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控曲流河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_第1页
河控曲流河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_第2页
河控曲流河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_第3页
河控曲流河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_第4页
河控曲流河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 模式 ppt制作:罗致 资料收集:刘盼利 宣讲人:路程 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一.三角洲环境及其 发育过程 l 1.三角洲的环境 l 2.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l 3.三角洲形成的控制 因素 l 4.三角洲的主要类型 二.河控三角洲的沉 积特征 l 1.河控三角洲的形态 l 2.河控三角洲的亚相 特征 l 3.河控三角洲平面向 组合,垂向排序 1.三角洲的环境 巴雷尔(1912)曾曰过: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 中或紧靠水体中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种沉积物(这 可能是定义)。 三角洲的环境可分为陆上和水 下两种 大体形似三角型 可

2、分为湖泊形与浅海形三角 洲两种 2.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在河流作用超过受水体作用的条件下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在河流作用超过受水体作用的条件下 ,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冲积物在河口堆积,开始先出现一系,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冲积物在河口堆积,开始先出现一系 列水下浅滩、心滩或沙嘴,水流发生分叉,同时形成向海倾斜的水下列水下浅滩、心滩或沙嘴,水流发生分叉,同时形成向海倾斜的水下 三角洲。随着各叉道的消长与心滩的归并扩大,使水下三角洲的前缘三角洲。随着各叉道的消长与心滩的归并扩大,使水下三角洲的前缘 不断向海推进,而其后缘因滩地淤高,并盖上洪水泛滥堆积物,便变不断向海推进,

3、而其后缘因滩地淤高,并盖上洪水泛滥堆积物,便变 为水上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叉道的不断变迁,在三角洲上往往形为水上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叉道的不断变迁,在三角洲上往往形 成许多交错的滨河床沙堤及湖沼洼地。成许多交错的滨河床沙堤及湖沼洼地。 世界上每年约有世界上每年约有160160亿立方米的泥沙被河流搬入海中。这些亿立方米的泥沙被河流搬入海中。这些 混在河水里的泥沙从上游流到下游时,由于河床逐渐扩大,降差减小混在河水里的泥沙从上游流到下游时,由于河床逐渐扩大,降差减小 ,在河流注入大海时,水流分散,流速骤然减少,再加上潮水不时涌,在河流注入大海时,水流分散,流速骤然减少,再加上潮水不时涌 入有阻

4、滞河水的作用,特别是海水中溶有许多电离性强的氯化钠(盐入有阻滞河水的作用,特别是海水中溶有许多电离性强的氯化钠(盐 ),它产生出的大量离子,能使那些悬浮在水中的泥沙也沉淀下来。),它产生出的大量离子,能使那些悬浮在水中的泥沙也沉淀下来。 于是,泥沙就在这里越积越多,最后露出水面。这时,河流只得绕过于是,泥沙就在这里越积越多,最后露出水面。这时,河流只得绕过 沙堆从两边流过去。由于沙堆的迎水面直接受到河流的冲击,不断受沙堆从两边流过去。由于沙堆的迎水面直接受到河流的冲击,不断受 到流水的侵蚀,往往形成尖端状,而背水面却比较宽大,使沙堆成为到流水的侵蚀,往往形成尖端状,而背水面却比较宽大,使沙堆成

5、为 一个三角形,人们就给它们命名为一个三角形,人们就给它们命名为“三角洲三角洲”。 3.三角洲形成的控制因素 (1)河流作用 (2)蓄水体的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 (3)蓄水体的水动力作用 (4)河口区海底地形 (5)蓄水盆地的构造特征 (一)河流的作用(一)河流的作用 1. 1.河流的流量和输砂量河流的流量和输砂量 河流是形成三角洲的物质基础,流量和输砂量越大,最大流量和最河流是形成三角洲的物质基础,流量和输砂量越大,最大流量和最 小流量的比值越高,越有利于泥砂在河口堆积,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小流量的比值越高,越有利于泥砂在河口堆积,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2. 2.河流输入泥砂的粒度河流输入泥

6、砂的粒度 河流输入泥砂的粒度对三角洲的形成也有影响。粗砂容易形成较大河流输入泥砂的粒度对三角洲的形成也有影响。粗砂容易形成较大 的岸坡和较陡的底坡,使外海波浪直通海岸,改造河口堆积体,不利于三角的岸坡和较陡的底坡,使外海波浪直通海岸,改造河口堆积体,不利于三角 洲的形成。洲的形成。 (二)蓄水体(海、湖水体)的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二)蓄水体(海、湖水体)的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 当载有沉积物的河水流入安静的水体时,依河水与其流入的海洋或当载有沉积物的河水流入安静的水体时,依河水与其流入的海洋或 湖泊的水的密度之间的差异,可形成三种水流扩散方式:湖泊的水的密度之间的差异,可形成三种水流扩散方式:

7、 1. 1.河水密度河水密度 蓄水体密度蓄水体密度 为高密度流动,入注水流沿蓄水体的底部形成面状射流(平面喷为高密度流动,入注水流沿蓄水体的底部形成面状射流(平面喷 流),往往形成浊流。由这种底流形成的沉积物被划为海底扇。大陆坡海底流),往往形成浊流。由这种底流形成的沉积物被划为海底扇。大陆坡海底 峡谷中的高密度浊流在深海底形成的海底扇即属此类。峡谷中的高密度浊流在深海底形成的海底扇即属此类。 2. 2.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 为等密度流动。这种情况发生在河流进入淡水湖的地区。沉积物呈为等密度流动。这种情况发生在河流进入淡水湖的地区。沉积物呈 辐射状扩散(辐向喷流),流水搬运泥砂

8、的能力迅速消失,结果是形成湖泊辐射状扩散(辐向喷流),流水搬运泥砂的能力迅速消失,结果是形成湖泊 三角洲。三角洲。 3. 3.河水密度河水密度 蓄水体密度蓄水体密度 为低密度流动,入注水体沿水体表面面状流动(平面喷流)。大部为低密度流动,入注水体沿水体表面面状流动(平面喷流)。大部 分海洋三角洲都是在这种环境中形分海洋三角洲都是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成的。 (三)蓄水体的水动力作用 波浪、潮汐、海流等蓄水体的水动力作用可对河流 输入的砂泥进行改造和再分配,影响或阻止三角洲向海方 向的推进,改变着三角洲发育的形状。当海洋水动力作用 远远超过河流作用时,就不可能形成三角洲,或者使原有 的三角洲遭到破

9、坏。如我国钱塘江口,潮汐作用极强,河 流作用相对微弱,不发育三角洲,而形成向海扩展的漏斗 状三角港,称为河口湾。 (四)河口区海底地形 河口区海底坡度小,水体浅,有利于泥砂堆积, 波浪作用不易直通海岸,有利于三角洲形成;否则相反。 如非洲刚果河口不发育三角洲,河口附近坡度陡就是原因 之一。 (五)蓄水盆地的构造特征 主要是指水盆地的稳定性和沉降速度。一般说来, 水盆地相对稳定,或沉降缓慢,沉降速度小于或略等于沉 积速度,对三角洲的形成和保存有利。 4.三角洲的主要类型 (1).河控三角洲鸟足状,朵叶状 (2)浪控三角洲鸟嘴状 (3)潮控三角洲港湾形 1.河控三角洲的形态 (1)鸟足状三角洲 形

10、成于入海河流含沙量较高、河流作用占优势的 河口区。所堆积构成的沙嘴,平面形态似鸟足而得名,以 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最为典型。 此 乃 密 西 西 比 河 三 角 洲 (2 2)朵叶状三角洲)朵叶状三角洲 形态呈向海突出的半圆形或朵状,与鸟足状三角洲相 比,形成时泥沙输入量相对较少,波浪作用有所增强 此 乃 尼 日 尔 河 三 角 洲 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 面积广、煤层和河道沉积发育面积广、煤层和河道沉积发育 l 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沉积环境与沉积特征与河流有较多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沉积环境与沉积特征与河流有较多 相似之处,区别在于有大范围的煤层和分支河道砂岩,相似之处,区别在于有大范围的煤层和

11、分支河道砂岩, 而且分支河道微相、沼泽微相非常发育。而且分支河道微相、沼泽微相非常发育。 分支河道微相分支河道微相 边滩沉积:边滩沉积:炭质泥岩发育,有煤层,粒度下粗上细,常发育炭质泥岩发育,有煤层,粒度下粗上细,常发育 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板状槽状交错层理。 河床滞留沉积:河床滞留沉积:砂质沉积为主,粒度砂质沉积为主,粒度 稍粗,底部有冲刷面。化石稍粗,底部有冲刷面。化石 少见,底部可见植物碎片。少见,底部可见植物碎片。 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 沼泽微相沼泽微相 l环境环境 :位于分支河道间的低:位于分支河道间的低 l洼地区,植物繁茂排水不畅,洼地区,植物繁茂排水不畅, l为还原环境。为还

12、原环境。 l岩性:有机质粘土和煤,夹有洪水成因的纹层状粉砂。岩性:有机质粘土和煤,夹有洪水成因的纹层状粉砂。 l化石:富含保存完好的植物碎片,可见藻类、昆虫,化石:富含保存完好的植物碎片,可见藻类、昆虫, 腹足类化石。腹足类化石。 分支河道、沼泽微相构成了三角洲平原亚相的主体,相当分支河道、沼泽微相构成了三角洲平原亚相的主体,相当 于三角洲平原亚相的骨架和肉,这是其区别于一般河流的识于三角洲平原亚相的骨架和肉,这是其区别于一般河流的识 别标志。别标志。 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其它微相类型其它微相类型 陆上天然堤微相陆上天然堤微相 以细砂粉砂为主,常见以细砂粉砂为主,常见 爬升层理波状层理

13、,可见铁爬升层理波状层理,可见铁 质结核和钙质结核。质结核和钙质结核。 决口扇微相决口扇微相 洪水满溢河床形成,水动力较强,主要为砂、粉砂等,洪水满溢河床形成,水动力较强,主要为砂、粉砂等, 发育有块状和小型交错层理。发育有块状和小型交错层理。 淡水湖泊微相淡水湖泊微相 面积小,水动力作用较弱,沉积物为暗色有机粘土面积小,水动力作用较弱,沉积物为暗色有机粘土 物质,沉积纹层发育。化石有原地生长的软体动物贝壳,物质,沉积纹层发育。化石有原地生长的软体动物贝壳, 虫孔等。虫孔等。 14 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 水动力强,砂体厚而干净水动力强,砂体厚而干净 l三角洲前缘是河流作三角洲前缘是河流

14、作 l用和海水顶托作用激烈用和海水顶托作用激烈 l交锋地带,这里沉积作交锋地带,这里沉积作 l用最为活跃,构成了三用最为活跃,构成了三 l角洲砂体的主体。角洲砂体的主体。 水下分支河道微相水下分支河道微相 l环境:环境:河道宽,深度小,分叉多,流速缓。河道宽,深度小,分叉多,流速缓。 l沉积物特征:沉积物特征:砂泥为主,泥质少。发育交错层理、波状砂泥为主,泥质少。发育交错层理、波状 层理。层理。 l与分支河道的区别:砂体干净,砂岩中有灰黑色的泥粒与分支河道的区别:砂体干净,砂岩中有灰黑色的泥粒。 密密 西西 西西 比比 三三 角角 洲洲 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 水下天然堤微相水下天然堤微

15、相 是路上天然堤的水下延伸部分,沉积物为极细的砂和是路上天然堤的水下延伸部分,沉积物为极细的砂和 粉砂,可见波状层理。由于常被破坏,保存较少,较难识别。粉砂,可见波状层理。由于常被破坏,保存较少,较难识别。 支流间湾微相支流间湾微相 l环境:处于水下分支河道之间,地势低洼,水动力作用环境:处于水下分支河道之间,地势低洼,水动力作用 弱,沉积慢。弱,沉积慢。 l沉积物特征:以粘土为主,含少量粉砂和细砂;发育水沉积物特征:以粘土为主,含少量粉砂和细砂;发育水 平层理和透镜状层理;可见生物介壳和植物残体,虫孔平层理和透镜状层理;可见生物介壳和植物残体,虫孔 和生物搅动构造发育。和生物搅动构造发育。

16、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 分支河口沙坝微相分支河口沙坝微相 环境:位于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处,是河水与海水交锋最强环境:位于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处,是河水与海水交锋最强 烈地区,水动力复杂,沉积快。烈地区,水动力复杂,沉积快。 沉积物特征:由分选好、质地纯的中细砂和粉砂组成,中沉积物特征:由分选好、质地纯的中细砂和粉砂组成,中 厚层,发育槽状交错层理。生物化石少。厚层,发育槽状交错层理。生物化石少。 远砂坝微相远砂坝微相 位于河口沙坝前方较远部位,水动力作用较弱。位于河口沙坝前方较远部位,水动力作用较弱。 主要沉积物为粉砂、少量粘土。厚度薄、面积大。主要沉积物为粉砂、少量粘土。厚度薄、面积大。 三

17、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 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微相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微相 呈席状广泛分布于三角洲前缘,发育交错层理,呈席状广泛分布于三角洲前缘,发育交错层理, 向陆加厚、向海减薄。席状砂质地纯、分选好,化石向陆加厚、向海减薄。席状砂质地纯、分选好,化石 少。由高建设性三角洲向破坏性三角洲转化的沉积微少。由高建设性三角洲向破坏性三角洲转化的沉积微 相类型。相类型。 前三角洲亚相前三角洲亚相水体环境安静,泥岩沉积最厚水体环境安静,泥岩沉积最厚 l 前三角洲泥: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浪基面以前三角洲泥: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浪基面以 下。由暗色粘土组成,富含有机质,沉积厚度大,可下。由暗色粘土组成,富含

18、有机质,沉积厚度大,可 作为生油层。作为生油层。 l 滑塌浊积扇:由上层沉积物滑塌形成,主要为砂滑塌浊积扇:由上层沉积物滑塌形成,主要为砂 岩,杂基含量高,可作为储层。岩,杂基含量高,可作为储层。 l 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发育水平层理和块状层理,海相化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发育水平层理和块状层理,海相化 石多,生物潜穴及扰动构造多,可见海绿石等自生矿石多,生物潜穴及扰动构造多,可见海绿石等自生矿 物。物。 河控三角洲沉积序列特征河控三角洲沉积序列特征 l平面相组合:平面相组合:由陆向海依次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由陆向海依次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 前三角洲。前三角洲。 l同期异相:同期异相:每两个等时线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