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第2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第2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第2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2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先秦时期的思想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1儒家思想与宗法制2墨子思想3法家受统治者重视原因4民族融合推动思想观念变迁5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汉字的功能6综合7一、选择题1。(2018山西太原二模)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解析:c据材料“春秋战国之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

2、分化推动了新兴阶层的兴起,推动了社会变革,故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是百家争鸣产生的根源,故a项错误;铁器牛耕的使用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故b项错误;士阶层是分封制的产物,士阶层出现分化是社会转型的结果,故d项错误。2.(2018江西九校联考)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这是孔子的重要主张。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主张均反映出()a。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b。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结合 c.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d。儒家实现了信仰和社会规范的统一解析:b材料中“孝悌

3、”“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实质上都体现出了宗法血缘关系的特征,是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结合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遏制人欲思想,故a项错误;仁是维护等级秩序的体现,不是掩盖,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被统治者采纳,不可能实现信仰和社会规范的统一,故d项 错误。3。(2018湖北武汉调研)古代一位思想家主张尚贤、尚同,认为天下之乱是起于人们思想不同,“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他倡导:百姓“闻善而不善,皆以先告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皆非之”。他是()a.墨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解析:a据材料这位思想家“主张尚贤、尚同,可知是墨家思想主张,故a项正

4、确;其余三人思想主张皆与“尚贤、尚同”无关,排除。4。(2018河北衡水调研)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解析: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提倡仁爱,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墨家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的利益,因此在民间受到较大的支持。但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相较于春秋时期更加频繁。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避免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各国需改革变法,努力发展生产,增加

5、人口,扩充实力。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因此,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为应对当时特殊的政治军事形势,故c项正确。5.(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解析:a材料中“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指少数民族不得干预华夏民族的事务,“内诸夏而外夷狄”指华夏民族与少数民族内外措置,这两句明显体现了周边少数民族同华夏的

6、区别,以及深刻的防蛮夷、卫华夏的思想;孟子从华夏族文化的视角来区分少数民族,说明华夷之辨超脱了血缘、地缘标准,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民族杂处、交流的结果,反映了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故a正确。儒家一直未放弃夷夏观念,故b错误。材料没有比较文化的优劣,故c错误.孟子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而非背离,故d项错误.【新知生成】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别华夏与蛮夷,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以后,每当中华民族、中华文化遭遇危机之时,华夷之辨就被重新提出和强调,近代中华民族、中华文化遇到了全面危机,华夷之辨被重新提出和强调,近现代以来产生的“中华民族”观念是对“华夷之辨”的转型和超越。古代

7、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义,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血缘衡量标准阶段,地缘衡量标准阶段,衣饰、礼义等文化衡量标准阶段。华夷之辨的宗旨植根于春秋以及仪礼周礼礼记尚书,以文化礼义作标准。6。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最后又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

8、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解析:b人神共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汉字中的“帝”字的字意不断发生变化表明汉字是文明的载体,故b项正确;天人关系催生君权神授,不是君权神授催生天人关系,故c项错误;皇权不是源于宗教祭祀,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2018北京四中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早年以“儒”为业,“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他除了通晓迎生送葬的礼仪外,还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办私学,授徒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孟子将孔子的思想系统化并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提出了“人

9、唯有不忍人之心”的性善论,“不忍人之政”的仁政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道观,“由博返约的认识论,“养吾浩然正气”的人格论,其主要学说体现在孟子一书中。荀子一方面强调人自身的修养,强调圣人、君主对人民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他又看到只讲礼义,不讲法度,只重教化,不重刑罚,并不能维持社会统治秩序。因而他的思想不局限于个体的仁义孝悌,而且强调集体的礼法纲常,主张礼法 并重。田苗苗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脉络.解析: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是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政治上是分封制的瓦解和诸侯争霸;思想文化上是私学兴起和士的兴起.第二小问,提炼材料相关信息,分别说明孔子、孟子、荀子等人对儒学发展的贡献即可。答案: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诸侯国之间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