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 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 多层多跨框架在一般竖向荷载作用下侧移是比较小的,可作为无侧移框架按力矩分 配法进行内力分析。由精确分析可知,各层荷载对其他层杆件内力影响不大。因此 ,在近似方法中,可将多层框架简化为单层框架,即分层作力矩分配计算。 上述两点即为分层计算法的基本简化假定。 第2页/共49页第1页/共49页 分层计算所得梁弯矩即为最后弯矩,但是必须将上下两层所得同一根柱子的内力 叠加,才能得到柱的内力,因为每一根柱都同时属于上下两层。 第3页/共49页第2页/共49页 分层法计算简 图 第4页/共49页第3页/共49页 精确分析表明,荷载只对同层杆件内力影响
2、很大,而对其他层影响很小。 假定:1、无侧移 2、各层荷载对其他各层杆件内力无影响 计算时候,假定上下柱远端均为固定,实际上除了底层柱外,其他均为弹性支撑,故为 了减小误差。特意作如下修正: 1、上层各柱线刚度乘以0.9加以修正。梁不变梁不变 2、除底层柱外除底层柱外,各柱传递系数修正为1/3。梁不变梁不变 计算结果中结点上弯矩可能不平衡,但是误差不会太大,可以不再计算,也可以为 提高精度,再进行一次弯矩分配。 第5页/共49页第4页/共49页 2 1 5 3 4 适用条件:无节点线位移的结构。 第6页/共49页第5页/共49页 3 1 5 2 M z1 4 第7页/共49页第6页/共49页
3、3 1 5 2 M z1 4 第8页/共49页第7页/共49页 1 3 2 2 114i z i z 121 5i z 15 21 i z124 4i z 151 1 13i z 13 114i z 4 第9页/共49页第8页/共49页 1 3 2 2 114i z -1i z 121 1/2 5i z 15 21 i z124 4 1/2 i z 151 1 13i z 13 0 114i z 4 第10页/共49页第9页/共49页 弯矩分配法注意事项 第11页/共49页第10页/共49页 A 7.50m5.60m 3.80m4.40m q=2.8kN/m q=3.8kN/mq=3.4kN/
4、m (7.11 ) (4.21 ) (4.21)(1.79 ) (4.84) (12.77) (7.63 ) (10.21 ) (9.53) (3.64 ) BC D EF G HI (括号内数字为线刚度相对值) (i=EI/l) 第12页/共49页第11页/共49页 A 7.50m5.60m 3.80m4.40m (7.11 ) (4.21)(4.21)(1.79) (4.84) (12.77 ) (7.63)(10.21 ) (9.53) (3.64) BC D EF G HI 上层各柱线刚度0.9,然后计算各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 (i=EI/l) 0.9=3.7890.9=3.789 0.
5、9=1.611 第13页/共49页第12页/共49页 0.33 2 (3.789)(3.789)(1.611) (7.63)(10.21 ) DEF GHI 0.6680.3530.472 0.17 5 0.864 0.13 6 -13.125*+13.125*-7.317*+7.317* 8.678 4.358 4.384-6.332 -0.995 -3.161 -2.482-3.319 -1.230 -1.241-1.660 0.829 0.412 0.414 1.434 0.226 0.717 -0.399-0.534 -0.198 - 0.20 0 - 0.26 7 0.13 3 0.
6、06 6 0.23 1 0.03 6 0.06 7 0.11 5 - 0.06 4 - 0.08 6 - 0.03 2 15.045-13.585 -1.460 -4.836 4.836 0.733 -0.733 1.612-0.487-0.244 第14页/共49页第13页/共49页 ABC DEF GHI 0.34 8 0.466 0.18 5 0.3080.413 0.15 6 0.12 3 0.709 0.20 2 0.08 9 -17.813*+17.813*-8.885*+8.885* 8.301 -1.529 0.713 -1.167 0.078 -10.417 4.150 0.
7、356 -0.334 -3.058 0.039 -0.036 18.930 -1.459 -0.169 -0.018 -1.736 -3.150-6.299 -4.100-2.050 0.7271.453 -0.447-0.224 -0.0790.159 -0.049 -15.825 1.924 6.199 0.532 0.058 3.925 0.283 0.031 3.609 6.789 -0.791 -1.795 0.414 0.045 0.182 0.020 -1.221 -0.133 -0.015 -1. 369 -0.589 -1. 336 3.395 -0.868 -0.668 -
8、0.196- 0.456 1.203 1/31/2 第15页/共49页第14页/共49页 -4.836 6.039 15.045 13.585 -1.916 -10.417 5.221 18.930 -15.825 -1.856-1.736 -1.336 -0.829 -1.924 3.395 6.789 -0.868 -0.668 0.929 -0.929 各层叠加后的各层叠加后的M 图图 第16页/共49页第15页/共49页 ABC D EF GHI 计算值 误 差 (%) 精确值 3.395 82.5% 1.860 -1.868 12.5% -1.660 -0.668 -48.2% -1
9、.290 5.221 9. 5% 4.770 6.789 29. 3% 5.250 -10.417 4% 10.020 19.930 -2.5% 19.410 -15.825 7.3% -14.750 -1.856 -21% -2.350 -1.736 -24.8% -2.310 1.924 -44.1% 3.440 -0.829 -48.5% -1.610 -1.336 -27% -1.830 6.039 1 5% 5.250 -4.836 -7.9% -5.250 15.045 -3.1% 15.530 -13.585 11.6% -12.170 -1.916 -43% -3.360 0.
10、733 -57.1% 1.71 -0.929 -45.7% -1.710 分析结论:1)梁的误差较小; 2)柱的误差比较大。 第17页/共49页第16页/共49页 A 8.00m6.00m 3.80m4.40m q=4.8kN/m q=1.8kN/mq=2.4kN/m (6.11 ) (4.21 ) (4.21)(2.00 ) (4.84) (10.77) (5.63 ) (8.21) (10.53) (5.00 ) BC D EF G HI (括号内数字为线刚度相对值) (i=EI/l) 第18页/共49页第17页/共49页 框架所受水平荷载主要是风力和地震作用。将在每个楼层上 的总风力和总
11、地震作用分配给各个框架,将结构分析简化为平面 框架分析。 第19页/共49页第18页/共49页 受力和变形特点 各杆弯矩图呈直线,有反弯点 (弯矩图中弯矩为零的点,变形图中凸凹曲线的拐点) 同层各节点位移相同(忽略梁的轴向变形) 水平荷载作用下 框架的弯矩图 水平荷载作用下 框架的变形图 第20页/共49页第19页/共49页 假定条件 将水平荷载化为节点集中力; 假定横梁为刚性梁,梁柱线刚度比很大, 节点角位移 ,各节点只有侧移,同层 各节点水平位移相等; 底层柱反弯点在距底端2/3h处,上层各柱 反弯点在柱高1/2处。 0 第21页/共49页第20页/共49页 计算方法 根据各楼层水平荷载计
12、算出各层总剪力; 将某层总剪力按该层各柱的抗侧移刚度分配给该层各柱; 将各柱分配到的剪力作用到反弯点位置,计算柱端弯矩; 根据节点平衡求出梁端弯矩之和,并按左右梁的线刚度进行分配。 n js sFj FV Fj jk jk jk V d d V 2 12 j ck jk h i d 3 1 11 h VM k t kc 3 2 1 11 h VM k b kc 2 j jk b cjk t cjk h VMM d c u c r b l b l b l b MM ii i M d c u c r b l b r b r b MM ii i M 第22页/共49页第21页/共49页 计算方法 梁
13、端剪力 柱的轴力 lMMVV l b r b l b r b /)( )( l ib r ib n i i k VVN 第23页/共49页第22页/共49页 需注意的问题 适用条件:梁的线刚度与柱的线刚度之比大于3时,可用反弯点法计算; 对于层数不多的框架,误差不大; 对于层数较多的框架,由于柱截面加大,梁柱相对线刚度减小,此时误差较大。 第24页/共49页第23页/共49页 第25页/共49页第24页/共49页 当同层各柱h相等时 ,各柱抗侧刚度d 12ic/h2,可直接用ic计 算它们的分配系数。 这里只有第3层中柱 与同层其他住高不同 ,作如下变换即可 采用折算线刚度计算 分配系数。 折
14、算线刚度 6 . 12)3 .20/16()5 . 4/4( 22 iic 第26页/共49页第25页/共49页 第27页/共49页第26页/共49页 当框架的高度较大、层数较多时,柱子的截面尺寸一般较大,这时梁、柱的线刚 度之比往往要小于3,反弯点法不再适用。如果仍采用类似反弯点的方法进行框架 内力计算,就必须对反弯点法进行改进改进反弯点(D值)法。 基本假定基本假定 假定同层各节点转角相同;承认节点转角的存在,但是为了计算的方便,假定同层各节点 转角相同。 假定同层各节点的侧移相同。这一假定,实际上忽略了框架梁的轴向变形。这与实际结构差别不大。 优点: 1、计算步骤与反弯点法相同,计算简便
15、实用。 2、计算精度比反弯点法高。 缺点: 1、忽略柱的轴向变形,随结构高度增大,误差增大。 2、非规则框架中使用效果不好。 修正内容: 柱侧移刚度D值 柱反弯点高度比 第28页/共49页第27页/共49页 2 12 h i D c 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 表 柱侧移刚度的修正柱侧移刚度的修正 柱抗侧移刚度柱抗侧移刚度 值反映:梁对柱的约束能力越强, 柱抗侧移刚度越接近 2 /12hic 第29页/共49页第28页/共49页 柱反弯点位置的修正 (1)标准反弯点高度比y0 (2)上下层梁线刚度比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修正系数y1 (3)上下层高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修正系数y2, y3 hyyyyyh)(
16、 3210 上下梁刚度变化时 反弯点高度比修正 上下层高变化时 反弯点高度比修正 规律:反弯点偏向柱端节 点约束刚度较小的一侧。 第30页/共49页第29页/共49页 第31页/共49页第30页/共49页 第32页/共49页第31页/共49页 第33页/共49页第32页/共49页 第34页/共49页第33页/共49页 框架侧移主要由水平荷载引起,规 范对层间以及顶点位移的大小限制 ,故需要计算层间位移以及顶点位 移。框架侧移主要由两部分变形组 成: 一根悬臂柱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可 以分别计算弯矩作用和剪力作用引 起的变形曲线,二者形状不同,如 图虚线所示。 由剪切引起的变形形状愈到底层, 相邻
17、两点间的相对变形放大,当q向 右时,曲线凹向左。(剪切型)(剪切型) 由弯矩引起的变形愈到顶层,相对 变形愈大,当q向右时,曲线凹向右 。 第35页/共49页第34页/共49页 第36页/共49页第35页/共49页 只考虑梁柱弯曲 产生的侧移,梁 柱弯曲变形由VA 、VB 引起,剪切 型变形曲线, 只考虑梁柱轴向 变形的侧移,柱 轴向变形由NA、 NB合成的M引起 ,弯曲型变形曲 线, 框架总变形由弯 曲变形和剪切变 形两部分组成, 层数不多的框架 ,可以忽略轴向 变形引起的弯曲 变形,高度较大 时候,两者均要 考虑。 一般而言,总的 侧移曲线仍以剪 切型为主。 第37页/共49页第36页/共
18、49页 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 抗侧刚度D值的物理意义是单位层间侧移所需的层剪力(该层间侧移是梁柱弯曲变 形引起的)。 当已知框架结构第j层所有柱的D值位及层剪力后,可得近似计算层间侧移的公式 V D ij Pj M j D V 各层楼板标高处侧移绝对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顶点侧移即所有层(n 层)层间侧移之总和。 n i M i M n j i M i M j j 1 1 顶点侧移 层侧移 第38页/共49页第37页/共49页 求图所示三跨12层框架内杆件弯曲产生的顶点侧移n及最 大层间侧移j,层高h400cm,总高H400124800cm ,弹性模量E2.0104MPa。各层梁截面
19、尺寸相同,柱截 面尺寸有四种,7层以上柱断面尺寸减小,内柱、外柱尺 寸不同,详见图中所注。 第39页/共49页第38页/共49页 第40页/共49页第39页/共49页 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对于一般框架,只有 两根边柱轴力较大,一拉一压。中柱因两 边梁的剪力相近,轴力很小。可假定除边 柱外,其他柱子轴力为零。此时,只需考 虑边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这样可大大 简化计算。 在水平荷载q(z)作用下,用单位荷载法 求出由柱轴向变形引起框架顶点的水平 位移。为了简化计算,把图所示框架边 柱轴向变形及水平位移看成连续函数。 则可得到j层侧移如下式(其中Hj为j层 楼板距底面高度):
20、j H N j dz EA NN 0 )(2 (a) 这里,N为单位水平集中力 作用在j层时边柱的轴力, BzHN j / )( (b) 第41页/共49页第40页/共49页 N是水平荷载引起的边柱内力。令水平荷载引起的总力矩为M(z),则 N=M(z)/B (c) A为边柱截面面积。假定边柱截面沿z轴呈直线变化,令 nA顶/A底 A(z)1(1n)zH A底 (d) A顶及A底分别为顶层柱及底层柱截面面积。 把式(b)、(c)、(d)代人式(a)得 j H j N j dz Hzn zMzH AEB 0 2 /)1 (1 )()( 2 底 (e) M(z)与外荷载有关,积分后得到的计算公式如
21、下: n N j F AEB HV 底 2 3 0 式中,V0基底剪力; Fn系数 。 在不同荷载形式下,V0及Fn不同。V0可根据荷载计算。 第42页/共49页第41页/共49页 Fn是由式(e)积分得到的常数,它与荷载形式有关,在几种常见荷载形式下,Fn的表达式为 : 顶点集中力 : j jj j jjjjj n R H H n H H nR R H H H H n H H n H H n Fln12 22 3 21 )1 ( 2 2 2 2 3 均布荷载: 倒三角形荷载: )1( 1 2 )2(2 ) 1( 2 1 2 )21 () 1( 3 1 )21 () 1( ln 1)2)(1(
22、)21 () 1() 1( )1 ( 1 233 23 4 j jj j jj j jj j jjj n R H H H H n R H H H H nR H H H H n R H H n H H n H H n n F ln) 1(4) 1(3) 1( 3 4 ) 1( 4 1 ) 1( 1 ln) 1(3) 1( 2 3 ) 1( 3 1 ) 1( 1 ln2) 1(4) 1( ) 1(2 3 ln)2 3 ( ) 1( 1 )2 3 (ln 2 1 1 3 2 234 5 23 4 2 3 2 jjjjj jjjj j jjj j jjj j j n RRRRR n RRRR H H n RRR n R H H nH H H H R H H n F )1 ( H H n H H R jj j 第43页/共49页第42页/共49页 Fn由式(321)得到。由式(317)计算得到 后,用下式计算第j层的层间变形: N j N j N j N j1 Fn可直接由图326查出,图中变量为Fn及Hj/H。 第44页/共49页第43页/共49页 考虑柱轴向变形后,框架的总侧移为 N j M jj N j M jj 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是弯曲型 的,顶层层间变形最大,向下逐渐减 小。而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则 是剪切型的,底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献检索步骤课程
- 中班小树叶课程
- 基础护理:病人搬运技巧与注意事项
- 秋期学校德育工作方案2025年范例
- 2024年五月制图教学元学习
- 儿科无创呼吸机的护理
- 蓝色简约工作述职报告
- 诚实守信立身之本道德讲堂教案课件宣传资料
- 员工消防培训课件
- 2025年幼儿交通安全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 机械设备租赁技术服务方案
- AB 753变频器简单操作培训(参数拷贝)
- 履带式机器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 高中美术-《“木字旁”及带“木字旁”字的写法》教学课件设计
- Unity3D游戏开发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安庆港中心港区皖河新港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厂房、仓库自然排烟开窗面积计算-
- CQI-8分层过程审核
- 太平洋保险招聘试题
- 美能在儿科的应用消化科演示文稿
- 标准 12千伏气体绝缘环网柜技术符合性评估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