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历史民俗介绍_第1页
苗族历史民俗介绍_第2页
苗族历史民俗介绍_第3页
苗族历史民俗介绍_第4页
苗族历史民俗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一.民族概况民族概况 n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 省区。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942.6万 人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名第五。其中近一半苗 族分布在贵州。贵州苗族又主要集中在黔东南苗族侗 族自治州。 n族源: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5000年前活跃于黄河下游 的蚩尤九黎部落。逐鹿大战后,蚩尤兵败被杀,部族 南迁。后来苗族先民经历无数次规模不等的迁徙。苗 族和犹太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苦难的两个民族。 二.语言与宗教 文字文字:苗族曾在“三苗”时期、明清和民国时期就有过文字,但是,由 于历代王朝对苗族的杀戳和禁止使用苗文字,加上长期迁徙,苗文字就 消失了。苗族古歌就

2、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避 免民族文化、迁徙转移等秘密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 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于是组织创制了4种方言的拉丁拼音文字作为苗 文,不过使用率很低。 例:Thov caw los tsev zaum:请到家里坐请到家里坐 Ua tsaug:谢谢谢谢 语言语言:苗族使用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由于住地分散, 故形成三大方言,即湘西(东部)方言、黔东(中部)方言和川黔滇(西部) 方言。 宗教宗教:苗族苗族的主要信仰形式是多神崇拜 1.自然崇拜:巨石、岩洞、大树、山林等。 2.图腾崇拜:东部地区许

3、多苗族与瑶族共同崇拜盘瓠(一种神 犬)。把盘瓠视为自己的始祖。中部地区一些苗族认为他们 的始祖姜央起源于枫木树心,因而把枫树视为图腾。另有一 些地区的苗族以水牛、竹子等为自己的图腾崇拜对象。 3.祖先崇拜:普遍地,祖先崇拜在苗族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 位置。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去,其灵魂却永远与子孙同在 。 4.鬼神、巫术:鬼神有风神、雨神、西方鬼、老虎鬼等 苗族人的巫术活动有过阴、占卜、蛊术等。巫术活动由巫师 主持。 5.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极少数信仰佛教和道教。 v祭鼓节祭鼓节,又称鼓社节、吃牯脏,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 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 乙

4、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祀先人。 三. 民族习俗民族习俗 v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 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v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 纪最小的客人。 v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 v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 v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 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次序是先长后幼。 v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v 四.民族节日民族节日 由于居住分散、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 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同一节日在不同地区 的日期、活动有差别。 苗族传

5、统节日主要有苗年、春节、龙船节、芦笙 节、吃新节、四月八、花山节、姊妹节、踩鼓节 等。 苗年苗年 苗年是苗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于农历的九、十 或十一月的辰、卯或丑日举行。 过苗年的前几天,打扫屋子、准备年货。 从第四天开始走亲访友。一些年轻男女在各自的 村子里吹笙跳舞或铜鼓舞、斗牛;或者小伙子去 别的村子游方场“游方”(谈恋爱),男女互相 对歌,倾吐爱慕之情。 前后活动,历时9天左右才能结束。 芦笙舞 斗马 游方 春节 2春节:在黔东南的苗族,把春节叫做“汉年。识汉字 的苗族也贴些对联、门神之类,其余与过苗年相同。只是 增加了斗牛、赛马等内容。 龙船节 这是苗族的一种水面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流

6、行 于贵州清水江和巴拉河两岸及湖南湘西的一些地 区。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这五天。 居住在河两岸的苗族群众轮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 龙舟竞赛。苗族的龙船节,虽是以赛龙船为主要 内容的节日,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娱乐和青年男 女进行社交活动,中老年人探亲访友、交谈年景 和生产经验的节日。 四月八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的贵阳、黄 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传统节 日。该节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宜苗族英雄亚宜发展而来 的。每逢节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糍米饭, 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对唱情歌。 现在,在北京的苗族也过四月八节。 芦笙节 流行于贵州的凯里、麻江、丹寨各 县交界的舟溪一带。各

7、地的节期不 统一,一般在农历的正、二或三月; 个别地区选在七月举行。主要是祭 祀祖先,庆祝丰收。 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先由 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与 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 祖,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 佩戴银花银饰,小伙子和芦笙手们 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 笙场地涌来,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 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持续四五 天,气氛十分热烈。 吃新节 主要流行于贵州黔东南州和广西融水县。每年农 历六七月六七月间,当田里稻谷抽穗的时候,苗族村寨 家家户户在卯日欢度“吃新节”。 到时,每家都煮好糯米饭、一碗鱼,一碗肉等, 都摆在地上,并在自己的稻田里采摘79根稻苞 来

8、放在糯米饭碗边上,然后烧香、纸,由长者掐 一丁点鱼肉和糯米饭抛在地上,并滴几滴酒,以 表示敬祭和祈祷丰收,然后把摘来的稻苞撕开, 挂两根在神龛上,其余给小孩撕开来吃,全家人 就高高兴兴地共进美餐。第二天,各村寨的人纷 纷穿着新衣来观看芦笙会,参加芦笙会,跳芦笙 舞。节期一般2天。 踩鼓节 踩鼓节流传于贵州的凯里、丹寨、雷山等县的苗 族地区。在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猪场天,苗族 青年男女自动聚集于当地规定的歌场上踩鼓。这 种鼓是用实心楠木挖空、两端绷以牛皮作成的。 届时,由一个有威望的老人,将放在他家的楠木 鼓和鼓架一齐搬进鼓场,并用力敲鼓,人们都闻 声前来翩翩起舞,年轻人趁机择偶;老年人也穿 着

9、新衣,围着楠木鼓唱古歌。舞毕,姑娘们便拿 出亲手编织的花带,敬献在楠木鼓上,表示对楠 木鼓的感恩。人们尽情欢唱,直到天黑才离开鼓 场。最后,由鼓主把楠木鼓抬回家,端放于楼上。 每逢节日还要用鱼肉敬祭楠木鼓。 祭鼓节祭鼓节 这是苗族的传统祭祖节日。十二年一大祭,六七 年一小祭。传说,人类的妈妈“妹榜妹留”是从 枫树的树心里生出来的,他们死后还要回到枫树 里去。木鼓就是象征祖宗安息的地方。后来“祭 祖”逐渐喊成“祭鼓”了。 祭鼓节那天,每家准备一头水粘牛,先放牛角斗, 几百头牛一起角斗,场面壮观。然后再宰杀敬供。 按习惯,不论是来庆贺的亲友,还来看斗牛的客 人、过路的商贩,一律留下,不准走,人越多

10、, 主人脸上越光彩。 五五.文化艺术文化艺术 民间文学主要有诗歌、传说和故事。如民间口传文学作 品苗族古歌。苗族古歌,是我国流传下来的惟一 非宗教典籍的传世记史诗,也是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 服饰、建筑、气候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全书分为四部分: 开天辟地、枫木歌、洪水滔天和跋山涉 水 。 音乐、舞蹈和戏剧也具有悠久的历史 ,有飞歌”、“情 歌”、“古歌”、“酒歌” 等音乐和芦笙、铜鼓、姊妹 箫、唢呐等乐器,还有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板凳舞 等 舞蹈形式。 六六. .房屋建筑房屋建筑 苗族的传统建筑为吊脚吊脚 楼楼。 吊脚楼建在斜坡上,把地 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 台,土台下用长木柱支撑 吊

11、脚楼一般分三层,上层 储谷,中层住人,下层堆 放杂物或关养牲畜。中堂 的前檐下,都装有靠背栏 杆,称“美人靠”。 七七.饮食习惯饮食习惯 族人食物以大米为主, 辅以包谷、小米、小 麦等杂粮。肉类有猪、 牛、羊、鸡、鸭及鱼 类。 苗族人口味以酸、辣 为主,尤其喜食辣椒。 苗家的酸汤鱼是风味 名菜。 苗族男女都喜欢酒,大部分人家都能自己酿 酒,如泡酒、烧酒、窖酒、甜酒等。 苗家能加工保存熏制腊肉、腌鱼等其中腌腌 鱼鱼是苗族的传统佳肴。方法是将鲜鱼剖开, 去内脏,抹上盐、辣椒粉,放火上方焙烤至 半干,然后人坛密封食时取出蒸熟或煎炒 八.服饰 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一般是 头缠青色、黑色或白色布帕,

12、上身 穿小领对襟短衣,下穿青蓝长裤, 一般和本地汉族男子差别不大。 从苗族服饰中可看出苗族历史的发展 进程和文化沉积,有表意和识别族类、 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被专家学者 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苗族服饰 种类较多,其中,黔东南苗族服饰不 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 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 “苗族服饰博物馆”。 2013年国庆,笔者到岜沙苗族游玩,果然看见了最左 边的扛枪大叔,依然健朗啊,哈哈。岜沙离从江县城 仅7公里,交通便利,门票60元。 从江岜沙苗族男子服饰 与苗族男子简单的衣着相比,苗族妇女的服饰十分精美复杂。她们善于选用多 种强烈的对比色彩,一般均为红、黑、白、黄、

13、蓝五种。 其中,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 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供日常穿着之用。女 子服饰又以少女盛装最为精美,常常有十几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 的。 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 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作 精美的银花冠,银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 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 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 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 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 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 。 盛装 便装 脖子上戴银项圈银项圈,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 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银压

14、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 另外,耳环、手 镯都是银制品, 袖口还镶嵌着一 圈较宽的银饰。 少女一般身着百百 褶裙。褶裙。 九九. .婚俗婚俗 结婚前一段时间男女双方不能见面。 结婚这天,男女双方都在家里宴请亲朋好友和同村寨 的乡亲。新郎由几个伴郎陪同,带着礼物前去娶亲。 娶亲队伍到达女方村寨时,会有一群妇女伸出竹竿路, 要与娶亲者对歌。每对完一首歌,娶亲者都要拿出礼 物给这些妇女,她们才会让路。如此反复数次才能到 达新娘家。这期间,还要防止新郎让妇妇们抢走。到 了新娘家,姑娘们还会围住新郎,将他折腾戏弄一番, 比如用锅灰往新郎脸上抹。新娘娶回家后,要举行拜 堂仪式。

15、在一些苗族聚居的地方,还保留着古老的抢亲习俗, 即在自由恋爱基础上,双方约定抢亲的时间地点。届 时,男方约几个要好的伙伴,去把新娘抢回家。把新 娘抢回男方家后,再按规矩举行婚礼,同时男方家要 派人礼物去女方家说明情况,女方家也会象征性斥责 几句后收下礼物。 也可能姑娘得知男方要来抢自己, 就故意躲起来,并邀约同村寨的女伴数人,手持扫帚 等武器埋伏起来。当男方抢亲者来到预定地点时,突 然伏兵齐出追打抢亲者。而且按习俗男方是不能还手 的。当然男方会尽力避开姑娘们的追打,把新娘抢回 男方家。 十.丧葬习俗 苗族实行本棺土葬土葬。 1. 在外凶死不进家入堂,麻疯病人死后,火 化如灰再葬。 2. 正常死

16、亡者:家人死后在门前鸣放火枪报 丧,亲朋闻讯前往协助料理后事。正常死 亡者,一般都要清指路师傅确指路经, 吹芦笠、打鼓日夜不停。殉葬物是死者生 前使用过的衣、裤、鞋、伞等生活用品。 十一十一.民族禁忌民族禁忌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鸡腿则 是留给小孩的。当你离开苗族主人家时,一定要 有礼貌地说声“哇周”,意为“谢谢。 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 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 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 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 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 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 丧祭日,不要进屋。

17、十二十二.工艺特产工艺特产 苗族的挑花、刺锈、银饰、腊染、织锦挑花、刺锈、银饰、腊染、织锦、 剪纸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享有盛誉。 特别是腊染工艺已有上千年历史;而传统 银饰,整套包括手镯、项圈、头饰、胸饰、 银衣等,花纹精巧、做工细致,令人赞叹 不已。 挑花 银饰 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 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 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 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苗族银饰的种类较 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 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 地方还有脚饰。 蜡染 剪纸剪纸 十三、苗族的历史十三、苗族的历史 澳大利亚著名的民族史学家格迪斯在山地民族

18、一书上说:“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 重而又顽强不屈服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历史 上,苗族由北到南,由东到西,从国内到海外,先后经历了5次规模大、范围广的历 史大迁徙,经历了无数的苦难。 苗族起源于五千多年前黄帝时期的“九黎”部落,该部落以勇猛善战的蚩尤为首领。 “九黎”部落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后与黄帝部落发生战争,失败后退入长江中下游, 迁徙至洞庭湖至鄱阳湖一带,即长江中游以南,形成“三苗”部落(已发展成国家雏 形)。在四千年前,以尧、舜、禹为首的北方华夏部落与“三苗”发生战争,“三苗” 被击败。这是苗族史上的第1次大迁徙。 “三苗”部落分崩离析后,其一被驱逐到“三危

19、”(今陕甘交界地带),后又离开 “三危”向东南迁徙,经过很长时间逐步进入今川南、滇东北、黔西北等地,形成后 来西部方言的苗族;其二留在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其先进的部分逐渐与华夏族融合, 其发展较慢的部分,商周时被统称为“南蛮”。居住汉水中下游的,被称为“荆楚蛮 夷”。后来,荆楚蛮中先进部分逐浙发展成为楚族,建立楚国,并发展成五霸、七雄 之一的强国;至于后进的部分,则继续迁入今黔、湘、桂、川、鄂、豫诸省毗连的山 区,成为今日东部、中部方言苗族的先民。这是苗族史上的第2次大迁徙。 战神蚩尤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止,给苗族人民 带来巨大的灾难。为避战祸,部分苗民 艰苦跋涉西迁到自然条件更为险恶的武 陵

20、山区。秦吞巴并蜀灭楚后,苗族又大 量向西向南迁逃。翦伯赞在中国史纲 一书说,“至西汉之初,今日川黔汀鄂 一带的山溪江谷间,已经布满了南蛮之 族”。他们中的大部分沿澧水,溯沅江, 进入武陵地区的“五溪”。“五溪”, 即雄溪、满溪、辰溪、酉溪、武溪。雄 溪即巫水,流经湖南的城步、绥宁、会 同等县,注入沅江;武溪,今称舞阳河, 流经贵州的黄平、施秉、镇远、岑巩、 玉屏和湖南的新晃、芷江、怀化等地汇 入沅江;沅江还有一条最长的古流叫清 水江,发源于黔南云雾山,流经黔东南, 至湖南黔城与沅水汇合的清水江岸也布 满了迁进开发、繁衍的苗族。沿巫水南 迁的苗族,有的到了广西大苗山、三江 等地,有的过海到了海南

21、岛。这之后, 苗族就以“武陵蛮”,“五溪蛮”的名 称,见诸于文献。这是苗族历史上的第 3次大迁徙。 秦汉时期,僻处武陵山区和五溪两岸的苗族,有一段休养生息的稳 定发展时期。到了西汉末年,“武陵蛮”已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而 引起封建王朝的注意。后汉书*南蛮传云:“光武中兴,武陵蛮 特盛。”光武帝生怕苗人威胁自己的统治,两次派武威将军刘尚溯 沅江而上,进攻武陵蛮,不仅没得逞,反全军全军覆没;继派李嵩、 马成率兵进攻武陵蛮,又被武陵苗族联合其它民族扼险击溃。光武 震怒,即派伏波大将军马援,率兵4万向武陵蛮进攻。武陵蛮在“壶 山头”(今湖南沅陵东)“乘高守隘”,阻止马军8个多月,马援也 气疾交加,死于军

22、中。至此以后及唐宋时期,封建王朝不断地向 “武陵蛮”、“武溪蛮”大举用兵。由于封建王朝不断征剿,迫使 “武陵蛮”和“武溪蛮”再渡西迁,或向更高,更险的深山、峡谷 纵深隐居。有的沿着舞阳河西上,迁至思州(今岑巩县)以及思南、 印江、梵净山区;有的在汀西的腊尔山、黔东的松桃等地山坡、谷 地定居;有的沿清水江西上到黔东南地区定居;有的迁得是更远, 进入黔北、黔西、川南和云南、广西,分布越来越分散。这是苗族 史上的第4次大迁徙。 元明清时期,由于封建朝廷对苗族人民的民族歧视与压迫更为沉重,军 事镇压也更为残酷,因此,又发生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第5次大迁徙运 动。元时曾把中华民族分为四等,把包括苗族在内

23、的南人视为最末一等。 明清时期,苗族人民多次被迫起义,又多次被被镇压与屠杀。每次起义 失败,都导致背井离乡的结果。而今操中部方言的贵阳、安顺、黔西南 等地的苗族,多是清雍乾年间,遭到清政府残酷镇压后,由黔东南迁逃去 的。清乾嘉年间,汀黔边的苗族首领石柳邓、石三保、吴八月等领导的 苗民大起义,清朝前后用了10多年时间,调集了5个省18万兵力,耗资 近2000万银两,仅被义军打死都司上以及至总督的官员就有200余人, 付出极大的代价,才将这次起义镇压下去。然而,清朝却从此由盛转衰 了。起义失败后,湘黔边的苗族有的逃入黔中、黔南,有的逃到今广西 南丹等县,有的被俘押往北京,关西山黑牢,筑城将他们围住

24、,现北京 四季青西山门头沟的苗族,就是这次起义被俘的义军后裔。张秀眉在黔 东南领导的咸同大起义失败后,黔东南的苗族,有的迁到黔西南,有的 经兴义迁入文山地区。越南学者研究认为,现定居在越南老挝和泰国等 东南亚国家的苗族,大多是在清代雍乾、乾嘉和咸同三次大起义失败后, 先后人贵州远迁而去的。 清初,有80户苗族因反“改土归流”失败,举家迁进越南河江省同文县;乾 嘉石柳邓、石三保和吴八三起义失败,贵阳、云南和广西的苗族分两路迁入 越南的同文县和老街省北河县;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又有1万多苗族从贵州、 云南和广西迁入老街、河江、安沛等地。迁进老挝的苗族,据法国学者杨沫 丁考察认为,迁进的时间是1810

25、1820年之间,1850年,他们已居琅勃拉 邦扎住了根。有人认为,当时由贵州、云南和广西迁去老挝的苗族有5万人 之多。迁入泰国的苏州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才由老挝经缅甸迁去的。 1975年前后,由于印度支那战争,老挝的部分苗族在战争中成了无家可归的 难民。在泰国政府和联合国的帮助下,这批难民被输入送到第三国。美国是 接受苗族迁去最多的国家,现有20多万人;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圭亚 那、德国和阿根廷等国也接受了几百、几千或几万人。至此,苗族人的迁徙 运动,历经悠悠五千年,才基本结束。 据2013年11月3日贵州都市报报道,贵州盛世华映传媒有限公司和广州盛世 华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于明年开拍

26、史诗大片天佑我心。该片将展示苗 族的文化和大迁徙历程。剧组的执行制片人张宸瑞说,这部被称之为“中国 版勇敢的心,其中90%的风景镜头取自贵州。现在讲述苗族的影视题材 很少,笔者作为被汉化的苗人,对这部大片是十分期待 本幻灯片是笔者在大学四年级时与同学交 流苗族民俗文化时准备的授课稿,现在稍 作更新改动献给各位免费阅览,如有不实 之处,敬请联系在下百度账号批评指正。 谢谢观赏! 苗年苗年 n苗年是苗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于农历的九、十 或十一月的辰、卯或丑日举行。 n过苗年的前几天,打扫屋子、准备年货。 n从第四天开始走亲访友。一些年轻男女在各自的 村子里吹笙跳舞或铜鼓舞、斗牛;或者小伙子去 别的

27、村子游方场“游方”(谈恋爱),男女互相 对歌,倾吐爱慕之情。 n前后活动,历时9天左右才能结束。 龙船节 n这是苗族的一种水面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流行 于贵州清水江和巴拉河两岸及湖南湘西的一些地 区。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这五天。 n居住在河两岸的苗族群众轮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 龙舟竞赛。苗族的龙船节,虽是以赛龙船为主要 内容的节日,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娱乐和青年男 女进行社交活动,中老年人探亲访友、交谈年景 和生产经验的节日。 芦笙节 n流行于贵州的凯里、麻江、丹寨各 县交界的舟溪一带。各地的节期不 统一,一般在农历的正、二或三月; 个别地区选在七月举行。主要是祭 祀祖先,庆祝丰收。 n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先由 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与 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 祖,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 佩戴银花银饰,小伙子和芦笙手们 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 笙场地涌来,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 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持续四五 天,气氛十分热烈。 六六. .房屋建筑房屋建筑 n苗族的传统建筑为吊脚吊脚 楼楼。 n吊脚楼建在斜坡上,把地 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 台,土台下用长木柱支撑 n吊脚楼一般分三层,上层 储谷,中层住人,下层堆 放杂物或关养牲畜。中堂 的前檐下,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