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闭坑地质报告_第1页
煤矿闭坑地质报告_第2页
煤矿闭坑地质报告_第3页
煤矿闭坑地质报告_第4页
煤矿闭坑地质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白山市浑江区东晋煤矿闭坑地质报告白山市八道江区东晋煤矿2016年9月概 况F.1 概况F.1.1 闭坑原因和报告编写依据东晋煤矿由于近几年煤炭市场低迷,为响应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行业去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633号)文件精神,经我矿法人研究决定,自愿退出煤炭行业。本报告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地质规定要求进行编制。F.1.2 煤矿位置、交通、范围、自然地理、四邻关系 位置、交通八道江东晋煤矿位于白山市八道江区六道江镇,行政区隶属白山市八道江区管辖,矿区位于白山市南4公里,其中心地理

2、坐标为:东经1262305 北纬415331。距矿区北6.0公里处有国铁鸭大线浑江西站,矿区西北1.5km处有四平至白山的国道G201通过,与区内有砂石路相连,交通便利。详见:东晋煤矿交通位置图。范围2011年4月吉林省国土资源厅为东晋煤矿换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2200002011011120105018,矿权范围东起RH断层,西至晚罗系不整合地层界线;南起野鸡背R5断层,北至通明井井筒。南北向平均长3.90km,东西平均宽1.633km,井田面积约6.4726km2 东晋煤矿拐点坐标表 序号点号XY序号点号XY114639264425328102020463822542532500224

3、639440425335402124463882842532120334639530425341402225463939042531660444639550425348452326463990642532064554639445425351152427464052642532434664639295425353102528464042042532800774638226425351352629464016042532942884638215425344402730463950042532550994637695425336602831464020042532100101046373904253

4、364429324640600425320401111463716242533196303346407004253198012124637044425331753134464090642532000131346368244253324532354640810425325701414463663242532754333646408104253340015154636600425322053437464072042533400161646367344253220035384640720425321801717463695542532575363946406504253214018184637432

5、4253278037404640146425322081919463742842532552开采深度 标高+400-250m自然地理东晋煤矿位于老岭山脉浑江江南岸的中低山区。地形多属山间坡地。其中酒壶砬子山峰为井田内最高峰,海拔806.4米。井田内地表最低标高472米,一般平均600米。东晋煤矿井田内有三条季节性河流,即东北侧的大通沟河、西南侧的大桥沟河和中部的小通沟河。它们皆由东南向西北流入浑江。浑江为本区内最大的河流,属鸭绿江水系。本区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夏季多雨,平均气温22,最高气温35.5。冬季寒冷多雪,极值低温为-36.3,全年平均气温为13.7。雨量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

6、35%左右。年降水量为35011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138毫米。冬季最大积雪深度为24厘米。结冻期从11月份到翌年的4月份,结冻日为177天。冻结深度达113厘米以上。图1 东晋煤矿交通位置图四邻关系井田北部有利峰煤矿、通明煤矿与东晋煤矿相邻,利峰煤矿最低开采标高为+400m,通明煤矿最低开采标高为+100m,两煤矿与东晋煤矿之间有断层隔离。井田西南部有原红旗煤矿,现资源枯竭已关闭,成为东晋煤矿排水井。F.1.3 煤矿矿业权设置及沿革情况等 东晋煤矿前身为白山市浑江煤田八道江煤矿三井,原隶属通化矿务局八道江煤矿,2002年10月以后,隶属白山市振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东晋煤矿所有。该井195

7、7年由沈阳煤矿设计院进行初步设计,1958年9月18日开始建井,1963年11月投产。1959年8月18日由通化矿务局对八道江煤矿进行初步扩大设计,原设计能力为45万吨/年。2002年7月更名为通化矿务局国丰煤矿三井,采矿许可证(2200000220854),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井田开拓方式为立井与暗斜井综合开拓,采煤方法为水力采煤。2001年该井随八道江煤矿一起破产。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矿井国有资产,有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安置下岗职工就业,通化矿务局对其回购,进行资产重组,成立了通化矿务局国丰煤矿三井。2002年10月,由于该井资产重组启动困难,根据吉林省煤炭工业局企改字2002 221号文

8、件批复意见,由通化矿务局将该井转让给白山市振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由该公司进行开发开采。东晋煤矿于2005年11月16日取得采矿许可证,证号为2200000521854,有效期自2005年11月-2015年6月。2006年该矿生产能力核定为33万吨/年,2011年月由吉林省国土资源厅换发采矿许可证,采矿证号:C2200002011011120105018,生产规模:60万吨/年。F.1.4 煤矿地质勘查简述历次地质勘查工作的时间、勘查单位、主要工作量、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结果。该区19581960年由东北煤田地质局105队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并提出浑江煤田通明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由吉林省煤炭工业局

9、以吉煤储字63第6号文批复,地质储量2273万吨,其中B+C级为1254.6万吨(B级储量仅为23.7万吨),煤柱储量1018.5万吨。1979年开始由通化矿务局地质大队在通明井田深部进行补充勘探,1982年提交八道江矿通明井补充地质报告,吉林煤炭工业管理局审核以吉煤生字(82)第23号文批复B+C级储量871.7万吨(含国铁煤柱),其中B级量31.0万吨,C级量840.7万吨。2003年9月由通化矿务局地质测量处提交了吉林省白山市浑江煤田八道江煤矿三井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下达了评审意见书(吉储核字200328号文),批复保有资源储量9688千吨。其中122b

10、:2793千吨,2s22:4211千吨,333:2684千吨。2003年11月18日吉林省国土资源厅以吉国土资认储字200397号文下发了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2004年9月由白山市煤田地质测量勘察大队提交了吉林省白山市浑江煤田八道江煤矿三井扩大区矿产资源储量复核报告,经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下达评审意见书(吉储核字200440号文)。批复核实后保有资源储量6293千吨。其中122b:888千吨,2s22:635千吨,333:2820千吨,334?:1950千吨。2004年12月10日吉林省国土资源厅以吉国土资储备字2004157号文下发了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上述资源储量2005

11、年上表时不含1950kt的334?预测资源量。2010年由吉林省煤田地质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东晋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经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下达评审意见书(吉储核字20106号文)。本次资源储量核实结果:保有量13270千吨,其中:基础储量122b:2444千吨;资源量2S22:4573千吨;资源量333:6253千吨;累计探明量:26520千吨,其中:基础储量111b:11754千吨;基础储量122b:3940千吨;资源量2S22:4573千吨;资源量333:6253千吨。核实后保有资源量增加1132千吨,其原因为新增通明井井筒压覆区,资源量估算面积增加0.2

12、091km2。 核实后资源储量汇总表 (单位kt) 资源储量类型编码截止2009年底资源储量本次核实增减资源量合计资源储量保有量累探量增加减少保有量累探量基础储量111b011754011754基础储量122b2444394024443940资源量2S2245874587-1445734573资源量33355045504+1132-38362536253合计1253525785+1132-3971327026520矿山各阶段及本次储量估算方法均为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平面图上采用水平投影法,应用公式Q=(S/cos)Md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2010年5月由吉林省煤田地质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交的吉林省白山

13、市八道江东晋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2009年度储量动态监测、测绘资料及实测煤厚度,核实采空区范围边界线及煤层薄化区等,将未开采的煤层划分成若干个块段,用算术平均法分别计算出每个块段的资源储量,再将各块段资源储量相加,即得到煤层剩余资源储量。储量估算参数选择正确,估算方法及结果符合实际。F.1.5 煤矿开采简述煤矿设计时间、设计单位、生产规模、服务年限、生产管理、采出资源总量等。该井1957年由沈阳煤矿设计院进行初步设计,1958年9月18日开始建井,1963年11月投产。1959年8月18日由通化矿务局对八道江煤矿进行初步扩大设计,原设计能力为45万吨/年。2002年7月更名为通化矿务局国

14、丰煤矿三井,采矿许可证(2200000220854),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井田开拓方式为立井与暗斜井综合开拓,采煤方法为水力采煤。2001年该井随八道江煤矿一起破产。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矿井国有资产,有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安置下岗职工就业,通化矿务局对其回购,进行资产重组,成立了通化矿务局国丰煤矿三井。2002年10月,由于该井资产重组启动困难,根据吉林省煤炭工业局企改字2002 221号文件批复意见,由通化矿务局将该井转让给白山市振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开采至今。2006年该矿生产能力核定为33万吨/年,2011年月由吉林省国土资源厅换发采矿许可证,采矿证号:C220000201101112

15、0105018,有效期2011年4月至2022年3月,生产规模:60万吨/年。F.2 煤矿地质简述F.2.1 煤矿地质勘查及其质量评述地质勘查方法、网度,采掘揭露、地质编录、井下探测等工程及质量评述。 竖井井田从一九五四年起由吉林省煤田地质局105勘探队开始进行普查,一九五八年十二月结束勘探工作。期间施工钻孔73个,工程量28280米,槽探15600m,手钻605米,坑探189米,一九五八年十二月提出精查地质报告。一九六二年四月至一九六五年三月进行了精查补充勘探,共补充了19个钻孔计10562米,采取煤芯煤样87个,瓦斯煤样6个,铁箱样1个,先后共钻样92个钻孔,计38842米。两次勘探都采用

16、了电测井技术。该报告经吉林省煤田地质局59地字第51号文批准。A2+B+CX级储量3897.7万吨,其中A2+B级1005.3万吨。根据煤炭部61煤勘字81号文德指示精神,省煤田地质局又对该报告进行了复查,并经63吉煤储字第12号文批准为基本合格,批准的储量A2+B+C=3902.7万吨,其中A2+B=1300.3万吨。1962年4月至1965年3月进行了精查补充勘探,共补充了19个钻孔计10562米,采取煤芯煤样87个,瓦斯煤样6个,铁箱样1个,先后共钻样92个钻孔,计38842米。补充勘探后,于一九六五年四月提交了精查补充地质报告。勘探工程量统计表施工时间施工单位勘探程 度槽井探地震钻探利

17、用钻孔测线长物理点数孔数米数孔数米数19541958105队精查157892513787251378719621965105队精补6347663476合计15789311726331172631990年报告利用钻孔指出“一九六五年精补报告的钻孔在点测井方面存在问题。该报告已提出报告几年来的原始记录混乱不清保管不当,给现在对资料的评定及以后的利用上都受到严重的影响”。“该区电测井所解释煤层的依据不十分充足,因而降低了测井质量”。1990年报告对电测井的质量没有给予评级。在对煤层厚度的利用上,除6245,6390号孔利用电测厚度外,其余孔均利用钻探厚度。在钻孔测斜方面,1990年报告没有复查,仍利

18、用原报告测斜成果。其原因是:第一,一九五八年精查报告提到“测斜资料丢失”,无法核实;第二,一九六五年精补报告“因仪器的故障,严重地影响了几个孔的质量”。因此,就是复查也没有意义。此外,对6251号孔的实践证明,该孔的测斜和实际相差甚远,见煤标高误差在43m,孔斜见煤点坐标误差在20米左右。2010年的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区东晋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根据矿区实际资料,区内构造复杂程度确定为中等构造,煤层稳定程度确定为不稳定类型。以375m的工程间距圈定控制的资源储量(122b)。1、基础储量122b:勘查工程的基本线距不超过375米,勘查工程网度为375米375米,确定基础储量122b。2、资源量(

19、2S22):勘查网度为375米375米,但为断层隔离煤柱及其他煤柱储量块段,作为永久煤柱无法开采,在前次储量核实及2009年资源储量动态观测中定为资源量(2S22)。3、资源量(333)勘查工程网度为700米700米的储量块段,地质可靠程度属于推断的;断层及岩浆岩断开的块段确定为资源量(333);断层两侧为无限推断的资源量(333)。F.2.2 煤矿地质特征 区域地层,煤矿地层、含煤地层、煤层,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和区域构造特征。该区位于吉林省浑江煤田复向斜中段北翼,区内地层有上元古界震旦系下统八道江组(Z1b),震旦系上统青沟子组(Z2q);古生界寒武系下统(1),寒武系中统(2),寒武系上统(

20、3),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石炭二叠系(CP),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上统(P2),第四系等组成。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震旦系(Z) 由于受R3号逆掩断层的影响。而覆盖于二迭系地层之上,覆盖面积占井田面积的二分之一左右. 下统八道江组(Z1b):该组地层分布于井田东南部,由浅灰色中厚层藻屑灰岩夹硅质岩、灰白色厚层灰岩、叠层石灰岩、浅灰色厚层状叠层石灰岩等组成。该组地层平均厚度为577.50m。上统青沟子组(Z2q):该组地层出露于井田东-东南部,岩性由灰-深灰色中厚及中薄层灰岩、白云质灰岩、沥青质灰岩及藻屑灰岩、菱铁矿化白云质灰岩与黑色页岩

21、组成。该组地层平均厚度132.3m。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2、寒武系()受逆掩断层影响覆盖于二迭系及煤系地层之上,井田南部大桥沟亦有部分露出,岩性及特征以灰岩为主。寒武系下统(1):该组地层仅在井田西侧局部出露,岩性以黑灰色沥青质灰岩、紫色及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页岩等为主,厚度不详,与下覆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寒武系中统(2):该组地层仅在井田东侧局部出露,岩性以杂色页岩夹鲕状灰岩及中薄层灰岩组成,厚度不详,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寒武系上统(3):该组地层在井田东侧及南侧局部出露,岩性以碎屑灰岩及竹叶状灰岩为主,夹中厚层状灰岩及杂色页岩,厚度不详,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3、奥陶系马家沟组(02m

22、)井田南部大桥沟及西部F1号断层的下盘部位零星分布。岩性为灰至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其上段岩溶裂隙发育。-150m水平峒室所揭露的马家沟组灰至暗灰色厚层状灰岩,其岩溶较发育,与下覆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4、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本组以砾岩、砂岩、砂页岩及页岩组成,夹有34层薄层透镜状海相石灰岩。总厚度148米。本统所含古生物化石有: Leptdodedron Sp: Newroptems Sp:石燕、海百合茎、有孔虫等。本统与上覆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5、石炭二迭系山西太原组(地层代号简写为C3t+P1s)为本区古生代太原组(C3t)与山西组(P1s)含煤岩系。本次沿用以往地质报告地

23、层划分成果,简称石炭二叠系山西太原组。由黑色泥岩、粉砂岩、砂岩、页岩、铝土质泥岩、浅灰色细粗砂岩及煤层组成。岩性中常含菱铁矿结核和黄铁矿结核。灰深灰色中粗砂岩,局部含砾,胶结坚硬,全区沉积普通,含煤层5层,分别为1、2、31、32、4煤层。可采煤层4层,其中32煤层为井田内全区可采 含煤地层 东晋煤矿含煤地层是石炭系二迭系(CP)。 下部由泥岩、页岩、粉砂岩、砂岩及薄煤层组成。上部由黑色泥岩、粉砂岩、铝土质泥岩、浅灰色细粗砂岩及煤层组成。含煤层5层,由上至下分别为1、2、31、32、4煤层。可采煤层4层(2、31、32、4),其中32煤层为井田内全区可采煤层,2、31、4煤层大部分可采。地层厚

24、度4050m。与下覆地层本溪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煤层特征东晋煤矿可采煤层4层,分别为2层、31层、32层、4层煤。其中32煤层全区可采,而2、31、4煤层仅在通明勘探区(原八道江煤矿三井扩大区及通明井井筒压覆区)可采。各煤层特征详述如下: 2层煤:厚度0.60米3. 90米,平均厚度3.02米。为结构简单分布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含一层夹矸,厚度0.390.54m,平均厚度0.47m,夹矸岩性为泥岩、粉砂岩。该煤层分布范围南起R13断层,北至F10断层,西起3勘探线,东至矿专用线,走向长2.45km,倾向平均宽0.9km。分布标高为-240+200m。煤层顶板为黑色灰黑色细砂岩或粉砂岩,厚度一般

25、为6m左右。底板为黑色粉砂岩、泥岩,厚度一般为4.5m左右。 31层煤:厚度0.604.13米,平均厚度2.07米。为结构简单的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其分布范围南起R13断层,北至F10断层,西起3勘探线,东至8勘探线,走向长1.26km,倾斜平均宽0.9km。分布标高为-240+200m。煤层顶板为灰色细粗砂岩,厚度一般10.5m。底板为灰黑色细砂岩,厚度一般6m左右。与2层煤间距6.3733.13米,平均22.31米。 32层煤: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度0.6018.88米,平均厚度3.40米。全区发育。该层分布范围由两部分构成,通明井井筒压覆区及三井扩大区部分:其分布范围南起R13断层

26、,北至F10断层,西起3勘探线,东至矿专用线,走向长1.45km,倾斜平均宽0.9km。分布标高为-280+250m。原三井区部分:其分布范围南起红旗煤矿,北至R1断层,西起矿区边界线,东至RH断层,走向长3.1km,南北平均宽1.9km。分布标高为-280+350m。该煤层为结构简单-复杂的不稳定全区可采煤层,含13层夹石矸,夹矸单层厚度0.11.3m,其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煤层顶板为灰黑色细砂岩,厚度平均6m左右。底板为黑色泥岩或黑灰色砂岩中砂岩,厚度平均为2.6m左右。与31层煤间距0.6226.23米,平均7.31米。 4层煤:厚度0.60米3.78米,平均厚度2.16米,为结构简

27、单的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其分布范围南起R13断层,北至F10断层,西起3勘探线,东至矿专用线,走向长2.45km,倾斜平均宽0.9km。分布标高为-270+250m。其顶板为黑灰色细砂岩、中-细粒砂岩,坚硬,厚度为6米左右。底板为暗灰色细砂岩中砂岩,厚度平均为2.5m左右。与32层煤间距为6.2733.23米,平均22.44米。 煤层:煤层特征,分层叙述的最小、最大厚度和一般厚度,层间距,结构,顶(底)板岩性及稳定性各可采煤层特征详见表9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表9项目煤层号厚度与上层煤 层间距煤层结构夹矸层数及厚度可采范围稳定性顶底板岩性最小-最大平均(m)最小-最大平均(m)夹矸层数最小-最

28、大平均(m)顶板底板20.60-3.903.02(19)简单-复杂10.39-0.540.47大部可采不稳定细砂粉砂岩粉砂岩泥岩 310.60-4.132.07(10)6.37-33.1322.31简单0大部可采较稳定细粗砂岩细砂岩320.60-18.883.40(46)0.62-26.237.31简单-复杂1-30.1-1.30.45全区可采不稳定细砂岩泥岩中砂岩40.60-3.782.16(12)6.27-33.2322.44简单0大部可采较稳定细中砂岩细中砂岩井田总的构造特征 井田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朝准地台(),辽东台隆(),太子河-浑江陷褶皱束(),浑江上游凹褶断束(),浑江(石炭二叠

29、系)复向斜的中段。 该区南部主采区发育轴向近50的南北两个向、背斜,在区内及周边见R1、R3、R31、RH、R13、F3、F4、F6、F12、F14共10条断层,区内发育一条闪长玢岩岩墙侵入体,接触部位对煤层有变质作用,使煤层局部变为天然焦。 矿区内发育两个向斜、一个背斜及10条断层,分别为R1、R5、RH、R13、F3、F4、F6、F10、F12、F14断层;其中R1、R5、RH、R13、F3、F4、F6、F10 、F12为井田边界断层, F14为井田内部断层。井田构造复杂程度按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附录D规定划分为中等构造类型。现详述如下: 断层东晋煤矿内发育有

30、10条断层,将区内的褶皱切割成不完整的向背斜,并由此划分出两个自然井田边界,即原八道江煤矿三井区及通明井(含原八道江煤矿三井扩大区),其断层特征见下表。断层特征一览表断层号断层性质产状断距 (m)对煤层的破坏程度及控制程度在矿区分布位置倾向倾角R1正SE7520300井田边界切割煤层。由四条勘探线的部分钻孔控制原三井区北部R5逆冲SE75不详未破坏煤层,未控制矿区南侧边缘RH正W50-70不详井田边界切割煤层。由邻区推断,未控制矿区东缘R13逆冲SE85-55300-500井田边界切割煤层。由81-46、81-35钻孔控制三井扩大区南东侧F3正NE70100-130井田边界切割煤层。由80-2

31、8、80-34、58-4孔控制矿区北西侧F4正NE700-30切割煤层。80-36号孔单孔控制矿区北侧F6正NE650-60切割煤层。由56-1、79-37孔实见,基本控制矿区北侧F10逆掩SE4340-100井田边界切割煤层,由59-10号孔单工程控制矿区西北部 F12正NE50150-200井田边界切割煤层,由79-31、80-33、81-44孔实见,已控制原三井扩大区东北侧F14逆掩SE2030井田内部切割煤层,58-68钻孔+150大巷和采空区实见,已控制原三井区北部2、褶皱、三井向斜该向斜位于F14断层北侧,矿区内走向长度约3km,向两侧延深至区外,其轴面走向50,向NE倾伏,倾伏角

32、约10。向斜两翼煤层倾角一般1535。向斜核部倾角较缓,一般在715左右。该向斜给开采带来较大的影响,并以此向斜轴进行采区划分。、三井背斜该背斜轴位于F14断层南侧,矿区边界8、9号拐点附近,其发育长度约2.5km,轴面走向为45。向NE倾伏,倾伏角约为7。背斜东、西翼倾角一般2033,核部倾角较缓,一般1416。F.2.3 煤矿开采地质条件 地质构造、瓦斯、水文地质、老空区、工程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煤矿发生的地质灾害及其主要原因等。 核查区中三井区经近年来生产实际涌水量统计,正常涌水量相对稳定;但三井扩大区上部为废弃的通明井采空区及旧巷,自1990年报废以后未再排水,所以里面充满积水。水

33、体上限标高+458m,下限标高-41m。该水体对本区构成最主要的威胁。另外该矿井涌水量大,地下水补给条件好。开采过程中如若遇到尚未控制的隐伏断裂沟通奥陶系灰岩岩溶水或老窿水时,将会造成突水淹井事故。因此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定为类复杂类型,即-1型。井田自移交生产以来,未做过矿山压力及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的测试工作,但根据本区的构造条件、煤层顶底板岩性、开采时实见顶底板硬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维护难易程度等将该区工程地质类型定为简单类型,即-2型。本区地处地震烈度为度的低山地区,属地震稳定地区,没有滑坡、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由于煤层较薄,埋藏深,开采不会造成山体开裂、地面沉陷等人为地

34、质灾害的发生。排放的废渣、废水不含有毒有害组分,不会造成地质环境的污染。为防止水土流失,采后整平土地,恢复植被即可。该矿瓦斯鉴定结果为相对瓦斯28.65m3/t,绝对瓦斯5.33m3/min,属高瓦斯矿井。煤尘爆炸指数22.4%,有爆炸危险。煤层有自燃倾向,自燃发火期为10个月。矿床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定为中等复杂类型,即-3型。该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属复杂类型(-1)。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2),环境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3)。依据以上条件,该矿井开采技术条件为以水文地质问题为主的复杂类型矿床,即1型。F.2.4 煤岩煤质煤岩特征、煤质特征、煤种、煤的风氧化及工业用途等。本区

35、煤为特低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的瘦煤。可作为民用燃料、动力用煤、配焦用煤等,煤质成果详见表20。 煤质化验成果表 表20煤层号采样地点及序号浮(原)煤测试结果焦渣特征全硫%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MJ/kgYmmG指数煤种水分%灰分%可燃基挥发份%85090032五采+21086年-1号0.826.9719.4419.8580.4319.73947SM八采东86年2号0.797.0516.1516.7850.4321.8013SM九采+5086-3号0.564.7119.8919.3180.4423.601064SM86年1-3月最低-最高0.56-0.821.71-7.0516.15-19.4416

36、.78-19.854-50.43-0.4423.119-1013-64SM平均0.726.2418.1819.656.20.4322.089.535SMF.2.5资源/储量估算及其质量评述煤矿生产过程中累计探明新增(或减少)资源/储量及其品位等。该区19581960年由东北煤田地质局105队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并提出浑江煤田通明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由吉林省煤炭工业局以吉煤储字63第6号文批复,地质储量2273万吨,其中B+C级为1254.6万吨(B级储量仅为23.7万吨),煤柱储量1018.5万吨。1979年开始由通化矿务局地质大队在通明井田深部进行补充勘探,1982年提交八道江矿通明井补充地质

37、报告,吉林煤炭工业管理局审核以吉煤生字(82)第23号文批复B+C级储量871.7万吨(含国铁煤柱),其中B级量31.0万吨,C级量840.7万吨。2003年9月由通化矿务局地质测量处提交了吉林省白山市浑江煤田八道江煤矿三井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下达了评审意见书(吉储核字200328号文),批复保有资源储量9688千吨。其中122b:2793千吨,2s22:4211千吨,333:2684千吨。2003年11月18日吉林省国土资源厅以吉国土资认储字200397号文下发了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2004年9月由白山市煤田地质测量勘察大队提交了吉林省白山市浑江煤田八道江煤

38、矿三井扩大区矿产资源储量复核报告,经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下达评审意见书(吉储核字200440号文)。批复核实后保有资源储量6293千吨。其中122b:888千吨,2s22:635千吨,333:2820千吨,334?:1950千吨。2004年12月10日吉林省国土资源厅以吉国土资储备字2004157号文下发了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上述资源储量2005年上表时不含1950kt的334?预测资源量。2010年由吉林省煤田地质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东晋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本次资源储量核实结果:保有量13270千吨,其中:基础储量122b:2444千吨;资源量2S22

39、:4573千吨;资源量333:6253千吨;累计探明量:26520千吨,其中:基础储量111b:11754千吨;基础储量122b:3940千吨;资源量2S22:4573千吨;资源量333:6253千吨。核实后保有资源量增加1132千吨,其原因为新增通明井井筒压覆区,资源量估算面积增加0.2091km2。F.3 煤矿开采和资源利用东晋煤矿原为八道江煤矿三井:隶属通化矿务局八道江煤矿(该矿共有3个井)。该井1957年由沈阳煤矿设计院进行初步设计,1958年9月18日开始建井,1963年11月投产。1959年8月18日由通化矿务局对八道江煤矿进行初步扩大设计,设计能力为45万吨/年。2001年该井随

40、八道江煤矿一起破产。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矿井国有资产,有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安置下岗职工就业,通化矿务局对其回购,进行资产重组,成立了通化矿务局国丰煤矿三井。2002年7月办理了采矿许可证(证号2200000220854),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井田开拓方式为立井与暗斜井片盘式综合开拓,采煤方式为巷柱式。2002年10月,由于该井资产重组启动困难,根据吉林省煤炭工业局企改字2002221号文件批复意见,由通化矿务局将国丰煤矿三井转让给白山市振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白山市振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八道江区东晋煤矿。白山市振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东晋煤矿为了扩大资源储量,满足矿山接续生产需求, 2004年

41、11月提交了吉林省白山市浑江煤田八道江煤矿三井扩大区矿产资源储量复核报告,2004年12月10日以吉国土资储备字2004157号文对吉林省白山市浑江煤田八道江煤矿三井扩大区矿产资源储量复核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2005年11月将扩大区范围纳入东晋煤矿,办理了采矿许可证变更,矿山名称为八道江东晋煤矿,2006年生产能力核定为33万吨/年,由白山市振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开发开采至今,现矿井生产规模为60万吨/年。F.3.1 设计开采的资源/储量、开拓方式、开拓系统、开采方法,历年采掘工程量、历年采出资源量、回采率等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暗斜井多水平综合开拓,共分三个水平,煤层赋存在+540-27

42、0之间,其中,+150标高以上为第一水平,现已开采完毕。+150-150标高为第二水平。-150标高以下为深部水平。现采煤方法为水力机械化采煤。建矿至今矿井累计动用量1392.23万吨; 采出量 万吨 损失量:损失量约 万吨。 技改前回采率:回采率为4050%。技改后7595%。F.3.2 损失量(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损失)、损失率,批准非正常损失量的机构、批准理由等、 技改之前开采方式为旧式采煤方法,回采率为4050%,为主要损失原因,其次为煤柱损失,合计损失量 万吨。F.3.3 资源/储量注销概况,剩余资源/储量及其分布、剩余原因本次估算的剩余资源储量保有量12278.2千吨,其中:基础储量1

43、22b:1665.2千吨;资源量2S22:4360千吨;资源量333:6253千吨;累计探明量:26520千吨,其中:基础储量111b:11754千吨;基础储量122b:3940千吨;资源量2S22:4573千吨;资源量333:6253千吨煤矿闭坑是资源剩余的原因。F.3.4 对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采、利用情况 本井田内除煤层以外,无其它共(伴)生矿产。F.3.5 通过煤矿生产地质工作对地质情况的新认识、新发现,影响煤矿开采的主要地质问题 该矿煤层赋存面积与地质报告基本一直,煤层厚度变化与原有资料有较大出入。本地区煤层赋存不连续,分叉情况较多。本区所见岩浆岩经历年开采和实践已基本控制。井田西

44、部的R13号断层为主要侵入通道。其岩性为闪长玢岩,侵入时期为燕山后期,侵入形式以岩床为主,在井田西部并有岩墙出现。经已结束的采区证实,井田内的岩浆岩在线部+300以上在局部对煤层破坏比较严重,在三井区56-22、57-57钻孔、通明井井筒压覆区58-2钻孔及三井开采区实见,岩脉厚度10-30m,岩浆岩侵入产状多为近直立的岩墙。部分煤层变质为天然焦,严重影响煤层的可采性。岩浆岩侵入及其产状极不稳定,沿走向、倾向均不连续,厚薄变化甚大,常以条带状侵入,常出现零星不规划的岩浆岩小块,呈扁豆状、香肠状、透镜体等形状,给开采造成困难。原煤层被岩浆岩侵入后,并频繁出现分叉、尖灭、合层现象。在煤层中间与煤接

45、触很紊乱,常出现零星不规则的岩浆岩小块,呈扁豆状、香肠状、透镜体等形状,给开采造成困难。原煤层被岩浆岩侵入后,部分煤层变质为天然焦和部分轻微变质,其变质影响带,变质程度五明显规律。F.4 探采对比F.4.1 探采对比地层、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和资源/储量等。 地层、构造在以往历次地质报告中,对地质构造的论述比较全面,井田基本为北东向不完整向斜构造,区内断层较发育,但大型断层不多。经采掘工程验证,井田构造与以往地质报告基本一致,其资料成果可靠程度较高。 煤层 煤层对比在按原90年地质报告的基础上,对3层煤也不做分层以比。按一个层来计算储量、其依据为:第一,1985年精查报告将其分为31、

46、32、33、34四个分层;1963年省煤田地质局对该报告进行复审,对三层煤不进行分煤层对比,并批准报告为合格。第二,1965年精补报告将三层煤划分为三上、三下两个分层,只做为一个煤层计算储量进行开采。其依据为可采煤层结构复杂,对比可靠性差,且夹矸厚度和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中夹石极不稳定,在短距离内在走向、倾向上变化较大,或厚或薄或尖灭。在近三十年来的开采中,从未将三层煤分层开采过 。 瓦斯 吉林省能源局文件关于2009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吉能审批2009207号文)中,该矿瓦斯鉴定结果为相对瓦斯28.65m3/t,绝对瓦斯5.33m3/min,属高瓦斯矿井。与煤田勘查工作的资料基本一

47、致,属高瓦斯矿井。 水文地质矿井在生产开采过程中,巷道所揭露的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含水层水位、富水性与煤田勘查工作钻孔所揭露的水文地质情况资料差异不大。基本一致。东晋煤矿竖井区水文地质类型属于中等类型,通明扩大区水文地质类型属于复杂类型。资源/储量该矿从建井到目前为止,经过多次补充勘探和储量核实,以2010年5月由吉林省煤田地质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交的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东晋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为最终的资源储量。F.4.2 勘查方法、手段,勘查工程间距,勘探类型及其确定的合理性等19581960年由东北煤田地质局105队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并提出浑江煤田通明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由吉林省煤炭工业局以

48、吉煤储字63第6号文批复。1982通化矿务局年提交八道江矿通明井补充地质报告,经吉林煤炭工业管理局审核,以吉煤生字(82)第23号文批复。该报告钻探、测井质量基本可靠,综合分析图件齐全,勘探类型划分合理,构造及煤层控制程度较高。2003年9月由通化矿务局地质测量处提交了吉林省白山市浑江煤田八道江煤矿三井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经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下达评审意见书(吉储核字200328号文)。2004年9月由白山市煤田地质测量勘察大队提交了吉林省白山市浑江煤田八道江煤矿三井扩大区矿产资源储量复核报告,经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下达评审意见书(吉储核字200440号文)。2010

49、年由吉林省煤田地质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东晋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通过矿山的开发和生提供可靠的保证。上述4个报告的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及工程间距选择见下表 4个报告确定的勘查类型与工程间距统计表 类 别项目名称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采用的工程间距(控制的资源储量)通明井补充地质报告中等不稳定250m三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等不稳定250-375m三井扩大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复杂不稳定375m东晋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等不稳定不大于375m F.4.3 勘探储量的可靠性系数、有效利用系数,矿井回采率 2010年5月由吉林省煤田地质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交的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东

50、晋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根据通化矿务局地质队2003年提交的吉林省白山市浑江煤田八道江煤矿三井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白山市煤田地质测量勘察大队2004年提交的吉林省白山市浑江煤田八道江煤矿三井扩大区矿产资源储量复核报告及1982年通化矿务局地质勘探大队提交的通明勘探区地质报告资料。报告图纸资料齐全,成果可靠。F.4.4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评述 矿山各阶段及本次储量估算方法均为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平面图上采用水平投影法,应用公式Q=(S/cos)Md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本次估算是依据2010年5月由吉林省煤田地质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交的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东晋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2010年以后各

51、年度储量动态监测、测绘资料及实测煤厚度,核实采空区范围边界线及煤层薄化区等,将未开采的煤层划分成若干个块段,用算术平均法分别计算出每个块段的资源储量,再将各块段资源储量相加,即得到煤层剩余资源储量。储量估算参数选择正确,估算方法及结果符合实际。F.5 环境影响评估F.5.1 地下水疏干范围、水位及其恢复程度等F.5.2 开采区地质环境变化,煤层顶板垮落带及裂缝带高度,地面开裂、沉陷、滑坡、坍塌等变形破坏范围及程度,露天采场及其边坡崩落范围等 本区地处地震烈度为度的低山地区,属地震稳定地区,没有滑坡、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由于煤层较薄,埋藏深,开采不会造成山体开裂、地面沉陷等人为地质灾害的发

52、生。排放的废渣、废水不含有毒有害组分,不会造成地质环境的污染。为防止水土流失,采后整平土地,恢复植被即可。F.5.3 水体污染及其自净情况等矿井涌水量:正常70m3/h,最大涌水量129 m3/h。 涌水先排至地面沉淀池,经一体化净水器处理后水质符合井下消防洒水用水水质标准,部分复用于井下,其余部分用于储煤场洒水、厂区绿化洒水等。2)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对浴室废水、食堂废水和生活废水等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全部集中至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站主要设施有调节池1座,地埋式污水处理WSZ-AO-10一套,单台处理能力10m3/h。采用调节、二级接触氧化、沉淀、消毒处理工艺,处理后再外排。外排部分水质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排水可用于农田灌溉。F.5.4 废弃物堆放情况及处理等 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矸石、炉渣和少量的生活垃圾,本矿矸石累计约209万吨,同炉渣、生活垃圾一起运往矸石场进行处理。矸石场位于工业场地以南约100m的,矸石场长200300m,宽50150m,占地0.03公顷。矸石场沟口砌筑拦渣坝,沟底砌排洪沟,矸石堆置采用从下至上分层压实,逐层堆置的方式。每3m为一层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