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_第1页
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_第2页
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2.朗读、背诵、默写这五首诗歌。3。注意朗读诗歌的节奏和韵律。4.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共2课时。第一课时登幽州台歌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意境.2。背诵全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千金市骨.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出示课题、作者)21一、资料助读1.关于作者:陈子昂(661-7

2、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2.关于作品:登幽州台歌是中国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的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3。关于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3、。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一)自读诗句,理解诗意.1。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待上课时解决。2.指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4。全班交流。(二)朗读指导,领悟诗情.1.再读体会,思考

4、: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2.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3。情感朗读,赛读。4.齐读。三、再读古诗,赏析内容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3.登临:诗人登到高处叫“登临,临,面对。登到高处面对开阔的景物,人的心胸会为之一动,于是便有了许多联想和想象,抒发出来,写下来,就是诗文。陈子昂登临幽州台,面对无限的时空,不免产生一种孤寂悲凉之感,再联想到自己的境遇,便产生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苦心情.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明确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

5、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5.这首诗看起来比较消极,但其实较不然,他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四、熟读吟诵,拓展延伸.板书设计登飞来峰教学目标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全诗。导入新课猜一猜,他是谁?(教师逐次口述下列内容)他官至宰相,且两度任相;他是现在的江西临川人;他坚持变法,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却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他还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我们学过的他的名句。他字介

6、甫,号半山,被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亦称王文公.资料链接1.关于作者:已经介绍。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途经杭州时,登临杭州西湖飞来峰,有感而发,写下这首七绝。这一年王安石正好三十岁。2关于背景: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最好还能读出古诗的节奏.(2)谁能代替诗人把这首诗读给大家

7、听?(两人读,并正音)(3)我们一起当王安石,把这首诗齐读一遍。(4)你再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从这首诗里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交流要点:人、峰、塔、云、日等,其他人可以补充,老师随机板书.)(5)它们又有着一种怎样的联系呢?能不能把这几个字连起来说一说?三、诵读诗歌,理解内容1.解读1、2句. (1)指名读诗句。 (2)理解词语。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塔高.“千”在这里不是实写,是指多。如我们学过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明确夸张)鸡鸣见日升:传说站在塔上,五更天鸡叫的时候就看

8、见太阳升起。(3)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谁能说说整句诗的意思呢?(同桌互相说、指名说)(4)想象太阳升起时的美景。(5)指导朗读。这样的景象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那你认为怎样通过朗读来表达呢?2。解读第三、第四句。(过渡,师导:登上高高的塔,仿佛看见了日出时美丽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学生齐读第三、第四句。(2)理解词语。不畏:不怕。 缘:因为。(3)理解整句诗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四、诵读诗歌,感悟哲理师导:现在我们理解的只是诗句的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诗和我们现在写文章是一样的,是想通过字里行间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

9、感和愿望。我们要想读懂诗人的心声,那就必须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1。 “浮云”的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障日也。”陆贾新语慎微篇。意思:西汉的人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2.知道了“浮云”的典故,你认为王安石眼中的“浮云”还指什么?3。同样王安石也在实现自己理想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奸邪小人,那他的反应是什么?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说说吗?“不畏说明了什么?坚决果断地读读这个词.4。理解“最高层”。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豪迈的气势。6.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课堂小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那豪迈的气势在这首诗

10、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为之喝彩。同样,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为自己储备知识,积蓄能量,提高自己,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声诵读这首诗来结束本课。板书设计 : 登飞来峰 借景抒情 (铺垫)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 借情喻理己亥杂诗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2.背诵默写全诗。导入新课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315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出示课题、作者)资

11、料链接1.关于作者: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清代人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在诗、文、词方面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2。关于背景: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首.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录音范读。2。学生自读。3.教师泛读

12、.4。划分节奏. 三、自主学习,赏析内容1.小组讨论诗歌各句中字词主要意思。2.汇报交流:3.总结全诗:满怀离愁面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义,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四、译文欣赏,整体感知1.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感情?2.你觉得哪种感情更占上风?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明确第一、第二句:通过写景表现诗人辞官南归的愁苦心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离去时的决绝。第三、第四句:抒情。以“落红”自比,表明自己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前两句:辞官离京(抒情、叙事);后两句:以落红自喻,阐明心志。感情:离别忧伤回归喜悦积极的人生态度.五、品读感悟赏析名句第一、第二句写龚自珍报国无

13、门,终于辞官回归故里,心情十分苦闷。用“浩荡”来形容愁之深、之久。用夕阳西斜来烘托离愁,更为愁绪抹上了一层浓重的色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情怀。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天涯,从此和朝廷天各一方,决然离开京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第三、第四句运用比喻,把“落红”比喻为“辞官后的自己”,“花”比为“国家和朝廷”,言外之意,虽然辞官,但在国家需要时,也愿意效力,抒发自己愿为朝廷效力的决心.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限愁思,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至死不渝的执着态度.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着的忠诚。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板

14、书设计己亥杂诗夕阳西下吟鞭东指落花自比浩荡离愁轻松愉快有所作为第二课时游山西村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并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导入新课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淳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资料链接1。关于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15、)人,宋代爱国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2.关于背景: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镜湖的三山乡。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二、初读古诗,通读诗句1.自由读古诗二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认读生字

16、,在理解运用中识记生字。3。师范读。4。生配乐练读。(古诗教学,重在意境。在学生练读的过程中,播放出悠扬的古筝曲,有利于学生迅速入情入境,真切地感悟古诗文的意象和意境)3。师生合作读,在吟诵中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三、整体把握,感知古诗这首诗我们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遍,你们感受到诗人这一趟山西村之游的心情如何呀?(怀疑、着急-高兴、惊喜)四、理解诗意,悟情明理1.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来到山西村,看看那儿的农家是怎样待客的?2。品读第一第二句.重点理解“莫笑和“足”,体会农家的热情、好客.3.因为古诗跨越时空,距今年代久远,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民俗民情学生一时难于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结合诗意和当

17、地民俗,利用课件中的图片和音乐的配合,渲染出诗中描绘的淳朴好客的民风以及农家丰年的喜悦心情,把学生带入诗中的意境,既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又更深一层地感受到了农家的热情及丰收的喜悦,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4.品读第三、第四句,整体初说诗句的意思。5.重点理解“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 了解诗人相关背景,领悟诗句所蕴含的哲理。6.诵读全诗。五、品评语言,深入感悟了解诗人相关背景,领悟诗句所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学会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造句.例:a。当我们遇到困难,心灰意冷时,我们就可以给自己鼓鼓劲儿,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当我们的同学遇到困难,垂头丧

18、气时,我们也可以用这两句诗来鼓励同学,那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当我们正视困难,不断努力,走出困境的那一瞬间,我们也可以感叹这真像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是啊,同学们,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是诗人要与我们分享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课堂小结课虽止,境无止,我相信:博览群书的爱国诗人陆游,他那永不放弃的精神永留我们心中;他写下的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会永远激励我们永不放弃;我们还会铭记他要求孩子们多读课外书的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望岳教学目标1。在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的基础上

19、通过反复诵读体悟诗歌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探索知识的兴趣。3.背诵全诗。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色!(出示课题、作者)一、资料链接1.关于作者: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诗圣之称。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

20、别垂老别无家别)2。关于背景: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整个唐王朝处于上升时期,当时的人们普遍具有较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建功立业、万里封侯是当时文人普遍的人生目标.杜甫有一个显赫的家世,他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最为重要的宫廷诗人,他在写作望岳时,他的父亲杜闲当时在担任山东兖州司马-杜甫的家族有做官的传统,他一辈子信守着“奉儒守官的信条,以“立德立功立言为终生的人生理想.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一)自读诗句,理解诗意。1。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下来,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待上课时解决.2.认真听读配乐诗朗诵望岳。(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给全诗划分节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