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过渡段工艺性试验方案_第1页
路基过渡段工艺性试验方案_第2页
路基过渡段工艺性试验方案_第3页
路基过渡段工艺性试验方案_第4页
路基过渡段工艺性试验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1.编制依据12.编制原则13.工程概况23.1概述23.2气象资料23.3水文、地质34.试验的目的和内容34.1试验的目的34.2试验的内容35总体施工安排55.1施工组织机构55.2施工临时部署65.3施工进度安排75.4施工测量、试验、检验仪器配置85.5料源供应96.路基过渡段填筑规范要求96.1填料要求96.2施工工艺要求106.3压实标准116.4路基填筑压实检测要求117.正(支)线涵路过渡段试验方案具体实施117.1施工工艺流程117.2基坑基底处理127.3测量放样127.4正(支)线涵路过渡段填筑型式137.5过渡段填筑及衔接工艺157.6过渡段的摊平167.7过渡段

2、初压167.8碾压夯实167.9压实检测167.10养护177.11土工格栅铺设施工工艺177.12质量检验188.沉降变形观测198.1沉降变形观测项目198.2沉降变形观测点布设要求198.3沉降观测频率208.4沉降观测精度要求208.5沉降观测桩的控制标准208.6观测资料整理分析209.过渡段试验段填层比选2010.试验成果2111.雨季施工2112.质量保证措施2212.1坚持质量标准,进行质量策划2212.2建立内部质量“三检”制度2212.3建立教育、培训、持证上岗制度2213.安全生产保证措施2313.1安全目标2313.2安全保证体系及制度2314.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2

3、414.1环境管理目标2414.2环境管理2414.3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2425DK68+547.5涵洞过渡段路基填筑施工 工艺性试验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2)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 202-2008);(3)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4-2003)(4)勘察设计合同及合同的有效组成文件;(5)新建铁路连云港至盐城线铁路路基大样图 (施路-02-2);(6)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函2005285号);(7)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通知;2.编制原则

4、(1)严格执行GB/T19001-2008质量标准体系,确保质量第一。(2)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成熟的施工工艺、试验先行、样板引路、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施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确保工程质量。(3)严格执行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文明施工,重视环保,珍惜土地,合理利用。整个施工过程中以保护自然生态、施工环境,创建文明标准工地的原则。(4)以确保水土保持、保护地下管线和既有构筑物且减少扰民、配合公共交通的原则指导施工,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及地方群众的利益。有效保护地下管线和既有构筑物,确保周边道路畅通,减少扰民、做好公共交通配合,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及地方群众的

5、利益,创建文明标准工地。(5)执行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心职工健康安全。3.工程概况3.1概述根据管段内路基软基处理及桥涵结构物的施工进度,选取海州站站场DK68+547.5钢筋混凝土框架涵作为本次涵路过渡段的工艺性试验。 该涵洞与线路法线斜交-45,新建涵长为66.75延米,单孔孔径为2m,涵身两侧过渡段正线范围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支线范围采用A组填料进行填筑。填料填层厚度为2.03m,涵顶填土高度为5.96m,目前该涵洞主体及附属、防水等均已施工完毕。该段路基设计为软基处理,分别为双向水泥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现均已施工完毕,经质量检测全部合格;该段路基采用静力触

6、探进行了地质核查工作,核查范围符合相关验收规范及验收标准,通过核查对比,该段路基地质情况和设计基本相符。该段路基原地面表土清除已完成,填前碾压已施工完毕,可进行该段路基的下一工序施工。3.2气象资料该段区域属温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分明。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濒临黄海、海洋调节作用非常明显,因而雨水丰沛,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铁路工程气候分区属温暖地区。沿线年平均气温在13.614.4之间,年最高气温35.740.2,年最低气温-10.4-19.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334.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11.5。年平均降水量为883.6mm976.5mm

7、,年最大降水量1212.4mm1756.6mm,月最大降水量477.0mm1073.2mm(78月份),年平均蒸发量1408.6mm1584.6mm,年最大蒸发量1654.7mm2083.5mm。季节性冻土深度0.15m0.25m。属于温暖地区。3.3水文、地质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赋存于第四系粉质黏土、黏土中,基岩裂隙水赋存于下元古界片麻岩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水量较小,均属于弱透水、富水性差的地层,地下水位埋深0.63.6m。4.试验的目的和内容4.1试验的目的根据过渡段碾压的特殊要求、摊铺工艺和机械的压实能力,正线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地基系数K30、孔隙率

8、n、Evd动态变形模量三项指标控制,支线过渡段A组填料采用地基系数K30、孔隙率n两项指标控制,通过摊铺压实工艺试验,以便确定以下工艺参数:(1)确定各填料的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工艺与压实厚度及检测数据作比较、分析,最终确定最佳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2)确定合理的机械组合、每层的松铺厚度、压实遍数、施工控制含水量等施工工艺参数以及最佳的检测手段,从而指导后期路基过渡段的施工。4.2试验的内容根据我分部现场实际情况拟采用一台21T静压、一台22T振动压路机进行填筑试验。填筑采用路基设计过渡段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该涵填筑高度约为2.03m,基床底层填筑高度为5.36m,基床表层筑高度

9、为0.6m。每层松铺厚度采用30cm、35cm、40cm三种形式试验。人工配合平地机摊铺平整填料,测量人员用仪器测量填土标高以控制摊铺厚度,并按设计施工成型边坡坡率。通过试验段的实际操作及对试验数据的分析,确定不同含水量、不同填筑厚度时的压实质量以及与碾压遍数、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得出不同压实机械及压实方式组合(静压、强振、弱振等)的施工质量效果对比,为以后大面积路基施工提供依据。本试验段路基试验内容分为:(1)路基过渡段范围内级配碎石分大型机械碾压和小型机具碾压时两种见下表一、表二;表一过渡段范围内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料试验段试验内容(大型机械碾压时)机械类型松铺厚度填层压实方法及检测试验碾

10、压不检测每碾压一遍按规定项目和频次检测压路机30cm1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1遍强振n遍静压收光1遍35cm2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1遍强振n遍静压收光1遍40cm3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1遍强振n遍静压收光1遍调整层厚4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1遍强振n遍静压收光1遍表二过渡段范围内基床表层及以下路堤填料试验段试验内容(小型机械碾压时)机械类型松铺厚度填层压实方法及检测试验夯实不检测每夯实一遍按规定项目和频次检测小型夯机16cm1弱夯振动1遍强夯振动n遍弱夯振动1遍找平18cm2弱夯振动1遍强夯振动n遍弱夯振动1遍找平20cm3弱夯振动1遍强夯振动n遍弱夯振动1遍找平调整层厚4弱夯振动1遍强夯

11、振动n遍弱夯振动1遍找平(2)路基过渡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5%水泥的试验填筑见下表三;表三过渡段范围内基床表层试验段试验内容(大型机械碾压时)机械 类型松铺厚度填层压实方法及检测试验碾压不检测每碾压一遍按规定项目和频次检测压路机30cm1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1遍强振n遍静压收光1遍35cm2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1遍强振n遍静压收光1遍调整层3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1遍强振n遍静压收光1遍(3)路基过渡段基床底层B料或改良土填筑时采用由路基本体试验段总结出的参数进行施工。5总体施工安排根据试验段工程量情况,施工组织管理以“统筹规划、科学组织,重点先行、分区段展开,均衡生产,专业化作业,有序推

12、进”为原则,系统策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专业接口。根据工程项目分布和相互之间关系,上足所需的劳动力和机械设备,流水作业,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组织专业队伍施工,采取技术措施确保质量。5.1施工组织机构根据工程量大小情况,按有利管理、便于组织原则,安排三标二分部第一架子队组织施工。(1)工艺试验管理小组为圆满完成工艺性试验任务,我单位设立工艺性试验临时指挥小组,组织机构如下:组 长:副组长: 组 员:分部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人员分工表序号姓名职务责任范围备注1项目指挥长现场的生产指挥长2项目总工现场技术全面指挥3分部项目经理现场施工总负责人4试验室主任现场试验数据采集5技术主管现场技术数据采集,编

13、制试验总结6安全总监现场安全全面盯控7物资部长现场材料的及时供应8技术员现场技术指导监控(2)现场作业人员现场队长1名,负责现场指挥与协调工作;现场技术员2人,负责施工过程中测量放样、标高测量、沉降观测点埋设等现场各项技术工作;试验人员2人,负责路基试验段各项试验数据收集、各项试验测量工作,确保各项试验数据准确;安全员1名,负责工艺性试验过程各种安全、文明检查与指导工作,确保工作场面无障碍物与危险隐患,保证路基施工环境安全、文明;专职记录员1名,负责工艺性试验中需要详细纪录的各种技术参数,确保其真实准确;5.2施工临时部署(1)施工便道从张曲公路沿着便道进入试验段填筑位置,纵向沿着已经修筑完成

14、纵向便道运输。(2)施工用水施工用水采用地下水或搭接附近村庄、池塘等水源地引入至施工场地。(3)施工前技术准备工作组织技术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做好技术交底。测量放样试验段中线和边坡边界线并引测坐标点和水准点,对出入口标高和轴线进行复测,确定现有状况,并复核图纸,然后进行试验段施工。组织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进场,并对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让施工队伍尽快熟悉现场情况及设计情况。5.3施工进度安排(1)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总工期:计划2015年3月10日2015年4月30日,共计50天;(2)试验段劳力组织劳动力配置根据工程施工需要,本工程施工现场设置试验段施工

15、班组共计20人。具体施工组织安排见下表。人员配置计划表序号工种人员配置备注1现场队长12现场领工员2序号工种人员配置备注3现场安全员14技术人员25测量人员26试验人员27试验段班组10主要施工机械配备本着各种设备之间能力协调、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配置。具体的配备方法是:以需要的生产能力为目标,协调配备挖、装、运、平整、碾压机械。主要施工机械配置及性能见下表。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状态用途1挖掘机PC200台1良好挖、装2挖掘机DH220LC-V台1良好挖、装3推土机T120台1良好初平、稳压4推土机T140台1良好初平、稳压5平地机GD511A台1良好整平6振动压路机2

16、2t台1良好碾压7静压压路机21t台1良好碾压8自卸汽车80T辆4良好运输9洒水车10T辆1良好10双向振动平板夯HZD200台2良好夯实5.4施工测量、试验、检验仪器配置主要测量、检测仪器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状态备注1全站仪TS02台1合格2光学水准仪DSZ2台2合格3钢 尺50m把3合格4K30平板载荷仪K-30型套1合格5灌砂筒150mm套2合格6电子台秤TCS-100台1合格100kg7电子天平ACS-DLL台1合格10kg8电子天平YP20001台1合格5000g9电子天平YP50001台1合格5000g10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HMP LFG-K套1合格11环刀套1合格

17、5.5料源供应按照规范验标对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的规定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以就近的原则选择取料场,并对选定的取料场的碎石、石粉进行取样试验和筛分检测、配合比试验。最终选用的级配碎石按配合比拌合后的料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验标和设计要求。在该标段三分部建立级配碎石集中拌和站,按中心试验室批准的配合比拌和级配碎石,采用填料集中供应方式。6.路基过渡段填筑规范要求6.1填料要求根据路基大样设计图中的涵路设计图以及客运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要求,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结合部位过渡段须作特殊处理,其中正线涵路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支线涵路过渡段采用A组填料填筑。填料应符合技术指南中第5.2.3条的规

18、定,具体为:碎石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应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过渡段用碎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碎石级配范围级配编号通过筛孔质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2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3100951005080306520501030210对于支线(级)过渡段基床底层采用A组填料时,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00mm或摊铺厚度的2/3。6.2施工工艺要求(1)横向结构物两侧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分层填筑压实,

19、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2)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cm。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3)涵背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宜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以及在结构物背面2m以内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背壁面进行横向碾压。(4)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5)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填筑压实完毕。6.3压实标准正线涵路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压实质量标准填料类型地基系数

20、K30(MPa/m)孔隙率n动态变形模量EVC(MPa)级配碎石15028%50支线过渡段填筑压实质量标准填料类型地基系数K30(MPa/m)孔隙率n动态变形模量EVC(MPa)碎石类土15028%6.4路基填筑压实检测要求根据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过渡段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的填筑压实质量每检测层检查2点。地基系数K30为每填高0.9m,分别检查4点,距路基边缘2m各1点、中间2点,不足0.9m亦检查4点。地基压实系数K每层检查3点,每断面左、中、右各1点,左、右点距路基边缘1m处。7.正(支)线涵路过渡段试验方案具体实施7.1施工工艺流程基坑回填基底处理结构物后背墙绘填

21、筑线涵顶距路肩高度h1.5m涵顶距路肩高度h1.5m检测压实质量填筑至涵洞顶面过渡段与路基同步摊铺碾压或夯实不合格合格过渡段与路基同步摊铺碾压或夯实填筑至基床表层底不合格合格过渡段顶面以上路基填筑检测压实质量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工艺流程7.2基坑基底处理施工前做好横向结构物两侧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采用重型机械振动冲击碾压,并使K3060MPa/m。涵身防水层及其保护层整体施工结束后,涵洞两侧过渡段基坑采用C25素混凝土进行回填,回填前采用小型挖掘机沿涵长方向在涵身两侧、底板以下开挖底宽1.0m,深度也为1.0m的基坑,开挖长度为过渡段横断面的顶面宽,

22、基坑开挖时注意对涵身表面的保护,开挖完后及时进行人工整修,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采用C25素混凝土回填密实。7.3测量放样根据正线和支线过渡段的填筑范围计算出过渡段坡脚线,放出过渡段填筑区域线。涵洞的顶底标高进行复核,顶层高度用水准仪控制。并在涵外壁的两端和中间,根据人工夯实厚度及机械压实厚度划出刻度线,作为填料填筑厚度控制线。设计涵路过渡段处理范围为底部宽度为2m,然后以填筑的高度向路基侧按照1:2进行放坡。对于斜交涵洞放样时,要求最小边长度为2m,然后向线路法线方向延伸,以确定另一侧过渡段的长度,如下图所示:7.4正(支)线涵路过渡段填筑型式(1)正线涵路过渡段本涵路过渡段正线设置方式为

23、倒梯形:根据路基大样图正线涵路过渡段路基设计图,涵洞顶距离路肩距离1.5m、涵洞顶距离路肩距离1.5m两种形式,如下图所示本次试验段所用方式为涵洞顶距离路肩距离1.5m,经计算本涵洞顶距离路肩距离为5.96m。正线涵路过渡段(涵顶距轨底1.5m)接处设置示意图-断面图(2)支线涵路过渡段本涵路过渡段支线设置方式为正梯形:根据路基大样图支线涵路过渡段路基设计图,当横向结构物顶面以上填土高度1.5m、横向结构物顶面以上填土高度1.5m两种形式,如下图所示本次试验段所用方式为涵洞顶距离路肩距离1.5m,经计算本涵洞顶填土高度为5.96m。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该涵路过渡段位于海州站场内,其处理

24、方式按照正线和支线的填筑型式不统一,其中正线的涵路过渡段填筑型式为倒梯形,支线的涵路过渡段填筑型式为正梯形;按照施工的工序以及更好的保证路基的整体稳定性,经原方案评审组的评审意见,将支线涵路过渡段按照正线涵路过渡段的填筑型式(倒梯形)进行施工。如下图:支线涵路过渡段(涵顶距轨底1.5m)接处设置示意图7.5过渡段填筑及衔接工艺(1)涵路过渡段的填筑必须待涵洞混凝土或砌体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地基加固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过渡段施工。级配碎石、A组填料均用自卸车运输,按照放样宽度、填筑的坡脚线及松铺厚度进行填筑。(2)填筑时当采用大型机械碾压时按照每层试验松铺厚度进行控制卸料量,以满足规范要求

25、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当涵身两侧2米范围内采用小型机具夯实时,每层松铺厚度为20cm控制卸料量,以满足规范要求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3)按照同一层先填筑正线过渡段的级配碎石,再填筑支线过渡段的A组填料,为保证过渡段边缘的压实,边线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涵洞两侧的过渡段必须对称填筑,有条件时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施工,过渡段与路基间的台阶留设高度按照0.50.6m控制。(4)当构筑物轴线与线路中心斜交时,正线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支线过渡段采用A组填料先填筑斜交三角形部分,然后再设置过渡段,使过渡段级配碎石、A组填料与路堤填料间接触面与线路走向垂直,以减小单根轨枕下

26、的路基与涵洞横向刚度的差异。(5)为保证过渡段边缘的压实,边线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按自卸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卸料车数,以控制松铺厚度。涵洞两侧的过渡段同时对称填筑,并与相邻路堤填筑同步施工。7.6过渡段的摊平先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平地机精平,局部采用人工辅助整平,在每层铺筑顶面做成向外侧为不小于2%的横向排水坡。铺筑前在涵背用反光标志标出每层松铺厚度控制线,以严格控制松铺厚度。7.7过渡段初压采用振动压路机两台在涵洞两侧对称碾压施工。碾压时采取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背壁面进行横向对称碾压,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碾压行驶速度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行与行轮迹重叠0.

27、4m0.5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0.4m0.5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m,以保证无漏压,确保碾压的均匀性。7.8碾压夯实大型压路机压不到的部位及在结构物背面2.0m范围内,采取人工挖出一半摊铺厚度的级配碎石,采用小型电动打夯机进行碾压夯实。再填一半摊铺厚度的级配碎石进行碾压夯实,即分二层人工小型打夯机碾压密实。7.9压实检测初压结束后,分别采用K30平板载荷仪检测地基系数、灌沙法检测压实系数K。再对过渡段进行续压续检,每碾压一遍检测一次,检测方法同前。并认真记录松铺厚度、碾压次数、K30和压实度检测值、Evd动态变形模量等相关数据,直到压实指标稳定后停止碾压。试验过程中安排技术、检测人

28、员,记录压路机的碾压速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边角部位小型打夯机的夯实遍数及压实度检测等情况,以便整理出指导大面积过渡段路基填筑施工的成果报告。7.10养护对于在填筑基床表层5%水泥级配碎石施工碾压后应及时进行区域防护并用土工布覆盖,在终凝后开始浇水养护。封闭交通,除洒水车外,其他车辆不得通行,养护期(7天以上)结束施工车辆可限速通行,速度小于15km/h,严禁急转弯或急刹车。7.11土工格栅铺设施工工艺根据海州站路基工点变更设计图 ,除涵洞、框架桥外,路基边坡宽度3.0m范围内铺设一层双向经编土工格栅,层间距为0.6m,土工格栅抗拉强度不小于25KN/m。其土工格栅铺设施工工艺为:(1)路基

29、填筑压实完成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查合格后,进行土工格栅的铺设。(2)土工格栅在铺设时,边坡土工格栅沿线路方向进行铺设,铺设时沿线路方向从一端向另一端铺设或从两端向中间铺设。铺设时松紧适度,无绷拉过紧或褶皱现象,同时保证连续性、完整性。施工过程中禁止过量拉伸土工格栅,使其超过其强度和变形的极限而发生破坏、撕裂或局部顶破。(3)边坡土工格栅铺设拉伸长度方向与线路方向一致,铺设应平整、尽量拉紧,然后用U型钉固定,U型钉间距为50cm,成“梅花型布置”。(4)土工格栅采用绑扎方法连接,采用绑扎法时,每隔1015cm应有一个绑扎点,以使搭接处的强度满足要求,绑扎搭接宽度不小于50cm,在受力方向至少

30、应有两个绑扎点。在不受力方向只要密贴排放或搭接即可。同时以不大于1m的间距用铅丝进行绑扎连接,保证其搭接宽度和整体性。多层铺设时,上下层搭接应错缝布置。(5)土工格栅摊铺完成以后及时填筑填料,避免其受阳光过长时间的直接暴晒。要求在铺设完成以后24h内填筑填料。(6)铺设上层填料时,采用机械运料、整平、碾压。机械摊铺、碾压从两边向中间推进,其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碾压时,应避免压轮与格栅接触,以防格栅损坏,未压实的基床不允许车辆在上面行驶,以免筋材错位。(7)铺设上层填料时,禁止填料集中堆放,禁止车辆在未铺设填料的土工格栅上行驶调头,避免破坏土工格栅。(8)施工中随时检查土工格栅的质量,发现有折损

31、、刺破、撕裂等损坏时,视程度修补或更换。7.12质量检验(1)土工格栅铺设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符合下表的规定:土工格栅铺设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铺设范围不小于30c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处,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处尺量2搭接宽度+50、-0mm3竖向间距30mm4上下层接缝错开距离50mm(2)基床以下路堤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符合下表的规定:基床以下路堤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中线至边缘距离50mm检查2个点,左右各1点水准仪测量2宽 度不小于设计值检查1

32、个断面尺量3横 坡0.5%检查1个断面尺量4平整度不大于15mm检查3点2.5m直尺量测5高程50mm检查3个点,左中右个1点坡度尺量(3)路基基床表层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符合下表的规定:路基基床表层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中线至边缘距离不小于设计值检查2个点,左右各1点尺量2路肩高程20检查6个点,左右各3点水准仪测量3横 坡0.5%检查1个断面尺量4宽度不小于设计值检查1个断面尺量 5中线高程20mm检查3个点,左中右个1点水准仪测量8.沉降变形观测8.1沉降变形观测项目根据海州车站路基工点变更设计图中的变更设计说明,路基变形监测测

33、试项目主要有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测、水平位移沉降监测8.2沉降变形观测点布设要求路基面沉降监测每隔50m设置一个沉降监测断面,基底沉降监测每隔100m设置一个沉降监测断面,水平位移监测为路基两侧路堤坡脚外2.0m、10m处设位移观测桩,纵向间距20m。按照上述的监测断面布置原则,在路基里程段DK68+550处设置一处沉降变形观测断面。监测点具体布置见下图:8.3沉降观测频率变形监测分2阶段进行:(1)路基填筑期间的监测,主要监测路基填筑期间地基土的沉降以及路堤坡脚边桩位移。边桩及沉降观测桩在施工期间每一填筑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2-3次。当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34、时,每3d应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5d观测一次;3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年后1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预压期末。预压期后每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移交。(2)路基填筑施工完成后,自然沉落期及摆放期的变形监测,该阶段对路基面沉降、路基填筑部分及路基基底沉降进行系统的监测,直到工后沉降评估可满足要求铺设轨道为止。8.4沉降观测精度要求沉降观测采用二等几何水准测量,观测精度:不低于1mm。8.5沉降观测桩的控制标准路堤填筑应严格控制填筑速率,控制标准为: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不大于10mm/d,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5mm/d。若有异常,应停止填

35、筑或暂缓填筑。在填筑过程中,应根据观测成果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路基沉降及侧向位移的趋势,用以指导施工。8.6观测资料整理分析沉降观测资料应齐全、详实、规范,复核设计要求,并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提供给相关单位作为工后沉降评估的依据。9.过渡段试验段填层比选根据验标要求: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cm,初步拟选三种方案。方案1:大型压路机碾压松铺厚度30cm,小型打夯机松铺厚度为16cm;方案2:大型压路机碾压松铺厚度35cm,小型打夯机松铺厚度为18c

36、m;方案3:大型压路机碾压松铺厚度40cm,小型打夯机松铺厚度为20cm。碾压时大型压路机先静压一遍,人工精细整平。然后再弱振两遍。然后开始强振,根据经验从第三遍强振开始每振一遍检测一次,至达到压实标准为止,然后根据施工时间及成本综合考虑选取最优方案。10.试验成果(1)通过对不同填层厚度、不同碾压遍数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出碾压遍数与K30值和压实系数K值变化曲线关系图。(2)对不同填层厚度的合理碾压遍数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最优的填层厚度和碾压遍数。(3)将以上各种施工记录和检测数据加以归纳总结,写出试验报告,报监理站和业主代表审查批准。11.雨季施工(1)进入现场的道路必须有良好

37、的排水设施,及时将积水排除。(2)已运至现场而未及时使用的填料,必须采用彩条布进行覆盖,防止雨淋。(3)在路基边坡两侧挖设排水沟,及时将积水排除,防止边坡坍塌。下雨天安排专人进行检查,及时疏通排水沟,防止路基浸泡。(4)每层路基顶面均做成不小于2%的横向排水坡,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进行路基过渡段基床底层B料、表层A料填筑时,需在雨水到来之前最后一次碾压时,应在路堤两侧预留50cm宽度不碾压作为拦水堤用,并缺口处边坡上挖30cm宽、20cm深流水槽,用彩条布铺设,将路堤上雨水引至坡外排水沟内;同时在雨天停止路基过渡段基床表层水泥稳定碎石的铺筑施工。12.质量保证措施12.1坚持质量标准,进行质量

38、策划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和技术指南,认真落实“以试验段引路,进行工艺试验,取得可行性成果后,有序展开大面积施工,确保施工质量有保证,避免盲目施工”。对参与试验段管理、施工人员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把质量控制放在工作的首位。制定合理的施工生产计划,确保施工处于受控状态。12.2建立内部质量“三检”制度建立“项目架子队、试验队、工班作业层”三级质量检查制度,项目架子队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检查每月进行一次。质量检查由主要领导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外业检测、内业检查分别进行。架子队设立专职质检人员,持证上岗,对施工过程的质量实施检查控制,做好隐蔽工程的自检工作。质量验收,严格采取“三检制度”,“

39、三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加强与建设、监理、设计单位的密切配合,服从质量监督和建设、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检查。严格执行隐蔽工程检查制度,对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代表进行的随时抽查和重点检查提供必要的检查条件,对检查提出的质量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进行返工或返修。12.3建立教育、培训、持证上岗制度组织参加本工程施工的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施工规范、规则、规定和验标,要求所有参建员工理解工程特点,熟悉施工的程序和质量要求,了解并掌握易产生质量隐患的重要工序及重要环节,定期安排技术培训,并进行技术考核。特殊工种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执行持证上岗率100%的制度。就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40、新材料、新工艺及时组织参战人员学习,保证工程质量。13.安全生产保证措施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以项目架子队长为首的“安全保证体系”,以加强施工作业现场控制和职工的安全教育为重点,以定期、不定期检查、专业检查相结合,安全、高效、优质地建设本工程。13.1安全目标“五杜绝、一确保。”即杜绝员工重伤及以上事故;杜绝汽车行车主要责任重大及以上责任事故;杜绝火灾一般及以上事故;杜绝特种设备严重及以上事故;确保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13.2安全保证体系及制度(1)安全保证体系队长、工班长、操作工人及各职能部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项目队设安全质量部、专职安全员,工班设兼职安全员,形成安全生产体系,做到思想到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