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七篇精编范本_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七篇精编范本_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七篇精编范本_第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七篇精编范本_第4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七篇精编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七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七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笔者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2运用所学知识解

2、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动画“做一做怎么走”。 1小红从家向东走了120米,又向()走了()米到游泳馆? 2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上学的路线?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师:认识路线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生活中我们最常用的“公交路线图” 二、教学公交路线图 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我们的目的地是动物园 提问: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地?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

3、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 3学生讨论,回答相应问题。 小结:除了公交线路图,有时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三、认识方位图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中国地图,出示动画“中国一些地区方位图” 你知道成都在我们的哪个方向吗?教师将方位标放在北京的位置,让大家看成都的方位。 学生自己试着标注一些地区的方向。 四、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习了什么,你掌握了吗?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

4、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学

5、习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 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_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 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

6、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 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 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练习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 接下来

7、让学生独立填写: (1)厦门在北京的方向 (2)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东南方有省市。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一课,是“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后半部分的内容。在该单元前面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会在实景中辨认东、西、南、北,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本课我设计在课前让学生超前预习:布置学生自己去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这一方面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布置学生课前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8、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找的答案涉及面广,在课堂中交流能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新课教学中先让学生交流、汇报收集到的信息,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学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用来解决“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这个问题。在练习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制作方向板,将知识进一步内化。接下来,先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再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说出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这两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实景中的八个方向,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最后利用我国行政区域图,让学生用刚学过的四个方向描述某省市所在的位置,激发学

9、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教学内容: 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24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 153194538617 1410204250608030 70020712056404730 二、指导练习 1.计算:2132,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 提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再算什么? 提问:42表示什么?竖式中,63表示什么? 2.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3.看谁算的快 完成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

10、2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4.教科书第64页的第3题 根据画面内容,把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来,并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羽毛球,该怎样列式?1214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5.完成教科书第64页的第4题。 自己分析画面内容,根据题目的问题,列式解答。 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一、总体说明 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单元解决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和运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运用乘法和除法一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

11、掌握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通过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贴近度很高的生动例子,让学生先从直观的图画中了解信息,再运用了解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了解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培养学生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4)结合适当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教学设想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能运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画,了解和收集图画中的信息,再

12、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信息在小组中讨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后总结和归纳生活中一般性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建议用5课时安排教学。数学广角(单元教案) 一、总体说明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主要内容包括:统计中的重复问题和等式中实物代换问题两种类型。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和等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统计中出现的重复现象和等式中通过实物进行代换问题。通过运用集合的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统计中出现的重复现象,运用集合图推算事物的数量。 (2)通过实物代换,初步理解代

13、换思想,推算事物的数量。 (3)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教学设想 根据奉单元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的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物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能通过实物理解重复现象和代换思想,再通过适当的练习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安排教学。 集合的思想 教学内容 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

14、、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难点:用集合直观图来表示事物。 教学准备 CAI 教学过程 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15、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1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4)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

16、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2、练习二十四第2题 要求:(1)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2)班内交流方法。 三、全课总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等量代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3、4、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

17、代数知识做准备。 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卡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播放)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继续播放)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

18、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为: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生2:我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

19、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44=16(个)。 生4: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展示: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生1:32个。 (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 生2:8个。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

20、以换8个的波萝。 生3: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 师:(略小结。)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p10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

21、地推导(计算)一下。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什么是等量代换吗? 人教版三

2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设计说明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已有的经验和要学习的知识紧密结合。因此,本设计在学习新知之前鼓励学生说一说: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一是投石问路,可以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二是能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资源;三是创设一个关于年、月、日的知识情境,在不经意间为引发学生的疑惑作铺垫。 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本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从新课的引入到课后的练习,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小课堂、大社会”,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

23、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重观察,引导发现,培养能力。 本设计通过年历卡及相关统计表,让学生在观察和发现中掌握年、月、日及大月、小月等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使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中获取新知,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20_年、20_年的年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 预设 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有的年份有365天,有的年份有366天。 2说一说记忆中美好的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生自由汇报) 3观察教材76页主题图,说一说年历上标注了哪些特别的日子。在这些特别

24、的日子里,都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年、月、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年、月、日)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感兴趣、熟悉的素材作为引子,以特别的日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就在身边,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为下面的新知教学作铺垫。 亲自实践,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观察20_年、20_年的年历。(课件出示) 思考: (1)一年有多少个月? (2)一年中哪几个月份有31天?哪几个月份有30天? (3)2月有多少天?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

25、书。 (1)一年有12个月。 (2)一年中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 (3)20_年的2月有28天,20_年的2月有29天。 3小结: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有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数和其他的月份都不相同,所以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设计意图:通过认真观察20_年和20_年的年历,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总结大月、小月的天数及2月的特殊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4记忆大月和小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课件演示) 伸出左手,手背面向自己,握住拳头。从右边第一个凸起处开始数起,第一个凸起处

26、是一月,凹下的地方是二月,接着以此类推数到七月,转回来,从数一月的地方接着数八月,一直数到十二月。凸起的地方就为大月,有31天;凹下的地方,除了2月,其他都是小月,有30天。 请大家边看边实践。 (课件重复演示,学生实践) (2)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说明:腊,这里指腊月,一般指农历十二月,在这里代表公历十二月。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用歌诀帮助记忆,让课堂教学的形式“活”起来。 5知识拓展:一年中,为什么有7个大月,4个小月? 师:每年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这其中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小故事。(播放录音:大月、小月的由来) (学生

27、恍然大悟,原来这都是人为规定的) 设计意图:大月、小月的特殊安排使学生心中有一个大大的“?”。回溯历史,既解疑释惑,又丰富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数学学习渗透着浓浓的数学文化。以英文August(八月)与国王的名字(奥古斯都)印证八月的演变,令学生折服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第十单元 总复习 教材分析: 复习的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广角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只要初步体会集合、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所以只在练习中出现,加深了解。 复习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

28、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重点: 有关除法、乘法计算,统计知识、面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加强。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15页的第11、12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29、。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 8200 * 56 8008 255 20_ 555 2、计算。 * * * * 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 (2)汇报结果,并说一说计算的步骤、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 二、要点复习 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出示题目:图书馆里有16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放8本,书架一共可以放几本书?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出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2)根据题中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 (3)在学生解答过程中

30、,教师要进行巡视,有目标地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4)鼓励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一般情况下学生解答方法有:85168(165)=4016=880=640=640 (5)组织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出示题目:某送奶站共有3个送奶小组,每个小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个送奶员要送多少份? (1)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2)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3)组织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每-步解决了什么问题 (4)教师小结。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115页的第11、12题。让学生了解题意,根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