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中心平台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科普信息中心平台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科普信息中心平台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科普信息中心平台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科普信息中心平台项目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慈利县科普信息中心平台项目建议书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定的方针、目标和措施,加强科普网络建设、创新科普方法、明确科普目标、突出科普重点、创建科普窗口、强化科普职能、提供科普保障,一是强化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二是完善科普宣传设施建设。三是实行目标量化管理。四是搞好组织自身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一、慈利县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慈利县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澧水中游,东北与石门县毗连,东南与桃源县接壤,西北与桑植县相邻,西南与永定区连接,是一个“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全县总面积3480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

2、面积的1.7%,其中山地面积340万亩,耕地面积57.12万亩;辖31个乡镇(包括7个土家族乡),675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67.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65万人,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40.91万人,占总人口的61%。2、人文环境史籍记载,慈利素有“银澧金慈”之称这喻示慈利物华元宝,富饶美丽。慈利建置已有2200余年,是风景名胜张家界的重要一翼。县科协基层组织有31个乡镇科协,会员1526人,企业科协5个,会员507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48家,会员5137人;拥有科技人员7210人,其中高级职称326;省、市、县(乡镇)科技示范户11321人。3、科普现状1、建立了完整的科普示

3、范体系。为了充分发挥科普示范的引导作用,我们建立了科普示范乡镇、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四级科普示范体系,全县已授牌的有1 2个科普示范乡镇,6 8个科普示范村,1 o个县级以上科普示范基地,6 8 9 5户科技示范户。象鼻嘴、民和、田坪、中溪等科普示范村已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示范村。民和万亩丘岗山地开发科普示范基地成为全县农业开发的一面旗帜。 2、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我县已组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8个,协会会员达8000余人,极大的促进了全县产业化的发展,2 0 0 5年,县杨柳铺优质水果专业技术协会和岩泊渡红薯生产与加工专业技术协会是国家农业部和国家财政部的

4、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项目。 3、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普遍推广。在全县全面实施农业科技“1 1 5”工程,即1 0项实用技术推广(3 0 0万亩次);1 0项新技术新项目示范(5 1 0 1亩次);创办5大万亩高产示范片(万亩早稻高产示范片、万亩中稻高产示范片、万亩吨粮地高产示范片、万亩柑桔高改示范片、万亩油菜高产示范片)。为了保证落实科技兴农计划,县委、县政府将“1 0300”科技推广计划完成情况纳入了乡(镇)两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核。经验收统计,全县共完成1 0项实用技术推广32 3万亩次,占计划3 0 0万亩次的1 o 8,其中,杂交良种应用7 6万亩次、水稻软盘抛秧43 5万亩、生

5、化调控技术1 2 55 5万亩、玉米地膜育苗移栽技术1 41万亩、棉花规范化栽培35万亩、油菜育苗移栽新技术2 49万亩、柑桔保花保果新技术1 03万亩。由于先进实用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使全县粮食平均单产大幅度提高。 4、科技培训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县科协与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妇联、团县委、县扶贫办等单位联合,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为主要对象,开展了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近年来,全县共举办各种形式科技培训4 5 0期,参训达1 24 2万人次。其中,村基层干部科技培训6期1 2个班约1 2 0 0余人次;县委党校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6期3 o 0 0余人次;乡镇科协、农科教中心

6、、农技协采取以会代训、现场培训、技术讲座等形式组织各种实用技术培训达1 2万余人次。通过培训,使8 0的劳动者掌握了卜2门实用技术,有8 o的基层干部成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带头人,有64 8 0人成为了新发展的各级各类科技示范户,有近1 0 0 0人达到了农民技术员水平,为12万个农户培养了一名科技型的当家人。5、科普宣传活动形式多样,深受群众欢迎。一是大力加强城镇科普宣传活动。在抓城镇科普宣传活动中,我们把树立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新风尚,引导城市居民追求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整个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作为重点。我们充分利用“科普一条街”和零阳镇一完小礼堂,举办了多次有关普及科

7、学知识、增强科技意识,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等内容的大型科普展览,参观科普展览的人数近1 0万人次。慈利县“科普一条街”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映,成声了我县一道亮丽的风景。二是创办农业之窗电视专题节目,印发各种农业科普知识宣传资料。为了加强农业科普知识的宣传,县科协与县农科教中心的几个主要组成单位与县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了农业之窗电视专题节目。共摄制、播放6 o余期,收视观众达1 4 o万人次。县科协与县教育局、县国土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开发办、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等单位联合,三年来创办和印发慈利科普、农村科技、慈利植保、农业信息等科技小报1 2 0余期次共1 8 0万余份,广泛宣传农业科普知识

8、。三是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多年来,我县宣传、科技、涉农部门坚持了“送科技下乡”活动。县科协主办的慈利科普小报免费送到千家万户,受到城镇居民和农民群众普遍欢迎。6、青少年科技教育成绩显著。我县青少年科技教育近几年来取得巨大成果,获得国家奖的有2 2人次,获得省级奖的1 6 8人次,获得市级奖的6 8 6人次。今年在澳门举办的第2 1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中,我县许佳同学发明的苎麻剥脱两用钳荣获国家二等奖。二、平台建设的目标到2013年,我县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到2020年,我县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

9、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全县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全县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三、平台建设的作用 (一) 组织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根据未成年人各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能力,广泛开展课外、校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把科学教育摆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和完善科学教育的

10、评价机制。(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1、建立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组建和充实农业科普专家服务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和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重点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就业技能。3、建立健全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深化“科普村村通”工作,依托中小学校、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培训中心、文化站,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在全县范围建成“一站、一团

11、、一栏、一员”科普网络,即乡镇科普活动站、县农村科普专家服务团、村科普宣传栏和村科普员。争取到2013年,使我县成为国家级科普示范县,使全县2/3的乡镇成为全省、全市科普示范乡镇,并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三)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1、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满足城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大学、居民学校的作用,面向城区居民开展科普教育和培训活动。建立4-6处社区科普学校及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等科普活动场所和设施,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2、加强科普队伍和服务能力建

12、设,创新社区科普活动的机制和方式。逐步建立服务社区的基层科普组织网络,发展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培训科普志愿者,引导社区居民开展自我服务;发展服务社区的科普专家队伍;大力推进社区科普大学的发展。3、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宣传,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四)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1、建立全县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建成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将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科普信息,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

13、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2、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繁荣科普创作。建立将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机制。成立科普作品创作组织,鼓励和支持科普创作、科技传播专业团体发挥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五)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1、建立公共科技传播平台,加大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计划在县电视台增设科技频道、科技栏目。2、提高科技频道、科普网站的专栏制作传播质量。鼓励、支持电视台、报纸等的科技栏目

14、不断提高质量,改革创新,提升档次和水平,使其成为有广泛影响的媒体精品。3、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积极培育科普文化市场。鼓励和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创办广播电视栏目、科普传播机构、科普网站等,开发与经营科普类广播电视节目、书刊等,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普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我县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4、提高各类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5、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充分利用网站(页)、手机短信等方式开展科学教育与宣传。(六)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1、制定全县科普设施的发展规

15、划,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将科普设施建设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规划建设县科技馆,拓展和完善现有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对现有科普设施进行机制改革和更新改造,充实内容、改进服务、激发活力,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引进和开发适应公众需求的活动项目,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吸引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2、积极发展基层科普设施,完善三级科普设施建设体系。加快县、乡镇、村(居)三级科普设施建设步伐,多渠道筹集资金,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在县城内建立1所综合性、多功能的科技馆;在城乡社区继续建设和改造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运用

16、网络进行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的终端设备等设施;落实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优惠措施,增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增强社区科普设施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3、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落实所有科普基地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对公众定期免费或优惠开放。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对公众开放研发机构和生产车间。四、平台建设的步骤(一)构建信息化平台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时代潮流,积极推进数字科普网络建设,实现网络科普资源共享,方便人们随时随地接受科普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有:借助现代移动通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设科普信息平台与科普网站(栏目),为广大公众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提供信息

17、资源共享服务。(二)构建社会化平台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推进社会化科普平台建设。重点建设项目有:加快推进科普基地建设步伐。由县科协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到2012年建设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4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5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并对科普教育基地进行有效管理和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其科普教育功能。推动行业科普场馆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各行业、部门的科普馆场、科技中心、实验室、先进生产设施与工艺流程的作用,把工业、农业、林业、教育、科研、国土资源、医疗卫生、生态环保、安全生产、气象、地震、体育、文物、旅游、妇女儿童、民族、国防教育等工作与科普场馆平台建设以及科普活

18、动结合起来,建设具有行业、资源特色的科普活动平台。积极引导经营性旅游场所增加科普设施,开辟科普旅游项目,推进全县科研机构、学校、企业等开放科研、教学、生产设施和场所,切实发挥其科普功能。(三)构建基础平台切实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积极拓展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科普教育功能,形成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至2012年在城区形成1个较大型的科普活动中心。加强乡镇和行政村(社区)科普设施建设。规范农函大辅导站,切实完善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大力拓展和整合乡镇、行政村(社区)以及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农技协、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文化活动设施,共建共享科普阵地与科普资源。至2012年所有乡镇、60%的社区拥有科普活动站,60%的行政村拥有科普服务场所。加强科普画廊(宣传栏)建设。至2012年,所有乡镇所在地拥有一处长度10米以上的科普画廊,80%的社区和60%的行政村拥有一处长度5米以上的科普宣传栏,确保展示内容每两个月更新一次。(四)构建特色化平台根据武陵山片建设的需要,充分开发利用各行业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积极组织开展武陵山脉区县科普交流合作,促进具有山区特色的科普场馆平台建设,尽力做到各展所长,功能互补。重点建设项目有:推动地域资源与行业特色科普场馆平台建设。依托我县地质矿产、电力、建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