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油井单井产能的有效管理途径_第1页
提高油井单井产能的有效管理途径_第2页
提高油井单井产能的有效管理途径_第3页
提高油井单井产能的有效管理途径_第4页
提高油井单井产能的有效管理途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提高油井单井采收率的有效管理途径 通过采取增产措施提高油井单井产量,最终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实现长期稳产的良方,也是不断挖潜油田开发潜力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超低渗油田开发是对各区块边缘位置进行重新认识及滚动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表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油层物性较差,单井产能低,且产能递减快;为了积极探索适应区块开发的有效管理部办法,在区块开发过程中,管理部在深化地质研究,紧密结合油藏描述资料,积极开展配套工艺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精细现场管理,严密生产组织运行及强化业绩考核兑现等手段,创造了一个超低渗开发的典范,形成了适应超低渗开发的“双驱”管理机制,这对于区块的高效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双驱”管

2、理机制产生的背景王南综合井区王窑综合井区坪北综合井区坪南综合井区超低渗油田开发管理部于2008年5月成立,主要是针对边缘区块超低渗透区块进行开发,目前共有油井244口,开发层位有长6、长4+5、延9,储层物性差异大;平均井深1227m,单井日均产油1.08t ,管理部通过深化技术研究,将技术开发政策与管理手段紧密结合,有效的提升了管理水平,并使油井单井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一)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要求加强岗位精细化管理超低渗油田开发管理部目前共有4个综合井区,13个站点,在地域分布上跨越志丹县和安塞县,地理位置分散,增加了管理难度,如果管理不善,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管理部加强岗位精细化管

3、理,严格履行各岗位员工岗位职责。(二)员工队伍年轻化、业务素质相对较低,要求加强管理力度及培训力度管理部自2008年5月份成立以来,油水井数量增加到目前的364口,员工人数194人,其中70%的员工属于2008年以后参加工作,工作经验少,业务水平低,遵章意识薄弱,安全操作风险大,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开发层位比较复杂,储层物性差异大,要求探索相应的开发技术政策及工艺技术由于超低渗油田开发主要是针对各区块边缘位置进行重新认识及滚动开发,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同时针对坪桥区长4+5、长6油藏开发中存在含水上升速度大,区块递减较大,平面上水驱不均,见效见水程度差异大,小排距注水效果较差等问题;要解

4、决以上开发矛盾,必须探索适应超低渗油田开发的技术思路。二、“双驱”管理机制的工作思路3年来,管理部通过对超低渗油田开发技术及管理方法的不断摸索,形成了以“强化技术与管理研究,探索超低渗油藏提高单井产能的方法”为工作思路 ,以“工艺地质一体化、现场管理精细化、安全生产受控状、媒体宣传多样化、生产信息共享化”为总体要求,应用技术攻关和技术集成的成果,将开发技术融于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技术与高效的管理,共同促进单井产能提高,在提高单井产能有效管理途径探索中,我们以提高单井产能为目标,以开发技术为手段,以系统管理为保障,以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推进单井产能提高,形成“双驱”管理机制。三、具体做法(一

5、)、工艺地质一体化1、精细油藏认识,缕析制约因素,探究系统解决途径由于超低渗油田开发区块分布零散,开发层位不单一,目前以长6、长4+5、延9、长2为主进行开发,油层物性复杂,在开发过程必然会出现相互制约、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管理部技术人员坚持以油藏描述为基础,针对储层物性差异,以提高单井产能为目标,根据各开发层位特征,制定不同的注水开发政策,最终形成以技术为切入点,寻求科学、合理的管理途径。对于主力油层长6层,主要分布于王窑西南、王窑南部,坪桥北、坪桥南,其主要储层特征为分布广泛,连片性好,属均质性油藏,油层厚度12-16m,平均渗透率1.1810-3m2,微裂缝发育,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注

6、水强度过大,容易造成沿裂缝水淹,使得主向油井含水上升,单井产能下降,所以在长6层开发过程,管理部技术人员结合王窑、坪桥区块物性特征,坚持开展月度油水井动态分析,及时调整各区块注水强度,并密切跟踪其开发效果。长4+5层主要分布在坪桥南部,以单采、两层合采的方式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层间矛盾,可能会导致油井井筒结垢,同时由于该层位分布比较零散,连片性差,针对以上问题,技术人员提出了定期井筒加药、热洗等措施,并结合注水开发政策,坚持平衡注水,控制注水强度。对于长2层,目前处于油藏评价阶段,以自然能量开发,产能相对较低。延9层主要分布在王窑南部,属均质油藏,渗透率较高,储层物性差异大,通过对40口

7、油井动态跟踪分析,结合油藏描述资料,对于该层在开发过程,我们坚持控制注水强度,采取周期注水开发政策进行开发。超低渗油田开发各储层特征及相关技术对策分析表序号开发 层位平均 井深m单井 产能t储层特征制约因素技术对策1长613221.07主要是三角洲沉积,分布广泛,连片性好,属均质性油藏,厚度12-16m,平均渗透率1.1810-3m2 ,平均孔隙度11.82%超低渗透油藏且微裂缝发育采取控制注水政策,裂缝发育区注水强度保持在0.65m/m*d以下,以小水量注水,避免裂缝开启从而扩大驱油面积2长4+512501.02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沉积为主,分布范围较长6层小,平均渗透率3.1210-3m

8、2 ,平均孔隙度14.23%在区块内呈零星分布,连片性差采用平衡注水政策,注水强度保持在1.00m/m*d左右4长29540.51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河间洼地沉积,岩芯分析孔隙度16.0%,渗透率15.010-3m2;自然能量开发区块内长2油藏评价阶段5延96621.27河流相沉积,均质型油藏,平均渗透率27.741.1810-3m2 ,平均孔隙度18.50%储层物性差异较大注水开发地层压力上升速度快,采取周期(注水保持合理地层压力2、强化注水政策,落实井筒管理,为提高单井产能提供技术支撑超低渗透开发过程中我们坚持以超前注水为主,并结合区块特征对部分区块采取相应的同步注水政策,同时加强井筒管理

9、,积极推广杆式泵应用、小泵径采油、地面定量分注等工艺,为提高单井产能提供技术保障。由于超低渗油田开发属于边缘区块的滚动开发,油层物性相对较差,所以为了科学、合理的开发,管理部坚持工艺地质资料共享,以地质资料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注水开发政策,在地层能量充足的情况下开展工艺配套技术,最终实现区块长期稳产,提高单井产能的目的。首先,在区块开发初期,我们坚持超前注水为主的注水开发政策,使得区块在开发前期提前建立压力驱替系统,减缓油井产能递减速度;在此基础上,管理部开展了杆式泵应用实验,目的是缩短修井时间,提高油井采油时率;为了提高抽油机泵效,我们采用了小泵径采油技术;同时,为确保注水开发效果,管理部结合

10、各区块储层特征及储层的吸水情况,分别对合采区块实施井下分注及地面定量配水工艺技术,取的较好的效果。(二)、现场管理精细化现场精细化管理是保证安全生产顺利运行的一项基础制度,它是按照生产部门分工协作的原则,将生产任务和管理工作具体分解到每个岗位和每个具体的人身上,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通过现场精细化管理,着力培养员工的岗位责任心,制定岗位责任制精细化考核标准,建立岗位责任制检查管理体系,不断丰富岗位责任制的内涵,实现现场精细化管理。1、建立宣传助推机制通过多样化媒体,宣传精细化管理思想。积极开展形式丰富的宣传活动,强化现场精细化管理主题宣贯。在利用宣传栏、文化小报、

11、管理部qq群等形式,对现场精细化管理要求,执行标准进行宣传的同时,管理部还结合井区工作实际,把安全管理、综合治理、标准化管理等重点工作做成手册、卡片发放到每位员工手中,拓宽了各层面员工学习精细化管理方法的途径,力争在管理部内部营造现场精细管理的氛围。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集成了力量,为提高单井产能的实现奠定了思想保障。培养岗位员工精细化管理意识。按照不重叠、不交叉、补空缺的原则,建立了工作职责体系,并结合岗位职责,进一步界定了各相关组室、井区干部、住井员工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对油田注水工作及采油工作进行分解,对井区干部、住井员工、生产运行组实行每日重点工作落实反馈制,而

12、对技术部门针对注水政策制定、采油参数、区块动态分析等工作进行月度考核,通过日、月度评价,最终纳入月度考核兑现,有效地提高了相关组室、井区干部、岗位员工的精细管理意识。超低渗油田开发管理部岗位工作分解表 内容 对象 注水工作采油工作评价考核住井人员执行配注、信息联络计量、取样、信息联络每日一次2次/月井区长督促注水任务完成情况,并对异常情况逐级上报维护油井正常生产每日一次1次/月运行组及时维护水源井、确保水源充足,并保障车辆配合到位原油拉运及输油制度落实,持车配合、道路维护、应急抢险每日一次1次/月技术组注水政策制定,督促配注执行情况及计量工作抽吸参数、系统效率测试及区块动态分析每月一次1次/月

13、办公室落实考核制度每月一次1次/月培育精细作业的员工队伍2011年1月,管理部“532”人才培养管理活动正式启动,通过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形式,选拔出一批采油技能熟练、实践操作经验丰富的人才,并集中组织这些员工对采油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同时,通过 “532”人才管理计划(即:按照50%权重的员工个人自荐,30%权重的民主评议和20%权重的领导点评,对广大员工的优点进行整体挖掘、评价、记录、培养和管理),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发掘有文艺特长的员工,针对员工的特点进行定向培养,把特别优秀的员工随时补充到管理部全能人才队伍中来,进一步提升单位的整体素质。截至目前:共有4个综合井区30名员

14、工上交了自荐材料,这为管理部2011年进一步强化基层人才智力,加速推进人的精细化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2、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基本制度的规章制度体系岗位责任制是与管理部其他专业管理制度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只有专业管理制度,没有岗位责任制,那么各项专业制度就无法落实,反之,岗位责任制也无法遵循,发挥不了预期的作用。管理部结合厂部相关制度,开展了整章建制工作,首先结合管理部“小部门,大井区”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对管理部四类15项管理制度进行了进一步清理、完善;并对管理部71个岗位职责进行重新审定,进一步明确职责,最终形成了超低渗油田开发管理部制度汇编。3、深入开展基础工作检查,使各项技术政策落到实处

15、管理部为进一步强化现场基础工作管理,坚持“在制度上抓落实、在行为上抓规范、在过程中抓监督”的原则,精密部署,多措并举,由管理部领导牵头,各组室密切配合,成立基层建设检查工作小组,每月定期深入井区进行检查;主要就油田注水工作中的三分精细注水工作进行检查,严格执行配注制度及注入水水质监测工作,确保生产现场注好水、注够水;同时就油井工作制度落实等方面定期进行抽查,对工作参数进行核对,严格落实配套工艺技术,并做好效果跟踪分析,及时调整政策。其次对现场资料台账、生产运行组织、安全生产、员工培训等方面开展月度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分类汇总,同步制定出详细的整改方案,并限定整改时限,确保原油生产阶段性目标的

16、平稳实现。今年以来,共查找问题310处,整改295处,整改率达到95%以上。4、强化问题管理,狠抓现场管理中的短板前端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是我厂管理上的重大举措。管理部为了积极响应厂部要求,自2011年年初开始全面推行问题解决票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前端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提升了现场管理水平。问题解决票运行机制即综合井区岗位员工通过问题解决票随时将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反映出来,管理部专人对问题进行整理及分类,然后按问题类型分发给相关组室予以答复、协调解决,最后将答复的情况返回给井区,由井区对问题答复情况进行评价,最终形成井区对机关组室的考核内容之一。问题解决票对问题的解决限定了时间,即基层各岗位员工

17、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就提出解决问题的上限,相关组室则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再给出一个最快解决问题的时间,并且由基层员工和管理部基层工作者共同监督落实,对于限期没有将问题解决的组室,将在管理部内部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直至基层员工满意为止。通过问题解决票的实行,进一步拓宽了基层员工反映问题的渠道,同时为强化机关服务基层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推动管理部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三)、生产信息共享化在管理部内部,安全生产、原油生产、油田注水、技术政策落实等生产信息进行共享,坚持日、旬、月度重点工作信息反馈制及生产任务问责制;对于技术部门制定的月度注水政策、配套工艺技术等工作,由生产运行组全面协调组织人员、

18、车辆,安全部门主要负责隐患排除及预案,其他各相关组室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形成合力,从不同层面进行实施,使各项技术政策能够及时、顺利的得到落实。并对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效果跟踪、分析,资料在管理部内部进行共享,是个相关组室进一步掌握生产动态。新工艺新技术应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技术攻关未提干单井产能单井产能提高形成技术集成体系资料共享组室配合效果分析强化现场管理其次就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管理部生产部门以“飞信”的形式向相关领导及组室负责人、井区干部进行日、旬、月度产量通报,同时对阶段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最终实现“生产信息全员参与、生产任务人人有责”的和谐的工作局面。(四)、安全生产受控状管理部以贯彻落

19、实厂部安全管理的要求为契机,在严密组织原油生产的同时,持续改善安全管理工作,认真分析管理部在生产组织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不安全问题,把消除和控制生产活动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要务。1、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管理部-井区-班组”三级安全监督网络体系,本着“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使监督工作行之有效。在新工艺新技术实施过程中,积极筹备应急预案及隐患分析,及时开展月度交叉、突击等形式的安全监督检查,突出“检查、整改、复查、奖惩、预防措施”的模式,使事故隐患能够得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得到顺利开展。2、提高全员安全意识通过制度约束、培养员工的忠诚度等行之有效的手段,逐步培养员工令行禁止的执行意识。以规章制度管理提高员工执行意识;及时调整和完善管理部ohse委员会和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资料台账,为安全规范操作提供依据。针对操做层员工年轻,业务素质相对较差,管理部以培养忠诚度来提高员工执行意识。迎合员工兴趣所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将业务知识与娱乐活动相结合,通过“趣味竞猜”、“模拟现场作业”、“员工技术比武”等形式,使得新工艺新技术得到很好的贯穿,有效地提高了操作层员工的现场操做水平及现场风险辨识能力;引导员工树立对不安全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