏,亦称为“电

3、-机械分 离”,多是心肌严重损伤的后果,复苏不易成 功,预后颇差。 3.心脏(室)停顿 心脏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心电图上没有P- QRS波群或仅有P波。多见于麻醉、外科手术 及某些内科严重情况时,复苏成功率亦较室 颤为低。 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 为4个时期: 前驱期 发病期 心脏停搏期 死亡期 1.前驱期 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 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如心绞痛、气急或心 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 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源性猝死所特有,而常 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有资料显示50% 的心源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内曾求诊过, 但其主诉常不一定与心脏有

4、关。在医院外发 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 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但前驱症状仅提示 有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而不能识别那些发 生心源性猝死的亚群。 2.发病期 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 小时。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 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等。 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源性, 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从心脏猝死者所获得的连续心电图记录 中可见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 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早搏的恶化升级为最常见。猝死于心室 颤动者,常先有一阵持续的或非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

5、。这些 以心律失常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清醒并在日常活动中, 发病期(自发病到心脏骤停)短。心电图异常大多为心室颤 动。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 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其发病期长。在临终心血管改变前 常已有非心脏性疾病。心电图异常以心室停搏较心室颤动多 见。 3.心脏骤停期 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和体征如下: 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意识突然 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生于心 脏停搏后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呼吸断续,呈 叹息样,以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 内;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秒后;瞳孔散大, 多在心脏停搏后

6、3060秒出现。但此期尚未到生物学 死亡。如予及时恰当的抢救,有复苏的可能。 在医院或加强监护病房可立即进行抢救的条件下,复苏的成功率 主要取决于病人在心脏骤停前的临床情况:若为急性心脏情况或 暂时性代谢紊乱,则预后较佳;若为慢性心脏病晚期或严重的非 心脏情况(如肾功能衰竭、肺炎、败血症、糖尿病或癌症),则 复苏的成功率并不比院外发生的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高。后者 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时心电活动的类型,其中以室性心 动过速的预后最好(成功率达67%),心室颤动其次(25%), 心室停顿和电机械分离的预后很差。高龄也是影响复苏成功的一 个重要因素。 4.生物学死亡期 心脏骤停向生物学死亡的

7、演进,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心电活动 的类型和心脏复苏的及时性。心室颤动或心室停搏,如在46 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则预后很差。如在8分钟内未予心肺复 苏,除非在低温等特殊情况下,否则几无存活。从统计资料来 看,目击者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和尽早除颤,是避免生物学死 亡的关键。心脏复苏后住院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 统的损伤。缺氧性脑损伤和继发于长期使用呼吸器的感染占死 因的60%,低心排血量占死因的30%,而由于心律失常的复发 致死者仅占10%。急性心肌梗死时并发的心脏骤停,其预后取 决于为原发性抑或继发性:前者心脏骤停发生时血液动力学并 无不稳定;而后者系继发于不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因而,

8、原发性心脏骤停如能立即予以复苏,成功率可达100%;而继 发性心脏骤停的预后差,复苏成功率仅30%左右。 检查 心电图表现 1.心室颤动或扑动,约占91%; 2.心电机械分离,有宽而畸形、低振幅的QRS,频率2030 次/分,不产生心肌机械性收缩; 3.心室静止,呈无电波的一条直线,或仅见心房波。心室颤 动超过4分钟仍未复律,几乎均转为心室静止。 诊 断 1.神志丧失。 2.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3.叹息样呼吸,如不能紧急恢复血液循环,很快就停止呼吸。 4.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以至消失。 急救措施 1、首先要将患者摆放在正确的体位,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若要在床上进行抢救,应在

9、患者背部垫以硬板。施救者位于 患者一侧,两腿与肩同宽,跪贴于(或站立于)其肩、胸部旁。 2、解开患者衣物暴露前胸。 3、打开口腔,若有异物,将病人头部偏向一侧,用手指钩 出,有义齿松动也应取出。 4、开放气道,可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实施抢救者将一 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中指 抬起下颌,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一至八岁儿童 头后仰程度为下颌角与耳垂连线与地面成60度角,婴儿则成 30度角。 5、判断是否有呼吸,将脸颊靠近患者口鼻约3厘米,用 眼观察胸部是否起伏,耳听是否有呼吸声,面颊感觉有无 呼吸气流,判断时间510秒钟,无呼吸准备人工呼吸。 6、人工呼吸,对成

10、人与儿童患者常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对口不能张开、口部受伤者可用口对鼻呼吸法;婴儿因口 鼻小,吹气时用口对口鼻法。 7、检查脉搏,成人与儿童触摸颈动脉,婴儿触摸肱动脉, 用510秒钟判断有无脉搏,无脉搏立即胸外心脏按压。 8、胸外心脏按压 部位:成人与儿童按压部位为胸骨下1/2处,婴儿为胸部正中紧 贴乳头连线下方水平处; 方式:成人儿童可以双手掌根重叠方式按压,掌根横轴与胸骨 长轴方向一致,儿童也可用单手掌根按压,婴儿则用中指与无名 指的指尖按压; 方法及深度:按压时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于胸骨,以髋关 节为支点,用上身重量用掌根将胸骨下压45厘米(儿童为34厘 米,婴儿为23厘米,均约为胸廓

11、前后径的1/31/2),按压后放松, 但掌根不要离开胸部,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相等。 按压频率与吹气比例:以100次/分钟的频率按压,节律 要均匀,每按压30次后吹气2次为一个循环。 按压时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及面色,约2分钟完成5个循 环的按压与吹气,然后用510秒钟检查脉搏及观察循环 征象,期后每2分钟检查1次。若患者仅有脉搏而无呼吸, 应以每分钟12次的频率进行人工呼吸。 预后 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患者,及时地评估左心室的功能非常重 要。和左心室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左心室功能减退的患者 心脏骤停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反应较差, 死亡率较高。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原发性心室颤动,为非血流动力学异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