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昌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基坑变形监测实施方案1 工程概况1.1建设地点及环境特征南昌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兴建的南昌市玖玖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场地位于南昌市朝阳洲玖玖电子总厂内,朝阳洲中路南侧,朝阳洲南路北侧,原地貌单元属赣江级阶地,原始地貌为赣江冲积阶地,勘察时场地正进行平整工作,地面高程为19.2820.9m,地势整体平坦。拟建场地地势较开阔,交通便利,周边相邻建筑较多。1.2基坑围护体系与安全等级评价项目占地13167.6平方米(合20.3亩),其中tB04地块幼儿园用地5.8亩、tB09地块商业综合体用地14.5亩,总建筑面积48200平方米。场地宽约196米,长约372米。依据现行
2、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有关规定,结构形式为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1.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工程地质据现场地质测绘和钻孔取芯鉴定资料,结合场地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综合分析,场地勘察深度以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杂填土(Q4ml),第四系冲积层细砂(Q4al)、粗砂(Q4al)、砾砂(Q4al);下伏基岩为第三系泥质粉砂岩(E1-2)。按岩土层的成因类型、岩性结构、工程地质特征等,自上而下可依次划分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细砂、粗砂、砾砂、
3、强风化泥质粉砂岩、-1中风化泥质粉砂岩、-2中风化泥岩软夹层、-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等七个工程地质层,三个地质亚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 杂填土(编号)场地内各钻孔均有分布。杂色,稍湿,松散,欠固结,不均匀,高压缩性,主要由粘性土、碎石,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组成,近期回填。层顶面埋深0.00m,层顶面标高19.0920.77m,层厚0.63.4m,平均厚度2.28m。2粉质粘土(编号)场地内各钻孔均有分布。灰褐色,软塑-可塑,中等压缩性,局部含铁锰质结核,无振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细砂。标贯实测击数区间值为47击、修正后击数36击,平均击数4.9击。层顶面埋深0.63.6
4、m,层顶面标高16.0619.59m,层厚2.06.6m,平均厚度3.95m。3. 细砂(编号)场地内各钻孔均有分布。黄白色,稍密,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碎云母片,级配差,局部夹薄层粘性土。层顶面埋深5.07.7m,层顶面标高11.7914.87m,层厚0.86.0m。4粗砂(编号)场地内除少部份钻孔缺失外均见及。浅黄、黄白色,稍密-中密,饱和,颗粒呈棱角型,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级配差。空间分布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大。标贯实测击数区间值为1317击、修正后击数1014击,平均击数12击。层顶面埋深7.012.0m,层顶面标高7.2913.34m,平均标高10.5m,层厚0.507.00m,平
5、均厚度3.85m。5砾砂(编号)场地内除少部份钻孔缺失外均见及。浅黄色、褐黄色,中密,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颗粒呈棱型-次圆形,磨圆度一般,级配较差。标贯实测击数区间值为2023击、修正后击数1518击,平均击数16.5击。层顶面埋深10.314.7m,层顶面标高4.699.35m,平均标高7.32m,层厚0.54.40m,平均厚度2.52m。6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编号)场地内各钻孔均揭露。紫红色、棕红色,原岩结构大部份被破坏,矿物成份明显变化,风化强烈,裂隙发育,见铁锰质氧化斑点,岩芯呈碎块状、柱状、短柱状,胶结差,锤击易碎,局部手颁易断,RQD值低。岩石完整程度属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级
6、,属极软岩,长时间暴露空气中将进一步风化崩解。岩体破碎,无洞穴、临空面及软弱夹层。重实测击数区间值为4048击、修正后击数1721击,平均击数19.1击。层顶面埋深14.215.9m,层顶面标高3.795.54m,平均标高4.52m,层厚0.601.80m,平均厚度1.1m。7.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编号-1)场地内钻孔均揭露。紫红色、棕红色,泥质胶结,粉砂质结构,巨厚块状构造,原岩结构部分被破坏,上部裂隙稍发育,裂隙面次生矿物质渲染,岩芯呈柱状、短柱状、中长柱状,碎块状,少量长柱状,锤击声脆,锤击可断,RQD=75%左右,岩体中无破碎岩体、无洞穴、临空面,岩石完整程度属较完整,岩石基本质量等级
7、级,属软岩,长时间暴露空气中将进一步风化崩解。层顶面埋深15.217.6m,层顶面标高2.344.77m,层厚0.48.9m。岩面稍有起伏,基本呈水平分布,属巨厚层构造。8中风化泥岩软夹层(编号-2)场地内除少部份钻孔缺失外均见及。灰色,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柱状,泥质胶结,胶结差,泥质结构,局部手颁易断,锤击凹陷、易碎,质软,进尺快,属软弱夹层,长时间暴露空气中将进一步风化崩解。层顶面埋深16.325.7m,层顶面标高-6.163.33m,平均标高-2.12m,揭露层厚0.305.70m,平均厚度0.99m。9.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编号-3)场地内钻孔均揭露。紫红色、棕红色,泥质胶结,粉砂质
8、结构,巨厚块状构造,原岩结构部分被破坏,上部裂隙稍发育,裂隙面次生矿物质渲染,岩芯呈柱状、短柱状、中长柱状,碎块状,少量长柱状,锤击声脆,锤击可断,RQD=80%左右,岩石完整程度属较完整,属软岩,长时间暴露空气中将进一步风化崩解。岩体中无破碎岩体、无洞穴、临空面,岩石完整程度属较完整,岩石基本质量等级级,属软岩。层顶面埋深18.426.8m,层顶面标高-7.260.8m,厚度未揭穿,揭露厚度5.2010.9m。岩面稍有起伏,基本呈水平分布,属巨厚层构造。以上各岩土层分布情况详见表1.3-1 “地层分布统计表”。表1.3-1 地层分布统计表序号地层编号及名称层顶埋深(m) 最小最大层顶高程(m
9、) 最小最大层厚(m) 最小最大1杂 填 土0.000.0019.0920.770.63.42粉质粘土0.603.6016.0619.592.406.403细砂5.007.7011.7914.871.006.004粗砂 7.0012.0 7.2913.340.506.205砾砂10.314.7 4.699.350.54.406强风化泥质粉砂岩14.215.93.795.540.601.607中风化泥质粉砂岩-115.217.62.344.770.99.78中风化泥岩软夹层-116.325.7-6.163.330.403.309中风化泥质粉砂岩-318.426.8-7.260.85.2010.9
10、(2)水文地质1. 地表水据现场踏勘,勘察期间场地内及场地周边地表水主要分布于场地内低洼地,由大气降水、沟渠水补给,水量随季节影响变化,施工期间可采用明排法排除,对施工无影响。2. 地下水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按其含水介质和埋藏条件,可划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杂填土中,其透水性弱,富水性较差;该类水无固定、连续水面,水量局部丰富、局部贫乏,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渗入补给,以蒸发或向下渗透其下部地层等方式排泄,水位年变化幅度在2.00m左右;勘察期间水量较小,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初见水位埋深3.23.60m,稳定水位埋深2.803.30m。潜水水量丰富,主要赋存于细
11、砂、粗砂和砾砂中,其透水性强,富水性好;与赣江水系联系较密切,主要受赣江侧向补给排泄影响。勘察期间测得潜水初见水位埋深5.56.40m,稳定水位埋深5.76.60m。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泥质粉砂岩风化裂隙或破碎带中,含水层厚度、富水性及透水性不稳定,接受上层潜水渗入补给,以渗流方式向低处排泄。2施工监测的目的、依据和程序2.1 施工监测的目的为保证基坑自身稳定和安全,同时向管理单位与安全生产部门提供准确的、可靠的、科学的数据,须加强本项目基坑施工期间变形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随时预报,及时处理。由于岩土体成分和结构的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及不连续性决定了岩土体力学性质的复杂性,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等的
12、影响,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在基坑施工阶段,由于围护工程、开挖、降水等基坑施工过程都将会对施工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在施工阶段,为了确保基坑周边建筑的完整性、将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可控制范围内,必须要通过动态监测的手段,掌握基坑施工区域周边环境的影响,在监测过程中,当变形总量达到报警值时,立即通知施工方以便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变形量的发展,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的安全。所以,在理论分析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十分必要。工程监测的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在围护结构施工、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作为信息化施工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基础施工提供相关周边环境、基坑本身
13、的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等多项变形参数,及时掌握周边环境的位移、垂直位移变形等多项变形规律。(2)在监测过程中,当变形总量达到报警值时,立即通知施工方和监理以便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变形量的发展,真正做到信息化施工,确保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的顺利完成。(3)通过对基坑本身、周边环境的监测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可以判断有无特殊情况发生,并为设计提供参考数据。2.2 监测方案编制的依据(1)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表2.2-1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序号名 称备 注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
14、2006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资料(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初步方案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等)2.3 监测程序(1)接受委托;(2)现场踏勘,收集资料;(3)制定监测方案,并报设计、监理和业主认可;(4)展开前期准备工作,设置观测点、校验设备、仪器;(5)观测点和设备、仪器、元件验收;(6)现场监测;(7)监测数据的计算、整理、分析及报表反馈;(8)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和报告;(9)现场监测工作结束,提交完整的基坑工程监测总结报告。3 监测工作内容3.1 监测对象、项目及精度根
15、据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DBJ14-024-2004的规定,基坑工程现场仪器监测项目的选择应在充分考虑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工程安全等级、支护结构的特点及变形控制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表3.1-1进行选择。表3.1-1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序号监测项目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一级二级三级1坡(墙)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应测应测应测2围护结构(坡体)深层水平位移应测应测应测3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变形应测应测宜测4地下水位应测应测宜测5基坑底部隆起应测宜测可测6围护结构内力应测宜测可测7锚杆(土钉)拉力应测宜测可测8支撑轴力或变形应测宜测可测9立柱变形应测宜测可测10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应测宜测宜测11围护结构界面上
16、侧向压力宜测可测可测根据合同要求,结合基坑工程围护设计要求和国家相关规范,确定本工程监测工作内容为工程围护结构体系及基坑周边环境的监测和现场安全巡视。按设计要求,本项目基坑监测内容如下:支护桩顶沉降观测、支护桩顶水平位移观测、基坑顶沉降观测、基坑顶水平位移观测、支护桩桩身变形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锚索拉力值监测、周边道路沉降观测等内容。本工程工程监测对象、监测项目和监测精度如表3.1-2。表3.1-2 监测对象、监测项目及监测精度表序号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精度读数精度1围护结构体系支护桩顶沉降观测1mm0.5mm2支护桩顶水平位移观测1mm0.1mm3支护桩桩身变形观测1mm0.1mm4周边建
17、筑物沉降监测1mm0.1mm5地表垂直位移监测1mm0.1mm6 周边环境3.2 现场安全巡视对象及内容现场安全巡视对象及内容如表3.2-1。表3.2-1 现场巡视对象及内容表序号巡视对象巡视项目及内容1围护结构体系明挖法:围护结构体系有无裂缝、倾斜、渗水、坍塌;支护体系施作的及时性;基坑周边堆载情况;地层情况;地下水控制情况;地表积水情况等。2周边环境地下管线:管线沿线地面开裂、渗水及塌陷等情况;检查井等附属设施的开裂及积水变化情况;检查井附近有无明显沉陷等。周边地表:地面裂缝;地面沉陷、隆起; 地面冒浆等。建筑物:建筑物裂缝;建筑物倾斜等。3施工工况施工节点、施工进展、存在的安全隐患等。4
18、监测设施基准点和监测点是否稳定可靠、有否破环;埋设在围护体内的监测元件是否正常,导线有否损坏;测斜管、水位管是否损坏或堵塞。4 测量组织机构、测量设备4.1测量组织机构成立专业测量组,负责全过程的测量监控与内部测量资料复核工作。测量工作人员技术力量搭配合理,均具备测量资格,负责人由具备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担任。本项目拟定公司法人XXX同志担任项目负责,XXX同志(担任技术负责。投入本项目主要测量人员见表4.1,相关资质证件材料见附页。表4.1 投入本项目人员及分工一览表序号姓 名岗位及分工备注1项目负责人建造师2技术负责人高工3岩土、地质顾问高工3监测组长;负责水平位移监测工程师4负责垂直位移监测
19、助工5负责锚索轴力监测、助工6负责测斜技术员7负责现场巡视(安全员)技术员8技术员9技术员10技术员4.2测量设备本项目测量设备基本要求为全站仪(1级以上)、精密水准仪等。制定严格的测量仪器使用及保管制度,精度达不到要求的测量仪器严禁使用。各种测量仪器、设备应按计量要求定期送交有检定资格的部门进行检定。主要测量设备检定证见附页。做好测量设备的日常保养,保证测量设备精度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常规校验,测量设备管理与维护应专人负责。仪器除每年检定一次外,使用前应做常规精度检查。对日常使用的监测仪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校核,确保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同时应足够的备用监测仪器,当
20、现场仪器出现故障或损坏时能及时调换,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投入本工点投入监测仪器设备见表4.2,主要设备相关资质证件材料见附页。表4.2 投入监测仪器设备一览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精度单位数量性能1水准仪DS050.5mm/km套1良好2全站仪GTS-102N2套1良好3测斜仪新科0.02mm/0.5m套1良好4水位计GJJ-2A套1良好5数码照相机CASIO800万像素台1良好5 监测周期与监测频率5.1 监测周期本次基坑施工监测自基坑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为起点,至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地下室施工至00时结束)或施工影响区域内的受影响的建(构)筑物沉降变形稳定为止,工期暂定5个月。沉降
21、变形稳定标准:参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相关内容确定,即“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时可认为已经进入稳定阶段”。5.2监测频率监测频度应考虑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的施工进程、施工工况以及其他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变化。基坑开挖期间应加强监测;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度。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现场监测频度的确定可参照表3。各项监测的监测频度应考虑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的施工进程、施工工况以及其他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变化。基坑开挖期间应加强监测;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度。监测工作自始至终要与施工的进度相结合,监测频率应与施工的工况相一致,
22、应根据基坑施工的不同阶段,合理安排监测频率。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现场监测频度的确定可参照表5.1-1。表5.1-1 南昌市玖玖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基坑施工监测频率施工阶段监测频率说明基坑开挖期间开挖前初始值采集基坑开挖前开挖深度3m1次1天集水井,沟槽,地梁、承台施工结构施工期间底板浇筑期间1次1天最后块底板浇筑前最后块底板浇筑后14天内1次1天最后块底板浇筑后最后块底板浇筑14天后,28天内1次2天底板浇筑28天后,最后段侧墙完成前1次3天最后段侧墙完成前最后段侧墙完成后至结构封顶1次7天最后段侧墙完成后结构封顶后顶板完成后,周边土回填前1次15天周边土回填后且监测数据稳定停测停测
23、备注特殊情况下或出现报警情况后可根据其与基坑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此表的基础上进行加密监测。在监测数据无异常且稳定情况下可结合工况适当放缓调整监测频率。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一步加强监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加密监测次数(一般要求每日监测或实时监测),并及时向施工、监理和设计人员报告监测结果。1.监测项目的监测值达到报警标准;2.监测项目的监测值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如:基坑水平位移或周边构筑物沉降呈现发育现象(规律性的增大倾向);3.出现超深开挖、超长开挖、未及时加撑等不按设计工况施工的情况;4.基坑及周围环境中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5.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支护结构
24、出现开裂;6.邻近的建(构)筑物或地面突然出现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的开裂;7.基坑底部、坡体或围护结构出现管涌、流沙现象。8、如遇大雨、暴雨则当日(最迟次日)必须加测。9、地震、爆炸(发生在施工场地或施工场地附近); 10、雨季、化雪(解冻)期间,此期间为危险期,特别是解冻时,需引起各方重视;6 监测控制指标监测报警指标一般以总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量控制,累计变化量的报警指标一般不超过设计限值,预警值按控制值70%预控。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一、二级支护结构,因此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基坑变形、环境变化情况应全面满足设计安全等级控制保护要求,使各方能随时了解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采取
25、有关措施,调控施工步序与节奏,作到信息化施工,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本工程监测预报警值依施工图设计,列表见表6-1。表6-1 监测控制值监测对象监测项目报警值备注1 变化速率累计值围护桩位移支护桩顶沉降观测3mm/d(且持续3天以上)30mm安全等级一级,支护桩顶水平位移观测3mm/d(且持续3天以上)30mm安全等级一级支护桩顶沉降观测4mm/d(且持续3天以上)30mm安全等级二级支护桩顶水平位移观测6mm/d(且持续3天以上)50mm安全等级二级支护桩桩身变形观测(测斜)3mm/d50mm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3mm/d20mm安全等级一级30mm安全等级二级坑外地表垂直位移监测3mm/d3
26、5mm坑外管线垂直位移监测3mm/d30mm裂缝地表持续发展1.53mm建筑持续发展1015mm坑底隆起(回弹)3mm/d35mm地下水位变化500mm1000mm7 监测基准点的布设与精度保证措施垂直位移监测、水平位移监测事先应建立稳定可靠的监测基准点,作为监测工作实施的基础和参照。基准点是可直接用于对变形监测点进行观测的控制点,其埋设位置既要考虑到便于观测,又要考虑它的稳定性。7.1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1)基准点布设基坑开挖期间对周边环境影响范围一般在2倍的基坑开挖深度,采用金属标埋置于相对稳定且不易破坏的区域。本工程主要是采取相对测量的方法,在远离施工区(大于3倍基坑开挖深度,约50-
27、80米以外)的稳定区域设立3个水准基点,三个基准间距大于30米,基准点的选择宜选在带基础的建筑物底部或坚实的空旷区域,水准测量在此基础上建立水准测量控制网,必要时可与业主单位提供的水准高程点进行联测,确定其水准高程。每次测量前对3个基准点进行联测,是否有变化,如果某一点有沉降进行及时修正,如果联测正常则进行正常测量。本工程采用相对高程系,如有特殊要求业主可提供的绝对高程水准点进行联测采用绝对高程系。基准点设置结束后提供详细的点位图和新设基准点高程,以书面形式报总包单位、监理检查。(2)测量与检验为了保证沉降观测的精度,在布设水准路线时,如现场通视条件较好可参照等水准规范测量要求,视距不超过30
28、米,前后视距差不超过1米,视距累计差不超过3米,进行闭合或符合线路测量;散点测量视距小于20米i角不大于10,视距大于20米高差进行i角改正。水准观测时间尽量选择早上温差变化小,在阳光下测量必须撑伞。由于工地现场情况复杂,线路测量时尽可能固定测站位置。为检测基准点的稳定性,应根据施工进度和监测需要,定期对基准点进行联测,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7.2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1)基准点布设在距离基坑34倍开挖深度外布设3个基准点,基准点选择在稳固且不会破坏的区域,也可在稳固的建(构)筑物上设置觇标,应考虑到量测通视等便利,减小转站引点导致的误差。(3)测量与检验本工点采用坐标校准法对工作基点检核、校
29、准,首次测量时在工作基点上架设全站仪,观测至少两个基准点的方位角和距离值,其后定期用相同方法检验各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若发现工作基点有所位移,则及修正位移测量值,以提高水平位移观测精度。8监测点的布设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设位置及密度应与基坑各分项施工顺序、被保护对象的位置及特性相配套。同时为综合掌握基坑的变形状况,系统了解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注意每一开挖段的施工监测。从本工程的实际出发并注重监测断面的布置,主要了解产生变形的范围、幅度、方向,为围护结构体系和周边环境安全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监测信息。8.1 监测点的布设原则(1)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以满足监控要求为准,在满足监测对象结构安全
30、控制的前提下,考虑监测工作量的大小及费用控制的要求。(2)测点的位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工作状态,且不应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或有损结构的变形刚度和强度特征。(3)测点的位置在满足监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4)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剧烈的部位,观测点适当加密。(5)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6)观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应影响建(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7)加强对观测点的保护,必要时应设置测点的保护装置或保护设施。8.2 监测点的布设方式监测点的布置一般依行业规范与现场情况布置,本项目监测点的布置依施工图设计,点位布置详见监测布置图,初步布
31、点预案如下:(1)围护墙顶与基坑顶水平位移测点布设基本原则:挡墙顶部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点沿围护结构的周边布置,一般每边的中部和端部均布置观测点,且观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观测点设置在与围护结构刚性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冠梁上。测点布设情况:根据测点布置原则,本工程在施工区段共布设32个测点,编号为WH1WH32。(2)围护墙顶与基坑顶垂直位移测点布设基本原则:围护墙顶垂直位移测点与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测点为共用点。测点布设情况:与围护墙顶与基坑顶水平位移共点,共布设32个测点,编号为WV1WV32。(3)围护墙体深层水平位移(测斜)测点布设基本原则:观测点设置在结构受力、变形较大的部位,观测点数
32、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当用测斜仪观测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时,设置在围护结构或土体里的测斜管,沿基坑每侧中心处布置。设置在土体内的测斜管应保证有足够的入土深度,保证管端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测斜管应保持垂直,并使一对测斜管的定向槽与基坑边线垂直。测点布设情况:本工程在施工区段共布设17个测点,编号为CX1CX17。测斜管在围护桩施工期间随钢筋笼下放,下放前依测斜孔设计位置及围护桩施工方桩位编号图编制本基坑测斜孔布设安排,报参建各方。各测斜监测点对应围护桩钢筋笼下放前1天请通知监测单位,施工过程中请注意已布监测点的保护工作。(4)地表与管线垂直位移测点布设基本原则:布设范围宜为基坑深度的2-3倍,并由
33、密到疏布置测点;测点宜设在基坑纵横轴线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测点布设情况: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共布设15个地表垂直位移监测点,编号为D1D15。(5)建筑物垂直位移测点布设基本原则: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主要体现于北侧已完成高程建筑,其布点方式为:1.建筑物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裂缝、沉降缝、伸缩缝的两侧;3.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及纵横墙的交接处;4.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5.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测点布设情况:离基坑较近且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的建筑物上布置测点,共布设31个垂直位移监测点,编号为J1J31。8.3监测设备安装顺序各监测设备仪器的安装随基坑工
34、程的施工步序而开展,基本按如下顺序进行:先期布设周边道路(地表)、建(构)筑物沉降监测点、土体倾斜点及各种管线监测点与基底隆起测点。支护桩施工时,同步安装支护墙体内的测斜管。支护墙顶的圈梁浇捣时,同步埋设墙顶的位移、沉降测点,并做好测斜管的保护工作,进行初始值的测取工作。基坑开挖前,应测出各测试项目的初始值。上述各类设备安装、测点布置完成后,应做好标记,加强测点的保护工作,提高测点的成活率,使各监测点成活率在90以上。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如某一水准基准点被破坏,需及时通报业主、监理和总包单位并及时重新埋设,埋设结束后和未被破坏的基准点进行联测;当建筑物、管线、地表沉降监测点被破坏时及时重新布设并
35、取得初始值,破坏点的累计在破坏前累计的基础上继续累加,确保测点监测数据的连续性。8.4 监测点统计根据以上布点原则及测点布设情况,各监测项目(或对象)工作量统计见表8.4-1。表8.4-1 监测点统计表序号监 测 内 容布点数量埋设方法备注1支护桩顶沉降观测32预埋2支护桩顶水平位移观测32预埋与(1)共点5深层水平位移观测17预埋6建筑物沉降观测31预埋8周边道路与管线沉降观测15预埋8.5 监测点布置图见附图南昌玖玖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9监测方法和精度要求9.1 基本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地面和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各项指标的监测,确切的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及基坑的实际变形
36、程度或变形趋势,将结构变形严格控制在标准限值之内,保证既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监测仪器、设备必须经过国家计量鉴定部门鉴定并且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所采用的测试手段必须是已经被工程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可靠的;监测手段必须简单易行,适应现场加速变化的施工状况;所采用的测试手段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或有损结构的变形刚度和强度特征。测试方法不应该是单一的,而需要采取多种手段、监测多项内容、设置多道防线的测试方案。9.2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1)围护结构顶水平位移采用视准线法进行观测。在某条测线的两端远处各选定一个较为稳固的平面工作基点A、B,将全站仪架设于A点,定向B点,则A、B连线为一条基准
37、线。观测时,将钢尺放在各监测点中心,由全站仪或经纬仪直接读取钢尺读数即可,某监测点本次读数与前次读数的差值即为该点本次位移量,本次测值与初始测值的差值即为该点累计位移量。当无法采用视准线法监测时也可采用小角度法测量。若现场通视条件受限,可采用全站仪建立坐标系统,通过直接观测点位坐标值来确定水平位移。观测点精度不宜低于1mm。(2)围护结构顶垂直位移采用电子水准仪及配套铟瓦水准标尺,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垂直位移监测。所有采用水准测量的监测项目(如围护桩顶垂直位移、地下管线垂直位移、地表垂直位移、建筑物垂直位移等),其垂直位移监测点应与测区附近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共同组成
38、变形监测网,采用闭(附)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观测记录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带记录程序进行,观测完成后形成原始电子观测文件,通过数据传输处理软件传输至计算机,检查合格后使用水准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得出各点高程值。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进行三次测定(取两次有效值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位移量,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位移量。用水准仪测定观测点高程变化,观测点精度不宜低于1mm。(3)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采用新科测斜仪进行监测。测试时,测斜仪探头沿测斜管垂至于测量面的导槽缓缓沉至孔底,在恒温一段时间后,自下而上以0.5m为间隔,逐段测出该方向上的位移;转换测斜仪探头180再测一
39、次;同时观测临近的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点的位移值,作为测斜管管口位移值。初始值在工程前期观测2次取平均值,日常监测值与初始值的差为其累计水平位移量,本次值与前次值的差值为本次位移量。在围护结构附近的土体中预埋测斜管,用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侧向位移。以测斜管下部管端为相对基准点时,应保证管端嵌入到稳定土体中。观测点精度不宜低于1mm。深层水平位移内业计算方法:采用管口为起算点,围护桩体水平位移采用由上向下叠加推算各点的位移值。计算公式: 式中: Xi i深度的累计位移(计算结果精确至0.1mm)Xi i深度的本次累计偏移值(mm)Xi0 i深度的初始累计偏移值(mm)Aj 仪器在0o方向的读数Bj
40、 仪器在180o方向的读数C 探头的标定系数L 探头的长度(mm)j 倾角(4)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表、管线沉降监测用水准仪观测。观测等级及精度要求应符合现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的规定,观测点精度不宜低于1mm。10外业观测基本措施与注意事项10.1 基本措施:为了保证变形观测成果的精度,除按规定时间一次不漏的进行观测外,在观测中应采取“一稳定、五固定”的基本措施。1、变形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变形观测点,其点位要稳定。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基本依据,因此设三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复测一次;变形观测点应设在被观测物上最能反映变形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2、五固定即
41、“固定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10.2 注意事项:1、开工前要对仪器设备按规范进行检验,并定期检查,每次观测前要检校i角;2、镜站和立尺点的位置应辟开有危险性的地方和震动源区域,在雨雪、大风天气或成像剧烈跳动时应停止观测;3、首次观测结果是计算沉降量的起始值,应进行多次重复观测,取其平均值作业为观测结果;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7、每次观测应附记施工工况或工程进展情况;11监测资料的提交11
42、.1 一般要求监控资料进行表格式整理,当天监测的数据,必须当天处理完毕。如有异常,监测人员必须在当天向施工单位工程技术主管人员进行口头提醒,如有必要应向主管部门通报。必须按时将每次的监测数据利用监测成果表形式进行日报。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记录表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擦去或涂改,原始记录不得转抄。每次观测后,应将经过检验证明是可靠的计算结果列表汇总。对各周期的观测数据应及时处理,并应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进行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观测结果超出限差时,应按现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等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重测。各监测项目
43、的数据分析应结合配套项目、相关项目的监测结果以及自然环境、施工工况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监测项目各物理量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对变形的分析应将变形大小和变形速率结合起来,考察其发展的趋势,并做出预报。现场的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使用正式的监测记录表格;2.监测记录必须有相应的工况描述;3.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经审核后上报施工、监理和有关部门;4.对监测值的发展及变化情况应由分析和评述,当接近报警值时应及时通报现场监理、施工人员,提请有关部门关注,并加密监测频度。5.工程结束时应有完整的监测报告。11.2 报告内容(1)日报根据规定要求,报送当日全部监测数据和巡视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
44、况及施工进度;监测数据及分析等。(2)总结报告工程竣工时,根据工程监测合同,向业主提交总结报告。基坑工程监测总结报告的内容应包括:1.工程概况;2.监测项目;3.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4.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5.监测数据处理方法;6.监测期间的工况;7.监测值全过程的发展变化情况评述(含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6.监测最终结果及评价。11.3 日常报表格式监测成果报表采用我院的规范表格。12 现场安全巡视方法及技术要求12.1 基坑现场安全巡视方法巡视的内容包括: 围护结构体系有无裂缝、倾斜、渗水、坍塌;支护体系施作的及时性; 基坑周边堆载情况;地层情况;地下水控制情况;地表积水情况等。
45、巡视过程中须注意人身安全,听从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发现基坑围护结构支撑周围土体大范围塌落、周边地表明显沉陷、支撑明显扭曲变形等异常情况及时通报,并拍照存档。巡视过程中,填写现场安全巡视表。12.2 地表现场安全巡视(1)首次巡视在施工影响前对所要巡视的地面做首次巡视。首次巡视的重点是调查地面有无裂缝、地面隆陷情况。有裂缝的地方做好标识,记录裂缝的位置、形态,用游标卡尺或裂缝读数显微镜测量并记录裂缝的宽度,并采用拍照的方式对既有裂缝、地面隆陷等情况进行影像资料存档。(2)日常巡视安全巡视的内容包括:地面裂缝;地面沉陷、隆起等。对在首次巡视中发现的既有裂缝测量其宽度并与初始宽度进行现场比较
46、,发现新增地面裂缝或裂缝发展速率超过预警标准、地面隆陷等异常情况及时通报,并拍照存档。巡视过程中,填写现场安全巡视表。12.3 建(构)筑物现场安全巡视(1)首次巡视在施工影响前对所要巡视的建筑做首次巡视。首次巡视的重点是调查建筑物现状,巡视该建筑物有无裂缝、剥落状况,有地下室的建筑物须进入地下室察看有无渗水的情况。有裂缝的地方做好标识,记录裂缝的位置、形态,用游标卡尺或裂缝读数显微镜测量并记录裂缝的宽度;地下室出现渗水的地方也做好标识,记录渗水的位置、渗水量大小。对在施工影响前已经出现的裂缝、渗水等异常情况,采用拍照的方式进行影像资料存档。(2)日常巡视巡视的内容包括:建筑物裂缝、剥落; 地
47、下室渗水等。对在首次巡视中发现的既有裂缝测量其宽度并与初始宽度进行现场比较。发现建筑物墙体、柱或梁新增裂缝或或裂缝发展速率超过预警标准、地下室出现渗水、涌水等异常情况及时通报,并拍照存档。13 信息反馈13.1 正常情况下的信息反馈监测报表在下次测量时提交。一式3份书面报表,监测资料由该工点的驻地监理接收,并转交业主及施工方。13.2 预警、报警状态下的信息反馈当判断风险工程可能达到预警状态或发生突发风险事件时,应进行快报,快报应及时通过口头、电话或短信等快捷方式报送施工、监理单位及业主代表,同时要求我方监测人员和施工监测人员加强监测,密切关注监测数据的变化。当发生报警时,由项目负责人第一时间
48、采取口头汇报、电话汇报、短信汇报或网络形式等快捷方式将报警情况业主、监理。同时,整理监测数据信息,12小时内将书面文件送抵相关单位。在将报警情况上报的同时,现场监测、巡视人员紧急加密监测频率及加强现场巡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项目、加密监测点,密切关注现场情况的变化,数据处理分析员进一步深入对监测、巡视、作业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同时,我部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与业主代表、施工、设计、监理单位密切联系,指导采取初步控制措施,配合制定处理方案。在确定处理方案后,由施工单位根据方案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在此过程中,我方及时落实各方的反馈意见,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位置的周边环境和工程
49、自身的现场监测、巡视及风险信息的汇总分析,对处理措施实施的效果进行严密监控,并将监控情况向各方定期汇报。13.3 预警、报警流程本项目预警、报警流程如下:报警来源监测点数据异常现场突发异常启动应急预案复核数据确认报警增加监测点位增加监测频率监测资料及时上报及时向有关各方上报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单项消警结束14 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14.1 质量保障措施(1)质量方针及目标:本工点监测服务工作以数据准确、方法科学、反馈及时、工作高效、服务优质为方针,在整个监测周期内做到仪器合格率100%、持证上岗率100%、数据准确率100%、反馈及时率100%、报告差错率为零、服务投诉为零。(2)质量控制流程:
50、严格按照我院计量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细则中基坑监测作业要求进行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成果质量。(3)质量保证分工及职责:项目负责人对全部质量工作负责,技术负责人负责作业技术、方法的质量保证,工点质量负责人负责本工点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监测组长负责现场外业作业的质量保障,资料审核人负责数据处理及成果报告的质量,数据分析反馈人员负责数据处理及反馈信息的准确性。(4)质量保证制度:培训制度:本工点全体作业人员在作业前需进行质量培训教育考核,主要明确本工点工程特点、作业质量保证注意事项等。例会制度:每周一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本工点全部作业人员召开质量分析会,内容包括本周质量管理情况、
51、存在问题、解决方法下周质量要求等。交底制度:技术要求、工序流程、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内容由质量、技术负责人在每项工作开展前进行交底,质量控制小组进行监督。日常检查制度:对具体实施时作业的人员资格、仪器设备、外业操作、内业资料等要素进行定期及不定期检查。质量验收制度:审核人员对每次现场监测成果、质量负责人对中间报告及最终成果报告质量分级验收考核。资料管理制度:工点资料由项目部资料管理员管理,建立专门的资料台帐,按资料验收制度及资料借阅制度严格控制。(5)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监测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小雨时候应打伞作业,大雨情况下应根据天气预报情况提前安排监测工作,并在雨后及时观测。同时,还
52、应安排技术人员加强巡视。14.2 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1)安全生产方针及目标: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在本项目实现零安全事故、安全生产责任书签约率100%的安全目标。(2)安全生产分工及职责:项目负责人:对本工点作业安全总负责,包括安全教育、定期安全会议、安全事故处理、监测作业安全奖惩等;专职安全员:负责工点安全监督管理,包括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进行安全交底、定期安全检查,对违反规章制度有权制止及上报,建立保管安全资料档案台帐并定期上报安全报表,发生安全事故时进行报告及救护等。兼职安全员:负责在项目负责人及专职安全员的组织下,根据具体作业计划编制安全措施,进行每次作业前的安全
53、教育,现场的安全用品的正确使用,安全防护实施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并向上级汇报,做好安全记录。(3)安全保证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项目部建立本工点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制度和档案,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参与本项目人员作业前进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各自岗位。教育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国家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的方针、政策和规定;本项目工程施工特点、项目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本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现场危险部位及安全注意事项、安全生产纪律;近几年监测业内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应吸取的教训;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事故的预防和急救措施;发生事故后如何抢救、如何报告、如何保护事故现场,安全防护装置及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等。例会制度:每周一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本工点作业人员召开1次安全会议,会议内容应包括:本周安全工作状态、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安全隐患的办法;下周安全生产要求;公司及相关部门安全生产要求等。安全技术交底制度:项目负责人在监测工作实施前向班组长作书面交底,内容包括项目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办法,注意事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每一分部、分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心得体会(32篇)
- 2024年琥珀课件:穿越亿年的生物宝藏
- ABPLC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2024年深度培训教程
- 2025版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时提能练必修3Module5GreatPeopleandGreatInventionsofAncientChina含解析外研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六节超重和失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年九年级历史下册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 十一月《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考试考试押卷含答案
- 快乐美术课堂
- 2024年小星星国际航空航天展:展示飞行梦想
- 2023南山竹海景区导游词
- 跨学科主题学习- 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高效备课课件(人教版2024)
- 学校编制外临时代课教师聘用管理办法
- 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 GB/T 22838.7-2024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7部分:卷烟含末率
- 蚌埠医学院儿科学教案
- 第四单元认位置(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 个人加工厂转让协议书模板
- 沪教版 八年级(上)数学 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重点题型专项训练 (含解析)
-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20220522094514
- 三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一单元:时间计算问题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