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_第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_第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_第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本单元选取了两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的故事,每篇故事的背后都透露出一个浓浓的情字。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孙中山破陋习是对封建礼教压迫下妇女姐妹的同情,岳飞墓前的对联是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文本巧妙运用比较,紧扣情感差异,凸显人物内心及品质。在每篇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清晰地显示出“起因-经过-结果”的脉络,是学生学习有条理叙述的例范。(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1、 学会本单元20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能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义,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

2、能体会字里行间反映的人物情感。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并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背诵诗句和成语。3、 拓展与课文、练习相关的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故事,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4、 掌握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的叙述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把自己对诗句的研究写成一篇研究报告。5、学写请假条。单元教学重点1、 掌握生字、新词,能背诵诗词成语,复述课文内容。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3、 联系课文、练习内容,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4、 学写请假条。5、 查阅工具书,

3、学写研究报告。单元教学难点1、 对较长课文的复述,如何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2、 通过对文章内容以及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拳拳关爱之心。3、 如何整理、组织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写成研究报告。(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篇目名称训练点每逢佳节倍思亲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孙中山破陋习知道什么是“陋习”,了解生活中的“陋习”。二篇目教学分析23、每逢佳节倍思亲1、文本解读这是一篇文包诗。文章主要讲述了王维在重阳节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文诗对照,内容浅显易懂,不管是故事还是诗句,都蕴含着浓

4、浓的思念之情,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并非难事,而要让他们体会诗中“独”“异”“倍”三字的妙处,则要花一番功夫。叶圣陶曾经说过:“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三年级是学习的转折期,这个阶段的孩子阅读时容易浮于表面,不能很好地抓住关键词句,对课文进行品读,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时相机点拨。第斯多惠曾经说过:“只教给学生最本质、最主要的东西,才能使教材切切实实的、不可磨灭地记在学生的心里。”生态课堂也指出: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做到自然、真切,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去体会、去感悟、去品读,从而达到教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的,教师是引导,而不是

5、指导。2、教学目标分析(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能读懂课文,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4)、能通过读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并进入文本情境,让其在角色体验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3、教育资源运用(1)挂图、生字卡片。(2)同步拓展阅读23课。(3)语文练习与测试。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两课时)5、教学构想或建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能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用钢笔

6、正确书写。能正确认读绿线中的4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策: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的读书活动认真朗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此基础上通过相互交流,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准备:教学投影片、小黑板上准备表示诗句意思的句子等。 学生课前预习,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一、导入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注意三个生字的读音:“逢、佳、倍”)。2、 指名再读课题。3、 齐读课题。(有精神地读)4、 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是佳节

7、?“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没读准的字,师及时正音。现在能说说“逢”是什么意思?(就是遇到的意思,每次遇到)为什么要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一个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谁每逢佳节倍思亲?(师在板书中凸显)】二、进入新授:1、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读读,遇到生字词,把它划下来。2、 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吧?自己先练练吧。佳节 重阳节 思念 兄弟 回忆 异乡一年一度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头插茱萸 手挽着手 登高远眺 3、 谁来当当小老师?4、 颠倒词语顺序,再请学生读一读。过渡:生字词同学们都学的非常好,我相信它们藏到课文当中,同学们也一定能认出它们。这一次,老师对你们

8、读书要提出要求了,希望你们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哦。要想读的好,可是有窍门的哦,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那就是要把长句子和生字词多的句子多读几遍。好,开始。(自由读)5、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展示自己美妙的读书声?(指名读各小节)下面的同学可以静静地听,也可以默默地读,你们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当小评委,看看他们是不是把课文读通读顺了。6、他们读得怎么样?(指名评一评)表扬个别同学。7、最后一小节是王维写的这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齐读)出示: 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8、经过几遍的读

9、书,同学们应该能够读通读顺课文了。我们再来把课题读一遍。(齐读)9、我们再来回顾刚上课时,大家提出的疑问。什么是佳节?(美好的节日)有哪些节日是佳节?我们课文中是指哪个节?(重阳节)重阳节是在什么时候?(九月九日)你怎么知道的?(从书中知道,表扬回答出的学生:你真会读书)。过渡:是呀,重阳节就在每年的阴历九月初九,等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头插茱萸,登高远眺,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了。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这首诗当中的一句话。10、这首诗,你能读懂哪句话?你是从课文当中哪些地方读懂的呢?老师建议你们再一次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用括号划下你读懂的句子。(生自由读,教师指导)11、都画好

10、了吗?这首诗能读懂吗?谁来说说看,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个别生读得不准,师相机指导,再请另一位学生读本节。)12、 再读一遍。齐读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过渡:这首诗写的好,文章也很生动,尤其是兴高采烈啊,扶老携幼啊,还有一些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你们用波浪线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13、 画好的同学,就找你的好朋友读读吧。14、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15、 好了,同学们都能够把课文读通读顺了,那么你们还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呢?在你不懂的地方画上小问号吧!(指名说不懂的地方)过渡:同学们还有许多不懂的地方,你们说能有什么方法解决呢?(查字典和资料、可以和同学们交流)等到我们下节课学过了,相信小朋

11、友们就都能明白了。过渡:下面啊,我们要学习写字了。看看这课要学的生字。(出示生字)三、指导写字1、仔细看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处于什么位置?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自己用手指动手画一画。2、 有没有发现这些字当中,什么结构的字比较多?(左右结构)出示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我们要注意什么(要摆好左右之间的关系)3、 学习“佳”、“倍”、“扶”、“忆”。指名书空教师范写配乐要求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一练。(拿出习字册和钢笔,身正、肩平、背开、足安)4、反馈。(投影生的字,教师用红笔评价)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基本上学会了这首诗,也基本上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下节课,我们要好好地研究这首诗,不但要学会这首

12、诗,还要学会王维的其他诗。五、布置作业1、写习字册。2、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3、进一步认识“文包诗”这种课文形式。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齐读课题)。师: 15岁,还是依在父母身边得到大人宠爱的年龄,可王维在岁就离开熟悉的家乡,离开朝夕相处的亲人,来到陌生的长安,异地求学,无依无靠,整整两年,七百多个日日夜夜没见到家乡的亲人,是怎样的孤独和寂寞呀!他是多么思念家乡的亲人呀!请你再读一读课题,相信会有不同的感受。(指名读,2

13、人)再齐读。二、学习课文。师:俗话说:文章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有的句子你读着读着很开心,感觉心里热乎乎的,有的句子读着读着,很难受,心里凉冰冰的。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篇课文,相信你们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一定能深深地体会到王维的思乡之情。请你们画出相关句子,并写下你的感受。1、 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2、 同桌交流,3、 全班交流:师: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从文中的哪句话,哪个词体会到了王维的思乡之情。(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1)“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a、此时,家家户户在欢度什么节日?你知道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吗?b、师:重阳佳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看,老师给

14、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出示图片),你能用你学过的词语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吗?c、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这种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学生说(课件出示)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指名读。(评价:听了你的读,我仿佛就站在热闹的大街上了;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认为怎么读才更热闹呢?)师:节日的长安街头可真热闹呀!出示课件:大街上热闹起来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真是。师:再次通过你们的朗读把我们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吧!、(音乐响起)师描述:炮烛声、鞭炮声,人们的歌声、笑声不断传来,人们手挽着手载歌载舞,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真热闹呀。别人一家团圆,那么开心,享受着

15、天伦之乐,小王维呀,你此时心情如何?(师相机请两位学生说)师:是呀,看着别人一家团圆,王维怎能不思念亲人呢?课件出示:当别人一家团圆,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时,王维却站在庭院前,对着一弯明月,他想:()当别人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登高望远时,王维则( ),他想:()当别人()时,王维(),他想:()。师:你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出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指名读。(评价,赛读,齐读)过渡:“每逢佳节倍思亲”,越是到过节,越是激起王维思念家乡的心情。独在异乡,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师:1、配乐范读出示: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

16、,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随着音乐听着老师的朗读,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你们看到了兄弟手挽手,头插茱萸去登高游玩,听到了兄弟们的笑声,多么高兴啊,用你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a、指名读b、齐读d、师:让我们与诗人一起回到那个充满欢乐的家乡吧!(齐读)(3)师:然而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是那么遥远。出示:如今,我们却天隔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a、 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

17、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这儿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读出了什么?b、 学生说(王维心情很难过)带着这种感觉读这句话。 (王维很悲伤)带着这种感觉读这句话。c、 出示图片:同学们看,王维的兄弟真的在头插茱萸,登高西望,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你是王维的哥哥,你想说:“你是王维的妈妈,你想说:“你是王维的朋友,你想说:“师:多好的兄弟呀,多深的情谊呀,可是这里没有兄弟的相伴,“如今”这里没有父母发关怀,“如今”这里没有朋友的慰问,“如今”d、 让我们再次走过王维的内心深处,感受那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4),师:王维目睹着家家户户节日的热闹场面,他

18、想到了很多很多,想到了过去,想到了现在,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的哪个词来表达呢?生说(思绪万千)点名读,齐读。三、情感升华、吟诗抒情过渡:王维与亲人天各一方,重阳佳节不能相会,思乡之情愈渐浓郁,思绪万千之时,将这浓浓的思念溶进了四行诗句中。出示古诗:1、配乐范读2、忘了自己是谁,现在你就是王维,你会怎么来读这首诗。 a、指名读,评价。b、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站在庭院里,沐浴着轻柔的晨风,你情不自禁地吟诵着: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站在山坡上,眺望着遥远的家乡,你无限深情地吟诵着: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站在窗户前,仰望着皎洁的圆月,你心潮澎湃地吟诵着:c、多么深切地思念

19、,多么美好的情感,千言万语汇成了这首诗(齐读)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1、师:“每逢佳节倍思亲”, 有这样感叹的又何止王维一人啊!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乡时,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外出打工的亲人,思念家乡时,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2、你还知道哪些思念亲人的诗呢?3、学习张籍的秋思(1)师读,齐读(2)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儿看出来的?2、补充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杂诗王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宋之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张久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板书设

20、计:23 每逢佳节倍思亲更加作业设计1、搜集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2、开展一次主题诗歌朗诵会。3、出一期手抄报。重阳节知识补充: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

21、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在这一天写的。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4、孙中山破陋习1、文本解读课文讲述了中国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自己的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选废除缠足陋习的事。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后的肉体及

22、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苦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气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全文共8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孙中山小时候喜欢活泼能干的姐姐。第二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写了孙中山的母亲受封建习俗的影响,强行给孙中山的姐姐缠足,他的姐姐从此失去了欢乐。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第八自然段写辛亥革命后,担任临大总统的孙中山首选废除了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文中还有许多想象的空间,比如:1.当孙中山看到姐姐眼泪直往下流时,会怎么想呢?2.当孙中山被妈妈推出房门,会怎样想呢?3

23、.被姐姐缠足这件事深深刺痛了心的孙中山会怎么想呢?这样。或许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孙中山为什么要废除陋习的原因。值得关注的是,现在的学生对缠足、辛亥革命不了解,所以课前的准备很重要。可布置学生去拜访老人、查找资料等,从而了解缠足是一种非常野蛮的行为,是对妇女的严重摧残。2、 教学目标分析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2、学习默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3、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4、引导学生联系时代及事件背景学习课文,了解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

24、神。3、教育资源运用(1)挂图、生字卡片。(2)同步拓展阅读24课。(3)语文练习与测试。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两课时)5、教学构想或建议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默读课文,讲述故事。练习把话说具体。3.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开展访问老人的活动,进一步了解缠足恶习的危害;并了解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把它写下来。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屏幕出示孙中山铜像:同学们,你们说说这是谁?指名学生说说。 相机理解“辛亥革命”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关于孙中山的故事,板书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1) 读课题,教“陋”(lu),查字典理解“陋习”

25、的意思。 (2)再读课题,谁已经读懂了课题的意思?已经读懂的同学帮助他们缩小一下范围,看看课文哪一段能帮助我们理解课题的意思?(课文最后一段) 2.哪位暂时还没读懂的同学愿意来读一读? (1) 你读懂了什么? (2) 还有谁听懂了什么?、 3.相继板书:缠足(及时正音)谁知道缠足是怎么一回事? (3) 没听说过的同学不需着急,请你们仔细观察“缠”的字型,猜猜“缠足”是怎么一回事? (4) 他们猜的准吗?听查过资料的同学说说。(教师及时补充) (5) 好好的一双脚,偏要使其变形。民间有一句谚语“裹一双小脚流眼泪一缸”。当你了解了“缠足”后有什么想法? 4.对,这不合理、不文明的习俗就叫“陋习”。

26、现在,理解了关键词语的意思,你现在能说说题目的意思了吗?(学生发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那么,孙中山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读课文前,我先要询问一下:回去预习课文时读了几遍?(问几个学生)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下面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各自把课文读一遍。 2.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我来检查检查。出示生字词。 孙中山 挑 柴 缠 足 痛 苦 为 啥 既 然 受 罪 祖 宗 废 除 妇 女 辛亥革命 (1) 指名认读 (2) 理解词语意思: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哪些理解词义的方法?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自己去想办法理解词语意思。 (3) 相互交流 三、继续读课文,理清课文

27、层次 1.指名读课文,要求:不漏字、不添字,把字音咬准。 2.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四、理解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 (1)说话练习:孙中山的姐姐真是一个( )的姐姐。(不怕吃苦、爱劳动、能干、关心弟弟、活泼可爱等) (2)谁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孙中山喜欢姐姐的原因。3.指导朗读: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姐姐,你高兴吗,你喜欢吗? 五、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 2重点指导:缠 痛 罪 3学生描红。 六、作业 1.抄写

28、词语。 2.继续读熟课文。 3.思考: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继续询问爷爷奶奶,了解缠足的事。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教学准备: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的事教学过程:一、揭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指屏幕)让我们一起跟老师再来把课题写一遍。集体书写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2、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板书:姐姐 2、学生交流 板书:活泼能干 3、引读:因为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所以孙中山 板书:孙中山喜欢 4、

29、小结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七自然段)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孙中山有个既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往往不长,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轻读第七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质疑,老师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 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要想解开你心中的迷团,就得细读课文的第二第六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第二第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第六自然段。 思考:活泼又能干的姐姐,她的笑脸、她的歌声被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带走了,

30、这是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五、精读课文2-6节 1、师生齐读:妈妈要姐姐缠足,这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第四节,“妈妈姐姐 2、同学们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板书:痛苦流泪 4、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 (1)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2)谈话促读,你回去从家人那了解到缠足是怎么回事吗?抽讲,老师补充(用4到5米长的布条,把5个脚指头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让本来直得的骨头慢慢长弯,很痛很痛的。走起路来就极不方便。)自读体会,学生齐读。(把体会到的用读表达出来。) (3)再读第

31、三节。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5、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呢?(课件出示) 6、启发想象:看到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7、学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 8、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 (板书:生气心疼) 9、师: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说到争论,各自一定有争论的理由。那么,让我们同桌两个一起读读课文的4-5节,读完后,同桌两个讨论一下,并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 10、学生交流。 (1)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 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

32、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样。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你能把生气、痛苦的语气放在了标点上了,真不错。) (3)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也许女孩子不缠足还嫁不出去呢。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4)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11、这种理由真实不可思议!同学们这就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33、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 12、妈妈是含着眼泪说着,并把孙中山推出了门。 13、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擒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没有豪无办法。 你知道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齐读第二句。 (3)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的用词。 14、读3-6节。让我们一起来,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五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先准备一下,

34、再抽读。 15、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孙中山,此时他在想些什么?(课件出示) 16、学生交流。(姐姐妈妈自己) 17、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 (板书:没有笑脸没有歌声) 18、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哪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小年纪,但永远不会忘记。 19、检查刚才的2个问题。 问题1(因为所以) 问题2(1、看到姐姐的痛苦。2、妈妈受毒害之深,3、无力反驳。)六、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决心,就有明确的目标,我们来看看,经过

35、努力,最后有没有成功。 1、自由读最后一节。 2、问:成功了吗?(成功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给点掌声。 3、师小结。 所以后来孙中山当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的就是(引读)(板书:首先废除) 七、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这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书:大快人心。)多么让人高兴,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可在1925年,孙中山因得了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一个铜像。 2、示铜像。 3、述: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崔老师也许早已缠足。

36、此时,你会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4、出示孙中山图象,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作业设计1、 请用孙爷爷,我想对您说:“”句式来练习说话。2、 把孙中山破陋习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习作8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谈谈“欲穷千里目”,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如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3、按照习作要求,选择两句诗,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难点: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课前准备: 教材中的诗句都是学生没有

37、学过的,事先让学生查找原诗,抄下来后反复诵读,找到相关的参考资料诗句的出处、作者、时代背景、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读谁的作品?2、开火车背古诗。 3、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 明白习作要求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请学生默读,思考:这次的习作要求是什么?你学到了什么?1、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

38、首。 2、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3、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1、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 2、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诗句的出处、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 你觉得还有哪些内容是应该在报告中写一写的?3、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五、习作写研究报告 1、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2、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3、修改评议。 练习八教学目标:1、以跟岳飞墓有关的内容进行学用字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