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哲学》读后感_第1页
《数学与哲学》读后感_第2页
《数学与哲学》读后感_第3页
《数学与哲学》读后感_第4页
《数学与哲学》读后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学与哲学读后感闫潇鑫先介绍下这本书及作者吧, 哪学与哲学 ,作者张景中院士, 他是我国著名数学家、计算机专家,曾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他的数学科普读物不讲数学理论只讲数学思想, 用日常生活中的浅显 事例,向青少年普及数学的创作手法,是我国数学科普创作的一大飞 跃。他的数学科普作品,不同于一般的科普读物,它不是简单的材料 收集和整理,而是一个站在科学前沿的学者的真知灼见。数学与哲学是由张景中先生撰写的数学科普读物。本书分11章探讨了数学与哲学上的许多问题。如,变与不变, 数与量,相同与不同,事物变化的连续性等等,既阐述了数学与哲学 这两大学科各自的特点,又从多方面论述了哲学研究与数学研究

2、的密 不可分性;以生动的实例说明了哲学家是如此重视数学,而数学又始终在影响着哲学。花了几乎一整年的时间才读完这本书,作为从事数学教学的第一 线老师,数学知识自然不陌生,但哲学对于我来说,几乎是门外汉, 除了一些基础知识外,其他完全陌生。在文章的开头中,作者对于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数学家有过这样 的描述:“古代的哲学家们往往是博学多才的人。他们不但能滔滔不 绝地讲他们的哲学道理,也能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数学。 你不要以为这是因为古人特别聪明,或是后来哲学家们退化了。那时, 各门科学还没有分家,哲学是包罗万象的知识部门。而且那时人类的知识比现在贫乏得多。所谓博学,是相对于当时多数人知识贫乏而

3、言 的。实际上,古代所谓精通数学的哲学家,他的数学知识未必赶得上 今天的一般中学生。在古希腊,哲学家大都格外重视数学。最早的唯 物主义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原子唯物论的德谟克里特, 最早的唯心 主义哲学家毕达哥拉斯,都曾到埃及学习几何知识。创立理念论唯心 主义体系的柏拉图,也特别推崇数学知识。在这些人当中,最强调数 学的,在数学上成就最大的,当推毕达哥拉斯。”(引自数学与哲学1页)通过作者的对于哲学家数学家的描述,使我对哲学产生了一种向 往。以我对哲学的无知和对数学的浅薄认识, 张院士的这本书非常适 合我,读起来爱不释手,作者对有关数学哲学问题及数学与哲学的关 系等都能以浅显平易的话语娓娓道来,

4、 做出极为清晰的解释。为了把 深奥的道理变得更容易为一般人所理解, 作者还不时加入非常恰当的 比喻。比如在论述数学的真理性问题时, 作者指出对现在的数学家来 说问题不在数学结论是不是真理, 而在于选择适当的结构。那么这种 选择是不是完全随意,没有标准呢?不是。作者认为哪些结构要增加, 哪些结构要修改,信息仍来自科学实践。如何能把这样重要的道理讲 清楚?作者打了一个比喻:“当一个顾客到裁缝那里订做服装时,顾 客可以指责尺寸错了,颜色错了,布料错了,等等。一旦服装设计不 针对具体的人,就没有对错问题,只有选择问题。这里有各式各样的 服装,请您试穿。你不合适的那种服装,说不定是另一位顾客最喜爱 的呢

5、!如果裁缝以此为理由而随心所欲,不调查体型,不研究心理,不适应潮流而乱做一气,那也只有关门。数学家把结构作为研究对象, 好比是不再单为固定的顾客加工服装了, 他面向普遍的需要,他占领 广大的市场。”(引自数学与哲学117页)深奥的数学哲学观点通 过生活中的常识一解释就变得非常明白易懂了。 这种比喻看似顺手拈 来,实则需要作者具有深入浅出的功力才能做到。读了这本书,弄懂了这样一个问题,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的 学科,哲学则是研究不同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也就是说,哲学是 对具体的东西作抽象的研究,而数学是对抽象的东西作具体的研究。 比如对于“哥德巴赫猜想”来说,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说来 很

6、简单,它要解决的是“偶数与素数”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究 竟是一个数学问题还是一个哲学问题呢?事实上,偶数为两素数之 和,它不是一个数学问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 尽管这一关系式最早是 由数学家提出来的,并且一直是作为数论难题遗留至今,但是,这一 难题实质上是个哲学问题,是一个认识论方面的问题。它是体现在数 论中的一个哲学问题。偶数与奇数,素数与合数,它们都是具有不同 性质的数,相互之间的关系绝不是一种纯粹的数量关系, 而是一种质 的关系。所以数学思维方式对此才无能为力,事实上只有哲学思维方 式才能给它以科学的证明。说白了,它的实质就是“一分为二” 。因 此,哥德巴赫猜想的实质是个哲学问题,是属

7、于认识论上的问题,就 是应该如何认识偶数与奇数(包括素数与积数)之间的关系问题。读完本书书,收获了很多。而且有的章节还读了好几遍,但还是 有好多疑惑,比如:文中提到的排中律是什么?实数的连续归纳法是什么?数学上的连续性与人的感性上的认识连续性是不是一回事 呢?我的数学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对文章的理解, 作者基本是从 数学的视角出发对一些哲学问题做出阐释的。 或者说,这是一本以数 学家的眼光分析哲学问题的书。比如作者对芝诺悖论、白马非马诡论、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等问题都从数学家的立场给出了巧妙解释。读完全书,数学与哲学的深层联系还是似懂非懂。不过对我的工作有所启示。 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将哲学内涵具

8、体化, 比如说知识的同中求异、异中 求同、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处理问题的发散与集中的观 点。性格智慧内涵也包括解决问题的意识、探究意识、解决问题以后 的反思意识、反思问题后归纳意思、解决面临问题时的主要矛盾意识, 能够体现到任何事物的研究所遵循的认知、理解、归纳、升华的规律 意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不是单一的获取知识技能, 他更应该包括获取 技能的方法和拥有没有最好只好更好的良好的学习心态,让学生更多的掌握精于讨论,善于反思的观点,从而实现学生性格智慧的转变。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还查阅了一下张景中院士对于数学教学的观 点,觉得也很受启发。比如他认为如果只是把课本编得简单一些,但 考试仍然很

9、难,那么学生就不会真正“减负”。他主张“多学少考”, 课本不妨略深一点:如果学的深度不够,学生很难体会到数学的趣味; 考试简单一些,学生们才能在轻松中寻找数学的乐趣。止匕外,在小学和初中的课程设置中要加强对几何的学习,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轻几何而重数学运算。美国是在数学教育方面花气力最大 的国家,但是连美国人自己也承认他们的数学教育收效不大。 他认为,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从 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教材的编写中 将几何砍掉得太多了。图形不是枯燥的,是容易理解的。一开始学数 学,学生们可能还不能理解数学的很多妙处, 因此应该通过图形的运 动变化吸引他们的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引导孩子用代数、运 算的方式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