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任务群学习资料素材 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任务群学习资料素材 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任务群学习资料素材 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任务群学习资料素材 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任务群学习资料素材 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任务群学习资料素材 部编版必修下册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任务群学习资料素材 部编版必修下册年级:姓名:- 13 -第2课 任务群学习资料郑文公不礼重耳公子过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之:亲有天,用前训,礼兄弟,资穷困,天所福也。今晋公子有三祚焉,天将启之。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狐氏出自唐叔。狐姬,伯行之子也,实生重耳。成而隽才,离违而得所,久约而无衅,一也。同出九人,唯重耳在,离外之患,而晋国不靖,二也。晋侯日载其怨,外内弃之;重耳日载其德,狐、赵谋之,三也。在周颂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荒,大之也。大天所作

2、,可谓亲有天矣。晋、郑兄弟也,吾先君武公与晋文侯戮力一心,股肱周室,夹辅平王,平王劳而德之,而赐之盟质,曰:世相起也。若亲有天,获三祚者,可谓大天。若用前训,文侯之功,武公之业,可谓前训。若礼兄弟,晋、郑之亲,王之遗命,可谓兄弟。若资穷困,亡在长幼,还轸诸侯,可谓穷困。弃此四者,以徼天祸,无乃不可乎?君其图之。”弗听。叔詹曰:“若不礼焉,则请杀之。谚曰:黍稷无成,不能为荣。黍不为黍,不能蕃庑。稷不为稷,不能蕃殖。所生不疑,唯德之基。”公弗听。参考译文:重耳经过郑国,郑文公也不加礼遇。叔詹劝谏说:“我听说,亲近上天,遵循先君的教诲,对兄弟以礼相待,资助穷困的人,上天是会保佑他的。如今晋公子有三种

3、天意的吉兆,该是上天要赞助他吧。同姓的男女不结婚,怕的是子孙不会昌盛。狐氏是唐叔的后代,狐姬是伯行的女儿,生了重耳。重耳长大成人,才能出众,虽然逃难离国,但举动得体,长久处于穷困而没有什么毛病,这是一。同生的九个兄弟中,现在只有重耳还活着,虽然遭到陷害而流亡在外,而晋国国内却一直不安定,这是二。百姓对晋侯怨声载道,日甚一日,国内外都抛弃了他;重耳则天天注重提高品德,有狐偃、赵衰等为他出谋划策,这是三。周颂上说:上天生成了岐山,太王大大拓展了它。荒,就是扩大的意思。扩大上天所生成的,可以称得上是亲近上天了。晋、郑两国是兄弟之国,我国的先王郑武公和晋文侯曾同心协力,捍卫周王室,辅佐周平王,平王感激

4、他们,赐给他们盟信,说:世世代代互相扶持。如果说亲近上天的话,获得三种吉兆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得天助了。如果说遵循先王的训诲,晋文侯的功劳,郑武公的业绩,可称得上是前训。如果说对兄弟要以礼相待,晋、郑两国同姓相亲,又有周平王的遗命,可称得上是兄弟。如果说要资助贫困,公子从小到大流亡在外,乘车周历各诸侯国,可称得上穷困。抛弃了这四种美德,会招致天祸,恐怕不行吧!请君王好好地想一想。”郑文公没有听从这番劝告。叔詹又说:“君王如果不能以礼相待,那么就请杀了他。有一句谚语说:黍稷如果不长,就不能开花。黍不能长成黍,就不能茂盛。稷不能长成稷,就不能繁育。种什么得什么,这是没有疑问的,只有立德才是它的根基。

5、”郑文公还是不听。史记中的“烛之武退秦师”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于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秦缪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缪公曰:“子

6、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殽阨矣。”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滑。滑,晋之边邑也。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遂墨衰绖,发兵

7、遮秦兵于殽,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节选自史记秦本纪)【注】衰绖(cudi):古代丧服。参考译文:二十四年春天,秦国派人告诉晋国大臣,要送重耳回国。晋国答应了,于是派人护送重耳回到晋国。二月,重耳登位成为晋君,这就是晋文公。文公派人杀了子圉。子圉就是晋怀公。这年秋天,周襄王的弟弟带,借助翟人的军队攻打襄王,襄王出逃,住在郑国。二十五年,周襄王派人向晋国、秦国通告了发生祸难的情况。秦缪公率兵帮助晋文公护送周襄王回朝,杀死襄王的弟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在城濮打败楚军。三十年,缪公帮助晋文公包围了郑国。郑国派人对缪公说:“灭掉郑国,其结果是使晋国实力增强,这对晋国是有利的,而对

8、秦国却无利。晋国强大了,就会成为秦国的忧患。”缪公于是撤军,返回秦国。晋国也(只好)撤军。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去世。郑国有个人向秦国出卖郑国说:“我掌管郑国的城门,可以来偷袭郑国。”缪公去问蹇叔、百里傒,两个人回答说:“路经数国地界,到千里之外去袭击别人,很少有占便宜的。况且,(既然)有人出卖郑国,怎么知道我国就没有把我们的实情告诉郑国的人呢?不能袭击郑国。”缪公说:“你们不懂,我已经决定了。”于是出兵,派百里傒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率兵。军队出发的那天,百里傒、蹇叔二人对着军队大哭。缪公听说了,生气地说:“我派兵出发,你们却拦着军队大哭,这是为什么?”二位老人说:“为臣不敢阻拦

9、军队。军队要走了,我俩的儿子在军队中也将前往;如今我们年岁已大,他们如果回来晚了,恐怕就见不着了,所以才哭。”二位老人退回来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的军队如果失败,一定是在崤山的险要处。”三十三年春天,秦国军队向东进发,穿过晋国,从周朝都城北门经过。周朝的王孙满看见了秦国的军队以后说:“秦军不懂礼仪,不打败仗还等什么。”军队开进到滑邑,郑国商人弦高带着十二头牛准备去周朝都城售卖,碰见了秦军,他害怕被秦军杀掉或俘虏,就献上他的牛,说:“听说贵国要去讨伐郑国,郑君已认真做了防守和抵御的准备,还派我带了十二头牛来慰劳贵国士兵。”秦国的三位将军一起商量说:“我们要去袭击郑国,郑国现在已经知道了,去也袭击

10、不成了。”于是灭掉滑邑。滑邑是晋国的边境城邑。这时候,晋文公死了还没有安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我刚刚丧父,趁我办丧事的时候攻破我国的滑邑。”于是把丧服染成黑色,(以方便行军作战,)发兵在崤山阻截秦军,晋军发起攻击,把秦军打得大败,没有一个人逃脱,晋军俘获了秦军三位将军返回都城。晋、楚争锋一场战争来了,得从宋说起,宋图霸,结果诸侯倒向了楚国。当时楚国一头独大。鲁、卫、曹国,都投向了楚。楚国发展情况,当时鲁国看打不过齐国,派人请楚来帮忙,楚派人来边境,然后打仗完,驻扎到谷,势力到了这种情形。晋文公尊王后,宋国心思转了,觉得自己与重耳关系不错,曾给过他几十匹马,尊王,与楚国脾气不同,这个楚

11、国的一头独大就从宋国开始瓦解,宋与晋通好,惹恼了楚,楚派军围了宋,主帅是子玉。这是能征的将军。宋国人守,向晋告急。重耳开会,楚在围它,只要救宋,就与楚得打仗了。有没有这种胆子?晋文公忧郁,开会大家看着不对劲,他说现在是一旦攻宋,大战在即,问题是麻烦的是周边的国家没表态,支持不支持?这是忧虑的。大家沉静下来,先轸说,宋国使者来求,让他去求秦与楚去,我们就把曹的土地分了,卫的也分掉。楚国就大怒,肯定给齐、秦碰钉子,喜赂怒顽,他们非站在我们一面。照计,果然形势变了。秦与齐站在晋国一边了,列国局势发生有利的转变。天平倾向于晋。楚成王从都城迁到今天南阳,靠近前线了,看局势,仗不好打了。叫子玉撤兵吧,撤回

12、孤军。重耳十九年在外,真伪民情都知道,不好惹,知难而退吧。楚成王下了命令给子玉,子玉刚而无礼,跟君主翻脸,我不是建功,我想堵这些奸邪之人的嘴,国内有人说坏话,若敖家族专权,势力太大,楚成王就让他打,你自己打吧,你家族的部队支持吧,打胜了,好,不胜,削弱势力也好。子玉这人闹气,不想那么多,下一步派使者来晋军中提出条件,休战,你恢复卫国君主的权力曹国君主的权力。子犯一听,骂出来了,不答应。先轸别有考虑,还是答应他。讲礼,礼有大小。要懂得权变。这种条件是大礼的,一句话涉及三个国家。一拒绝三个国家遭难,诸侯的心思会转。那么下一步,先轸认为私下里答应曹、卫,这场战争后,恢复他们过去的权力,让他们别再闹了

13、,这是悄悄的。另一面激怒楚国,政治常态是不斩来使,现在专抓他。子玉气疯了,大兵压来了。子玉这人脾气大,也不吃素,能征善战,晋文公想起与楚成王说过,两军相遇,我退避三舍,退出三天路程,得算数。想到这时,他在利用这个事情。下令回撤。晋军不干呀,来找他,为什么躲他,而且楚国是兵疲师老,子犯明白这是什么前因后果,说了,师直为壮,曲为老。一部队始终正义在手就是直是壮的,不占理就曲了就疲惫了。这时,把思想工作做了,先撤,要坚守我们的承诺,撤退时激起大家的激情。退避三舍,退出军队的劲儿来。楚军前压,晋军的斗志被压缩出来,晋文公还是犹豫。在军中巡视,听到战士唱歌,“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每每是草木茂盛,

14、我们就不要种那块老地的,要抛弃旧的,选择新的。重耳猜不透,新与旧是什么?他有点七上八下。晋文公定了大计,但是局势有利的情况下还在想来想去,这是成熟是仔细的君主。当晋文公定下计后,子玉不耐烦了,前632年战争开始了,之前先有请战了。晋国一看,针锋相对,答应了。我们退避三舍过了,现在只好耍一耍,收拾好战车,明天见。战争打起来,怎么进行呢?三下五除二,完了。四月份打的,先通消息,摆阵势,派人来通消息,对方回答,这些手续完成后,战争如期进行。晋国人打仗也给这种战争一些新变化。先打弱小,楚军分左中右三路摆开,晋国人先打谁呢?右路面对的是陈与蔡,这些人不是楚人,是被征服的。有些人未必想着中原文化,这些人不

15、卖力气。晋军用下军一部打他们。果然,这些部队跑了。楚军就溃散了。右军军心动摇,跑了。晋军抽一支军追。接着,晋国开始打左路,中军是主帅子玉,这人晋文公怕,就不动他。就先打次强的左路军。让上军主帅栾枝撤退,先拉树枝跑,楚军追,先轸截击,左路军也溃散。中军怎么打?子玉治军有方,也无能为力。子玉就撤军了。这使晋军喜出望外。楚国老霸主,这么容易打,太出乎意料了。晋军“馆谷三日”,在馆舍吃喝三天庆贺,一个新霸主就这样崛起了。这次晋国完胜。后来孙子兵法体现的高度战争智慧就是这个时代的一些体现。(节选自李山百家讲坛春秋五霸第十一、十二部分)读烛之武退秦师吕乃岩烛之武退秦师见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最早的

16、一部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事情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前此两年(公元前632年,即鲁僖公二十八年),爆发了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结果楚国战败,晋国称霸。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经出兵帮助

17、楚国,因而结怨于晋,这就是晋秦联合攻打郑国的直接原因。这次战争,也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这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本篇的写作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组织严密,前后照应。秦、晋围郑的主要原因,是晋国为了扩大自己霸主的威势

18、,征服异己,再加上晋文公与郑有个人恩怨。这一事件的发生,与秦毫无关系。文章开头两句话“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暗示了这一事件的背景,这就为全文的发展作了铺垫。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他们之间并不是无隙可乘,这就容易使人理解:烛之武所以能够说服秦君并不是偶然的。全文正是按照开头的预示而展开的。烛之武说退了秦师,孤立了晋国,晋师最后也不得不撤退,正是这一暗示的结果。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有头有尾,结构严密,事件交待得很清楚,矛盾展示得很充分,收尾也十分圆满。二、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烛之武退秦师虽然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但它写得波澜起伏,毫不呆板。当郑国处于危急之际,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去说秦君,没想到引

19、起了烛之武的一番牢骚,使事情发生了波折。郑文公的引咎自责,也增添了情节的戏剧性。烛之武在说秦君的时候,一开头就指出亡郑于秦无益;但接着又退一步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以此作为缓冲;紧接下去就紧逼一步说明亡郑对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当秦国单独退兵之后,子犯发怒要攻打秦军,秦、晋关系一下子转而紧张起来。最后晋文公讲了一番道理,晋军偃旗息鼓,一场风波,终于平息。这样一张一弛,曲折有致,更能紧扣读者的心弦,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三、说理透辟,善于辞令。这篇文章,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这个主题本身,决定了它必须着意描绘人物语言,使辞令引人人胜。从这点来说,它不愧是一篇非常漂

20、亮的外交辞令。秦、晋围郑,完全与秦无关,秦国所以出兵,一是与晋国有同盟关系,二是秦穆公想借此捞一把,以扩张自己的势力。当他知道亡郑只能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毫无好处反而有害的时候,他就会一改过去的所为,反过来帮助郑国。烛之武看准了这一点,紧紧抓住了秦穆公的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这就使秦君不能不听从他的说辞。烛之武斗争策略的巧妙还表现在,他奉命去说秦君,完全是为了郑国的利益,而他在说辞里表现的是处处为秦国着想,处处替秦国说话,这就更使秦君易于入耳。一个面临亡国之危的小国使臣,面对大国的君主,却能够不亢不卑,从容辞令,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语言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全部说辞只有短短的125

21、个字,却说了五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篇文章,除了描写外交辞令,还有叙事的描写。无论记言记事,文字各尽其妙,短小精练,活泼生动,是一篇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优秀散文作品。(选自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五,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有删节)是谁发掘了烛之武的潜能刘 力一个风烛残年行将就木的老头,三言两语就让秦晋两国蜂拥而来的军队哗然退却,不能不说是先秦时代这个硕大的“士”的舞台上最为悲壮的华章。烛之武不可谓不拥有出色的才华。繁星点点的夜晚,他坐着晃晃悠悠的

22、竹笼,在两国虎视眈眈的城墙下,趁着夜色,好似闲庭信步,进入了秦国大营,并被秦穆公视为座上宾。那一刻,命悬一线的郑国早已经吓破了胆,面对强势攻来的强大的秦晋联军,郑国几乎连一点点反抗的机会都没有。然而烛之武笑了,他看到了秦伯(秦穆公)眼中的犹豫,他明白秦穆公的处境,秦晋盟约不能不尊,但又绝不甘心被利用。秦伯和晋侯都是春秋史上最强劲的存在,稍有差池,一个国家立刻就会烟消云散。“春秋无义战”,是对于春秋最完美也最让人信服的论断。郑国自然危如累卵。然而在这个时候,已经“人生七十古来稀”的烛之武出场了,带着悲愤,却也更带着国家的期盼出发了。事实上,他最后不负重托,成功地离间了秦楚联盟,他硬生生地替秦伯考

23、量出了一番国与国生存的大道理,暂缓了秦楚攻盟,也如愿以偿让秦晋两国生怨。后来秦国妄图通过埋下的暗兵,希望再次去攻打郑国,不料郑国早有准备,让秦穆公的宏伟蓝图不但落空,而且在途中还被已经没有了晋文公的晋国拦腰截杀,让好端端的秦晋联盟产生了更大的裂痕。此后,秦晋城濮之战,晋国战败,从此一落千丈,一分为三,最终虽然拼死挣扎,但还是花落秦国。这些自然都不是烛之武所能预料得到的。烛之武自然不是凭空出现的。郑伯首鼠两端,在晋国与楚国之间摇摆不定,晋国自然有太多的理由来灭掉他。所以,当秦晋联军汹汹而来的时候,郑伯已经慌作一团,那个时候,他垂下的头颅里只剩下兵败如山倒的影像。好在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是佚之狐

24、,当时他是郑国的一个大夫,一个小官员,但在那个“国危矣”的时候,只要有人有良策,谁还能顾得上探讨地位高低贵贱。于是佚之狐堂而皇之出场了,他把自己深深地镌刻在了历史的珍藏本中。他让一个可能已经被风吹日晒了许久,蒙尘的老人终于在自己年华的最后落幕时分找回了丢失已久的尊严。对此,郑伯(文公)自然是不能说什么,甚至连烛之武发的犯上的牢骚也听而不闻,只是诚恳地向烛之武道歉,希望烛之武能够为国分忧。烛之武口上虽然不逊,但行动上却远远高于国君的期许,他带着佚之狐的嘱托,更带着整个国家的希望,以落魄而白发的豪迈,终于赢得了胜利,也为自己赢得了历史的高度认同。在生命中,能够有一个人,长久默默关注自己的生存,关注

25、自己的日子,关注自己的潜在的才华,这未尝不是一件大幸事。历史用自己的不用质疑的眼眸,再一次在尘芥堆里找寻到了壮志未酬的烛之武,君信臣铮铮的伟岸力量,就这样一次次响彻在岁月的更迭中,久久不散。佚之狐成就了烛之武,烛之武也成就了佚之狐。他们两人的惺惺相惜,真是历史生命中最璀璨的华章。秦晋之好并非真的好陈能雄我们常以“秦晋之好”这个成语,来祝贺一对新人喜结良缘,这个成语多见于祝贺语和喜联。成语的典故出自春秋时,秦晋两国王室几代联姻,政治军事上强强联合。秦国和晋国当真如成语写那样友好相处吗?事实上不是,虽然两国时有合作,但更多时候,是彼此争战,互夺地盘!秦国的先祖为西周王朝驯养骏马有功劳,被周王封赏到

26、秦地。这个善于驯马的家族,有着驯服天下人的雄心大志。因秦国地处西陲,与犬戎等国杂居,一直以来被中原诸侯国视为蛮夷。后来,秦国出了一个杰出的君主秦穆公,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贤臣,励精图治,立志强大秦国。秦国和晋国相邻,晋国是老牌强国,实力雄厚。起初,秦穆公为了政治意图,主动向晋国抛“橄榄枝”,他迎娶了晋国太子申生的姐姐穆姬,这也是“秦晋之好”的起源。秦穆公志在扩张领土,没有因为娶了晋国公主就偃武息戈。因为秦国如果想争霸中原,就必须向东扩张,晋国阻挡了秦国的东进之路。没几年,秦穆公领兵伐晋,双方在曲河地区发生了鏖战。秦晋两国还没过了“七年之痒”就发生冲突,这就像是是“婆家”和“娘家”发生了口角纠纷

27、。后来,晋国出现内乱,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儿子奚齐能继承国君之位,杀害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流亡他国。晋国出现了频繁更换国君的动荡局面,之前支持太子申生的大臣里克先后弑杀了国君奚齐、卓子,朝政被权臣把持着。流亡在外的晋国公子夷吾,向秦国请求援助,希望能回国夺取国君之位。此时,作为亲家的秦国没有置身事外,它对晋国的新君的即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当然,秦穆公的心里也有自己的算盘,他想通过此事来扩大对晋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何况公子夷吾还承诺事成之后,割让河西八城给秦国。秦穆公欣然答应,派大臣百里奚领兵护送夷吾回国。在秦国的帮助下,夷吾顺利地做上了新君,他就是晋惠公。但夷吾屁股坐稳后,有些懊悔当

28、初答应给秦国的“礼物”太重了,一城一地都是先人的血汗拼来的,怎么能轻易拱手让人呢?再则说了自己刚即位就割地,以后怎么服众?于是,夷吾过河拆桥,拒绝割让河西八城。秦穆公心里愤怒,暗地里重用从晋国逃亡过来的旧臣,希望今后能向晋国要回这笔“债”。夷吾和秦穆公相比,才略上不如秦穆公。我们从“借粮”这件事,就可看出两人在处理问题上的胸襟气度的高下。晋惠公四年,晋国出现大旱,百姓饥荒,晋惠公向秦国借粮。秦穆公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很多人都说不能把粮食借给夷吾这个白眼狼,大臣百里奚说:“晋国的夷吾虽然得罪了大王,但是晋国的百姓并没有罪,谁都有困难的时候,大王还是借粮给他们吧!”秦穆公采纳了百里奚的意见,运送粮食

29、的船只、车辆的队伍,从秦国都城雍一直到晋国都城绛络绎不绝。在这事上,晋国欠了秦国一个大人情。秦穆公十四年,秦国也闹灾荒,秦国向晋国求助,晋惠公也就此事询问大臣,大臣们有说借,有说别借。大臣虢射说:“应该趁秦国饥荒,人心惶惶之际,出兵攻秦,必可获胜。”此时的晋惠公正需要一场胜仗来提高自己的威望,他也顾不上之前秦国两次对自己有恩了,发兵攻秦。秦晋双方在韩地会战,晋军的战车马匹被陷。秦穆公恨晋惠公,亲自驱车追赶晋君,反而被晋军包围。这个时候,秦军中有以前受过秦穆公恩德的三百义士舍命相救,不止救出秦穆公,还活捉了夷吾。秦穆公俘虏夷吾回国后,庆贺胜利,打算杀了他祭祀上帝。周天子听闻此事赶忙派人为夷吾求情

30、,还有夷吾的姐姐穆姬,也就是秦穆公的夫人也穿着丧服恳请赦免夷吾。秦穆公想自己就算不听夫人之言,也总得给周天子一个面子吧!于是他和夷吾歃血为盟,护送他回国。夷吾回国后献上了之前承诺的河西之地,还让太子圉到秦国做人质。秦穆公为了表示诚意,也把自己同宗的女儿嫁给他,秦晋两国又一次联姻。这一次,秦国是大赢家,把领土向东扩张到了黄河。秦穆公二十二年,太子圉听说父亲病重,怕国君的位置会被别人抢去,他抛弃秦国的妻子私自逃回晋国,第二年夷吾去世,太子圉即位,是为晋怀公。秦穆公怨恨晋怀公,想把他赶下台,他从楚国接回了流亡在外十几年的晋国公子重耳。秦穆公优待重耳,并再次使用联姻的的方式笼络重耳。这次联姻更爽快,秦

31、穆公一次性把自己同宗的五个女儿一起嫁给了重耳,其中包括晋怀公的前妻怀赢,也就是重耳的侄儿媳妇。重耳觉得娶自己侄儿的妻子很尴尬,起初不愿意。他手下的大臣对他说:“你今后回国是打算争夺自己侄儿的国君之位的,连这你都抢了,还怕觉得娶他的妻子难为情吗?做大事要不拘小节,你如果不同意,就是违背了秦国之欢!”重耳为长远打算,同意迎娶了怀赢。秦穆公二十四年春,秦国与晋国里应外合,派兵护送重耳回到晋国当上君主。重耳就是晋文公,他在抢了侄儿妻子后,又抢夺了他的国君之位。而秦穆公的这次援助,也相当于为晋文公后来称霸列国铺平了道路。之后,新联姻的两国,迎来了一段和谐的“蜜月期”,秦晋两国几次并肩作战,比如两国一起合作护送周襄王回国平乱。但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秦穆公在帮助晋文公围攻郑国的过程中,觉得如果晋国吞并郑国,会坐大晋国,以后势必对秦国不利。于是双方各怀鬼胎,秦穆公罢兵回国,他以协助郑国加强防务为名,留了一部分秦军在郑国都城新郑。 秦穆公和晋文公在世时,两人同是一时豪杰,互相钦佩,还可做朋友,晋文公去世后,秦穆公就没那么尊重晋国了。这时郑国的郑文公也去世了,郑国有奸细愿意做秦国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