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2024秋)新部编版期末复习题(含答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2024秋)新部编版期末复习题(含答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2024秋)新部编版期末复习题(含答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2024秋)新部编版期末复习题(含答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2024秋)新部编版期末复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七年级历史上册(2024秋)新部编版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1.下图是1959年古人类学家根据发掘出来的头骨化石复原的某原始人类头像。这一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河姆渡人栽培的主要农作物和使用的主要农业工具分别是(

)A.水稻、骨耜 B.粟、骨器 C.水稻、角器 D.黍、耒耜3.山西陶寺遗址出土了陶鼓、石磬、玉钺、龙盘、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等多种与文明起源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属于(

)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C.口述史料 D.影像史料4.《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而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A.华夏族的形成 B.世袭制的确立 C.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D.禅让制的确立5.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后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 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C.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D.金属货币的广泛使用6.孟子曾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就是对战国时期残酷战争的形象写照。这一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下面所列举的战役中,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有(

)①长平之战②垓下之战③涿鹿之战④桂陵之战⑤马陵之战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7.“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C.道家的“无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8.“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谚语说明了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我国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A.夏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9.“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人物,创立了(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皇帝制10.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会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皇帝根据李斯这一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开凿灵渠 D.北击匈奴11.汉景帝即位第一年就废除了不合理的连坐法,还认为残害肢体的刑罚会让人终身痛苦,因而废除了残害犯人肢体的肉刑。此后,他又允许不服判决的人上诉。这些举措(

)A.违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理念C.延续了秦朝政治的传统 D.得益于先秦礼制的恢复12.汉武帝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后又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官职名)一律罢黜,形成儒家独尊局面;还建立太学,培养儒生官僚。这些举措(

)A.适应了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C.解除了诸侯对朝廷的威胁 D.延续了“无为而治”思想13.东汉后期,太子幼年即位,由太后临朝,但又不便接触大臣,因而重用娘家父兄协理政事,外戚自恃亲贵,无视幼主,朝中大臣均仰承其鼻息行事,及至皇帝成年,就重用心腹宦官,除掉外戚。东汉外戚宦官交替擅权的根源是(

)A.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B.儒家伦理道德成为正统C.君主专制的弊端 D.宦官掌权威胁外戚特权14.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亚欧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从图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最远可以到达大秦B.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通过这条路传到西域C.西汉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经营,设立西域都护D.丝绸之路是唯一一条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15.下列人物、时间和科技文化成果的排列,完全正确的是(

)A.蔡伦——东汉——纸的发明和使用B.张仲景——西汉——开创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C.司马迁——西汉——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张骞——东汉——佛教传入中国内地16.公元3世纪初,孙、刘割据的长江流域上下游几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到了勉强可以自给和彼此均衡的程度,而同一时期北方的政权由于社会经济受到割据混战的严重摧残,无力消灭南方的政权。据此可知(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地区C.经济发展影响着政局的变化 D.全国各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17.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灭亡,经此一乱,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不久西晋亡国,随之而来的是近三百年的动乱。这场内乱是什么历史事件(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八王之乱 D.黄巢起义18.魏晋时期,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西晋时期,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学习经营畜牧业。以上材料整体上反映了(

)A.农耕生活优于游牧业 B.民族间的交融吸纳C.畜牧业容易发家致富 D.北方没有稳定生活19.《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 B.民族交融 C.政治中心南移 D.北民南迁20.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A.人口迁徙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丝路开通 D.经济重心的南移21.胡床、椅子和方凳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这主要得益于(

)A.科技文化发展 B.民族交流交融C.中原人民南迁 D.江南地区开发22.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这段记载,反映的是(

)A.汉文帝以德化民 B.汉武帝独尊儒术C.光武帝释放奴婢 D.孝文帝改用汉语23.魏晋南北朝时期,小麦进一步扩种,加之面粉发酵技术的成熟以及石转磨的普及,麦食地位不断提升,胡汉融合的丰富饮食文化进一步显现。下列文献中最早记录该时期麦类作物栽培和麦食生产加工的是(

)A.《兰亭集序》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24.北魏时期,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

)A.南北文化的交流 B.民族交融的趋势C.阶级矛盾的缓和 D.传统科技的转型25.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定鼎(开国)帝王”与“中兴之君”两项头衔的统治者。和这两项头衔相符合的历史事件是(

)A.西汉建立,文景之治 B.西汉建立,漠北之战C.东汉建立,光武中兴 D.东汉建立,黄巾起义二、材料题26.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工具说进步】(1)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食物话变迁】(3)请写出种植图三、图四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4)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住房见发展】材料: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易经》(5)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始皇倚仗皇帝的无上权威,总揽朝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不过,不管他怎样日夜兴作,但总不能事事躬亲,包揽一切。因此,在他议帝号,确立皇权时,还相应地建立了……以三公诸卿为主而组成的封建朝廷,是秦代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核心,是封建国家的集中体现。材料二

无论郡守也好,县官也罢,包括地方政府的其他“干部”都不再是分封制下可以世袭的贵族,而只是朝廷派遣下来的具有专业化、职业化的“命官”。这些凭行政管理技能领取朝廷“俸禄”的官僚们在指定的辖区内只能依法依规行使被“有限委托”的行政管理权,如负责督促人民从事生产活动,收取皇粮国税,征发兵役和徭役,调解民间矛盾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等。同时,所有的官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材料三

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指黄金、白银、赤铜三种),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铲形的铜钱),或刀(刀形的铜钱),或龟贝。及至秦……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1)材料一中秦始皇建立封建朝廷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三公”分别是什么官职。(任写对两个即可)(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下的官吏选用有何特点并简述这种特点具有的国质优势。(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朝实行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简述该政策的作用。28.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唯物史观—社会动荡】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时期,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变动引起了上层建筑的变动。频繁的战争成为改革的直接推动力,而思想文化的繁荣又为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秦孝公抓住机遇,直面挑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史料实证—破旧立新】材料二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商鞅变法中直接触动旧贵族“奶酪”的措施。变法中最有利于富国强兵的措施有哪些?【家国情怀—影响深远】材料三(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原文大意:西汉刚刚建立之初,同姓王很少,西汉吸收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把土地分封给同姓王,随着诸侯王实力的膨胀,小诸侯贪赃枉法,大诸侯甚至发动叛乱,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班固《汉书·诸侯王表》材料二

宋朝理学家范浚认为官渡之战是以奇取胜,“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百余日……绍遣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北迎粮运,操自将夜往,攻破琼等,悉斩之,此曹操之用奇也。”民国史学家吕思勉评价:“淳于琼等既破,张郃复降,据《三国志》说:袁绍的兵就此大溃,这大约因袁绍的兵驻扎日久,锐气已挫,军心又不甚安宁,遂至一败而不可收拾。曹操攻淳于琼,固然有胆气,也只是孤注一掷之举,其能耐,倒还是在历久坚守、能挫袁军的锐气上见得。”材料三

十六国北朝各类政权,实际上是以一个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为主而包含汉族士人在内的多民族骨干参与组成的联合政权(前凉、西凉为汉族上层所建)……也就是说,十六国北朝各个政权,乃是由多民族多元化所组成的混合体政权。以北朝为例,北朝四史所记当时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共计7188位,其中汉族4941人,约占总人数的68.72%,鲜卑族人物1737人,约占19.10%,匈奴人物215人,约占3.10%,其余氐、羌、羯、蛮、柔然、吐谷浑、杂胡和西域人共计1080人,约占9.08%。——摘编自朱大渭《儒家民族观与十六国北朝民族融合及其历史影响》(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初面临着什么困境?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采用哪一措施解决了该问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十六国北朝政权组成结构具有什么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带来的影响。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C2.A3.A4.C5.C6.C7.C8.D9.D10.A11.B12.A13.C14.A15.C16.C17.C18.B19.D20.A21.B22.D23.B24.B25.C26.(1)原始居民:图一:北京人图二:河姆渡居民制作方法:图一打制;图二:磨制。(2)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人物:图三:河姆渡居民;图四:半坡居民。(4)说明:我国在半坡和河姆渡居民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生活。(5)原因: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饲养家畜、建造房屋等。27.(1)目的: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2)特点:郡县的官吏由朝廷任免调迁,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官位概不世袭。制度优势:不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经济政策: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或废除六国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作用:改变了币制混乱的局面,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控,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28.(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经济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