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作品创作为平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能力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成为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必要的一种工具,而信息技术产品的日新月异,又给我们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各种现实因素的限制,学习往往只停留在课堂知识的学习层面,缺乏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无异对学生后续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本课题试图从课堂教学实际出
2、发,立足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和缺陷,进行深入分析限制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的原因,找到问题突破口,尝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根据多年来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观察,就限制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应用能力提高的原因来自很多方面,最主要的原因可概括为三大方面:1、限制学生课程学习的客观因素。尽管信息技术学科已经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但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中体现得最明显的是如迫于主要文化课的各种考试压力,家长和学生放弃了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很大程度上仅停留在考试层面,为考试而学;再由于一部分学生迷恋于各种电脑游戏,使
3、得家长和老师放大了计算机对学习生活的不良影响,限制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机会,使得学生没有较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进一步限制了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等等。2、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极不相适应的,在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上应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老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虽然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作指导,但没能冲破传统,大胆地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突破,使课堂仅停留在传授基本知识,这无意是对学生学习
4、能力提高的约束。3、信息技术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信息技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缺失可以概括为多个方面:(1)专业知识的缺乏。从客观上来看,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涉及面极广的学科,而一个人对知识的学习不可能精通到各个方面,这样势必造成教师专业知识的缺乏。从主观上来看,尽管为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高校已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教师,但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老师专业知识学习缺乏主动性或滞后,也限制了教师驾驭课堂的知识能力。(2)课堂教学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占着绝大部分,虽然年轻教师拥有着充沛的精力,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但同
5、样由于年轻,没有长时间的教学积累,使得年轻教师缺乏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大胆尝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好多年轻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沿袭着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变得“路漫漫其修远兮”。(3)教师与学生间的生活差异在不断地拉大。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途径是快速而又多渠道的,人们形象地把当前的时代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即使不在课堂里,对于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挑战性的学生来讲,也能另辟蹊径接触到精彩纷呈的知识,而老师由于职业所限再加上思想趋于稳定,渴求知识的方向变得相对比较单一化,知识面变得越来越狭隘,造成了师生间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拉大。在课堂上时常会
6、碰到老师觉得有趣的内容学生表现出无趣,这样在教学中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就大打折扣,等等。以上从三个层面就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限制学生学习应用能力提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只要我们有心去观察课堂,或许还能找到些许存在的原因。鉴于以上的原因分析,借助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在一年多时间来我们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究,尝试着用以作品创作为主线讲授知识,因“材”施教,实现对教材知识的重组与梳理,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性建构,不断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应用能力。三、问题的实践探究电子作品的创作应该是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的一个良好平台。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如语言的组织表达
7、能力、对作品的审美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体现,学习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通过电子作品的制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方法。跟踪这一年多时间里的以作品创作为平台的课堂教学探究,现就这种做法的得失总结如下:1.以作品创作为平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分析。第一步:因“材”施教,梳理知识第二步:剖析作品,明确目标第三步:分解任务,认知建构第四步:创作作品,应用提高在作品创作为平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我们把整个教学流程划分成四个阶段,如下图所示:第一步:因“材”施教,做好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实现对教学知识的重组
8、与梳理,基本建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中的“材”主要包括两个层面:首先是教学对象学生。其次是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生关键是要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个性差异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才能在教学中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做好对学生的分析是我们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这点在实际教学中是动态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
9、学中不断地去观察学生,积累经验,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课堂。而做好对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是我们上好课的根本所在,这样备课就显得非常重要。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作为课前准备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好教材,确定教法,还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备课主要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形式。在以作品创作为平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我们把备课分成两个阶段:统备和细备。所谓统备,主要指的是对单元性的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和教学准备,我们采取的是集体备课的形式。集体备课是由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共同专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探究活动,这种备课形式有利于突破个人认知能力的局限,
10、做好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有效把握知识的重难点。在交流过程中,同组教师各抒己见,相得益彰,有利于改进各自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细备主要指的是对具体课时内容的知识梳理和教学准备,我们采取的是个人备课的形式。个人备课的形式有利于教师把握自己学生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法进行教学。第二步:范例作品呈现,通过对作品框架结构的剖析,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初步了解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提供的范例作品进行剖析,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实际上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
11、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而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
12、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同样在“网页的制作与设计”这一章节知识讲解中,针对平时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表现出兴趣不高的这一现象,我们采取“自顶而下”的作品结构分析方法,通过对有关理论知识与实例的对比,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直观地了解网页与网站的关系、网站的结构等相关知识。如下图所示:网站的基本框架图“中国动画”网站范例结构图他山之石,可以借鉴。历年的教学和电子作品评比为我们积累了很多好的作品,通过对这些典型作品的剖析,可以为学生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
13、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而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提高能力,实现在学习中由“运用”知识到“应用”知识的转化。第三步:将“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从基础操作讲解入手,循序渐进,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学习。学习活动是通过一系列主动的建构过程完成的,而这一建构又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创设的情境下,通过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但如果我们提出的任务很大,无
14、法主动、广泛地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处于茫然状态,无从下手,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制定任务时,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设计出可行的、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为基础又略高于当前知识梯度的学习小任务,这样学生在小任务的解决过程中可以获得满足感、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如在图像处理章节讲解图层和选择工具使用知识点时,我们就是通过将“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的形式,有序地将这些基础知识传授给了学生。问题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如果单纯地直接向学生讲解,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15、,无法积极地调动他们的学习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设疑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分解,提炼出问题解决中可能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去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在这些浅显小任务的解决过程中,不仅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思维的平台,还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在任务解决的过程中我们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要倡导协作学习,学生在相互讨论交流中,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从而加深对当前问题解决方案的理解和完善,同时,也要做好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我们一方面要关注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而更重要的
16、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好的评价措施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第四步:策划设计制作作品,提升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第三环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一系列“小任务”的解决,不断地将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使新旧知识间建立起很好的衔接,不断充实自己对知识的建构。但要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学会应用知识有待于通过特定的实践活动来加强。这一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作品的创作,通过作品创作,才能完成学生对知识有意义的建构,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也才能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灵活地运用知识。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发现,通过具体的作品创作,主要可以培养学生这几个方面的
17、能力:(1)对问题的全面策划分析能力。通过对创作作品的策划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更全面地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2)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可以自由地去设计自己作品的主题内容,施展和表现自己的个性,有助于知识更灵活的应用。(3)提高学生的信息表达能力。作品的创作是对各种信息的全面处理,为实现信息的有序表达,学生对语言、文字等各种媒体要进行组织,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4)有助于完善对新旧知识间的再次建构,提高对知识的实践应用。2 对以作品创作为平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反思在作品创作为平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近两年时间里,通过总
18、结提高,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如课堂的学习模式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加以完善改进,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任务”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目标梯度。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设计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学生本
19、身存在着较大的信息差异性,而且不同的学生间存在着个性差异,要设计出符合绝大部分学生的任务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故在设计任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将学习目标分层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出恰当的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开放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容量、一定梯度的“任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基础目标对应的小任务,学有所思的学生接着完成下一个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发展目标对应的任务,学有所创的学生还应继续完成后面开放性的任务。故实际教学中对“任务”的目标把握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2)“任务”的设计要有情景性和可操作性。作为一门课程,它既含有丰富的科学性,又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知识
20、,在教学目标上则体现为丰富的情感目标。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使教学环境情境化、问题化,教学过程则要求既源于具体情境而又能超越具体情境,达到融知识、技能、情感于一体的至高境界。有价值的任务驱动的设计除了能使学生达成一定的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以外,还需要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乃至人格塑造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依据有关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情感目标,提供给学生的素材在信息的加工前后对学生的情感导向是正确的,是具有可操作性。如在音频素材的加工处理教学中,设计任务时要考虑素材的可操作性,切不可将那些应用于特定场合具有特殊意义的音频文件提供给学生进行加工处理,否则会误导学生对信息的审美趋向。(3)作品的创作效率应如何提高。电子作品的创作是一项开放性的教学任务,学生可以根据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传媒业营销活动总结
- 酒店领班的领导力培养
- 化工工业行业营销策略总结
- 餐具店销售员工工作总结
- 2024年税务师题库2
- 2025届阜阳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统测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 制定合同范本(2篇)
- 创新研发保密协议书(2篇)
- 2024年理论培训心得体会
- 易错点07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考试易错题(原卷版)
- 痤疮示意图课件
- 机电拆除及施工方案0829
- 综合管理部负责人(部长)岗位职责
-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总论课件
- 人才培养方案汇报课件
- 检验科15项质量控制指标(检验科质控小组活动记录)
- 5S评分基准模板
- 外研社小学英语三起点五年级上册(中英文对照)
- 重大行政执法法制审核流程图
-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牌
- 中国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临床指南的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