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化旅游园区文化旅游园区 建设建设*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文化旅游开发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二编制时间:二一一年二月年二月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1 1.1 项目基本情况.1 1.2 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范围.1 1.3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2 1.4 可行性研究内容概要结论.3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6 2.1 项目建设背景.6 2.2*文化现状及发展.7 2.3 项目建设必要性.9 2.4 项目成熟性分析.11 第三章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14 3.1 市场现状.14 3.2
2、产品竞争力分析.16 3.3 市场需求分析.17 3.4 规模预测.19 3.5 建设规模.22 第四章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项目建设条件.22 4.1 项目所在地概况.22 4.2 建设条件.22 第五章第五章 项目定位项目定位.26 5.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26 5.2 项目定性.27 5.3 项目定位.27 5.4 目标客户定位.27 第六章第六章 项目规划建设方案项目规划建设方案.28 6.1 规划设计原则.28 6.2 总体构思与规划特色.28 6.3 规划结构与功能布局.29 6.4 总平面布置.32 6.5 项目规划实施方案.34 6.6 土建工程.39 6.7 道路交通规划.4
3、1 6.8 公用工程规划.43 第七章第七章 环境保护及节能环境保护及节能.57 7.1 环境保护.57 7.2 消防安全.62 7.3 节能.63 第八章第八章 企业组织及劳动定员企业组织及劳动定员.64 8.1 企业组织及工作制度.64 8.2 劳动定员.65 8.3 人员来源及培训.66 第九章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项目实施进度计划.67 9.1 项目管理.67 9.2 项目招投标.68 9.3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69 第十章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1 10.1 估算依据及说明.71 10.2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72 10.3 流动资金估算.72 10.4 总投
4、资估算.73 10.5 资金筹措.73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财务评价财务评价.74 11.1 财务评价依据.74 11.2 旅游综合收入.74 11.3 总成本费用估算.* 11.4 财务效益分析.76 11.5 盈亏平衡分析.77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社会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78 12.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78 12.2 互适性分析.80 12.3 社会评价结论.81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结论和建议结论和建议.82 13.1 结论.82 13.2 建议.82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 1.1 项目项目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1.1.1 项目名称:*文化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1.1.2 建设性质:新建
5、 1.1.3 建设规模:项目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年接待游 客*万人次。 1.1.4 项目建设单位:*公司 1.1.5 项目建设位置:拟选址在*市*,占地基本呈 长方形,净用地面积 1*400 平方米,折合土地*亩。 1.2 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范围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范围 1.2.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市场调研报告及项目基础资料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 (gb/t 18972-2003) 旅游规划通则 (gb/t 189712003)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 的意见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的意见 (豫发200514 号) 中共河南
6、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 干意见(豫发200810 号) 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 年) *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市建设文化强市规划纲要(20082020 年) *文化旅游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53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1.2.2 编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 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及建设项目经济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三版)的要求进行编制,主要对拟建项目的投资必要性、市 场预测和建设规模的确定、规划建设方案、资源条件、环境保护 和劳动组织
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财务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 1.3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等。 1.4 可行性研究内容概要结论可行性研究内容概要结论 1.4.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的建设是建设文化强市的需要,是区域社会全面进步的 迫切需要,是解决旅游产品体系结构性失衡的需要。从保护* 原生态*文化、提高*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推动 *乃至河南省*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走向世界是非 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4.2 建设规模 项目占地*亩,主要建设原生态*文化保护区等九大功 能区,实现日接待游客 2000 人,留宿游客 100 人。 1.4.3 建设条件 项目建设所需的水、电、讯条件具
8、备,交通便利,地上地下 无文物遗址,适合工程建设的需要。 1.4.4 规划建设方案 景区建设结合双龙戏珠、九区联动的设计构想,按照功能设 置要求,建设原生态*文化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村落引导区、 *文化主题区、特色农业区、互动体验区、休闲娱乐区、名家 公馆区和接送停车区等九大功能区,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1.4.5 环境影响评价 该项目主要废弃物有废水、噪声和固体废渣,经过处理后, 可以做到达标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4.6 生产定员 项目定员 160 人,其中:管理人员 24 人,技术人员 18 人, 演职人员 90 人,其他服务人员 28 人。 1.4.7 项目总投资及投资计划 项
9、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筹 措方式为:建设单位注自有资金*万元,申请上级政府扶持 或银行贷款解决 13000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万元由建设 单位自有资金解决,其余申请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分两期建设完 毕,形成“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链。 1.4.8 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是符合*市发展大旅游、建设文化强市的战 略需求,有助于促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项目建设的 投资方案合理,各项经济效益指标较好,社会效益显著。因此, 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1.4.9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0、表 序号指标名称单 位指标备 注 1建设规模万人次*接待人数 2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3总投资万元* 4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4.1铺底流动资金万元* 4.2项目定员人160 5项目占地面积亩* 6年经营收入万元 7年利税总额万元9948.08 8年利润总额万元8851.89 9投资利润率%11.52 10投资利税率%15.63 11全部投资回收期年10.26 12财务内部收益率%9.59含建设期 13财务净现值万元9053.74 14借款偿还期年9.26 15盈亏平衡点%47.23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背景 2009 年 11 月召
11、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旅游业兼具经济 和社会功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 好。我国幅员辽阔,旅游资源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 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 速发展,但仍面临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 水平不高等问题,必须加强统筹规划,从改革、开放、服务、管 理入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 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同时提出,到 2015 年,旅游市场规模要进一步扩大,国内 旅游人数达 33 亿人次,年均增长 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 9000 万人次,年均增长 8%;出境旅游人数
12、达 8300 万人次,年均 增长 9%。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 2 次,旅 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 10%。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 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 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 gdp 的比 重提高到 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2%。每年新增旅 游就业 50 万人。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 2020 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 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合理建 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继续发展红色旅 游。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
13、业、林业、商业、水 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培 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目前,我国人均 gdp 已经达到 3000 美元,这是世界旅游界 公认的旅游业爆发性增长阶段。我国刚刚实现每年人均出游 1 次 的目标,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美、日、韩人均出游均在 7 次以上, 因此我国旅游市场成长潜力巨大。 特别是这几年,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航等基础建设 速度加快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我国旅游业将出现新一 轮的发展,在未来 5 至 10 年内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期。 发展旅游业成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长期 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
14、外贸拉动,消费不足、服务 业比重过低,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仅为 48.6%,不仅低于发 达国家 70%左右的水平,低于 64%的世界平均水平,还低于印度 50%左右的水平。因此,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将成为 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获得充裕的发展空间。 2.2*文化现状及发展文化现状及发展 *文化艺术源远流长,起源于春秋,兴盛于明清,发展 于现代,以功力深厚、技艺精湛著称于世。有着中国*文化之 乡誉称的*市*地方,是广袤的豫北平原上的一颗明珠,它 与*并称为中国*,2007、2008 年分别被省政府、国务 院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 多年来,*文化不断创新,
15、走出了一条集教学、创作、 表演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路子。目前全市共有*文化团校 36 个, 从业人员近万人。迄今为止,全市*文化先后 80 余次出访美国、 意大利、马来西亚等世界五大洲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获省级以 上和国际大奖 300 多项。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先后吸引 外资 10 亿多元,创作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化产 业的蓬勃发展也使*“*文化之乡”这块牌子享誉海内外。 2.3 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建设必要性 2.3.1 是建设文化强市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发达省份都把加快文 化发展作为重要战略举措,列入议事日程,纷纷提出建设文化大 省、文化强省,文化已
16、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领域。面对机遇和挑 战,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必须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竞 争中抢占制高点,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后发优势, 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壮大我省的文化实力和 竞争力。 *市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文化为突破口,以河南 省文化发展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把*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强市建 设的支柱产业,将文化事业做大做强。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方方 面面,带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在明年旅游年到来之前,该市将会 作出下一步的战略部署,让该市的旅游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通 过*文化文化、旅游,不断宣传扩大*的影响力,提高*的 知名度,增加招商引资。 2.3.2 是区域社
17、会全面进步的迫切需要 *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金积累有限,仅仅依 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的,必须引 入新的发展理念和寻求外部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才能获得 快速发展。*虽然与*并称为中国*文化“南北两故里” 、 “中国*文化之乡” ,有着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但是,有 了资源,不等于有了经济优势,只有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而且适 度的开发,其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在有了*文化这项优 势后,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就有了旅游资源优势,从外部培育 起其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旅游经济,增强自身发展与造血功 能,实现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是区域资 源优势转化为经济
18、优势,转换区域经济发展机制,摆脱贫困恶性 循环圈的迫切需要。 2.3.3 是解决旅游产品体系结构性失衡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日益增长的 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当前我 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态势,就是旅游需求远远大于旅游供给, 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短缺。大众旅游需要大众化产品,当前大众消 费的热点,正由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消费方式 灵活多变。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产品以观光景区为主,远远 满足不了大众休闲的需要,黄金周期间的拥堵,就凸显了这一结 构性短缺,需要在产品体系建设上加大投资力度。解决我国旅游 产品体系结构性失衡的矛盾,
19、必须坚持把开发大众旅游产品摆在 优先位置,以大众需求为导向,扩大供给总量、增加产品种类、 丰富产品层次。因此,都市文化体验产品、都市休闲产品、康体 健身娱乐产品、乡村旅游产品都将成为旅游休闲度假的新热点, 文化旅游消费的新亮点。 2.4 项目成熟性分析项目成熟性分析 2.4.1*在*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之乡,是*文化兴旺发达的源头,不仅对 *文化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甚至对全国的*文化发展也 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全村 80%的人都演练过*文化,国内 外许多著名*文化团都有来自*的*文化演员,在国内外杂 剧团担任团长的就有 37 人, 2001 年被中国*文化协会命名为 “中国*文化之乡” ,与
20、*共享中国“*文化之乡”的美 誉。 *村原名为吕楼,明朝中期后,吕姓日少,又因其位于开 州东北故名。*人习武*文化早有传统,清代道光末年,乔 姓艺人搭班*马戏班献艺,其子乔治清与吴桥女艺人张银芝结 为夫妻并兴办*文化班,从此将*与吴桥两个*文化之乡的 技艺结合在一起,演出盛况空前。到了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源 于*的大型马戏团已有 7 个,活跃于中原大地。1950 年底,福 庆马戏班回到*改编为*县马戏团,属河南省首家成立的国营 性质的杂剧团。文革后重组,1986 年晋升为市团,1993 年晋升 为省团。*市*文化团十分注重节目创新,先后在国际、国内 重大*文化比赛中获得奖牌 135
21、枚,其中金奖 26 枚、银奖 25 枚、铜奖 20 枚,单项奖、其他奖 64 枚,1995 年 9 月,*市* 文化团中原雄狮还获得了第四界全国*文化比赛银狮奖, 被誉为“天下第一狮” 。十多年来*文化团走遍大江南北, 并频频出访五洲四海,在国内外赛场崭露头角,成为中原地区最 活跃、最具实力的*文化集团。 *地区*文化团由于有*的丰厚资源,才能人才辈出, 硕果累累,才能使*文化之花香开五洲四海,受到海内外观 众广泛的赞誉,在河南众多的兄弟*文化团体中赢得了河南省 *文化团的称号。*文化界的种种成就都与“*文化之乡” *的深厚积累密不可分。2001 年,中国*文化家协会授予 *“*文化之乡”的荣
22、誉称号,*当之无愧是*文 化之“根” ,是*文化之“源” 。 2.4.2*文化文化资源的价值 *文化融历史的厚重感、艺术性、娱乐性、益智性、竞技 性等多种特点于一身,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与旅游有着天然的融合 性,具有极高的旅游产品开发价值和文化资源保护价值。 2.4.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文化技巧是直观可感受的艺术,*作为一种品 牌,已经叫响省内外,在海内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已由街头杂 耍成长为一个有着无限潜力的朝阳产业,每年慕名来这里学艺的 联络不绝,为对该*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开发,目前已修建 了: 1、完善了基础设施,修建了从濮台公路到*村的道路 *大道建设,道路全长 1046 米。 2、建设
23、了*学校表演大厅并对校内进行了绿化。 3、对*文化名人乔、刘、李三家班的旧居给予了修缮和保 护。 4、*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并得到了有 效地保护。 5、*文化农家乐仿清建筑和*文化小院正在分批建设, 政府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6、省文化、宣传部门对该项目的保护和开发也非常重视, 拟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以*文化七天乐的形式给予充分报道。这 样可以大大提高*在河南省乃至国内的影响,促进 *文化的保护和开发。 目前,项目进行全面实施开发的条件已经成熟,立足*, 吸引省内外距离在 200 公里左右或车程在 4 小时的客源市场,主 要包括:郑州、洛阳、新乡、开封、商丘、安阳、河北石家庄、 邯郸、山
24、东济南、聊城、菏泽等地,并进行有重点的突出宣传, 打造品牌,树立形象,并适时举办*文化技艺大擂台邀请 中国各个*文化流派、各个*文化表演艺术团体来到*献艺, 切磋技艺,比试功力;*文化家庭模仿秀大赛通过层层选 拔,以家庭为单位,组织一家三口到“*文化农家乐”小院, 学手艺,比技艺,举办家庭模仿秀对抗赛,达到推动*文化文 化保护开发的目的。 从保护*原生态*文化、提高*在全省乃至全国 的知名度、推动*乃至河南省*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 *走向世界是非常必要的,且条件已经具备。 第三章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3.1 市场现状市场现状 3.1.1 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发展 国家旅游局
25、官网发布2009 年旅游经济运行报告显示, 2009 年三大市场呈现“两升一降”的格局,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 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国内游增长动力强劲。2009 年国内旅游市 场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国内旅游接待约为 19 亿人次,同比 增长 11%;国内旅游收入有望突破 1 万亿元,增幅超过 15%。京 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市场是国内主要客源产出地,出 游率高,人均消费水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报告预测 2010 年中国旅游业将进入全面恢复发展的新阶段 接待总人次有望达到 23.5 亿人次,同比增长 19%,旅游总收入达 到 1.48 万亿,同比增长 17%。 3.1.2 河南省旅游市场开
26、发成效显著 近几年,我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客源规模稳 步增长。2009 年,虽然经历了流感和全球金融危机,但 全年仍接待游客 2.3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 1985 亿元,同比分别增 长 17%和 25%,其中入境游客 126 万人次,增长 21%,增长速度 在全国名列第二。二是形象品牌日益鲜明。去年,我省确立了 “文化河南壮美中原”的宣传口号,河南旅游整体形象将进一 步凸显。近年来,我们开发出的古都游、功夫游、寻根拜祖游、 王朝街道等旅游线路产品,在欧洲、日韩及我国港澳台市场的影 响力日益扩大,品牌效应已经显现。同时,我们结合市场需求开 发出的山水、休闲、体验、温泉、滑雪等新产品,
27、在全国范围内 逐渐产生影响。三是河南旅游知名度大幅提升。近年来,我省加 大促销力度,在境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的推广活动,在主要客源地 做推介,参加各种展览,邀请旅行商踩线,与媒体开展合作等, 利用各种平台,宣传河南,推介旅游,使河南旅游在境内外的知 名度大幅提升。 但我省旅游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整体势头良好,但发 展尚不均衡。如入境游人数偏低、组团出游数量大于地接数量、 各地发展不平衡等。二是游客数量可观,但结构不合理。如高端 游客少、消费水平低、停留时间短等问题。三是旅游资源丰富, 但产品体系亟待完善。 3.1.3*市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市通过加大媒体宣传、旅游交易会宣传提高了*在外界 的知
28、名度;通过组织策划“绿动*”旅游宣传月活动,举办 “印象*” 、 “华彩*”旅游推介活动,使得*文化游、石油 工业游、*文化体验游等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通过 开展 6+1 旅游合作,与邯郸、邢台、聊城、长治、安阳和北京海 淀区联合举办旅游合作大会,彰显了*旅游的知名度。2009 年 全年实现接待游客 285.2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3.78 亿元,旅游 产业快速发展。 3.2 产品竞争力分析产品竞争力分析 从目前看,*具有一定的开发优势,主要表现在:原 有的知名度优势、*文化艺术水平高的优势、*文化人才培养 基地的优势、*文化品牌名扬海外的优势、政府高度重视及经 济基础较为发达的优势
29、,但也存在一些劣势,比如:*原 生态文化未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及“*文化之乡”的知名度未 得到充分宣扬、*文化艺术物质性景观遗存太少且经济基础较 为薄弱等。 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对*实施赶超发展战略即摆脱 常规,以创造性的思维来对*进行开发和保护,高起点、 大手笔、规模化、产业化,尽快打出*的知名度,全面将 *进行很好的保护开发并推向市场;整合开发战略即深 入挖掘*村的民俗*文化文化资源,实施立体保护和开发, 在*建立中国第一个“原生态*文化文化保护区”并将*文 化文化与*当地的观光农业等有机结合,形成*文化民俗与 农业观光相结合,培育新兴产业;将*的“原生*文化”和 “源头*文化”与*文化演出团
30、体的现代*文化有机结合, 形成*文化的“土洋结合” 、不同层次、不同重点的立体梯 度发展格局;深度拓展战略即丰富*文化产品内涵,拓展* 文化产品外延,走一条*文化产、学、研、游相结合的道路, 形成一条以*文化为主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链,形成成熟的 *文化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实施名城名牌战略,即利用 *的知名度并结合“*龙乡”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把 *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文化之乡” ,使*成为中国乃 至海外知名的*文化文化品牌,并将*打造成中国第一个 “*文化文化名城” 。 通过上述战略的实施,使得*区别于其他,有其独特 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民俗*文化,即土得掉渣,保持*文 化文化原汁原味,突出*
31、文化文化的乡土气息,以“俗”当家, 以“土”取胜;生活*文化,即区别于“舞台*文化” ,是 生活化的演员和生活化的节目,将*文化融于生活,让人们在 欢乐的时候享受*文化;体验*文化,即拉近游客和*文 化之间的距离,让游客从远距离的走马观花到近距离的品赏和把 玩,让游客深入其中,沉浸其中,近距离体验与感知神奇的* 文化文化;快乐*文化,即让游客参与其中,给游客以满足 感和成就感。 这样,*既具有了极强的生命力,也具有了叫得响的 品牌,其特色难以复制和模仿,具有极强的竞争能力。 3.3 市场需求分析市场需求分析 *文化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表演艺术,是人类创造并一直传 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艺术
32、根植于民间,成长于民 间,发达于民间,它既深深依赖于民间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又 在发展中成为了老百姓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文化 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浓厚的民间色彩,*文化表演中 大量运用了生活用具和劳动用具,富于生活气息,让观者有熟悉 感和认同感;*文化是人类在辛苦的劳作中创作出来的陶冶情 操、愉悦身心、趣味欢快、乐观向上的艺术形式;*文化艺术 是一种美、力量和技巧的结合,是古朴的工艺美术和形体技巧的 结合,她给人以充满活力和朝气蓬勃的美的享受;*文化艺术 的神秘性,对观者有一种深深的吸引力和魅力;*文化是一种 智慧的艺术,给人以启迪益智;许多*文化项目具有对抗性的 特点,因此增
33、加了可观赏性;*文化与体育项目一样,具有强 身健体、有益身心的作用;*文化不需要语言的交流,任何国 家、任何民族、任何层次的人都可以看得懂,并从*文化中体 会不同的东西,所以*文化是无国界的。 因此,*文化有悠久性、民间性、生活性、趣味性、艺术 性、神秘性、益智性、竞技性、健身性和国际性。而这些正是当 代人们追求精神体验的重要源泉。 *文化源于*,在最近百余年间,*有了 很大发展,清代鼎盛时期曾奉清政府之命到日本、朝鲜、俄国、 印度等二十多个国家演出,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亲授“乔家班” 万寿灯笼、瓷壶,以表彰其技之优。从清代到民国年间,刘家班、 李家班相继兴起,*盛极一时,甚至还招来印度人前来学
34、 习驯兽技艺。现在,*的人大部分都演练过*文化,国内外 许多著名*文化团都有来自*的*文化演员,与*共享 *文化之乡的美誉。 作为*文化文化源头的*原生态*文化,其神秘性对外 界具有很深的吸引力,谈起中国*文化,常有“北有吴桥镇, 南有*”的美誉,因此,*对于*、河南、中国而言, 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的文化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3.4 规模预测规模预测 3.4.1 旅游规模影响因素 影响旅游规模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社会因素。主要由政治因素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等。政 治稳定,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旅游的人数就越多。 2、经济收入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对旅游规模的影响较大。 只有社会经济地位和家
35、庭收入到达一定水平时,才有了出门旅游 的基础。 3、旅游动机的影响。人们有对体育疗养、文化娱乐、宗教 民俗、风景名胜、野营探险等的旅游需求,从而通过上述旅游动 机产生旅游行为。 4、旅游时间。也是旅游行为的三要素之一,没有时间再高 的收入也无法产生旅游行为。教师和学生有寒暑假、职工有 5.1、10.1 长假,国家在正在实施带薪休假,加上双休日,人们在 具备合理的收入水平以后,也具备了出游的时间。 5、旅游费用。旅游所需费用越低,参与旅游的人数就越多, 反之亦然。 6、旅游地吸引力对旅游的影响。旅游地吸引力是产生旅游 动机的重要因素,它除了有优美的环境条件外,还因具备当地的 文化资源、地方特色、
36、知名度、社会环境及当地人对游客的态度。 7、经济距离对旅游的影响。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之间的 距离谓之经济距离,他以发达的城市为圆心,以有效购买力指数 等因素为半径的范围所构成的旅游地,在此范围内居住的人数越 多旅游的人数量就越多。这些城市就是该旅游地的客源地。 影响旅游规模的因素还有旅游设施的优劣、服务质量等,所 有因素对旅游地产生综合影响。 3.4.2 旅游人口经济问题调查 “可能吸引的区域范围”是根据已确定的主要旅游产品(主 要吸引物)旅游品位(可览度等级)环境容量及旅游产品可能对 游客产生的魅力,经与周围其它旅游区对接后,初步评估判定在 吸引游客方面未来要辐射的区域范围。*市社会发展状
37、况: 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完成情况。2009 年,*市国内生产总 值完成 670 亿元,财政收入完成 25.3 亿元,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 196.9 亿元,全市人口达到 365 万人。 人民生活提高。2009 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 入达到 13*5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410.5 元,城乡居民生 活进一步改善。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可显著增加人们的旅游消费需 求。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完成情况。2004 年,全市经济体制大体 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农村中以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为核心的双重经营体制日趋完善;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 核心的企业 改革逐步深化;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法制建设不
38、断 完备,经济运行机制、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都基本纳入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轨道。 3.4.3 旅游市场范围 就区域市场而言,*市旅游市场的一级市场范围为*地区; 二级市场范围为:以*为圆心、半径 200 公里以内圆形区域; 三级市场范围为 200 公里以外的中远程区域。该项目设定其辐射 的区域经济市场为二级市场。以*为中心,直线 200 公里以内 的主要城市有:邯郸、安阳、新乡、开封、聊城、焦作、商丘、 泰安、洛阳、济南、长治、石家庄等城市。本区域内国民生产总 值为 3796.45 亿元,城镇职工的平均收入为 9130 元年。本市区 域内城镇人口总数为 2522.76 万人,亦即有效的旅游市场客
39、源为 2522.76 万人。城市流动人口是形成旅游市场另一个重要来源, 是判断区域经济活跃的程度的重要依据,流动人口越多,转化为 旅游客人的机会就越高。*周边城市流动人口总量为 91512 万 人次年,发生在*的流动人口的总量为 2648 万人次年。上 述情况显示,本区域的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以上情况预测本项目年接待游客为*万次。 3.5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 根据市场预测、调研资料及项目单位的筹资能力,确定项目 建设规模为:项目占地 263 亩,景区建设结合双龙戏珠、九区联 动的设计构想,按照功能设置要求,建设原生态*文化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村落引导区、*文化主题区、特色农业区、互动 体验区、
40、休闲娱乐区、名家公馆区和接送停车区等九大功能区, 实现日接待游客 2000 人,留宿游客 100 人。 第四章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项目建设条件 4.1 项目所在地概况项目所在地概况 *村位于*市华龙区东北,距市中心十公里,隶属于* 市华龙区岳村乡,村域总面积 1.5 平方公里,村庄占地约 330 亩, 潴龙河穿过村域全境,项目所在地为黄河故道区,地势平坦向南 微倾,地面海拔高程在 4952 米之间,现为荒地和旱地;该地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上地下无文物遗址,周围没有污染 源,适合工程建设的需要。 4.2 建设条件建设条件 4.2.1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 *市华龙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冲积平
41、原,属暖温带大陆季风 性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冷暖适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 长年无极端恶劣天气,适合项目建设的需要。 风 向:常年主导风向南北风 夏季主导风向南 风 冬季主导风向北 风 风 速:年平均风速 2.36m/s 瞬时最大风速 24m/s 气 温:年平均气温 13.4 极端最高气温 40.1 极端最低气温 20.7 最热血平均气温 27 低于零度冷期 100 天左右 湿 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 69.8% 最大月平均相对湿度 89% 最小月平均相对湿度 41%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607.9mm 年最大降水量 1062.2mm 年最小降水量 596.8mm 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 1
42、663.3mm 年最大蒸发量 1924mm 年最小蒸发量 1521.8mm 富水层:埋深一般在 2060m 之间 日 照:年平均日照 2497.8 小时 日照率 56% 积 雪:年最大积雪厚度 20cm 冻 土:年最大冻土厚度 41cm 2、地质及水文条件 根据河南省地质局的水文地质普查资料,*市地下水可分 为:浅层水、中层水、深层水三类。浅层地下水无良好隔水层, 水文 1517,水位埋深 59 米。中层地下水隔水性好,水文 20,属微咸水或半咸水,深层地下水为承压水,此层水矿化度 差别比较大,上部属半咸水,下部属淡水。地下水一般对混凝土 无腐蚀性。 根据*市用地评定图 ,*市华龙区范围属黄河
43、下游第 四纪冲积平原,地表以下 15 米范围内均为新迁冲击的松散沉积 物,主要岩性为为亚粘土、亚砂土和壤土。项目区地势平坦,地 貌单一,土层结构简单。 4.2.2 社会经济条件 华龙区是*市的唯一辖区,总面积 119 平方公里,辖两个 乡、7 个街道办事处、67 个行政村、35 个社区、9 个文化站、 102 个文化大院,总人口 47.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9.6 万人;处 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区和中原油田结合部。区 域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纵贯南北,京九铁路穿境而过。 汤(阴)台(前)铁路东连京九西接京广铁路;三纵(京珠、阿 深、德商)三横(长济、濮鹤、安济)6 条高速公
44、路围成田字型, 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华龙区处于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位置 上,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再者,按照国家和河南省经济发展布局,华龙区位于我国东 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位,有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且*市位于冀、 鲁、豫三省交界处,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一家拥有“国家园林 城” 、 “国家卫生城” 、 “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 “国家精神文明建设 先进市”等“六城二奖”称号的城市,其名城带动效应必将促进 *市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为文化旅游建设创造了社会条件。 第三、*经济区市场广阔。*地处豫鲁冀三省交界处中心 位置,以*为中心的 100 公里半径区域范围内,有 1000 多万人 口,市
45、场前景广阔。 4.2.3 交通条件 项目区处于*市华龙区岳村乡,距市中心 10 公里,通过已 建成的*大道与濮台公路相连,可直达*市城区及周边地市。 通过濮台公路、106 国道可实现与外部的快速沟通,公路交通方 便快捷。 4.2.4 公共设施条件 1、通讯 *市通信事业发达,已开通过油田、地方双回路程控电话,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无线网络覆盖全境,可以满足 项目建设设施直拨电话、微机网络的需要。 2、供电 项目所在地有从*市华龙区岳村乡引接的 10kv 供电线路, 就近引接,可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 3、水源 项目所在地水源充足,水层埋深在 20-60 米之间,贮藏量大, 水质条
46、件良好,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计划在项目区内新打深水 机井 3 眼,可以保证项目的用水需求。 4、排水 在项目区内设置排水沟道系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发酵后排 入项目区内下水管道内,然后排到潴龙河内。雨水采取地面散流 的形式排至潴龙河内,可以满足项目区内排水的要求。 第五章第五章 项目定位项目定位 5.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站在*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重新认识和评价*村 的*文化文化,保护、开发质朴的*之乡人文和历史文 化资源,通过具体的项目策划和规划安排,使*文化文化这一 无形资源有形化,转化为旅游产品,并形成以*文化为龙头的 产业集群,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5.2 项目定性项
47、目定性 1.综合*市突出的区位优势和*文化文化底蕴,将*文化 文化这一无形资源有形化,使*之乡的原生态*文化文 化得到有效保护,并转化为旅游产品,成为*大旅游的重要一 环。 2.按照把*市建设成为文化强市的战略定位,主动把本项目 培育成旅游文化产业的“成长极”。 5.3 项目定位项目定位 建设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规模较大、功能齐全、配套完善 的以*文化体验及休闲娱乐为特色的郊野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包括*文化表演、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培训、乡土美 食、特色农业展示、农作物试验种植、青少年科普、*文化创 作等。 5.4 目标客户定位目标客户定位 鉴于项目的*的知名度和项目辐射半径,目标客 户
48、主要面向*市本地;并辐射以*为圆心、半径 200 公里以内 圆形区域,包括邯郸、安阳、新乡、开封、聊城、焦作、商丘、 泰安、洛阳、济南、长治、石家庄等城市;同时吸引对*文化 文化有体验需求、认知需求等人士。 第六章第六章 项目规划建设方案项目规划建设方案 6.1 规划设计原则规划设计原则 1、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在追 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更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建 设,从而使其获得可持续发展。 2、在总体布局上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优势,以*文化文 化保开发护、生态科学及休闲为特色主体,组景必须与景点布局 统一构图,以达到景点与总体环境相协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
49、 相协调。 3、布局上总体布局要突出主题景区,作到静态空间布局与 动态序列紧密配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园区内的植被要兼顾景观、休憩、科研、保护生态环境 等多种旅游功能。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统一安排。 6.2 总体构思与规划特色总体构思与规划特色 原生质朴、双龙戏珠、九区联动 规划保留潴龙河、农作物植被等原生态设计要素,挖掘* 本土*文化的原生质朴性,体现中华龙乡的文化特色,创新和 引进现代*文化表演技术,体现*文化的时代性和观赏性,形 成双龙戏珠、九区联动的总体格局。 双龙:1.动龙:形成联系各景区车行系统,有效疏导景区交 通;2.静龙,形成完整通达且富有特色的步行系统环
50、绕特色农业 区,贯穿主要景区,形成富于变化的景观感受空间。 戏珠:双龙交汇处为景区地标建筑*文化博物馆,形 似金光闪烁的龙珠,与金黄色的农作物收获区融为一体,寓意丰 收。 九区:根据景区发展要求,形成九大功能分区,功能互补, 相互依托。 以代表*特色的*文化文化、龙乡文化、特色农业为环境 设计核心,结合不同景点设置不同景观主题,贯穿于整个景区环 境设计中。 6.3 规划结构与功能布局规划结构与功能布局 6.3.1 总体结构 景区结合双龙戏珠、九区联动的设计构思,根据功能设置要 求,分为原生*文化区、生态保护区、村落引导区、*文化主 题区、特色农业区、互动体验区、休闲娱乐区、名家公馆区和接 送停
51、车区九大分区。在功能区空间安排的基础上,以“一心、两 带”为骨架布置各功能区。 一心,指以*文化文化、龙乡文化、特色农业为主题,以 *文化博物馆、特色农业展示区为景观核心,形成中央向四周 扩散的整体景观形象。 两带,指形成动静龙两条龙形景观带将各大分区有机相联。 6.3.2 功能布局 项目位于*文化文化积淀厚重的*南测,潴龙河两岸, 临吉祥路靠近场地的北侧布置景区主大门并设置主题雕塑广场, 后侧布置九龙柱及表演广场;广场北部布置原生*文化区、田 间体验区、特色农业展示区;广场南侧布置*文化主题区;项 目区东北部、潴龙河北岸布置互动体验区;潴龙河两岸为生态保 护区;潴龙河南岸布置名人公馆区和休闲
52、娱乐区;接送停车区位 于项目区的西南角、潴龙河南岸。重点打造农家风情、麦浪兆丰、 杏林春雨、文化之珠、一马当先、潴龙幽谷、休闲驿站、名人家 园八大景点,涉及吃、喝、玩、游、学、竞等多方面的体验。 1.原生*文化区 重点打造农家风情景点。 保留和修缮现有农家小院,形成具有当地质朴的明清风情建 筑风格,建设*文化世家练功及表演拿手绝活的*文化小院, 以体现*文化之乡特色。 2.田间体验区 重点打造麦浪兆丰景点。种植麦子等农作物实验田,形成景 区与村庄的过渡空间。 3.特色农业展示区 重点打造杏林春雨景点。目前*的红杏、苹果等果林种植 特色相对突出,而杏花观赏效果好,花果兼有,抗寒抗旱,耐瘠 薄,适
53、应性强,也有意境,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与乡村氛围的关联度高,并与餐饮文化关联,与*、*文化 馆、民俗街、乡膳馆氛围融洽,因此从在景区中央特色农业区设 置大片杏花林,兼植苹果、桃树、梨树等果树,并混种麦田,形 成 高低搭配、疏密有致的优美景观,展示*特色农业,规划 面积 4.5 公顷(68 亩)。结合杏花林特色农业展示区设置丰收广场 观演台,形成室外*文化表演的核心,沿特色农业展示区形成 环绕周边的龙形景观步道,中央设置游龙桥,步移景异,杏林疏 影入画来。从周边观赏,还是从中间穿行,都具有优美的景观效 果;春花夏果,也利于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树下可发展林下经济, 促进增产增收。
54、游龙桥端头利用高差形成“天桥” ,打造天桥把 式表演场,形成身怀绝技的天桥把式即兴表演拿手绝活的优良场 所。 4.*文化主题区 重点打造文化之珠景点。结合龙珠地标建筑*文化博 物馆,展示*市在*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塑造*文化之乡 的精神风貌。 5.互动体验区 重点打造一马当先景点。互动体验区靠近东北出入口,利于 与周边村庄共享。区内设带看台的跑马场、马厩和兽医站等设施。 西侧面向特色农业展示区设置互动体验广场,可方便进行表演和 文娱活动,并设置培训中心、乡宴楼,可进行跑马培训、乡土菜 制作等互动体验。 6.生态保护区 重点打造潴龙幽谷景点。保留潴龙河,进行堤岸的生态化处 理与加固。 7.休闲娱
55、乐区 重点打造休闲驿站景点。区内设置周末窑式土浴的泡泉、健 身房等设施,方便人们休闲健身。 8.名家公馆区 重点打造名人家园景点。区内设置*文化名家公馆,使景 区赋予度假功能,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9.接送停车区 区内以动力驿站为主题,设置私家车停车场、公交车停车场、 旅游电坪车停车场,是游客车辆保养的驿站,也是车行旅游的起 迄点。 6.4 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 6.4.1 总平面布置原则 1.项目遵循市场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以客源市场需求来确 定项目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注重市场预测和旅游产品功能定位, 突出*文化文化。 2. 强调区域内山、水、人、物的和谐相处原则,综合开发。 充分利用*厚重的*
56、文化文化沉淀,突出*文化体验, 并结合河流、广场、造山、湖塘等自然资源,打造和谐的区域旅 游环境。 3. 遵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防火、安全、卫生和环保等 的规定和规范。 6.4.2 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占地近似长方形,其中:南北长分别为 465、550 米, 东西宽分别为 520、558 米,净用地面积 1*400 平方米 (折合土地*亩) 。 在总图布置上,由于项目本身的特殊性,在满足*文化文 化保护、科普教育、民间交流的同时,在规划设计上始终坚持安 全第一、布局合理的指导思想,同时在选址、分区、道路、间距、 绿化等设置方面充分考虑,确保各分区设施的充分运用和充分实 现。 具体总平面布置方
57、案如下: 项目位于*文化文化积淀厚重的*南测,潴龙河两岸。 临吉祥路靠近场地的北侧布置景区主大门并设置主题雕塑广场, 后侧布置九龙柱及表演广场;广场北部布置原生态*文化区、 田间体验区、特色农业展示区;广场南侧布置*文化主题区, 建设*文化博物馆和百戏楼、天桥把式表演场及丰收广场表演 台;项目区东北部、潴龙河北岸布置互动体验区,设有马戏场、 *文化短期培训中心和互动表演场;潴龙河两岸为生态保护区; 潴龙河南岸布置名人公馆区和休闲娱乐区;接送停车区位于项目 区的西南角、潴龙河南岸。 项目区内交通道路分为主道路、支路和人行步道。主道路宽 10 米;各个园区之间的连接路为支路,支路宽 7 米;各园区
58、内的 道路为人行步道,道路宽 3 米。干道与支路、人行步道相连,以 便利各个园区的沟通及与外部的连接。 绿化是项目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保 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为此,在项目区内利用各物种的习性和 相互供养关系,在不同的区域种植特色庄稼和不同树种,草坪、 花木相结合,乔灌相结合,使项目区的绿地率达到 50%以上。 6.4.3 总平面主要设计指标见下表: 总平面主要设计指标表总平面主要设计指标表 6.5 项目规划实施方案项目规划实施方案 6.5.1 主出入口 项目主出入口位于项目区西北部,紧邻吉祥路,主要布置的 设施有: 1.主题雕塑广场:面积 550 平方米,突出表现城市所没
59、有的 自然和人工植被的再创造,并融入*文化元素; 2.九龙柱:总高 22 米,由基座、柱座、柱身、*文化形态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1项目占地面积m21*400 2建(构)筑物占地面积m227490 3水域占地面积m23600 4道路广场占地面积m248424 5建筑系数%15.67 6土地利用系数%48.41 7绿化及植被面积m290000 8绿化系数%51.31 四部分组成。柱身上九龙云纹采用浮雕透雕技法雕刻,九条龙形 态各异、栩栩如生。柱的顶端为形态格式的*文化形态,与柱 身巧妙衔接,整体气势磅礴,高大雄伟。象征着*市人民团结 进取,寓意着九州太平。 3.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服
60、务的场所,一层仿古 型建筑,建筑面积 300 平方米。 6.5.2 原生态*文化区、田间体验区、特色农业展示区 位于项目区的北部,家园路两侧,让游客身心得到舒心的释 放,深切感受农庄优美环境,体验农耕,回归大自然的乐趣。主 要建设: 1.农家小院,掩映在金黄的麦田中,即可即兴进行*文化表 演,又可休憩饮茶,欣赏丰收的农田,占地面积 1800 平方米, 砖混一层,建筑面积 1800 平方米。 2.民俗街,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街,展销麦秆画、草编 织品、纺织品、陶瓷制品、特色农产品等旅游纪念品,以向游人 展现*的地域特色,占地面积 1500 平方米,砖混一层,建筑面 积 1500 平方米。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房交易合同补充条款范本(含环保)3篇
- 2025年度观光电梯安全检测与维修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考研复习资料购买合同版B版
- 2024版工程分包商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投标保证金托管服务及风险评估合同3篇
- 2024年预租赁场地协议格式样本版B版
- 2024年金融期货居间代理佣金支付合同3篇
- 2025版金融产品居间服务费合同范本正规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住宅小区公共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房地产物业管理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家庭清洁劳务派遣合同模板
- 《1.我又长大了一岁》教学课件∣泰山版
- JIS G3141-2021 冷轧钢板及钢带标准
- qes三体系审核培训ppt课件
- 篮球校本课程教材
- 小学数学校本教材(共51页)
- 遗传群体文献解读集
- 工艺装备环保性与安全性的设计要点
- [玻璃幕墙施工方案]隐框玻璃幕墙施工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管理案例分析》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304)
-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 行业场所从业人员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