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 (1)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 (1)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 (1)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及季风。4结合具体气候类型的特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压带(北半球)气压带分布形成a赤道低气压带南北纬5之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c副热带高气压带30附近高空空气堆积下沉e副极地低气压带60附近近地面气流上升g极地高气压带极地地区空气冷却堆积下沉除赤道低气压带外,其余气压带在南北半球各有1个,

2、关于赤道对称分布,全球共7个气压带风带(北半球)风带分布风向b信风带赤道30之间东北风d西风带3060之间西南风f极地东风带6090之间东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6个风带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1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动力。()2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对称分布。()3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水平气流向左偏转,环流方向与北半球相反。4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知识点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问题探究分析三圈环流示意图(图1)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示意图(图2),共同探讨问题。 图1图2探究1全球低压带和高压带各有哪几个?哪些气压带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提示:低压带有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高压带有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其中赤道低压带是由于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极地高压带是由于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形成属于热力原因。探究2哪些纬度位置多雨?为什么?提示:赤道和60纬度多雨,这两个纬度位置都是由低压带控制,气流上升,容易凝结形成降雨.探究3确定各风带的风向,填在下表中,并分析风带风向的特点。风带风向北半球南半球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提示:从图中读取各风带的风向风带

4、风向北半球南半球信风带东北风东南风西风带西南风西北风极地东风带东北风东南风由于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不同,因此南北半球对称风带内的风向也关于赤道对称,东西方向相同,但南北方向相反。探究4全球气压带、风带随着季节变化其分布有什么变化规律?提示: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的变化其分布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同.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时,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移动的纬度幅度为510。可总结为“夏季向高纬移动,冬季向低纬移动”。总结深化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1“抓受热-突破热力环流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由于赤道与极地地区冷热不均,在极地与赤道

5、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上图.2“抓自转”突破风带风向3“抓升沉”-突破气压高低气压带的气压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压带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4“抓移动”突破季节变化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地表性质均一,在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形成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可形象地表达为“太阳走我也走”.学法点睛巧记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口诀法:“高低相间,北撇南捺”。“高低相间”指南北半球气压带一高一低相间分布,如图1中h为高气压带,l为低气压带。“北撇指北半球三个风带风向都在一撇上,“南捺”指南半球三个

6、风带风向都在一捺上(如图2)。注意风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即风向的箭头方向要指向低压。(2)图形法对点演练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b_带,c_带,d_带.(2)在图中画出b、d所代表的风向.(3)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_和_.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三圈环流大气运动方向可以得出各地的气压带或风带。第(2)题,根据气压高低可以画出近地面的风向。第(3)题,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答案:(1)东北信风副热带高气压西风(2)图略(提示:b为东北风,d为西南风)(3)

7、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2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解析:1。c2.c第1题,甲、乙可能同为极地东风带。第2题,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回答35题.3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c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d乙地位于赤道低气压带4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a b c d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为高压,一定是由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b乙地为低压,一定是由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c甲地为高压,乙地为低压d甲地为低压,乙地为高压解析:3。c4.b5.c第3、4题,甲地纬度低于乙地,且甲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乙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可判断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地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丙位于盛行西风带,该环流圈为中纬环流。南半球盛行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北风。第5题,甲地气流下

9、沉,为高压;乙地气流上升,为低压。高压不一定都是由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如副热带高气压;低压也不一定都是由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如副极地低气压。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_,其控制地区大气垂直运动方向是_,干湿状况是_。(2)甲图所示北半球处于_季,此季节气压带、风带因_的移动而位置偏南。半年后,乙图中的m地受甲图所示的_(填字母)带控制,气候特征是_。(3)乙图中n地终年受甲图中_(填字母)带控制,盛行风向是_。解析:第(1)题,a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低气压带气流是上升的,易成云致雨,气候湿润。第(2)题,甲图中赤道低气压带位于南半球,位置偏南,太阳直射点南移

10、,可判断出是北半球的冬季。半年后则转变成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c带)控制,炎热干燥.第(3)题,n地处西风带,在北半球盛行西风带(d带)为西南风。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湿润(2)冬太阳直射点c炎热干燥(3)d西南风第2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布(1)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中心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2)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中心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3)影响中国的高、低气压中心: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冷空气源地之一。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暖空

11、气源地之一。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1)季风定义:海洋与陆地间冬季和夏季方向相反的风.(2)东亚:冬季为西北季风,夏季为东南季风。(3)南亚:冬季为东北季风,夏季为西南季风.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影响原理就全球来看,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带到另一个地区,使海陆间、高低纬度间存在热量和水分的交换,从而形成不同气候。2典型例证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气候特点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11月份,亚洲大陆分布的主要气压中

12、心是亚洲高压.2季风环流和海陆热力环流是同一概念。()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环流的唯一原因。()4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综合影响的结果。()知识点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问题探究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季风环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东部地区季风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该图反映了北半球_(季节)的季风环流。(2)该季节甲处形成了_(高或低)气压中心,在其控制下多出现_天气。(3)乙处的风向为_,丙处位于_(风带)。(4)此季节,图中赤道低压带处于一年中偏_(南或北)的位置,受该气压带影响,丁地气候特征为_。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季风环流相关知识,题目较为简

13、单,结合教材知识可进行解答。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南亚地区夏季风则是受风带的移动影响形成.冬季时陆地上形成高压中心,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时陆地上形成低压中心,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2)高晴朗(或干冷)(3)西北(或偏北)东南信风带(4)南高温多雨总结深化北半球气压中心及季风环流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及分布(1)成因海陆冬、夏季增温和冷却速度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全球性的气压带被分割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利用图示理解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2)分布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切断。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7月:副热带

14、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热低压切断。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主要区别比较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风向不同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成因不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风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源地不同冬季风源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夏季风源自太平洋冬季风源自亚洲内陆,夏季风源自印度洋性质不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东南季风炎热湿润东北季风寒冷干燥,西南季风炎热湿润势力不同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学法点睛高、低气压中心的判断方法(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2)根据季节判断

15、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3)根据风向判断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对点演练1我国西南地区夏秋季节降水主要来源于()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台风d盛行西风解析:选b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给我国带来丰沛降水。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回答23题。2图示时期,我国东部地区的盛行风向是()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3图示时期,地球上

16、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可能正确的是()a b cd解析:2.c3。b第2题,从图中可知亚欧大陆形成高气压中心,太平洋形成低气压中心,风从高压流向低压,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偏后就是实际风向为西北风。第3题,大陆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为北半球的冬季,故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也跟着南移,故b正确。4读某地区1月份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a、b两地气压高低状况比较:a_b。(填“或“)(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其形成原因是_。b气压中心是_气压带被a气压中心切断而保留在海洋上的部分.(3)c点此时的风向是_风,其成因是_。(4)南亚的夏季风为_风,其形成原因主要_。解析:本

17、题以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出a、b的气压类型是解题的关键。由于图示为1月份的等压线图,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上降温快,形成高气压,把南移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位于东亚地区的c点应吹西北季风,东亚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南亚地区的夏季风为西南季风,主要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而成的.答案:(1)(2)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冬季大陆气温低副极地低(3)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知识点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问题探究阅读气候类型及

18、分布图,共同探讨问题。探究1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类型中,哪些是由于受一种气压带或风带常年影响形成的?说明相应的气候特征。提示:热带雨林气候是由于常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形成,低压带控制多阴雨天气,加上地处热带,因此常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是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影响,高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信风多由内陆吹来,水汽少,因此热带沙漠气候地区常年高温干燥.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由于常年受西风影响,西风从海洋带来暖湿空气,因此全年气候温和湿润.探究2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别是由什么气压带和风带交替影响形成的?提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时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多;冬季时受来自内陆的信风影响,气候干燥。

19、地中海气候夏季时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降水少;冬季时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探究3季风气候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提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均分布在大陆东岸,尤其是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分布显著。上述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探究4讨论说明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季风气候沙漠气候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提示:气候类型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两季分明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20、,冬季温和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全年湿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总结深化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表所示: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都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1、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2。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类型判定的八字方针-“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所谓“以温定带”,即以气温定热量带,缩小范围;“以水定型”,即以降水定类型,确定具体气候类型。现表示如下:(t冷指最冷月平均气温,t热指最热月平均气温) 对点演练读亚欧大陆气候分布模式图,回答12题。1表示温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代号分别是()a甲、

22、乙 b乙、丙c丙、丁 d甲、丁2符合终年多雨(湿润)气候特征的代号是()a甲、丙 b丙、戊c戊、己 d甲、己解析:1。b2。d第1题,乙为温带季风气候;丙位于北纬3040的亚欧大陆西部,为地中海气候.第2题,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己为热带雨林气候,均终年多雨(湿润)。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英国位于亚欧大陆_侧,受盛行_风的影响,形成典型的_气候。(2)甲、乙所在地区位于大陆东岸,受_的影响,形成雨热同期的_气候。(3)与伦敦相比,北京的气候特点是_(双选).a全年气温变化小 b夏季气温高c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d冬季气候湿润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和特征.西欧受西风带影响,形成典型的

23、温带海洋性气候.亚欧大陆东岸则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相比,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大。答案:(1)西西温带海洋性(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3)bc考查点1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及季风环流下图为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据此完成12题。1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2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副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解析:1。a2。b第1题,a图中大陆上气流下沉,会形成高压,

24、由此判断图示为冬季.相反,b图表示夏季,大陆形成低气压。第2题,a图中空气柱表示亚洲高压中心,它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的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的季风风向。据此完成35题。31月,图中a地盛行()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4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5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和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分别为()a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洲高压b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洲高压c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洲低压d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洲低压解析:3.d4.d5。b第3题,根据海陆轮廓判断,a位于中国东部,1月盛行西北季风。第4题,b地为南亚季风区,夏季西南风来自热带印度洋地区,高温湿润;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势力强盛;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影响时间长,易产生洪涝灾害。第5题,c地为澳大利亚西北沿海地区,当地盛行西北季风时为1月,此时,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欧大陆上以亚洲高压势力最强大。考查点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读下图,回答68题。6图中阴影表示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高山气候7与图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