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食品中的生物毒素_第1页
第八章食品中的生物毒素_第2页
第八章食品中的生物毒素_第3页
第八章食品中的生物毒素_第4页
第八章食品中的生物毒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 食品中的生物毒素及工业 污染物 一、食物中的真菌毒素 o真菌(真菌(Fungi)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大)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大 量化学结构各异的生物活性物质,许多这类量化学结构各异的生物活性物质,许多这类 物质对人和动物具有毒性,被称为真菌毒素。物质对人和动物具有毒性,被称为真菌毒素。 o真菌毒素一般分为霉菌毒素(真菌毒素一般分为霉菌毒素(Mycotoxins) 和蘑菇毒素(和蘑菇毒素(Mush-room toxins)两类。)两类。 o霉菌毒素通常是指丝状真菌产生的毒素,其霉菌毒素通常是指丝状真菌产生的毒素,其 中最重要的霉菌毒素是黄曲霉毒素中最重要的霉菌毒素是黄曲霉毒素 (Af

2、latoxin) 。 o公元前1世纪就记载腐败的谷物可引起某些 疾病,或导致怀孕妇女流产或出现畸胎。 (一)黄曲霉毒素(一)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素的化学结构黄曲霉素的化学结构 o根据其在紫外光下可发出蓝色或绿色荧光的根据其在紫外光下可发出蓝色或绿色荧光的 特性,分为黄曲霉毒素特性,分为黄曲霉毒素B1(AFB1)、黄)、黄 曲霉毒素曲霉毒素AFB2、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G1和黄曲和黄曲 霉毒素霉毒素AFG2。其中以。其中以AFB1的毒性最强。的毒性最强。 o黄曲霉毒素微溶于水,易溶于油脂和一些有黄曲霉毒素微溶于水,易溶于油脂和一些有 机溶剂,耐高温(机溶剂,耐高温(280下裂解)下裂解) o

3、在通常的烹调条件下不易被破坏。黄曲霉毒在通常的烹调条件下不易被破坏。黄曲霉毒 素在碱性条件下或在紫外线辐射时容易降解。素在碱性条件下或在紫外线辐射时容易降解。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B1)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转化过程)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转化过程 o给奶牛饲喂含黄曲霉毒素给奶牛饲喂含黄曲霉毒素B1的食物时,可的食物时,可 在牛奶中检出黄曲霉毒素在牛奶中检出黄曲霉毒素M1(AFM1),), 据计算约有据计算约有1%的的AFB1在牛奶中转化为在牛奶中转化为 AFM1 o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和和M1的急性中毒剂量几乎完的急性中毒剂量几乎完 全相同,但黄曲霉毒素全相同,但黄曲霉毒素M1对小鼠的

4、致癌活对小鼠的致癌活 性只及性只及AFB1的的1/10 黄黄 曲曲 霉霉 素素 的的 代代 谢谢 黄曲霉毒素单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单剂量的LD50 单位:单位:mg/kg体重体重 物 种年 龄LD50物 种年 龄LD50 雏 鸭 小 鼠 小 鼠 地 鼠 1d 1d 21d 21d 0.240.3 1.0 5.5 10.2 猫 狗 恒河猴 人 成 年 0.55 0.62 2.2 10.0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黄曲霉毒素的急性中毒症状黄曲霉毒素的急性中毒症状 o呕吐、厌食、发热、黄疸和腹水等肝炎症状。呕吐、厌食、发热、黄疸和腹水等肝炎症状。 o小鼠的急性中毒反应包括伴有水肿的肝损害、小鼠

5、的急性中毒反应包括伴有水肿的肝损害、 胆管增生和实质性细胞坏死胆管增生和实质性细胞坏死 o恒河猴的急性中毒反应为肝脏脂肪浸润和胆恒河猴的急性中毒反应为肝脏脂肪浸润和胆 管增生,并伴有静脉纤维化管增生,并伴有静脉纤维化 o因此,黄曲霉毒素的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肝因此,黄曲霉毒素的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肝 毒性。毒性。 黄曲霉毒素的致突变性、致癌和致畸性黄曲霉毒素的致突变性、致癌和致畸性 o对大鼠和人均有明显的致畸作用 对黄曲霉毒素的限制 oFAO/WHO规定,玉米和花生制品的黄曲霉毒素规定,玉米和花生制品的黄曲霉毒素 (以(以AFB1表示)最大允许含量为表示)最大允许含量为15g/kg; o美国美国F

6、DA规定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最高限量为规定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最高限量为 0.5g/kg,其他大多数食物为,其他大多数食物为20g/kg,动物,动物 性原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最大允许含量为性原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最大允许含量为100g/kg o超标的污染食物和原料产品将被没收和销毁。超标的污染食物和原料产品将被没收和销毁。 我国黄曲霉毒素的最大允许量我国黄曲霉毒素的最大允许量 单位:单位:g/kg 食 品 种 类最大允许量 玉米、花生及其制品 大米和食用油脂(花生油除外) 其他粮食、豆类和发酵食品 酱油和醋 婴儿代乳品 20 10 5 5 0 黄曲霉毒素的脱毒方法 o控制仓储粮食的含水量,防止其发霉 o紫

7、外线照射 o加热处理 其他曲霉和青霉毒素 o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 n主要由杂色曲霉(Aspergillus uersicolor)和 构巢曲霉(A.nidulans)等真菌产生 n主要污染玉米、花生、大米和小麦等谷物 n在肝癌高发区居民所食用的食物中,杂色曲霉 素污染较为严重;在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居民喜 食的霉变食品中也较为普遍。 n急性毒性对小鼠的经口LD50为800mg/kg体重 以上。 n慢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肝和肾中毒,有较强的致 癌性。以0.152.25mg/只的剂量饲喂大鼠42 周,有78%的大鼠发生原发性肝癌,且有明显 的量效关系。 n该物质在Ames实验中也

8、显示出强致突变性。 (三)麦角中毒 麦角酸和麦角胺的结构麦角酸和麦角胺的结构 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 o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Alimentary toxic aleukia,ATA)又称败血病疼痛)又称败血病疼痛 (Septic angina),是一种由霉菌中毒),是一种由霉菌中毒 引起的严重疾病。引起的严重疾病。 o这种疾病主要是因食用了被镰刀菌属的三线这种疾病主要是因食用了被镰刀菌属的三线 镰刀菌(镰刀菌(F.tricinctum)和拟枝孢镰刀菌)和拟枝孢镰刀菌 (F.sporotrichioides)污染的谷物所引)污染的谷物所引 起,与该霉菌产生的起,与该霉

9、菌产生的T-2毒素有关。毒素有关。 o该病的爆发性流行通常是突发的,死亡率往该病的爆发性流行通常是突发的,死亡率往 往高于往高于50%。 o人患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出疹,鼻咽和牙龈人患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出疹,鼻咽和牙龈 出血坏死性疼痛(出血坏死性疼痛(Necrotic angina)等)等 o持续性中毒可使血液中的白细胞和粒细胞数持续性中毒可使血液中的白细胞和粒细胞数 减少、凝血时间延长、内脏器官出血和骨髓减少、凝血时间延长、内脏器官出血和骨髓 造血组织坏死。造血组织坏死。 二、衍衍 生生 物物 衍生毒物 o是食品在制造、加工(包括烹调)或贮放过 程中化学反应或酶反应形成的(或潜在)有 毒物质。

10、有时用同义词有毒反应物(toxic reactive product)。 o在喜食熏鱼的北欧国家冰岛芬兰和挪威, 胃癌的发病率非常高。 o我国胃癌和食管癌高发区的居民也有喜食烟 熏肉和腌制蔬菜的习惯。 o在发生于加工食品的许多反应中,美拉德反 应和亚硝基化反应在毒素和致癌物形成过程 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衍生毒物分类 o热解衍生毒物 n多环芳烃; n诱变性杂环胺类(hetercyclic aromatic amines, HAAs); n油脂氧化产生的毒物:热油脂产生的毒物、油脂臭 败产生的毒物; o氨基酸的非热解衍生毒物 o碱处理产生的毒物 n加压胺类(pressor amines):其中

11、以组胺和酪胺 最重要。 o自然衍生物 o与污染物反应产生的毒物-亚硝酸盐 (一)、 苯并芘 o熏制食品(熏鱼、熏香肠、腊肉、火腿等)、烘烤熏制食品(熏鱼、熏香肠、腊肉、火腿等)、烘烤 食品(饼干、面包等)和煎炸食品(罐装鱼、方便食品(饼干、面包等)和煎炸食品(罐装鱼、方便 面等)中主要的毒素和致癌物是多环芳烃面等)中主要的毒素和致癌物是多环芳烃 (PAHs):):3,4-苯并苯并芘。芘。 n熏制食品所用的木材燃烧时产生的烟和脂肪燃烧时产生熏制食品所用的木材燃烧时产生的烟和脂肪燃烧时产生 的烟是熏制食品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的烟是熏制食品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 n对木材燃烧时所产生的高温裂解产物

12、进行分析,发现在对木材燃烧时所产生的高温裂解产物进行分析,发现在 所有的燃烧温度下均可产生多环芳烃。所有的燃烧温度下均可产生多环芳烃。 n在烤制过程中动物食品所滴下的油粒中苯并在烤制过程中动物食品所滴下的油粒中苯并芘的含芘的含 量高于动物食品本身的量达量高于动物食品本身的量达1070倍。倍。 o食品中的脂类、胆固醇、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在很食品中的脂类、胆固醇、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在很 高的烘烤温度(高的烘烤温度(8001000)下发生热解,经)下发生热解,经 过环化和聚合就形成了大量的多环芳烃。过环化和聚合就形成了大量的多环芳烃。 o当食品在烟熏和烘烤过程焦烤或炭化时,苯并当食品在烟熏和烘烤过程

13、焦烤或炭化时,苯并 芘的生成量将显著增加,特别是烟熏温度在芘的生成量将显著增加,特别是烟熏温度在400 1000时,苯并时,苯并芘的生成量随温度的上升而芘的生成量随温度的上升而 急剧增加。急剧增加。 o烟熏时产生的苯并烟熏时产生的苯并芘直接附着在食品表面,随芘直接附着在食品表面,随 着保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深入到食品内部。着保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深入到食品内部。 o食品的食品的3,4-苯并苯并芘污染还与食品的种类芘污染还与食品的种类 以及加工的方法有关。以及加工的方法有关。 o一般而言,烧烤油和熏红肠的苯并一般而言,烧烤油和熏红肠的苯并芘含量要高芘含量要高 于烤肉和腊肠。于烤肉和腊肠。 o用煤炭和

14、木材烧烤的食品往往有较高的苯并用煤炭和木材烧烤的食品往往有较高的苯并芘芘 含量。含量。 食品中的多环芳烃含量食品中的多环芳烃含量 单位:单位:g/kg 种种 类类 苯并苯并 蒽蒽 苯并苯并 芘芘 苯并苯并e 芘芘 苯并萤苯并萤 蒽蒽 芘芘 烟熏牛肉烟熏牛肉 熏奶酪熏奶酪 熏青鱼熏青鱼 熏鲑鱼熏鲑鱼 熏鲟鱼熏鲟鱼 熏香肠熏香肠 熏火腿熏火腿 0.4 - 1.7 0.5 2.8 - - 1.0 - 0.8 3.2 - - 1.2 0.4 1.2 0.6 2.8 1.8 3.2 2.4 6.4 14.0 0.5 2.6 1.8 2.0 4.4 3.8 11.2 o 食品工业中使用的煎炸油经常反复使用

15、。方便面和罐食品工业中使用的煎炸油经常反复使用。方便面和罐 装鱼等食品的煎炸温度一般可高达装鱼等食品的煎炸温度一般可高达185200或更或更 高。高。 n煎炸油在这一温度下进行着复杂的氧化、聚合和环煎炸油在这一温度下进行着复杂的氧化、聚合和环 化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酮环氧化物、过氧化物、化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酮环氧化物、过氧化物、 脂肪杂环化合物及大量的脂质自由基。脂肪杂环化合物及大量的脂质自由基。 o食品长时间煎炸会使食品轻微碳化,其中有脂肪酸和氨食品长时间煎炸会使食品轻微碳化,其中有脂肪酸和氨 基酸在高温反应形成的苯并基酸在高温反应形成的苯并芘化合物,这几类物质芘化合物,这几类物质 均具有

16、一定的致癌活性。均具有一定的致癌活性。 o用煎炸油饲喂实验动物可诱导恶性肿瘤的发生。用煎炸油饲喂实验动物可诱导恶性肿瘤的发生。 各类食品成分在高温烘烤时形成的多环芳烃各类食品成分在高温烘烤时形成的多环芳烃 单位:单位:g/50g PAH 淀 粉D-葡萄糖 L-亮氨酸硬脂酸 500700500700500700500700 芘 萤 蒽 苯并芘 41 13 7 965 790 179 23 19 6 1680 1200 345 1200 320 58 0.7 1870 0 6590 4440 (二)、美拉德反应产物 o1912年,法国化学家美拉德发现葡萄糖和年,法国化学家美拉德发现葡萄糖和 甘氨酸

17、溶液共热时可产生褐化反应,并证明甘氨酸溶液共热时可产生褐化反应,并证明 蛋白质(氨基酸)的氨基与葡萄糖的羰基发蛋白质(氨基酸)的氨基与葡萄糖的羰基发 生了聚合反应,这一反应后来被证实在生物生了聚合反应,这一反应后来被证实在生物 和食品系统中具有广泛性,并被称为美拉德和食品系统中具有广泛性,并被称为美拉德 反应(反应(Maillard Reaction)或羰氨反应。)或羰氨反应。 o美拉德反应诱发生物体组织中氨基和羰基的美拉德反应诱发生物体组织中氨基和羰基的 反应并导致组织损伤,后来证明这是导致生反应并导致组织损伤,后来证明这是导致生 物系统损害的原因之一。物系统损害的原因之一。 o在食品加工过

18、程中,美拉德反应形成的一些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形成的一些 产物具有强致突变性,提示可能形成致癌物。产物具有强致突变性,提示可能形成致癌物。 n由等摩尔还原性单糖和氨基酸组成的美拉德反由等摩尔还原性单糖和氨基酸组成的美拉德反 应模型形成的许多产物在应模型形成的许多产物在Ames检验中呈现致检验中呈现致 突变性,其中包括由淀粉突变性,其中包括由淀粉/甘氨酸、乳糖甘氨酸、乳糖/酪胺酪胺 和麦芽糖和麦芽糖/氨组成的反应模型。氨组成的反应模型。 (三)、杂环胺 o70年代末,人们发现从烤鱼或烤牛肉炭化表 层中提取的化合物具有致突变性。 (四)、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o其防腐作用来自亚硝酸根离子(其防

19、腐作用来自亚硝酸根离子(NO2-)。)。NO2-对肉毒梭对肉毒梭 菌(菌(Clostridum. botulinum)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o我国规定,肉制品和肉类罐头的硝酸盐的使用 量不得超过500mg/kg,亚硝酸盐添加量不 得超过150mg/kg,容许含量不得超过 50mg/kg。 oFDA将硝酸盐列为将硝酸盐列为GRAS类食品添加剂。类食品添加剂。 n硝酸盐的大鼠经口硝酸盐的大鼠经口LD50为为3236mg/kg体重,体重, ADI为为05mg/kg体重体重d。 n亚硝酸盐的急性毒性较强,小鼠经口亚硝酸盐的急性毒性较强,小鼠经口LD50为为 200mg/kg体重,人中

20、毒剂量为体重,人中毒剂量为0.30.5g, 致死量为致死量为3g,ADI为为00.2体重。体重。 n由于植物、霉菌、人的口腔和肠道细菌有将硝由于植物、霉菌、人的口腔和肠道细菌有将硝 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的能力,因此,硝酸盐往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的能力,因此,硝酸盐往 往表现为亚硝酸盐的毒性。往表现为亚硝酸盐的毒性。 (五)、N-亚硝胺 各种食物中的亚硝胺含量 单位:g/kg 食物品种加工方法含 量 猪 肉 熏 肉 腌肉(火腿) 腌 腊 肉 鲤 鱼 烟 熏 咸 鱼 蜡 鱼 腊 肠 熏 腊 肠 新 鲜 烟 熏 烟熏,亚硝酸盐处理 烟熏,亚硝酸盐处理,放置 新 鲜 熏 鱼 亚硝酸盐处理 烟熏,亚硝酸盐处

21、理 亚硝酸盐处理 烟熏,亚硝酸盐处理 0.5 0.82.4 1.224 0.840 4 49 1224 2026 5.0 1184 各种亚硝胺对动物的致癌性 化 合 物LD50/mgkg-1肿瘤种类致癌性 二甲基亚硝胺 二乙基亚硝胺 二正丙基亚硝胺 乙基丁基亚硝胺 甲基苄基亚硝胺 甲基亚硝基脲 二甲基亚硝基脲 亚硝基吗啉 亚硝基吡咯烷 2741 200 400 380 200 180 240 肝癌、鼻窦癌 肝癌、鼻腔癌 肝癌、膀胱癌 食管癌、膀胱癌 食管癌、肾癌 前胃癌、脑癌、胸 腺癌 脑癌、神经癌、脊 髓癌 肝 癌 肝 癌 + + + + + + + + + 注:注:LD50为大鼠经口。为大

22、鼠经口。+强;强;+中;中;+弱。弱。 大多数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及茶多酚可明显抑制 亚硝基化反应。在腌制肉类食品时加入异抗血酸盐 (Erythrobate)或抗坏血酸盐等还原剂,可大大除低腌制 食品中亚硝胺的形成。 三、食品中的工业污染物三、食品中的工业污染物 (一)多环芳烃(一)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o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 合物,是重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合物,是重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

23、物。 o每公斤燃料燃烧所排出的苯并每公斤燃料燃烧所排出的苯并芘量分别约为:芘量分别约为: 煤炭煤炭67137mg,木柴,木柴61125mg,原油,原油 4068mg,汽油,汽油1250.4。 部分多环芳烃的结构部分多环芳烃的结构 苯并芘的致癌活性 o苯并苯并芘是一种较强的致癌物,主要导致芘是一种较强的致癌物,主要导致 上皮组织产生肿瘤,如皮肤癌、肺癌、胃癌上皮组织产生肿瘤,如皮肤癌、肺癌、胃癌 和消化道癌。和消化道癌。 (二)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PCBs) o具有极强的耐酸、碱、具有极强的耐酸、碱、 高温、氧化、光解性高温、氧化、光解性 和良好的绝缘性和

24、良好的绝缘性 o广泛用作液压油、绝广泛用作液压油、绝 缘油、传热油和润滑缘油、传热油和润滑 油,并广泛应用于成油,并广泛应用于成 形剂、涂料、油墨、形剂、涂料、油墨、 绝缘材料、阻燃材料、绝缘材料、阻燃材料、 墨水、无碳复印纸和墨水、无碳复印纸和 杀虫剂的制造。杀虫剂的制造。 o人体的人体的PCBs水平为水平为0.10.3mg/kg体重,体重, 主要来源于食用的被此物质污染的鱼类。主要来源于食用的被此物质污染的鱼类。 o食物中的食物中的PCBs主要由胃肠道吸收,其吸收主要由胃肠道吸收,其吸收 和代谢的特点为稳定性和脂溶性,在胃肠中和代谢的特点为稳定性和脂溶性,在胃肠中 不被破坏,吸收率可超过不

25、被破坏,吸收率可超过90%。 o吸收的吸收的PCBs 主要贮存在人体的脂肪组织中,主要贮存在人体的脂肪组织中, 另一部分贮存在皮肤、肾上腺和主动脉中,另一部分贮存在皮肤、肾上腺和主动脉中, 血中的浓度最低。血中的浓度最低。 o动物实验显示动物实验显示PCBs在雄鼠体内的生物半衰在雄鼠体内的生物半衰 期为期为8周,雌性鼠为周,雌性鼠为12周,在血液中的浓度周,在血液中的浓度 下降最快而在脂肪组织中下降最慢。下降最快而在脂肪组织中下降最慢。 代谢途径 oPCBs的代谢途径主要通过脱氯转化为相应 的酚,主要的排出途径是通过粪便,少量 (10%)通过尿排出。胆汁排出也是一 个重要的途径。PCBs通过人奶排出的量相 对较少。但乳牛对PCBs的主要排泄途径是 通过牛奶,因此,经母牛喂饲污染了PCBs 的饲料将会产生污染的牛奶。 中毒症状中毒症状 o人的中毒症状包括:皮肤和指甲色素沉着、人的中毒症状包括:皮肤和指甲色素沉着、 眼流泪、全身肿胀、虚弱、恶心、腹泻和体眼流泪、全身肿胀、虚弱、恶心、腹泻和体 重减轻。重减轻。 o摄入大量摄入大量PCBs会使儿童生长停滞,孕妇摄会使儿童生长停滞,孕妇摄 入大量入大量PCBs会使胎儿的生长停滞。会使胎儿的生长停滞。 oPCBs在动物实验中显示为致癌物,主要导在动物实验中显示为致癌物,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